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情况 - 2021年12月16日公司获核准非公开发行不超878,454,615股新股,实际发行285,603,151股,募集资金总额39.87亿元,净额39.75亿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5.87亿元,使用进度39.91%,剩余未使用资金23.89亿元,占比60.09%[3] - 调整项目涉及总金额27.14亿元,占总筹资额比例68.27%,调整后剩余未明确用途募集资金12.61亿元[7] 项目进展 - 自主安全整机设计仿真实验室及特种计算机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入进度69.03%,国产整机智能化产线建设项目投入进度27.12%,特种装备新能源及应用建设项目投入进度69.37%,海洋水下信息系统项目投入进度79.58%,三位一体中长波机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室建设等项目投入进度66.47%,补充流动资金投入进度100%[4] - 已在烟台、太原等地完成建设形成服务器、整机产能超200万台/年[16] 项目调整 - 关键芯片研发、国内重点地区信创云示范工程、新能源汽车三电控制及充电桩产品研发生产及试验环境建设项目终止实施[6] - 特种装备新能源及应用建设、海洋水下信息系统、三位一体中长波机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室建设等项目暂缓实施并重新论证[5] - 变更5.1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 - 调整后新增长城电源AI服务器电源研发项目、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7] 财务数据 - 2023年度和2024年度,特种装备新能源及应用建设项目分别实现收入26,003.60万元和16,132.42万元,效益 -846.26万元和 -1,304.58万元[23] 未来项目计划 - 长城电源AI服务器电源研发项目投资周期36个月,预算20000.00万元,拟全用募集资金投入[29] - 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投资额28000万元,拟自筹4200万元,用募集资金23800万元,建设期两年[40] - 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第一年预计投入16000万元,第二年预计投入12000万元[40] 公司战略 - 公司结合政策、行业、市场等因素调整经营战略方向,聚焦自主安全计算产品和高新电子等核心主业[9] 海洋业务情况 - 公司海洋业务现有员工近30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75%,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接近40%,高级技术顾问9人[44] - 公司拥有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部级研究机构2个、市级试验基地1个、工程中心2个及院士工作站1个[44] - 公司拥有海洋业务相关自主知识产权100余项,其中国防专利30余项[44]
中国长城(000066) - 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暂缓实施并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