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表现 - 集团营业额上升16.3%至8.055亿港元[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080万港元,其中包含出售香港物业收益7870万港元[1] - 剔除出售收益及非现金项目,2022/23财政年度亏损4560万港元,较2021/22财政年度亏损减少55.3%[2] - 2023年每股盈利4.85港仙,2022年每股亏损10.20港仙[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益为9.86501亿港元,销售予外来客户收入为8.05454亿港元,年度溢利为5110.5万港元[2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益为8.33952亿港元,销售予外来客户收入为6.92507亿港元,年度亏损为1.0646亿港元[22] - 2023年较2022年,总收益增长18.3%,销售予外来客户收入增长16.3%,扭亏为盈[20][22] - 集团营业额增加16.3%,从2021/22财年的6.925亿港元增至2022/23财年的8.055亿港元[33]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080万港元[27][33] -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收入从2022年的3.41221亿港元增至2023年的3.8318亿港元,分部业绩从亏损5345.1万港元转为盈利43.5万港元[24] - 亚洲其余地区收入从2022年的3.51158亿港元增至2023年的4.21076亿港元,分部业绩从2874.2万港元增至3430.6万港元[24] - 欧洲收入从2022年的12.8万港元增至2023年的119.8万港元,分部亏损从363万港元收窄至193.3万港元[24] - 2023年其他收益为9331.5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1133.2万港元,主要因出售持作可供出售资产收益7868.9万港元[26] - 2023年所得税支出为846.6万港元,2022年为1562.3万港元[26]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85港仙,2022年为亏损10.20港仙[27] - 2022/23财年集团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080万港元,上一财年亏损1.067亿港元[34] - 剔除出售收益及非现金项目,2022/23财年亏损456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亏损55.3%[35] - 2022/23财年集团毛利率为45.3%,较上一财年下降1.4%[36] - “时间廊”集团营业额按年上升20%,除利息及税项前亏损减少至820万港元[39] - 2023年1 - 3月香港季度零售额按年大幅增长80%,但宏观经济及通胀拖累复苏进度[40] - 东南亚业务营业额增长28.4%至2.551亿港元,录得除利息及税项前溢利650万港元[42] - 东南亚地区电子商务业务销售额按年增长约74.4%[42] - 供应链及批发贸易分部营业额上升10.0%至2.763亿港元,除利息及税项前溢利4100万港元[43]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10.63123亿港元,较2022年的11.8203亿港元有所下降[6]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45716亿港元[9] - 流动负债中银行贷款为3.42848亿港元,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应付本金及利息为1.29122亿港元[11] - 2023年3月31日未动用银行融资约为6031.4万港元[13] - 2023年3月31日存货结余为2.221亿港元,较上一年减少14.8%,存货周转天数由258日改善至184日[37] - 借贷比率为60.7%,较2022年3月31日的95.7%有所下降;股东资金为4.241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3.781亿港元;净债务为2.574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3.618亿港元[47] - 2023年3月31日,流动资产约为4.2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5.499亿港元;流动负债为5.657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7.34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74,2022年3月31日为0.75[5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股权总额为4.301亿港元[51] - 2023年3月31日,附属公司或然负债约为720.2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529.6万港元[52] - 2023年3月31日,部分物业、机器及设备及投资物业总值4.436亿港元已抵押给银行获取信贷,2022年3月31日相关资产总值4.798亿港元[5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投资物业重估收益1480万港元[54] 业务运营与策略 - 公司业务分为钟表零售及钟表批发业务分部,零售业务关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和亚洲其余地区业绩[1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钟表零售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收益2.74023亿港元,亚洲其余地区2.55136亿港元,钟表批发业务4.57342亿港元[20] - 公司董事采取关闭表现不佳零售店舖和成本控制措施增强集团流动性[12]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拥有充足营运资金,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13] - 行政董事按除利息及税项前经调整盈利(EBIT)评核营运分部业绩,计算时不包括未分配收入及集团行政净支出[18] - 公司对短期前景持审慎态度,将削减经营成本,继续投入电子商务业务[45]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提早采纳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6号[14] - 公司于2022年4月1日起首次采纳多项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无重大影响[15] - 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可能性极低[16]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2/23财年股息[28] 物业出售 - 2022年出售一项物业,于2022/23财年确认出售收益约7869.8万港元[31][32] - 2022年出售香港物业,于2023财年确认出售收益7870万港元,大部分所得款项用于偿还银行贷款[48] 人员情况 - 2023年3月31日集团约有842位雇员,2022年3月31日为917位[55] 股份交易 - 公司本年度内未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任何股份[58] 公司治理架构与会议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黄创增先生兼任,部分董事未严格遵照上市规则轮席告退,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由行政董事负责[61][62][63] - 审核委员会由四名非行政董事组成,2022/23财政年度及截至公告日期举行五次会议[65] - 薪酬委员会于2022年6月23日及2023年6月27日举行两次会议,以审阅行政董事的薪酬[66] - 提名委员会于2022年7月8日及2023年6月27日举行二次会议,考虑退任独立非行政董事的独立性等[68] - 2022年7月8日会议上,邝易行博士退任且不膺选连任,何致坚先生退任并膺选连任[68] - 2023年6月27日会议上,关志坚先生及黎启明先生退任并膺选连任[69]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23年4月27日会议检讨公司遵守守则条文[70] 公司信息披露 - 本业绩公布刊登于港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2023年年报将寄发股东并上传网站[71] 公司董事构成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行政董事为黄创增和关志坚[72]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非行政董事为黄瑞欣[72]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行政董事为何致坚、黎启明及张可玲[72] 非流动资产变动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新增非流动资产业务合计减少7945.4万港元,折旧合计减少7448.2万港元,减值合计减少976.8万港元[21]
宝光实业(00084)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