Workflow
瑞浦兰钧(00666)
icon
搜索文档
瑞浦兰钧取得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专利,实现将贴标签组件与机械手灵活集成为一体节省设备占地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3-29 10:41
文章核心观点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种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专利,该专利可将贴标签组件与机械手灵活集成一体节省占地空间,同时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 [1][2] 公司专利情况 - 公司于2025年取得名为"一种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682924 U,申请日期为2024年4月 [1] - 该专利的贴标机械手及贴标机包括机械手、伸缩驱动组件和贴标签组件,可实现标签拾取和贴附,节省设备占地空间 [1] - 公司拥有专利信息1269条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温州市,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 [2] - 公司注册资本227687.405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46341.4634万人民币 [2] - 公司共对外投资10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98次 [2] - 公司有商标信息84条,行政许可34个 [2]
青山系锂电池公司瑞浦兰钧连亏六年
新浪财经· 2025-03-27 14:26
文章核心观点 瑞浦兰钧上市第二年仍未止住亏损势头,而中创新航盈利增长、正力新能扭亏为盈,孚能科技预计亏损收窄;各公司在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有不同排名,且瑞浦兰钧和中创新航一季度海外产能布局有新进展 [1][4][5][9] 公司业绩情况 - 瑞浦兰钧去年营收177.9亿元,同比增长29.4%,净亏损11.6亿元,较2023年亏损额收窄约两成,连续六年亏损,累计亏损38亿元 [1] - 中创新航去年营收277.5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幅101% [4] - 正力新能去年扭亏为盈,净利润9101万元,2021 - 2023年总计亏损超27亿元 [4] - 孚能科技去年预计亏损至多3.5亿元,较2023年收窄 [5] 公司股权与背景 - 瑞浦兰钧隶属于青山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青山集团创始人项光达 [1] - 曹芳和陈继程共同拥有正力新能64.6%股权,两人曾在福耀玻璃任职,曹芳是曹德旺胞妹 [4] 市场排名情况 -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去年中创新航排第三,瑞浦兰钧和正力新能分列第八和第九,孚能科技位列第十二 [6] - 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前十榜单,仅中创新航进入 [6] - 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前十排名,中创新航与瑞浦兰钧去年分列第五和第六 [7] 公司业务与财务指标 - 四家公司均以动力电池为主业,兼有储能业务 [6] - 国内锂电池公司毛利率去年因规模效应提高,瑞浦兰钧锂电池销量43.7GWh,同比提高124%,毛利率提升1.6个百分点 [7] - 瑞浦兰钧去年毛利率4.1%,低于中创新航的15.9%与正力新能的14.6% [8] - 瑞浦兰钧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去年转正,由-2.6%提升至2.5%,去年动力电池营收73.8亿元反超储能电池 [8] - 瑞浦兰钧去年研发开支下降两成至7.7亿元,因聚焦高价值项目、减少试验产线及原材料价格下降 [8] 海外产能布局 - 瑞浦兰钧1月披露将在印尼建电池工厂,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 [10] - 中创新航葡萄牙工厂上月开工,计划投资约20亿欧元(约合152亿元人民币),一期年产能15GWh,预计2027年投产 [10] 公司市值与股价 - 截至3月27日午间收盘,瑞浦兰钧报10.62港元,下跌0.19%,市值241.8亿港元(约合225亿元人民币) [10] - 中创新航报19.06港元,下跌2.56%,市值337.8亿港元(约合315亿元人民币) [10]
产品销量与经营效率双提升,瑞浦兰钧望迎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 2025-03-27 13:3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瑞浦兰钧产品销量与经营效率双提升,展现强大发展韧性,未来有望价值重估,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1][10][12]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面临市场竞争、车企价格战、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等挑战,但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增长、新型材料与工艺带来发展机遇 [1]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 [11] - 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出货量达到170GWh,同比增长146%;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到334GWh,同比增长73% [11] -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800万辆,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1000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50GWh [11] 公司销量提升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达177.96亿元,同比增长29.44%,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至约13.53亿元,主要因锂电池产品销量强劲增长124.4%至43.71GWh [1][2] - 2024年动力与储能电池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41.5%和40.8%,废弃物销售、研发服务等其他业务占比17.7% [3] - 2024年公司与乐亿通、柳工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标国能信控、中石油等央国企采购需求,与海外客户签署储能订单 [3] - 2024年公司在汽车市场与数十家乘用车品牌合作,新增车型定点20余款;在商用车与工程机械领域与头部企业合作,新增122款车型公告,中标多个项目 [4]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行业前六,市占率2.97%,同比提升1.17%,份额增速在前十企业中位居前三 [4] - 2024年公司在动力细分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装车量排名第八,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五;新能源重卡下半年从第五跃升至第三 [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五,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第二,连续五个季度入选BNEF Tier1全球一级厂商 [4] 公司经营效率提升情况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原材料利用率等降低成本,2024年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5] - 温州、柳州、嘉善三大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达74GWh,公司提前布局产能,提升设备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5]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约7.7%至11.57亿元,优化销售策略与应收账款管理,保障资金稳定 [5] 公司发展优势 - 公司采用“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契合行业发展大势,为市场拓展提供空间 [6] - 公司在上海、温州和嘉善建立三个研发中心,2024年有研发人员1249名,获授专利741项,包括115项发明专利 [7] - 公司产品覆盖广泛矩阵,首创盖板一体化设计,采用双高固液态界面技术,打造特色产品 [7] - 2024年公司推进电芯“问顶”化升级,“问顶”系列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增强 [7] - “问顶PHEV电池”已量产,2025年有望成爆款;“BIGBANK”电池系统助力新能源重卡装机量跻身第一阵营;问顶储能全家桶产品矩阵满足全方位需求 [8] - 控股股东青山集团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有完整产业链布局,为公司提供原材料供应与供应链竞争力 [9]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 [12] - 在印尼建厂可降低原材料采购和运输成本,分散地缘政治风险,贴近当地市场,增强全球竞争力 [12]
