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公司总营收为17160.61亿日元,净营收为10106.44亿日元,税前收入为1267.83亿日元,归属于野村控股股东的净收入为854.11亿日元[5][8] - 2022年九个月的总收入为1716.061亿日元,较2021年的1188.133亿日元有所增加[62] - 2022年九个月的净收入为83.073亿日元,较2021年的117.094亿日元有所减少[62] - 2022年九个月归属于NHI股东的基本每股净收入为28.40日元,摊薄后为27.44日元[62] - 三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总营收772,241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403,752百万日元增长约91.27%[63] - 三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净收入65,937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61,618百万日元增长约6.99%[63] - 九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综合收入246,052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174,521百万日元增长约40.99%[64] - 九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NHI股东应占综合收入247,509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167,916百万日元增长约47.39%[64] - 九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总权益3,199,908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2,879,215百万日元增长约11.13%[65] - 九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949,082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934,129百万日元增加约1.60%[67] - 九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投资活动净现金为49,039百万日元,2021年为 - 36,456百万日元[67] - 九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融资活动净现金为834,382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676,705百万日元增长约23.30%[67] - 九个月内(截至12月31日),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期末余额为3,395,959百万日元,较2021年的3,267,578百万日元增长约3.93%[67] - 2021年和2022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内,使用权资产确认总额分别为21,343百万日元和20,325百万日元[68] - 2021年和2022年9个月内,基于日本公认会计原则对税前收入的总影响分别为2.1407亿日元和 - 5.0753亿日元;3个月内分别为 - 0.5735亿日元和 - 0.6806亿日元[8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92424亿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增加58303亿日元,增幅13.4%;总负债为460425亿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增加56032亿日元;股东权益为31388亿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增加2242亿日元,增幅7.7%[42][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924.2426亿日元,较3月31日的4341.2156亿日元有所增加[5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4604.2518亿日元,较3月31日的4043.9353亿日元有所增加[6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从2022年3月31日的14.9倍增至15.7倍;调整后杠杆比率从9.1倍增至9.3倍[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16.00%,一级资本比率为18.10%,综合资本充足率为18.11%,均符合监管要求(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要求7.51%,一级资本比率要求9.01%,综合资本充足率要求11.01%)[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基于风险加权资产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比率为29.71%,基于杠杆率敞口衡量的外部TLAC比率为9.99%,均符合监管要求[44][4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杠杆比率为5.53%,符合最低3%的监管要求[46] - 2023财年第三季度无重大评级行动[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前九个月,公司当前挑战无重大变化,也无新挑战[48] - 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净流出9341亿日元和9491亿日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净流出365亿日元和净流入490亿日元;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净流入6767亿日元和净流入8344亿日元[39][40][41] - 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受限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32676亿日元和33960亿日元[39] 各业务线客户及管理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2月31日零售客户资产为117.5万亿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减少4.6万亿日元[11] - 2022年12月31日资管业务管理资产为64.7万亿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减少3.2万亿日元[12]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零售业务净营收为2249亿日元,非利息支出为2012亿日元,税前收入为237亿日元[10][11] - 2022年前九个月资管业务净营收为907亿日元,非利息支出为636亿日元,税前收入为271亿日元[10][12] - 2022年前九个月批发业务净营收为5935亿日元,非利息支出为5499亿日元,税前收入为436亿日元[10][13] - 2022年前九个月其他业务净营收为1269亿日元,非利息支出为691亿日元,税前收入为577亿日元[10][15] - 2022年前九个月全球市场净营收为5070亿日元,固定收益净营收从上年的2468亿日元增至3150亿日元,股票净营收从上年的1514亿日元增至1921亿日元,投行业务净营收为865亿日元[14] - 2022年前九个月其他经营成果包括因自身信用状况变化导致的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亿日元和交易对手信用利差变动损失11亿日元[15] - 2022年12月公司出售野村综合研究所部分股份确认收入280亿日元[15] 杠杆融资业务风险敞口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杠杆融资业务中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的总风险敞口分别为7.0379亿日元、18.0803亿日元、3.4922亿日元,总计28.6104亿日元[19] 