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投资组合行业构成与占比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组合公允价值行业构成中,专业服务占比11.55%,IT服务占比9.25%,互联网与直销零售占比9.02%等[25] 公司收购与协议签订 - 2019年8月30日Investcorp收购顾问公司约76%的所有权权益[27] - 2019年8月30日Investcorp交易完成时,公司与顾问公司签订新的管理协议,条款与先前协议相同[32][33] - 根据股票购买协议,Investcorp BDC需在2021年8月30日前购买公司1361970股普通股(680985股新发行股和680985股公开市场或二级市场股),已完成购买[34] - 与投资公司的咨询协议于2019年8月30日生效,投资公司管理公司日常运营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服务不排他[80][81]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2年6月30日,Investcorp资产管理规模为147亿美元,Investcorp集团资产管理总规模为427亿美元[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私募股权公司约有7490亿美元未调用资本[36] - 顾问公司与Investcorp结盟,截至2022年6月30日,Investcorp资产管理规模为147亿美元[38] 公司与顾问公司协议费用 - 公司与顾问公司签订的咨询协议规定,管理费用为公司总资产的1.75%,激励费用为激励前净投资收入的20%(年化门槛率为8%,8% - 10%有“追赶”费用)以及净资本收益的20%[31] - 基础管理费按公司毛资产(含借款购买资产,不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年率1.75%计算,基于最近两个日历季度末毛资产平均值,按季支付[83][84] - 业绩报酬费分普通收入报酬(收入报酬费)和资本利得报酬(资本利得报酬费)两部分,按季支付[85] - 收入报酬费为20.0%,以前一季度扣除激励费前净投资收益为基础计算,需满足总回报要求和非现金金额递延条件,超过2.0%(年化8.0%)门槛率且有“追赶”条款[86] - 扣除激励费前净投资收益指本季度应计利息、股息等收入减去公司运营费用(不含激励费),不包括已实现资本利得、损失及未实现资本增值或贬值[87][88] - 收入报酬费受总回报要求限制,仅当20.0%的本季度及回溯期运营导致净资产累计净增加超过回溯期累计应计和/或已支付激励费时才支付[89] - 资本利得费自2021年6月30日结束的财年起,按财年末累计实现资本利得的20.0%计算,扣除累计实现资本损失、累计未实现资本折旧和之前已支付的资本利得费[92] 顾问公司团队情况 - 顾问公司及其投资团队由Mauer和Jansen领导,每人有超40年投资等相关经验,团队成员合计超100年为中型市场公司构建战略资本的经验[38] 公司投资决策流程 - 每笔初始投资需顾问公司投资委员会多数成员批准,且多数成员中必须包括Mauer和Jansen[30][38] - 每笔投资需由顾问的联合首席投资官和另一名投资专业人员分析,初始投资需投资委员会多数成员批准,且必须包括Mauer和Jansen先生[45] 公司投资目标与标准 - 公司主要投资于年收入至少5000万美元、EBITDA至少1500万美元的中端市场公司,投资规模通常在5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40] - 公司的主要投资目标是通过直接投资于私营中端市场公司,实现当前收入和资本增值最大化[41] - 公司的投资标准包括投资具有正经营现金流历史的成熟公司、有防御性和可持续性的业务等[42] - 公司主要投资于企业价值低于7.5亿美元的中型市场公司[115] 公司交易发起工作 - 公司的交易发起工作侧重于与企业、私募股权公司、投资银行等建立关系[44] 公司贷款类型 - 公司的贷款类型包括独立第一留置权贷款、独立第二留置权贷款、单一贷款和夹层贷款等[54][55][56][58] 公司投资监控 - 公司会对投资组合中的投资进行监控,投资专业人员每季度对每笔投资进行信用更新[60] - 公司使用五级数字评级系统来表征和监控每笔投资的信用状况和预期回报水平[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投资评级为1的公允价值为3505.9097万美元,占投资组合的15.0%;评级为2的公允价值为1.72732804亿美元,占73.9%;评级为3的公允价值为2336.4583万美元,占10.0%;评级为5的公允价值为252.7502万美元,占1.1%[63] 公司普通股每股净资产值计算方法 - 公司普通股每股净资产值按季度计算,方法是将总资产减去负债后除以流通在外的总股数[64] 公司投资组合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 公司投资组合中无公开市场报价或报价不代表公允价值的投资,由董事会诚信确定公允价值,采用市场法、收益法或两者结合[69] 公司激励费计算示例 - 