瑞浦兰钧(00666)发布年度业绩,收入177.96亿元 同比增加29.44%
智通财经网· 2025-03-26 23:29
文章核心观点 瑞浦兰钧发布2024年度业绩,收入同比增加但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电池销量上升但平均售价降低,研发投入推进产品升级并在多领域取得进展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收入177.96亿元,同比增加29.44% [1]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6.31亿元,同比减少21%,每股亏损0.51元 [1] 产品销售情况 - 2024年动力及储能电池销量高于2023年 [1] - 2024年动力电池产品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43.07亿元上涨71.4%至73.85亿元 [1] - 2024年储能电池产品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69.85亿元上涨3.9%至72.59亿元 [1] - 2024年其他产品收入由2023年的24.57亿元上涨28.3%至31.52亿元,因电池组件销量持续增长 [1]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达7.79亿元,推进电芯“问顶”化升级,新一代“问顶”系列电池产品产业化 [2] - “问顶”系列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提升至185 - 200Wh/kg,安全性增强 [2] - 在电池材料、系统集成和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在磷酸锰铁锂电池、半固态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完成多项技术储备 [2]
瑞浦兰钧(0066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57
公司报告发布信息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将在2025年4月底前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发布[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77.96亿元,2023年为137.49亿元[10] - 2024年公司毛利为7.37亿元,2023年为3.50亿元[10]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3.53亿元,2023年为19.41亿元[10]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13.53亿元,2023年为19.43亿元[10]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92.24亿元,2023年为162.92亿元[13]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93.15亿元,2023年为193.08亿元[1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385.39亿元,2023年为356.01亿元[13]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282.17亿元,2023年为240.58亿元[13]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为103.22亿元,2023年为115.42亿元[1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77.959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至13.5261亿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385.3948亿元,较2023年增长8.3%;净资产为103.222亿元,较2023年减少10.6%[32]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77.959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亏损13.5261亿元[32] - 2024年公司收入177.9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毛利7.3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5%[58] - 2024年销售成本170.58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销售及分销开支5.378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9%[58] - 2024年行政开支5.65413亿美元,同比增长0.2%;研发开支7.7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8] - 2024年公司亏损净额1.42451亿美元,同比下降52.2%;除税前亏损13.52577亿美元,同比下降30.3%[58]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137.49亿元上涨29.4%至2024年的177.96亿元,主要因动力电池产品收入显著上涨[62]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133.99亿元上涨27.3%至2024年的170.59亿元,因动力及储能电池销量上涨[65] - 毛利从2023年的3.50亿元上涨110.5%至2024年的7.37亿元,毛利率从2.5%上涨至4.1%[66] - 其他收益及得益从2023年的1.94亿元上涨118.0%至2024年的4.24亿元,因增值税加计抵扣和利息收益增加[68]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3.79亿元上涨41.9%至2024年的5.38亿元,因销售团队规模扩大等原因[7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9.77亿元下降20.3%至2024年的7.79亿元,因研发费用精细化管理等[73]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2.98亿元下降52.2%至2024年的1.43亿元,因对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作出拨备[74]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0.02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0亿元,因2024年未实现盈利且无特殊纳税事项[77] - 公司年内亏损由2023年的19.433亿元下降30.4%至2024年的13.526亿元[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85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795亿元[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99.99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278亿元[82]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0%及73.2%[84]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1.569亿元,2023年为10.746亿元[87] - 公司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2.982亿元,2023年为43.882亿元[87] - 