交易活动风险价值(VaR)数据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交易活动的风险价值(VaR)分别为270亿日元和560亿日元,九个月内最大值为680亿日元、最小值为270亿日元、平均值为460亿日元,VaR计算假设置信水平为95%、持有期为一天[22] 递延所得税相关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总计24.7716亿日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总计30.8864亿日元,净递延所得税负债为6.1148亿日元[23] 流动性相关数据及管理政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性投资组合为76678亿日元,足以满足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需求[2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短期无担保债务分别为29321亿日元和33988亿日元[2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长期无担保债务分别为78981亿日元和81987亿日元[29] - 公司采用集中控制剩余现金、利用无抵押资产、适当融资和多元化融资来源等六种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24] -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基于执行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流动性风险偏好,旨在确保在市场和公司特定压力下满足资金需求和无担保债务义务[24] - 公司通过模拟指定压力情景下的现金流出变化,评估野村集团在不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需求[3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性投资组合超过上述压力情景下的净现金流出[34] - 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平均流动性覆盖率(LCR)为181.1%,符合监管要求;截至2022年12月31日,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也符合监管要求[38] 股权相关数据 - 公司授权股本总数为60亿股,其中普通股60亿股,各类优先股各2亿股[50] - 截至2023年2月14日,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32.33562601亿股[5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普通股额外实收资本为5.59676亿日元[5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拥有完全投票权的其他普通股股东投票权为2998.3338万票[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野村控股直接持有的库存股为2.32023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17%[54] 会计原则差异相关 -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当年初净损益超过“区间”(即预计福利义务或计划资产公允价值较大者的10%)时,与精算假设不同的经验或假设变更产生的损益在员工平均剩余服务期内摊销;日本公认会计原则下则在一定期间内摊销,不考虑“区间”[72] -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商誉不摊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日本公认会计原则下,商誉在不超过20年的期间内直线摊销[73] -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符合条件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可选择公允价值计量,非上市股权证券按公允价值计量;日本公认会计原则下,非上市股权证券按成本减减值损失计量[75] -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参与主净额结算安排的实体可抵销相关公允价值金额;日本公认会计原则下不允许抵销[76] -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下,股票发行成本从资本中扣除;日本公认会计原则下,股票发行成本可立即费用化或资本化并在最长3年内直线摊销[77] 会计政策变更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3年4月1日采用ASU 2022 - 02,预计无重大财务影响,除非未来出现大量问题债务重组[82] - 公司计划于2024年4月1日采用ASU 2022 - 03,预计无重大财务影响[87]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相关数据 - 公司大量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确定依据ASC 820,市场压力时期估值更困难[89][90]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基于市场报价、经纪商报价或管理层估计,估值模型和假设影响损益,需进行估值调整[9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计178200亿日元,负债总计157260亿日元[9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计197690亿日元,负债总计174340亿日元[96] - 2022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交易资产及私募股权和债务投资从136970亿日元增至158570亿日元[95][96] - 2022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衍生资产从15540亿日元降至14430亿日元[95][96] - 2022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交易负债从79850亿日元增至92070亿日元[95][96] - 2022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衍生负债从16670亿日元增至20230亿日元[95][9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交易资产及私募股权和债务投资中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定投资分别为450亿日元和480亿日元[9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其他资产中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定投资均为30亿日元[9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用于经营目的的上市和非上市股权证券分别为10150.3亿日元和3239.4亿日元[9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用于经营目的的上市和非上市股权证券分别为7667.5亿日元和2836.6亿日元[9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对非活跃市场交易的上市股票证券的调整金额均为0日元[100] - 未上市私募股权和债务投资公允价值确定需重大管理判断,初始按成本计量,调整时主要用DCF或市场倍数估值技术[101][102] - 日本和其他G7政府证券公允价值主要用报价确定,属公允价值层级1级;非G7政府等证券多属2级,部分属1级或3级[102] - 银行和企业债务证券公允价值主要用DCF估值技术,一般属2级,部分属3级[102] - CMBS和RMBS公允价值主要用DCF估值技术,一般属2级,部分属3级[102][103] - 房地产支持证券公允价值用经纪商报价等确定,所有重要输入可观察时属2级,部分用DCF估值属3级[103] - CDOs公允价值主要用DCF估值技术,一般属2级,部分属3级[104] - 投资信托基金公允价值主要用每股资产净值确定,公开交易基金属1级,部分属2级或3级[104] - 衍生品公允价值确定因交易市场和类型而异,一般属2级,部分流动性差或复杂的属3级[105][106][107] -
Nomura (NMR)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