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 - 2025年4月24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3] - 截至评价基准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4]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合计均占公司合并报表对应总额的100%[5] 财务指标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中,利润总额一般缺陷<2.5%、重要缺陷2.5%(含) - 5%、重大缺陷≥5%[8] -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中,资产总额一般缺陷<0.5%、重要缺陷0.5%(含) - 1%、重大缺陷≥1%[8] - 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在1000万元以上[7] - 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之间[9] 公司治理 - 2024年公司召开5次股东大会,审议12项议案,通过11项,一项未通过[13]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11名,含4名独立董事[14]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1名,占比三分之一[14] 荣誉奖项 - 公司入选“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17位[16] - 公司蝉联“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16] - 公司入选“2024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百强榜”[16] - 公司入选“2024中药上市公司”30强[16] - 公司荣获“2024年度制药企业优秀质量奖”[16] - 2024年获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等诸多荣誉[24] 人力资源 - 2024年人力资源中心超额完成24届管培生招聘目标[19] - 关键干部绩效覆盖率达100%[19] 社会责任 - 公司成立至今捐赠累计15215万余[23] 公司战略 - 2021年以来实施“数字红日”战略,2024年强化核心竞争力并注重社会责任[25] 业务推广 - 以学术循证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一号工程”为核心促进推广成效[27] 制度修订 - 修订《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降低超期应收比例[28] 采购管理 - 2025年聚焦创新等优化采购管理[28] - 采购过程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大宗物资采购招标机制[30] 资产管理 - 建立多项规程规范资产管理,确保账实相符[30][31][32] 产品管理 - 全面落实持有人相关主体责任,加强产品源头管理[32] - 独立的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质量管理,企业负责人为质量第一责任人[32] 研发管理 - 公司制定一系列研发规章制度,上线药物研发项目管理系统,引入智能物联平台,加强调研以保障研发规范性、降低风险和提升创新能力[34][35] 工程管理 - 公司建立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全过程管控,严格审批立项、招标等环节,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35][36] 资金管理 - 公司依据相关法规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户存储制度[37] - 公司按照年度战略制定筹资计划,集中化管理筹资权限,合理设定融资结构,降低资金风险[37] - 公司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作,优化资金占用[39] 担保管理 - 公司制定《对外担保管理制度》,规范担保申请、审批流程,至今无违规担保和大股东占用资金情况[39][40] 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 - 公司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2024年无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形[40][41] 财务核算与管理 - 公司按法律法规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制度规范财务报告编制与报送[41] 质量控制 - 公司强化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提升技术能力和合规管理,确保数据可靠完整安全[33] 风险管控 - 公司完善风险预防与管控体系,践行“无限近零风险”模式,降低各类风险增强竞争力[34] 信息管理 - 公司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整合信息系统资源,完善信息管理体系[43] 信息披露 - 公司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董事会秘书为信息披露责任人,证券部负责相关工作[44] - 2024年公司通过深交所指定媒体发布61份公告披露重要信息[44] 沟通管理 - 公司建立多项沟通平台和渠道,加强与外部各方的沟通[44] 内部审计 - 内审监察部负责内部审计,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完善[45] 内部控制改进 - 公司对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无重大缺陷[46] - 公司管理层将根据发展需要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46]
红日药业(300026) - 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