公司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620万元,2023年为67.974亿元[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约为38.025亿元[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为22.143亿元[89] - 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抵押总额约为84.6亿元,较年初增加20.73亿元[91]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位居国内行业第六,新能源重卡装机量跃升至国内行业第三,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小储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19] - 2024年公司销售锂电池产品43.71GWh,较上一年增长124.4%,设计年产能达74GWh[32] - 2024年公司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行业前六,市占率2.97%,同比提升1.17%[3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五,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第二[34] - 2024年公司新增车型定点20余款,海内外客户结构持续优化[37] - 2024年公司在商用与工程机械业务领域新增122款车型公告,成功中标多个商用项目[38] - 动力电池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43.07亿元上涨71.4%至2024年的73.84亿元,储能电池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69.85亿元上涨3.9%至2024年的72.59亿元[63]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24.57亿元上涨28.3%至2024年的31.52亿元,因电池组件销量持续增长[64]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7868万元,推进电芯“问顶”化升级,“问顶”系列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提升至185 - 200Wh/kg[18] - 公司推出的“BIGBANK”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210Wh/kg,支持重卡续航超500km,具备2C快充性能[38] - 公司推出“问顶”技术赋能全产品矩阵,覆盖发电侧到用户侧全方位需求[38] - 2024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190Wh/kg,预计2025年量产;混动领域循环寿命超4500周并批量供货;基本完成4C快充体系开发,启动6C磷铁超快充体系预研[41] - 三元动力电池超充体系能量密度超240Wh/kg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高能量密度方向突破300Wh/kg探索新兴领域应用[41] - 锰基体系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210 - 240Wh/kg,循环寿命常温超3000周,已送样测试[41] - 2024年第二代半固态电芯开发完成,能量密度超310Wh/kg交付整车测试,同年启动全固态电芯方形铝壳制作[41] - 乘用车领域首个出口欧洲整车厂铝合金箱体CTP项目预计2025年三季度量产出口;4C快充系统10% - 80%快充时间小于10分钟;FDC与CMU一体化技术量产成本降2%以上;低成本CTP系统2025年铝转钢降本10%以上;自研BMS系统芯片国产化率达60%,成本降10% [44] - 电力和工商业储能电芯通过“问顶”技术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4%,减低交流内阻10%以上;345Ah和565Ah电芯能量密度提至185Wh/kg,能效96%以上;314Ah超长寿电芯循环寿命提至12000次[45] - 商用动力电芯228Ah产品设计寿命提至15年以上;324Ah电芯实现6000 - 8000次长寿命循环,324Ah商储共用电池系统批量交付[45] - 户用储能电芯72/100Ah能量密度超165Wh/kg,循环寿命6000次以上,支持低温零下10℃快充[45] - 商用领域高集成化F型标准箱单包能量达100kWh,能量密度≥165Wh/kg,高压电连接接口物料成本降15% [46] - 公司计划开发500 - 600Ah+系列下一代储能电芯,升级6+MWh储能产品[51] - 公司开发的S型标准箱单箱电量113kwh,系统总电量可达683kwh,使传统重卡后背电量提升50%以上[51] - 公司已开始开发及生产磷酸锰铁锂电池,计划继续研发动力电池回收技术[55]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汽车新車總銷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23] - 2024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車銷量达57.9万台,同比增长84%,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23] -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39.0GWh,占总装车量25.3%,同比增长10.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9.0GWh,占总装车量74.6%,同比增长56.7%[24]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銷量達到1723.2万辆,同比增长2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2%,同比增加6%[24]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24] - 2024年1 - 9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205.22万辆,同比下降2.52%,累计渗透率为17.63%,同比下降0.91%[25] 公司合作与采购信息 - 2024年向青山集团及/或其联系人采购原材料金额为3.3904亿美元,供应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金额为7.6615亿美元[52][53] - 公司与青山集团签署协议,2024 - 2026年向其供应工程运输设备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52] - 公司与乐亿通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标央国企储能电芯采购需求,与海外客户签署储能订单[38]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合作全覆蓋,在印尼投资建设电池厂[21] - 公司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第一期规划产能为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54] 公司人员变动 - 曹辉博士47岁,2017年10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24年10月29日辞任总裁,在锂离子电池行业有超20年经验[100] - 胡晓东先生52岁,2020年6月12日获委任为董事,2022年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2025年3月26日调为执行董事[101] - 吴艳军博士51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兼董事会秘书,11月11日调为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之一[96] - 黄洁华女士44岁,2021年8月1日获委任为财务总监,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执行董事[96] - 王海軍先生57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6] - 项阳阳女士36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卫勇先生53岁,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俞信华先生51岁,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为非执行董事[98] - 黄斯颖女士47岁、王振波博士52岁、任胜钢博士50岁、Simon