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3,772千港元,较2022年的29,019千港元增长50.84%[3] - 同期,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除税前溢利为37,115千港元,较2022年的11,089千港元增长234.70%[3] - 本期公司溢利为40,819千港元,而2022年为亏损6,745千港元[6] - 本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44港仙,2022年为亏损0.15港仙[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收入及其他收入总额为4.3837亿港元,2022年为2.9847亿港元[3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除税前溢利为3.7115亿港元,2022年为1.1089亿港元[31] - 2023年按揭贷款及无抵押私人贷款的利息收入为3.5972亿港元,2022年为3.4538亿港元[31] - 2023年投资物业之租金收入总额为0.7916亿港元,2022年为0.7753亿港元[31] - 2023年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的股权投资之公平价值亏损净额为0.0247亿港元,2022年为1.8579亿港元[31] - 2023年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的股权投资之股息收入为0.0131亿港元,2022年为0.5307亿港元[31]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0.7017亿港元,2022年为0.0661亿港元[31]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产生的亏损为0.0531亿港元,2022年为1.1992亿港元[37] - 2023年出售附属公司的收益为0.9834亿港元,2022年无此项收益[37]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0.0023亿港元,2022年为0.0093亿港元[3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25630千港元和亏损8625千港元[3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563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862.5万港元[53][63] - 本期集团收入增加50.8%至4377.2万港元,2022年为2901.9万港元[54] - 本期其他收入709.2万港元,2022年为193.7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利息收入增加635.6万港元至701.7万港元[55] - 本期行政及经营开支2150.7万港元,较上期的2043.2万港元增加5.3%[57] - 本期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收益为832万港元,2022年为189.6万港元[58] - 本期应收贷款及利息的减值亏损拨备拨回净额为33.9万港元,2022年为拨备118.2万港元[60] - 本期放债业务按揭贷款抵债资产的减值亏损拨备净额35.3万港元,2022年为14.5万港元[62] - 本期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增加4.2%至3597.2万港元,上期间为3453.8万港元[69] - 放债分部溢利增加8.1%至3043万港元[71] - 物业投资分部收入增加2.1%至791.6万港元,其中新加坡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增加17.5%至127.5万港元[73] - 物业投资分部溢利增加77.2%至1404.5万港元[75] - 证券买卖分部亏损大幅减少99.2%至10.1万港元[78]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16,347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37,842千港元减少2.56%[8] - 同期,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225,897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243,532千港元减少1.42%[8]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17,47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82,924千港元减少35.78%[8] - 公司资产净额为1,905,30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879,474千港元增长1.37%[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62,64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548,147千港元增长0.93%[11] - 非控股权益为342,66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31,327千港元增长3.42%[11] - 2023年9月30日应收租赁款为1078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57千港元有所增加,集团持有租户按金约3504000港元[40]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贷款及利息为783908千港元,扣除减值亏损拨备后为779674千港元,流动部分为633899千港元[43] - 2023年9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为7315千港元,流动部分为6856千港元[45] - 2023年9月30日应计款项、其他应付账款及已收按金为8283千港元,流动部分为7063千港元[47]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为7.79674亿港元,较3月31日的8.23423亿港元减少5.3%[67] - 2023年9月30日,按公平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为1505.4万港元[79] - 2023年9月30日,公司给予银行的未偿还企业担保额为7000万港元[81]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已抵押资产获取8072.5万港元融资贷款,未动用任何融资贷款[82][83]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11.08421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62646亿港元[84] - 2023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计约44765.9万港元[8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6.7%,较2023年3月31日的9.8%有所下降[89]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投资控股及证券买卖,附属公司业务有放债、物业投资及证券买卖等,2023年4月28日完成出售从事邮轮租赁服务的附属公司KML,终止该业务[14] - 集团有三个可报告的经营分部,分别为放债、物业投资和证券买卖分部[27][28][29] - 管理层分开监察经营分部业绩,按可报告的分部溢利/亏损评估,经调整除税前溢利/亏损计量不包括银行利息收入、企业收入及企业开支[30] - 分部间销售参照向第三方销售售价,按现行市场价格交易[30] - 2023年3月公司终止邮轮租赁服务业务,4月出售附属公司Kingston Maritime Limited,该业务亏损较过往期间大幅减少[52] - 本期已授出按揭贷款本金额介乎90万至550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8.0%至11.0%;无抵押私人贷款本金额介乎32万至12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20.0%至21.0%[65][66] - 集团专注放债及物业投资,处于抓住物业市场潜在复苏的有利位置,业务覆盖香港及新加坡可利用相关机遇[103] 财务报表编制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经审核,按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上市规则附录十六适用披露规定编制[16] - 编制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采用的会计政策与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基本相同,本期首次采用多项新制订和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要求披露重要会计政策资料,自2023年4月1日起应用,预计影响全年综合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披露[21]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澄清会计估计变动和会计政策变动区别,自2023年4月1日或之后应用,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22]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收窄初始确认豁免适用范围,集团已应用于2022年4月1日与租赁相关的暂时性差异,对2023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相关盈利等无影响[23][2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国际税务改革 - 第二支柱模式规则,集团追溯应用,因不在规则范围对集团无影响[26] 其他事项 - 2023年出售附属公司现金代价为44982千港元,扣除出售事项产生的费用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入为44632千港元[49]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50] - 2023年首九个月香港消费者支出反弹至疫情前水平近90%,政府对2023年香港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3.2%[51] - 2023年4月1日公司有1.162亿份购股权尚未行使,9月3日全部失效,506.8万港元从购股 权储备转拨至保留溢利,9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97] - 2023年9月30日集团雇员共33名(3月31日为31名),包括7名执行董事(3月31日为6名), 不包括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月31日为3名),期间雇员福利开支972.9万港元(2022年为911.4万港元)[98] - 2023年4月28日公司出售KML全部已发行股本及股东贷款,代价765万坡元(约4498.2万港元),录得收益约983.4万港元[99] - 出售事项完成后,已终止经营的邮轮租赁服务业务亏损降至本期的53.1万港元(2022年为1199.2万港元)[100] - 集团面临股权价格、外汇、信贷风险,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足够[90][91][92][93][94] - 购股 权计划于2022年9月3日届满,此后不得提供新购股 权,已批授的除非失效或届满仍有效[96] - 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10月宣布降低印花税等措施,虽预期刺激物业市场,但未必能显著提振,集团对应对挑战和把握机会有信心[102][10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0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及附录十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6][107] - 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黄伟杰(主席)、萧润群(副主席)等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张镇国等组成[110]
新世纪集团(00234)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