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泽璟制药(688266)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泽璟制药泽璟制药(SH:688266)2025-09-05 18:02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营业收入37,565.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07%[34][35] - 2025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280.35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略有增长[34][35] - 2025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0,264.14万元,亏损同比增加3,027.02万元[34][35] - 2025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31%,较2024年1 - 6月减少22.95%[35] - 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76,615,436.44元,较2024年12月31日下降6.16%[34]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999,203,352.04元,较2024年12月31日下降0.18%[34] - 2025年1 - 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7,020,276.08元,较2024年1 - 6月下降115.12%[34] - 2025年1 - 6月费用化研发投入196,503,538.35元,2024年1 - 6月为181,154,578.04元,变化幅度8.47%[50] - 2025年1 - 6月研发投入合计196,503,538.35元,2024年1 - 6月为181,154,578.04元,变化幅度8.47%[50] - 2025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31%,2024年为75.26%,减少22.95%[50] 产品情况 - 多纳非尼的晚期肝癌和甲状腺癌适应症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但面临已上市进口竞品和其他仿制药竞争[19] - 重组人凝血酶于2024年底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纳入后销量增长明显[20][35] - 盐酸吉卡昔替尼片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产品需开拓市场才能实现良好销售[20] - 吉卡昔替尼片治疗骨髓纤维化适应症的新药上市于2025年5月获批[36] - 吉卡昔替尼治疗重症斑秃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即将启动临床核查[37] 研发进展 - 公司生物新药产业化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47] - ZG005、ZG006、ZGGS18和ZGGS15已获中美监管机构临床试验许可并完成I/II期临床研究[43][44] - ZG006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44] - ZGGS34向CDE的IND申请已完成,向FDA的IND申请已获批[44] - 2025年1月至半年报披露日公司获得多个药品临床试验通知书[50][51] - 公司布局吉卡昔替尼片治疗多种适应症,有望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选择[42] - 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用于甲状腺癌辅助诊断适应症处于上市申请技术审评阶段,辅助治疗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42] 专利情况 - 2025年1 - 6月新增发明专利申请数8个、获得数7个,累计申请数343个、获得数135个[5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0年首发募集资金累计使用1,677,805,663.85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使用63,516,829.55元,账户余额11,882,769.86元,闲置资金用于现金管理金额为369,089,663.31元[56] - 2020年首发募集资金总额2,025,600,000.00元,净额1,908,220,754.68元[56] - 2020年首发募集资金新药研发项目累计使用1,373,004,767.03元,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使用280,224,165.81元[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1年再融资募集资金累计使用406,252,131.48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使用79,336,147.11元,账户余额15,919,958.91元,闲置资金用于现金管理金额为780,739,555.55元[58] - 2021年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1,199,999,955.00元,净额1,181,933,181.59元[58] - 2021年再融资募集资金新药研发项目累计使用406,252,131.48元[58] 其他情况 - 2025年1 - 6月公司获得5个科技立项,均为2025年度苏州市“科创指数惠”-生物医药研发资助[52][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59]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尚未盈利风险,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6] - 公司研发资金依赖外部融资,开支超融资会对资金状况造成压力[8] - 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影响未来销售收入增长[9] - 公司营销团队建设不及预期或人才流失,将影响商业化能力[9] - 公司在研药品定价、渠道覆盖、进医保时间不确定,影响盈利能力[11] - 公司无法保证成功识别筛选新候选药物和适应症,影响业务财务状况[12] - 公司在研药品临床试验进度可能因多种因素不及预期[13][14] - 公司在研药品临床试验结果可能因功效或安全性问题不及预期[15] - 公司委任的第三方未适当履行合同义务,会使业务受不利影响[16] - 公司在研药品可能无法完成审评审批流程或结果不及预期[17] - 公司因审评审批问题延迟或终止临床试验,影响研发能力和商业前景[17] - 公司当前产品销售收入无法满足营运资金需求,需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获取资金[21] - 公司面临全球主要医药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竞争,对手可能开发出更优创新药物冲击现有产品[24] - 公司可能在境外开展经营活动,不同国家或地区经营环境、法律政策等变化会影响收入增长[25] - 公司知识产权可能被侵害或保护不充分,部分专利申请尚在审查,未获授权可能影响业务[26] - 创新药专利及知识产权存在不确定性,专利法律变动可能降低公司专利价值[27] - 公司在研药品可能被指控侵犯第三方专利权,卷入专利纠纷会带来多项不利影响[28] - 公司依赖核心技术人员,其流失可能阻碍研发及商业目标实现[29] - 公司临床前研究阶段产品存在无法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或被技术替代风险[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