示例1中,替代方案1投资收入1.25%,扣除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后,激励费前净投资收入0.6125%,未超2.0%的门槛率,无收入相关激励费[94][95] - 示例1中,替代方案2投资收入2.9%,扣除费用后激励费前净投资收入2.2625%,收入相关激励费为0.2625%[96] - 示例1中,替代方案3投资收入3.5%,扣除费用后激励费前净投资收入2.8625%,收入相关激励费为0.5725%[97] - 示例2中,替代方案1累计11个季度已计提或支付激励补偿900万美元,20.0%的净资产累计净增加额为800万美元,无激励费可支付[100] - 示例2中,替代方案2累计11个季度已计提或支付激励补偿900万美元,20.0%的净资产累计净增加额为1000万美元,有激励费可支付[101] - 示例3中,替代方案2第二年投资A出售实现资本利得300万美元,资本利得激励费为60万美元(300万×20.0%)[105] - 示例3中,替代方案2第四年投资B出售累计实现资本利得325万美元,资本利得激励费为5万美元(325万×20% - 60万)[105] 公司咨询协议相关规定 - 咨询协议初始有效期为两年,之后每年需经董事会(包括多数独立董事)或多数流通投票证券持有人和多数独立董事批准[108] - 咨询协议可由任一方提前60天书面通知无惩罚终止,若转让则自动终止,多数流通投票证券持有人也可提前60天书面通知无惩罚终止[109] - 公司董事会认为投资顾问费合理,批准继续执行顾问协议[112] 公司管理协议相关规定 - 管理协议下的付款基于顾问履行义务的间接费用分配部分,协议初始期限为两年,可由双方提前60天书面通知终止[119] 公司投资限制与规则 - 公司可将最多100%的资产投资于私下协商交易中直接从发行人处获得的证券[126] - 2021年1月19日前,除注册货币市场基金外,公司一般禁止收购超过3%的任何注册投资公司有表决权股票等,之后新规则允许在符合条件下突破限制[126] - 根据1940年法案,收购资产时合格资产至少占公司总资产的70%[127] - 合格资产包括从发行人处购买的非公开发行证券等多种类型[127][132] - 公司一般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发行多类债务和一类优先于普通股的股票,资产覆盖率至少为150%[133] - 若超过25%的总资产为来自单一交易对手的回购协议,公司将不符合RIC的多元化测试[131] - 公司高级证券资产覆盖率要求从200%降至150%,于2019年5月2日生效[134] - 公司可因临时或紧急目的借入不超过总资产价值5%的金额[134] 公司作为RIC的相关要求 - 公司作为RIC,需每年向股东分配至少90%的“投资公司应税收入”[150] - 公司若未及时分配特定未分配收入,将面临4%的美国联邦消费税[152] - 公司需满足98%的年度净普通收入、98.2%的截至10月31日的资本利得净收入等分配要求以避免消费税[152] - 公司需在每个纳税年度至少90%的总收入来自特定来源[156] - 每个纳税季度末,公司至少50%的资产价值需由特定资产构成,且单一发行人证券不超资产价值5%或发行人已发行有表决权证券的10%[156] - 每个纳税季度末,公司投资于单一发行人等的资产价值不超25%[156] - 若股东选择现金分红,公司分配的现金总额至少为总宣告分配额的20%(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为10%)[155] - 若公司未能满足90%收入测试或多元化测试,满足特定救济条款仍可继续作为RIC[158] 公司上市情况 - 公司普通股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代码为“ICMB”,且符合适用于业务发展公司的公司治理上市标准[160] 公司债务投资利率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91.9%的债务投资基于浮动利率计息[508] 利率变动对公司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 基于2022年6月30日的投资组合和融资情况,利率提高1.00%,公司净利息收入将减少约9.8%[509] - 基于2022年6月30日的投资组合和融资情况,利率提高2.00%,公司净利息收入将增加约19.9%[509] 公司投资组合抵押与股权占比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公允价值投资组合中一级抵押投资占91.94%,二级抵押投资占0%,股权、认股权证或其他头寸占8.06%[115] 公司日常运营管理 - 公司无直接员工,日常投资运营由投资公司管理,公司有首席执行官、总裁、首席财务官和首席合规官[77] 公司风险管理策略 - 公司可能利用利率互换等套期保值技术降低债务利率风险,也会采用其他风险管理策略管理汇率和市场利率变化风险[73] 公司对投资组合公司的协助与收费 - 公司作为BDC需应要求向投资组合公司提供管理协助,可收取服务费用并报销投资公司相关成本[74]
Investcorp Credit Management BDC(ICMB) - 2022 Q4 - Annu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