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源环保(688096) - 2023 Q4 - 年度财报(更正)
京源环保京源环保(SH:688096)2024-06-27 19:38

公司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变化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9元/股,2022年为0.49元/股,同比减少138.78%[18]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9元/股,2022年为0.39元/股,同比减少174.36%[19]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50%,2022年为6.44%,减少9.94个百分点[19]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28%,2022年为5.13%,减少10.41个百分点[19]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变化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80%,2022年为5.85%,增加1.95个百分点[19] 公司季度营收及利润情况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82829496.16元、105588399.41元、110948770.40元、96790800.58元[21]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600888.20元、6469857.06元、8533309.31元、-48835459.08元[21]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367865.68元、1962699.84元、3791822.71元、-52281658.80元[22] 公司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情况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230903.32元、-11509044.81元、-29937340.49元、-11873489.07元[22]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77536.96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0773109.90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2944534.14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606660.55元[22] 行业产能及市场规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3.14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7] - 2023年,我国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万亿元[48] - 2017 - 2023年4月底,全国炼铁产能实际有效退出5000万吨,炼钢产能实际有效退出5000万吨[48] - 2021 - 2023年我国生活用水分别为909.4亿m³、905.7亿m³和909.8亿m³[50] - 2021 - 2023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分别达1369.6亿元、1437.4亿元和1500.1亿元[50] 公司资产变动情况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8,011,426.40元,期末余额29,169,090.33元,当期变动21,157,663.93元[5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150,600,000.00元,当期变动 - 150,600,000.00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2,944,534.14元[53]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89,736.04万元,同比增长10.61%[55] - 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1,095.33万元,同比减少5.67%[55] 公司技术荣誉情况 - 高难废水零排放处理装备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42][57] - “南通市低碳环保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被认定为2023年南通市级创新联合体[60] - 2023年12月20日,“超导磁混凝沉淀水处理成套装备技术”被江苏省工信厅鉴定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18] - 2023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为工业废水电子絮凝成套设备[161] 公司设备技术优势情况 - 超导磁介质混凝成套设备絮体浓度可达常规过程的20倍,絮凝沉降速度约为常规沉淀池的20 - 40倍,占地面积仅为常规沉淀池的1/2 - 1/10[64] 公司研发人员构成情况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1人、本科51人、专科5人;30岁以下13人、30 - 40岁38人、40 - 50岁13人、50 - 60岁3人[70] 重点湖(库)水质情况 - 2024年1月25日数据显示,监测的209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4.6%,劣V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4.8%[81] 公司业务拓展情况 - 2022年公司拓展钢铁行业,在河北成立子公司邯郸京源[80] 2022年废水相关数据情况 - 2022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达到638.97亿立方米,比2021年增加13.89亿立方米[84] - 2022年工业行业废水治理设施数量占比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1.2%、其他行业35.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0%、造纸和纸制品业5.6%、纺织业5.3%[79] 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情况 - 工业废水处理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76] - 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占比分别为11.7%、10.5%、9.8%、5.8%、5.3%,其他行业占比56.9%[77] 公司项目进展情况 - 公司实施的邯钢零排放项目正处于建设期[68] 火力发电情况 - 2022年火力发电量58,887.90亿千瓦时,占全年发电量的66.55%;2023年火力发电量62,657.40亿千瓦时,占全年发电量的66.26%,同比增长6.40%[86] 各行业总成本变化情况 - 2023年电力行业总成本10,648.8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76%;钢铁行业总成本10,160.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4%;化工行业总成本1,800.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25%;其他行业总成本3,492.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1.12%;合计总成本26,103.1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57%[95] 公司业务模式情况 - 公司主要通过向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环保水处理相关业务取得经营利润,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方案和环境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94] - 公司重视内部研发,积极与外部研发机构合作交流,完善并保持技术先进性[96] - 公司原材料采购有直接采购、协作厂家定制、协作厂家采购配套三种模式,工程承包业务安装施工由工程施工供应商完成[96] - 公司生产模式为核心部件自主生产及自主组装集成,采取以销定产,按订单组织生产[96] - 公司服务模式包括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工程承包服务、设计与咨询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服务[99] - 公司水处理业务主要通过参与客户招标或邀标取得,营销及管理包括获取信息、评审、投标、签合同和执行等环节[99] - 公司在总部设电力和水务事业部,有广州、北京、西安分公司,业务覆盖全国,以广东京源拓展海外市场[100] 