Chen博士66岁,均于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8] - 曹博士获众多奖项,2015年11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6年4月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101] - 吴艳军博士51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兼董事会秘书,11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之一[104] - 黄洁华女士44岁,2021年8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财务总监,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106] - 王海軍先生57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024年1月以来担任上海鼎信董事长兼任总裁[109] - 项阳阳女士36岁,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8年7月以来担任上海鼎信战略投资部总经理[110] - 卫勇先生53岁,2022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6年9月及2019年7月以来分别担任上汽集团代理财务总监及副总裁[112] - 俞信華先生51岁,2022年8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11月1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005年10月加入IDG资本,目前为合伙人[114][115] - 吴博士1998年7月取得中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士学位,2001年6月取得中南大学材料学硕士学位,2005年3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
瑞浦兰钧:出货量高增长,静待盈利改善-20250216
兴证国际证券· 2025-02-16 16: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瑞浦兰钧“增持”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浦兰钧是青山集团旗下中国头部动力及储能锂电池公司 股权绑定员工与股东利益 推进H股全流通提升流动性 海内外产能有序释放 出货量增速行业居前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优化产品结构、降本增效 2025年有望继续减亏或盈亏平衡 此后逐步兑现盈利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础数据 - 2月11日收盘价10.78港元 总市值245.45亿港元 总股本22.77亿股 [2] 公司概况 - 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 是青山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核心企业 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 [3] - 2024年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12.14GWh 市占率同比+1.17pcts至2.97% 位列第6 动力电池整体排名第8 2024年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中位列中国企业第5 [3] 产能与出货量 - 2023年末锂电池产能62GWh 2025年规划产能超94GWh 2025年1月公告印尼一期8GWh锂电池产能规划 [3] - 2021 - 2023年锂电池出货量依次为3.3、16.6、19.5GWh 2024H1出货量同比+108%至16.2GWh 其中动力、储能各为7.6、8.6GWh 分别同比+316%、+45% [3] 技术研发 - 董事长曹辉深耕锂电池行业多年 公司在上海、温州和嘉善设有研发中心 截至2024H1末有1,876名研发人员 累计获授2,245项专利 [3] - 将问鼎技术、半固态方形电池等作为研发重点 从多方面持续提高电池性能 [3] 客户情况 - 动力电池乘用车客户包括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等 2024H1新增车型定点13款 商用车等客户包括三一集团、宇通客车等 [3][4] - 储能电池客户包括中国十大储能变流系统制造商中的七家及十大储能集成商中的六家 2024年与POWIN、JUNGWOO、乐亿通等签署合作协议 [6] 业绩情况 - 2024H1收入76.0亿元 归母净利润 -4.4亿元 同比减亏2.7亿元 归母净利润率 -5.8% 同比+4.9pcts [6]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65、0.16、9.39亿元 [3] 激励与流通 - 2024年12月通过H股激励计划 拟在10年内向相关人员进行不超已发行股份总数3%(折合约6,831万股)的H股股权激励 [6] - 2024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受理公司H股全流通备案申请 计划将5.67亿股非流通股转为港股流通股 完成后港股股本占比约38.4% [6] 财务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749|17,208|24,354|34,006| |同比增长|-6.1%|25.2%|41.5%|39.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72|-965|16|939| |归母净利润率|-10.7%|-5.6%|0.1%|2.8%| |毛利率|2.1%|3.7%|8.7%|10.9%| |ROE|-13.3%|-9.0%|0.2%|8.9%| |每股收益 - 摊薄(元)|-0.68|-0.42|0.01|0.41| |市盈率|-|-|-|24.1| [5]
青山系锂电池公司瑞浦兰钧设立首座海外工厂
证券时报网· 2025-01-10 14:26
公司动态 - 瑞浦兰钧宣布在印度尼西亚建立首座海外电池工厂,主要从事锂电池、组件、模组及电池包的制造和销售,预计一期投产后年产能达8 GWh [1] - 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表示,公司当前战略是集中资源建设东南亚电池生产基地,以更接近当地客户资源和原材料 [1][2] - 瑞浦兰钧在东南亚的制造基地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已完成,目前电池产能主要集中在浙江温州和嘉善等地 [1] - 瑞浦兰钧计划放缓在德国新建欧洲电池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度,主要出于对投资规模过大及海外新能源市场不确定性的考虑 [2] 行业趋势 - 中国电池企业近期频繁在东南亚布局产能,主要目的是分散电池出货地,实现部分产品本地化供应,并规避潜在关税和贸易壁垒 [3] - 2023年7月,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三家公司宣布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新建电池工厂,涉及消费类和储能类电池,总投资超72亿元 [4] - 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企业已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领域 [4]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瑞浦兰钧营收75.9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4.4亿元,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7.1亿元有所收窄 [5] - 在国内锂电池上市企业中,瑞浦兰钧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表现位居榜首,2020-2023年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超25亿元 [5] 集团战略 - 青山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电池工厂投资是其新能源业务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基于当地电价等成本优势及已有的完整产业基础 [3] - 青山集团于2023年10月宣布退出与法国矿业公司Eramet在阿根廷的锂盐湖项目合作,并收回49.9%股权,获得6.99亿美元现金 [6] - 青山集团表示,退出阿根廷项目主要因成本高、效率低及锂价走低导致未来竞争力不足,未来将倾向于自行开发锂资源 [7] - 青山集团仍对锂业务保持高度兴趣,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垂直整合的锂产业链,包括下游的锂电池生产商瑞浦兰钧及电动工具等 [7]
