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与运营 - 2024年公司管辖高铁年度和高峰日列车开行数量、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16] - 京福安徽公司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16] - 2024年全线开行列车21.5万列,同比增加8365列,增长4.0%[188][189] - 2024年累计发送旅客2.36亿人次,同比多发1061.3万人次,增长4.7%[188][189] - 公司以占全国2.7%的高铁里程占比,完成了全路旅客发送量的5.8%[188][189] 用户数据 - 2024年依托铁路12306 APP发布品牌宣传广告3批次、展阅量超15亿人次[69] - 2024年发放2000份线下调查问卷,形成客流调查报告[190] 未来展望 - 推动票价市场化策略研究与改革,动态调整列车执行票价[193] - 探索常旅客会员积分兑换新模式,提出创新方案[19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4年公司承担国家1项2个课题、国铁7项11个课题以及公司36项46个自立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2项国铁课题验收评级和1项国铁课题绩效后评估结果均为A级[156] - 2024年开展《能源管理与应用探索研究》等2个绿色低碳研究项目[10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到战略层面,构建“战略引领 - 中枢统筹 - 穿透执行”治理架构[47] - 将可持续发展相关业务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利润总额等[49] - 建立灵活定价机制,实行七档、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195] - 推出计次票产品,90天有效期内可乘坐试行线路指定发到站和席别的列车20次[197] - 推出儿童优惠票、学生优惠票,新生凭录取通知书等可购买学生票,持相关残疾证件人员可享受优待票[199] 财务与资金 - 公司使用10亿元开展首次股份回购[18] - 2024年在智能运维等方面投入资金3.4亿元[74] - 2024年安排技改等项目280项,投入9.50亿元,其中安全生产费项目162项,投入5.08亿元,占年度项目总投入的53.47%[173] 荣誉与资质 - “京沪高铁”股票重新被纳入上证50指数[18] - 全年公司取得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7项[19] - 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33] - 公司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多个优秀实践案例奖[34] - 公司获上海证券交易所2023 - 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A级评价[34] - 公司获中国证券报金牛最具投资价值奖、金信披奖等[34] - 公司入选证券时报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等多个百强榜单[34] 社会责任与公益 - 公司投入253万元帮扶陕西勉县卫生、教育事业和党组织阵地建设[19] - 公司消费帮扶10.5万元[19] 风险与成本 - 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年度协同帮扶投资金额在总运营成本中占比小,电力交易费用占高铁运营成本比重大[37] - 晚点、停运或安全事故将导致赔偿、处罚和营收损失风险,旅客隐私数据泄露有法律诉讼风险,存在宣传与商业诋毁风险影响经营效益[37] 环保与节能 - 南京南站、天津西站、枣庄站开展合同能源试点,共节约标准煤1976.52吨,减排二氧化碳4862.22吨[86] - 2024年公司电力市场化交易节支约1.31亿元,牵引功率因数奖励电费2500万元[91] - 2024年光伏发电量为1543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644.43吨,减少碳排放量10941.85吨[95][96] - 碳排放总量(范围2)为3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强度为24.85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人公里[134] - 综合用电量为58.49亿千瓦时,总耗水量为700.15万吨[134] - 2024年废旧物资回收价值116.10万元[132] 安全与管理 - 2024年组织全员安全培训4次、网络答题2次,安全培训共计470小时,人均安全培训时长5.47小时[145] - 2024年累计用于员工健康投入65.70万元,安全生产项目投入5.08亿元[145] - 2024年开展385.43公里声屏障安全隐患排查等多项安全排查工作,增设相关安全设施[175] - 2024年处理沿线轻飘物321万平方米、危树2.3万棵、油气管线处所加设盖板防护43处[176]
京沪高铁(601816) - 京沪高铁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