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至正股份(603991) - 关于深圳至正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
至正股份至正股份(SH:603991)2025-05-29 23:04

交易股权情况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控制目标公司AAMI 100%股权,直接持有55.99%,间接持有44.01%[7][51][69] - 交易后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AAMI 99.97%股权,北京建广通过滁州广泰间接持有约0.03%股权[53] 公司业绩数据 - 2024年AAMI主营业务收入为293.1百万美元,收入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四[14] - 2024年末交易前公司资产总计63,601.89万元,备考数为476,639.22万元,变动率649.41%[22] - 2024年末交易前公司负债合计36,281.01万元,备考数为137,621.88万元,变动率279.32%[22] - 2024年末交易前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2,580.81万元,备考数为334,180.16万元,变动率1,379.93%[22] - 2024年交易前公司营业收入36,456.27万元,备考数为260,808.78万元,变动率615.40%[22] - 2024年交易前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3,053.38万元,备考数为1,749.01万元,由负转正[22] - 2024年末交易前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3.03元/股,备考数为20.88元/股,变动率589.12%[22] - 2024年交易前公司基本每股收益 -0.41元/股,备考数为0.11元/股,增加0.52[22] - 2024年目标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518.84万元,剔除相关因素影响后为10173.93万元[23] 市场与客户情况 - 2021 - 2023年AAMI均为全球排名前五的引线框架企业,2023年市场占有率为9%[14] - 2025年4月30日AAMI在手订单合计5830万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060万美元增长43.6%[31] - 下游客户选定引线框架供应商开展合作通常需经过1 - 2年认证周期,新产品有6个月 - 2年验证周期[28] - AAMI主要客户合作年限普遍超过20年,2020年独立以来与主要客户保持稳定合作[29] 技术与产品情况 - 目标公司内引脚微间距LQFP引线框架技术引脚数多达256支、内引脚间距小至130微米[12] - 目标公司双排外引脚微间隙框架DR - QFN技术内引脚间距小至160微米[12] - 目标公司可路由QFN并选择性镍钯金电镀技术引脚数多达400个[12] - 目标公司高精度电镀技术可在小至15微米的精度上实现部分区域选择性电镀[12] 公司架构与人员情况 - 交易完成后公司董事会由6名非独立董事、3名独立董事构成[41][47] - 公司设立两名联席总裁,分别为何树泉和杨飞[41][47] - 目标公司独立运营后聘任原部门副CEO为何树泉担任CEO,新设CFO职位由郑学启担任[34][37] 交易相关财务与安排 - AAMI 100%股权作价为350,370.00万元[1][142][143][144][145] - 领先半导体、先进半导体需向北京智路等合计支付7,000万元服务费[1] - 领先半导体、先进半导体预计收取对价13.23亿元,投资成本10.72亿元[1] - 2024年11月领先半导体支付佣金178.77万元、投资收益47.78万元[2] - 2024年11月领先半导体支付2,000万元重组意向金[2] - 先进半导体受让GP份额作价200万元[2] - 2025年3月先进半导体支付800万元[3] 市场规模与趋势 - 2028年全球引线框架市场规模将达47.14亿美元,2023 - 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0%[186] - 全球前六大引线框架厂商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55%左右提升至2023年的60%左右,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187] - 2024年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中3C、汽车和工业领域占比分别为79%、12%、9%[193] - 2023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东南亚引线框架销售规模分别为13.95亿美元、6.94亿美元、9.9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9%、19%、28%[196] - 2022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东南亚引线框架销售规模分别为16.31亿美元、8.59亿美元、14.1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6%、19%、31%[196] 未来展望 - 目标公司后续将深耕引线框架业务,聚焦高精密度领域升级产品[197] - 目标公司将开拓中国台湾等新市场和功率电子等新领域[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