瑞浦兰钧(0066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0 16:48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2%[9] - 2024年上半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為203.3GWh,同比增長33.7%[9] - 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將達到1,750萬輛,同比增長27%[9] - 2024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為364.6GWh,同比增長22.3%[9] - 2024年上半年歐洲31國實現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44.2萬輛,同比增長1.6%[9] - 2024年上半年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總計599,372輛,同比增加了7.3%[9] 储能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中國電力儲能同比增速達到43%,市場佔比提升至89%[10] - 2024年上半年中國併網儲能項目達到486個,用戶側項目數量超280個[10] - 2024年上半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規模達114.5GWh,同比增長33.6%[10] 财务表现 - 总资产为人民幣38,683.1百萬元,同比增加約7.4%[14] - 淨資產為人民幣10,959.1百萬元,同比減少約5.1%[14] - 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7,596.7百萬元,同比增長約15%[14] - 共銷售16.18GWh鋰電池產品,同比增長約108%[14] - 儲能電池出貨8.60GWh,同比增長約45%[14] - 動力電池出貨7.58GWh,同比增長約316%[14] - 電池組件銷售1,297.3百萬元,同比增長約55.8%[14] - 在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三,小儲電芯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二[14] - 在國內新能源重卡裝機量排名第五,相比2023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14] 技术创新 - 開發了問頂電池實現規模化量產,有效降低了製造成本[16] - 公司開發及生產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產品,磷酸鐵鋰電池電芯的質量能量密度達到180-200Wh/kg,三元鋰電池電芯的質量能量密度達到245-260Wh/kg[18] - 公司獨創的問頂技術可以有效提升電芯的空間利用率,磷酸鐵鋰電池產品的體積能量密度可高達450Wh/L,三元電池產品的體積能量密度可高達650Wh/L[18] - 公司的快充技術可實現10-15分鐘快充,在研產品可實現9-12分鐘快充[18] - 公司開發了高功率電芯產品,脈衝放電能力達到10C,可實現20分鐘以內的快充[18] - 公司研發了新一代的半固態電芯,質量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安全性能相對於純液態電芯有較大提升[18] - 公司開發了更高容量的345Ah電芯產品,質量能量密度進一步提高至185Wh/kg,能效96%(0.25P)以上,循環壽命可達10,000次以上[19] - 公司開發的228Ah和324Ah商用車動力電芯具有「千次零衰減,萬次長循環」的性能特點[19] - 公司開發的72/100Ah戶用儲能電芯能量密度超165Wh/kg,壽命6,000次以上,滿足10年以上產品使用需求[19] - 公司開發出了多種電池系統熱管理方案,能夠實現10-15分鐘的快充能力[21] - 公司發佈了5.11MWh和5.51MWh儲能系統產品,達到了當前業內最高體積能量密度[22] - 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设计及电池结构、生产工艺及设备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技术优势[24] - 公司计划开发容量高达500~600Ah+系列的下一代储能电芯,提高电芯的集成效率和降低成本[24] - 公司正在研究全固态电池电解液材料、固态电解液反应界面性能及固态电池生产工艺[24] - 公司已开始开发及生产磷酸锰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每瓦时成本及更佳的低温环境效能[24] - 公司计划继续研发动力电池剩余能量测试及二次使用解决方案等回收技术[24] 业务拓展 - 公司与控股股东青山集团签署了产品销售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将向其供应动力电池产品[26] - 公司计划在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区建立生产工厂,增强全球业务布局[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成立美国子公司和东南亚子公司[27] 财务数据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7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28][29][30][32][33][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为6.5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亏28.4%[30][36][37][45] - 集团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6,594.8百万元上升15.2%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7,596.7百萬元[47] - 動力電池產品銷售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247.8百萬元上升129.1%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2,858.4百萬元[47] - 儲能電池產品銷售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4,320.5百萬元下降25.8%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3,207.8百萬元[47] - 其他業務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026.5百萬元上升49.1%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530.5百萬元[48] - 集團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67.2百萬元上升1.9%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272.4百萬元[51] - 動力電池產品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毛損人民幣32.1百萬元轉為2024年同期的毛利人民幣31.0百萬元[52] - 儲能電池產品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80.1百萬元下降63.7%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01.7百萬元[52] - 其他業務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9.2百萬元上升627.9%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39.7百萬元[52] - 金融及合約資產減值虧損淨額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49.1百萬元下降58.4%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03.6百萬元[57] - 期內虧損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919.7百萬元下降28.4%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658.2百萬元[61] 资金状况 - 