公司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 - 公司推进新技术发展,自主研发建设“京源数智驾驶舱”,实现运维服务数字化转型[90] - 公司2023年新增2项核心技术,现拥有核心技术22项[107] - 公司在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领域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112][114] - 公司研发出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等四大主要核心技术[108] - 公司研究开发出高难废水蒸发结晶零排放工艺,包括预处理、膜处理以及蒸发结晶工艺[119] - 公司针对火电、钢铁等企业开发出“高难废水烟气蒸发零排放技术”,降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121] - 公司高难废水低温循环烟气蒸发零排放处理工艺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124] - 公司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4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并已受理[128] - 公司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4项[135] - 公司从2018年开始预研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改进方案,2019年12月陆续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申请专利,2020年7月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合作研发磁混凝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应用,2020年12月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超导磁介质智能生产线[138] - 公司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创新机制,配套制定研发创新制度[130] - 公司将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厂、煤化工等多个工业领域,其处理系统可用于含煤废水等预处理环节[137] - 公司高难废水零排放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火电、钢铁、农化等工业领域水处理项目[125] - 公司基于电子絮凝技术开发智慧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化应用和远程监控管理[134] - 公司研发的电子絮凝技术无需投加药剂、无二次污染、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相关系统及应用效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37] - 公司针对国内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问题开展改进方案研究与合作[138] - 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解决了常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难题,相关设备于2021年6月21日被纳入江苏省新技术新产品目录,8月24日被认定为南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141] - 超导磁介质投加设备可长达十天补料一次,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磁介质投加精度[143] - 当前高难废水零排放主要工艺包括蒸发结晶工艺和烟气蒸发工艺,前者存在预处理成本高、能耗高、运行成本高、副产杂盐等问题,后者存在挂壁、结垢、腐蚀等问题[144] - 公司高难废水蒸发结晶零排放工艺通过固液分离、分盐技术实现副产物回收利用,减少固废排放并产生经济效益,相关系统及应用效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46][149] - 公司高难废水蒸发结晶零排放处理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5项[147] - 公司高难废水高温离心雾化烟气蒸发零排放处理工艺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147] - 电催化氧化技术是以电为主要能源实现污染物降解的废水处理技术[15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高难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152] 公司专利及著作权情况 - 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明专利7项、外观专利2项[140][147] - 低阻力短程连续刮泥技术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159] - 立式同轴紧凑型可拆卸电子絮凝技术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159] - JY - EP纳晶电极超氧化绿色处理技术有发明专利2项[159] - 从含镍含铜废水中回收高纯度金属板成套技术研发有发明专利1项[159] - 石膏浆液脱水技术有发明专利1项[159] - 公司软件著作权有1项,为“江苏京源环保废水零排放的末端固化系统软件V1.0”[159] - 低能耗清洗技术有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178] - 水压式中水回用技术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178] - 网格搅拌絮凝反应技术有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1项[178] - 高密度原水处理技术有实用新型1项、软件著作权3项[178] - 新型组合式集水技术有实用新型5项[180] - 动态混合技术有实用新型3项[180] - 组合排泥技术有实用新型2项[180] - 一体化深层过滤技术有实用新型1项[180] - 电化学循环水在线除垢技术有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180][181] - 可移动式车载高浊度废水净化处理技术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181] - 报告期内新获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截止期末拥有发明专利13件(含美国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88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46件[186][187][194] - 公司正在申请并已受理中的发明专利有5项[174] 公司研发投入及人员情况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年度为30,888,167.52元,上年度为30,095,123.42元,变化幅度2.64%;研发投入合计本年度为30,888,167.52元,占营收比7.80%,上年度为30,095,123.42元,占营收比5.85%,变化幅度2.64%(投入)和1.95%(占比)[187] - 在研项目合计预算7,950.00元,已投入3,088.81元,累计投入5,247.53元,涉及水中新兴污染物去除、高含盐高悬浮物高COD废水处理、基于AI技术的水处理智能加药设备研发等项目[190] - 公司研发人员本期数量63人,上期57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比例本期19.26%,上期16.33%;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1,355.71元,上期1,358.18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本期21.52元,上期23.83元[192] 公司面临的风险情况 - 2023年受经济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下降、利润为负,预计未来技术研发和人员费用仍需大量投入[197] - 公司所处水处理行业技术升级快,若不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储备,可能丧失技术领先优势[198]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业务集中在设备及系统集成和工程承包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超99%),业务性质和结算模式会占用大量营运资金[199] 公司优势情况 - 公司研发出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等四大核心技术,超导磁混凝沉淀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