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与分拆 - 公司于2023年从博格华纳剥离独立上市,股东每持有5股博格华纳普通股可获1股公司普通股[18][19] - 自2023年7月3日起公司作为独立上市公司运营,历史合并财务信息不一定能代表独立运营的结果,也不能可靠预示未来业绩[132] - 分拆后公司需遵守《萨班斯 - 奥克斯利法案》第404(b)条,进行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和审计[121] - 若分拆不符合美国联邦所得税免税条件,公司可能需向博泽赔偿税款及相关费用[125] - 税务协议对公司活动有两年限制,包括收购、合并等交易,可能限制战略交易和业务拓展[127] - 公司和博泽若未履行交易协议义务,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受不利影响[129] - 分拆后博泽提供的过渡服务有期限,公司需自行或从第三方获取服务,过渡可能成本超预期或不及时[123] - 公司可能无法实现分拆预期的全部战略和财务利益,原因包括管理精力分散、更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业务多元化程度降低以及税务协议限制等[118] 财务数据 - 2023 - 2021年净销售额分别为35亿美元、33.48亿美元、32.27亿美元,2023年含与博格华纳5000万美元合同制造协议收入[20] - 2023年公司有燃料系统和售后市场两个报告板块,净销售额分别为24.07亿美元、13.29亿美元[20] - 2023年公司未合并合资企业销售额约为2.28亿美元,2022年约为2.35亿美元,2021年约为2.01亿美元[20] - 2023年约29%净销售额来自美国,71%来自美国以外[26] - 2023年约44%净销售额用于轻型车辆,25%用于商用车和工业应用,8%用于原厂服务,23%用于独立售后市场[27]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向通用汽车的全球净销售额分别占16%和12%,2023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35%[28] - 2023 - 2021年研发总支出分别为1.88亿、2亿和2.47亿美元,客户报销分别为8000万、9600万和1.15亿美元,净研发支出分别为1.08亿、1.04亿和1.32亿美元,净研发支出占净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3.1%、3.1%和4.1%[34] 公司业务板块与市场分布 - 公司有燃料系统和售后市场两个报告板块,2023年净销售额分别为24.07亿美元、13.29亿美元[20] - 2023年约29%净销售额来自美国,71%来自美国以外[26] - 2023年约44%净销售额用于轻型车辆,25%用于商用车和工业应用,8%用于原厂服务,23%用于独立售后市场[27] 公司股权与合资企业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一家非合并合资企业,持股52.5%[24][25] 销售模式与客户 - 公司产品一般直接销售给原始设备制造商,按年度合同或长期供应协议交付[29]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向通用汽车的全球净销售额分别占16%和12%,2023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35%[28] 行业相关性与季节性 - 公司运营与商用车和轻型车行业相关,业务可能有季节性波动[31] 研发情况 - 公司有自己的研发组织,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及生产流程[32] - 2023 - 2021年研发总支出分别为1.88亿、2亿和2.47亿美元,客户报销分别为8000万、9600万和1.15亿美元,净研发支出分别为1.08亿、1.04亿和1.32亿美元,净研发支出占净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3.1%、3.1%和4.1%[34] - 公司在全球拥有超2000项有效待决和已授权专利以及众多待决和注册商标[35]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3200人,其中美洲5800人、亚洲1600人、欧洲5800人; salaried员工4600人,hourly员工8600人[41] - 2023年公司向全球员工推出首届年度道德行为准则合规培训[43] - 公司为员工提供正式发展机会,2023年推出正式反向辅导计划[49] 竞争对手 -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Robert Bosch GmbH、Cummins Inc.等众多企业[37] 原材料与成本应对 - 公司制造业务依赖天然气、燃料油和电力等,使用多种措施应对原材料供应短缺和通胀压力,并计划在2024年及以后继续采用类似措施[53][54] - 公司认为2024年部分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将持续面临通胀压力,半导体芯片供应受限将导致价格上涨[55] 合规情况 - 公司业务受众多法律法规约束,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合规[56][57] 信息发布方式 - 公司将通过网站、新闻稿、向SEC提交文件、电话会议和网络直播等方式发布未来公司发展和财务业绩公告[60] 公司面临的风险 - 公司业务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影响,经济下滑会影响商用车和轻型车生产销售,进而影响公司业绩[65] - 若公司不能推出新产品、服务和技术以应对消费者偏好变化和排放法规,或电动车市场增长超预期,公司业绩将受不利影响[66] - 公司面临全球竞争,竞争对手在规模、资源和成本等方面有优势,可能影响公司销售和利润率[67][68] - 收购或合作若不能有效整合并实现预期收益,会对公司增长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69][70] - OEM客户要求公司降低产品价格,公司虽向供应商压价并改进生产流程,但成本转嫁能力有限,可能影响业绩[71] - 公司生产所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且通胀高企,成本转嫁和套期保值能力受限,会影响公司业绩[72][75] -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能导致供应中断,影响公司业务和业绩[73][74] - 美国和外国行政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76] - 无法保护知识产权或面临第三方知识产权权利主张,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77] -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故障或中断,包括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78] - 无法吸引、留住和培养合格的全球劳动力,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和战略目标[81] - 新车辆项目启动困难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82] - 执行重组行动可能产生费用,且可能无法实现预期节省和收益[84] - 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且业务对当地经济、政治和市场条件敏感[89] - 供应链中断过去曾且未来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93] - 工厂停工或生产中断会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99] - 公司面临车辆排放标准相关的政府调查和法律诉讼,德国调查已产生且将持续产生高额成本[100] - 公司运营受环境、健康和安全法律法规约束,合规成本可能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01] - 气候变化及其相关法规可能增加公司成本、降低竞争力,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02] - 产品保修、召回和其他索赔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104] - 公司面临商业或合同纠纷、法律诉讼等风险,保险可能不足以覆盖所有索赔和负债[105] - 法律和税收政策变化可能增加公司成本,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06][108] - 信贷市场环境可能影响公司及其客户和供应商的业务,限制公司获取资金的能力[111][112] - 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113] - 利率和资产回报变化可能增加公司养老金供款义务,影响盈利能力和现金流[116] 内部控制 - 2023年公司采取措施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截至12月31日,此前报告的重大缺陷已得到整改[120] - 若内部控制失效,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出具不利意见,股价可能下跌,还可能面临监管制裁和调查[122] 高管信息 - 2024年2月28日公司公布了多位高管的姓名、年龄、职位及过去五年任职情况[61][62][63] 员工文化活动 - 公司通过“CONNECT”渠道开展活动,分享教育内容以提高员工对文化活动和庆祝活动的认识[42]
PHINIA (PHIN) - 2023 Q4 - Annu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