本集团主要通过银行融资、股本资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及全球发售所得款项为经营提供资金[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人民幣8,370.7百万元[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幣9,868.5百万元[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资产净值为人民幣10,959.1百万元,资产负债率为71.7%[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幣1,258.9百万元[67] - 本集团承受利率风险及外汇风险,采取相应对冲措施[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幣1,650.6百万元[69] - 本集团尚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具体未来计划[72] 公司治理 - 本公司董事长兼任总裁的架构有利于确保领导一致性和提高效率[74] - 公司已制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员工进行证券交易的管理制度,条款不低于上市规则的标准[75] - 公司董事、监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有公司及相关法团的股份权益情况[79][80][81] - 公司主要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权益情况[91][92] - 公司董事、监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有公司及相关法团的股份权益占比情况[76][87][88] - 公司董事、监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有公司及相关法团的股份数量情况[84] 上市融资及资产购置 - 公司於2023年12月18日在联交所上市,全球发售募集的所得款项净额約為2,013.1百萬港元[99] - 公司將80%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擴大產能[99] - 公司將10%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先進鋰離子電池、先進材料及優化生產工藝的核心技術研發[99] - 公司將10%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99]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尚未動用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為1,477.9百萬港元[99] - 本集團以人民幣1,211,727,000元的成本購買資產(2023年同期為人民幣3,584,404,000元)[147] 人力资源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擁有12,138名全職員工[97] - 公司採取措施在員工中提倡機會平等、反歧視及多元化[97] - 公司的長期增長取決於員工的專業知識、經驗及發展[97] 股利分配 - 公司董事會決定不建議派發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任何中期股息[100]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庫存股份[98] 关联交易 - 本集團與上汽集團及其附屬公司存在關聯交易[157] - 本集團與項光達先生控制的公司存在關聯交易[157] - 本集團與永青科技及其聯營公司存在關聯交易[157] - 向上汽通用五菱销售产品金额为775,226千人民幣[163] - 向永青科技销售产品金额为379,569千人民幣[163] - 向麥田能源销售產品金額為175,341千人民幣[163] - 向上汽集團鄭州分公司銷售產品金額為165,206千人民幣[163] - 向青拓重工銷售產品金額為114,506千人民幣[163] - 向賽克瑞浦銷售產品金額為70,288千人民幣[163] - 向嘉興蘭鈞華富銷售產品金額為59,447千人民幣[163] - 向PT. GUANG CHING DE METAL ROLLING銷售產品金額為35,263千人民幣[163] - 向南京汽車集團銷售產品金額為35,035千人民幣[163] - 向溫州芯殼支付租金開支為466千人民幣[165] 公允价值计量 - 本集团财务部门负责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政策及程序[171] - 本集团投资于非上市银行理财产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模型估算公允价值[171] -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为10,361千元人民币[172][17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70,985千元人民币[172][173] - 应收票据公允价值为388,650千元人民币[172][173] - 报告期内金融资产及负债公允价值计量未发生第一、二、三层级之间的转移[175] 其他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后未发生重大期后事项[176] - 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于2024年8月23日获董事会批准及授权刊发[177] - 报告期间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6月
瑞浦兰钧(0066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20:16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人民币7,596.7百万元,同比上涨15.2%[1] - 同期,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72.4百万元,同比上涨1.9%[1] - 该期间内,公司亏损为人民币658.2百万元,同比下降28.4%[1]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期内亏损为人民币0.19元,2023年同期亏损人民币0.33元[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客户合约收入为759200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5922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5.16%[15] - 2024年上半年动力锂电池产品销售客户行业指定收入为285842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24779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29.1%[15] - 2024年上半年储能电池产品销售客户行业指定收入为320778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432052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5.75%[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及得益总计28058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859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26.3%[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利息收益为12075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71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9.78%[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增值税附加扣除为8665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益[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经扣除已售存货成本及服务成本6168749千元人民币等得出[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及合约资产减值拨备净额为10364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4910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58.39%[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减值(拨回)/拨备为 - 13176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64692千元人民币[17]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税项开支总额分别为32千元及1,628千元[20]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442,973千元及710,215千元,对应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2,276,874,000股及2,160,804,000股[21]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2]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65.95亿元上涨15.2%至2024年上半年的75.97亿元,主要因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销量上升[53][55] - 动力及储能电池2024年上半年销量高于2023年同期,动力电池装机量7.58GWh,同比上涨316.5%;储能电池出货量8.60GWh,同比上涨44.5%[55] - 动力电池产品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2.48亿元上涨129.1%至2024年上半年的28.58亿元;储能电池产品收入从43.21亿元下降25.8%至32.08亿元[55] - 其他业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0.27亿元上涨49.1%至2024年上半年的15.31亿元,因电池组件受认可销量增长[55][56] - 销售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63.28亿元上升15.8%至2024年上半年的73.24亿元,因电池产品销量增加[53][57] - 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26.72亿元上涨1.9%至2024年上半年的27.24亿元,毛利率从4.1%下降至3.6%[53][58] - 其他收益及得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8599万元上涨226.3%至2024年上半年的2.81亿元[5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5.05亿元下降19.6%至2024年上半年的4.06亿元[53] - 亏损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的2.49亿元下降58.4%至2024年上半年的1.04亿元[53] - 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0.33元下降42.4%至2024年上半年的0.19元[54] - 动力电池由2023年上半年毛损3210万元转为2024年上半年毛利3100万元,储能电池毛利由2023年上半年2.801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1.017亿元,降幅63.7%,毛利率由6.5%降至3.2%[59] - 其他业务毛利由2023年上半年1920万元涨至2024年上半年1.397亿元,涨幅627.9%,毛利率由1.9%涨至9.2%[60] - 其他收益及得益由2023年上半年8600万元涨至2024年上半年2.806亿元,涨幅226.3%[61]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1.577亿元涨至2024年上半年2.243亿元,涨幅42.2%;行政开支由2.397亿元涨至3.007亿元,涨幅25.5%;金融成本由1.131亿元涨至1.704亿元,涨幅50.7%[62][63][67] - 研发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5.052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4.063亿元,降幅19.6%;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由24910万元降至10360万元,降幅58.4%;其他开支由580万元降至100万元,降幅83.0%;所得税开支由160万元降至3.2万元,降幅98.0%[64][65][66][68] - 公司期内亏损由2023年上半年9.197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6.582亿元,降幅28.4%[69]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7,296,90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6,712,399千元[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21,386,17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9,308,383千元[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8,629,57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5,045,047千元[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756,59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263,336千元[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9,094,41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9,433,288千元[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0,959,08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1,542,447千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约3,566,544,000元及3,736,054,000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质押,2024年上半年购买资产成本1,211,727,000元,处置资产账面净值2,201,000元,产生处置亏损净额859,000元[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净值分别为4,789,030千元及3,808,957千元[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617,404,000元及726,233,000元的应收票据已质押[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按发票日期扣除亏损拨备后应收贸易账款总额分别为2,967,737千元及2,237,307千元[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及应付票据总额分别为10,491,137千元及7,252,393千元[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386.831亿元,同比增加约7.4%;净资产为109.591亿元,同比减少约5.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70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795亿元[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98.68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278亿元[7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资产净值109.591亿元,包括流动资产213.862亿元、非流动资产172.969亿元、流动负债186.296亿元及非流动负债90.944亿元[7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抵押总额约为37.36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6951亿元[79] 业务范围与产品 - 公司出于管理目的被组织为一个单一业务单位,即动力锂电池产品、储能电池产品、废弃物、电池组件及研发服务销售[13] - 公司主要从事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相关业务,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32]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电池组件[34] 行业市场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35.2%[28]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203.3GWh,同比增长33.7%[28]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预计销量将达1750万辆,同比增长27%[29] - 2024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为364.6GWh,同比增长22.3%[29] - 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114.5GWh,同比增长33.6%[31]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力储能同比增速达43%,市场占比提升至89%[31]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并网项目达到486个,用户侧项目数量超280个,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已达2023年全年的69%[31]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28.3GW,同比增长26.5%[31] 业务发展成果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共销售16.18GWh锂电池产品,同比增长约108%,其中储能电池出货8.60GWh,同比增长约45%;动力电池出货7.58GWh,同比增长约316%[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电池组件销售12.973亿元,同比增长约55.8%;温州基地已实现盈利[35]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新增乘用车车型定点13余款,与多家国内外车企建立合作关系[3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在商用车等新业务领域新增44款车型公告,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3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储能业务与Powin签署框采订单,中标央国企储能电芯年度采购需求[37] - 集团荣获彭博新能源财经一级储能厂商名单等多项荣誉[38] - 集团的问顶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将持续增加产能[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在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小储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等[35] 技术研发情况 - 动力锂电池电芯量产质量能量密度:磷酸铁锂180 - 200Wh/kg,三元锂245 - 260Wh/kg;样品质量能量密度:磷酸铁锂200 - 230Wh/kg,高镍锂300 - 320Wh/kg以上,磷酸锰铁锂复合体系205 - 240Wh/kg[40] - 动力锂电池产品体积能量密度:磷酸铁锂可达450Wh/L,三元电池可达650Wh/L;2024年上半年纯磷酸铁锂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460Wh/L[40][41] - 快充技术量产产品可10 - 15分钟快充,在研产品可9 - 12分钟快充;2024年上半年5C快充磷酸铁锂电芯送样测试获几家客户样品定点,8 - 10分钟三元快充体系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41] - 高功率技术脉冲放电能力达10C,可20分钟内快充,推出148/194/220Ah系列宽度PHEV电芯产品获多家车企定点[41] - 高安全电芯技术研发新一代半固态电芯,质量能量密度达300Wh/kg,已对国内外主流车企送样测试[41] - 商用储能电芯基于280Ah开发314/320Ah产品,通过“问顶”技术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4%,减低交流内阻10%以上;开发345Ah产品,质量能量密度提至185Wh/kg,能效96%(0.25P)以上,循环寿命达10,000次以上[42] - 商用车动力电芯228Ah产品设计寿命提升至15 - 20年,324Ah实现6,000 - 8,000次以上长寿命、190Wh/kg高能量密度,324Ah商储共用电池系统已批量交付[43] - 户用储能电芯72/100Ah能量密度超165Wh/kg,寿命6,000次以上,可支持零下10℃快速充电[43] - 集成化快充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集成效率可达80%,结构性能提升10%以上,单包成本相对传统方案降低2%以上,能实现10 - 15分钟快充[44][45] - 直流侧储能系统今年上半年发布5.11MWh和5.51MWh储能系统,较上一代3.72MWh系统全面升级,达到业内最高体积能量密度[46] - 公司在上海、温州
瑞浦兰钧:首次覆盖:青山集团旗下锂电池公司,海外营收快速增长
海通国际· 2024-05-31 09:01
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评级为中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浦兰钧是青山集团旗下的锂电池公司,近几年产能快速扩张,海外营收快速增长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背靠青山集团,锂电池新势力崛起 -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是青山实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核心企业,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主要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终端 [10] - 青山集团通过各合联营公司合计持有瑞浦兰钧59.44%股权,项光达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1] - 青山集团实力强大,内部协同效应对公司形成支撑 [12] 二、行业整体下行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触底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63亿元,同比下降6.12%;其中电池产品营收112.9亿元,同比下降13.4% [3] - 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2.23%,同比下降约5.3pct;毛利从8.8亿元下降到1.9亿元,同比下降78% [4] - 动力电池毛利率由2022年的3.1%下滑至-3.1%,处于亏损状态;储能电池毛利率由2022年8.7%下降至2023年的4.7% [4] 三、锂电池行业竞争加剧,价格连续下滑 3.1 储能电池板块未来增速可期,短期供大于求 - 电化学储能是储能系统主导,锂离子电池因具成本效益及最佳物理性能而于目前占据主导地位 [33] - 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量由168.7GW增至294.1GW,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由1.8GW增至88.2GW,占2023年储能市场总量的30% [34] - 中国储能电池年装机量由2017年的0.2GWh以13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加至2023年的84GWh [36] 3.2 动力电池板块需求端增速放缓,地缘政策影响企业出海 - 电动汽车主要包含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为整辆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 [41]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461万辆,同比增长38%,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65%的份额 [46] - 全球动力电池的年装机量自2017年的63.8GWh增加至2023年的705.5GWh,复合年增长率为51.2% [47] 四、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公司FY24-26年公司主营业收入分别为150.25/ 257.49 /407.37亿元,对应净利润为-21.61/-25.86 /-19.25亿元,对应EPS为-7.04/-8.42/-6.27 [50] - 使用行业平均市净率进行估值,截至2024年5月24日,Wind锂电池指数市净率在2.7,按照2.7计算目标价为14.77港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