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为1.166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9650万港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溢利约为15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200万港元[14]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派發股息,2022年同期为零[1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498千港元[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967千港元,较2022年的23,339千港元有所减少[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26千港元,较2022年的6,867千港元有所减少[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为3,150千港元,较2022年的1,177千港元有所减少[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为1.16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010万港元或20.8%;期内溢利约为150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约为200万港元[5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纯利约15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00万港元[7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为2100万港元,3月31日约1950万港元[73] - 2023年9月30日,集团银行结馀及现金约为2220万港元,3月31日约1920万港元;未偿还债务总额为3340万港元,3月31日约6640万港元[74] - 2023年9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254.9%,3月31日为340.4%[89]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3月31日为零[92] 各项成本费用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存货及消耗品成本为1505.9万港元,2022年为1340.9万港元[17] - 2023年其他收入为115.2万港元,2022年为463.4万港元[17] - 2023年员工成本为4491.5万港元,2022年为3982.5万港元[17] - 2023年租金及相关开支为349.4万港元,2022年为254.8万港元[17]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292.9万港元,2022年为1276.1万港元[17]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977.4万港元,2022年为939.5万港元[17]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61.8万港元,2022年为211.2万港元[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115.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63.4万港元[3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计算中,员工成本总额为4491.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982.5万港元[3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0,2022年同期为14.8万港元[33]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存货及消耗品成本分别约为510万港元及1340万港元[62]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分别约为120万港元及460万港元[63]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分别约为4490万港元及3980万港元[65]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及相关开支分别约为350万港元及250万港元[6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分别约为1290万港元及1280万港元[67]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开支分别约为2850万港元及1890万港元[69] 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0,025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56,422千港元有所减少[18]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78,137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1,719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48,483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52,094千港元有所减少[19]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70,34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00,375千港元有所减少[19]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20,99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9,501千港元有所增加[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结余为861.5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854.3万港元[4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94.4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167.1万港元[48]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无抵押及有担保银行借贷约为1120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1440万港元[94] - 2023年3月31日,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中有关根据租购安排购置的疗程设备约为110万港元[95] 业务线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提供疗程服务所得收益为114,539千港元,较2022年的94,961千港元有所增加[31] 公司股本及股权结构 - 公司法定股本为10亿股,金额10000万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8亿股,金额800万港元[49] - 2023年9月30日,董事叶先生和符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权益分别持有5.115亿股公司股份,股权百分比均为63.94%[102] - 2023年9月30日,股东Equal Joy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115亿股公司股份,股权百分比为63.94%[106] 公司出售事项 - 2023年7月6日出售事项完成,最终代价约为2307万港元,买方发行本金额2107万港元的港元承兑票据,年利率6%,2024年7月5日到期,截至2023年9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约为1650万港元[45][46] - 2023年公司出售附属公司茂盛有限公司100%股权,最终代价约为2307万港元,出售收益为75.5万港元,出售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95万港元[50][51][52] - 2023年6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出售茂盛有限公司100%股权,最终代价约为2307万港元[86][88] 公司运营相关 - 2022年6月及2023年4月,公司分别在尖沙咀及中环开设两间新医学美容中心[56]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共有191名雇员,3月31日为201名[79] 公司股份发售及购股计划 - 2018年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160万港元,股价每股0.28港元[72] - 公司于2018年9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自采纳以来无授出、行使、注销购股权情况,也无购股权失效[109][110][1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及报告日期,公司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认股权证、衍生工具或可转换或交换为股份的证券[112] 公司企业管治及合规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及报告日期,一直遵守适用守则条文[97]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规定的交易必守标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各董事已遵守该标准[98] - 公司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GEM上市规则及法律规定,并已作出足够披露[100] 公司董事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及直至报告日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安排使董事通过收购股份或债权证获利[11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及直至报告日期,董事或其配偶、未满18岁子女无获授认购权益或债务证券权利,也未行使该权利[11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及直至报告日期,无董事或其联系人从事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或拥有相关权益[115]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叶振国先生、符芷晴女士[115] - 报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培坤先生、郭大伟先生、于志荣先生[115] 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由集团财务部根据经董事会批准的政策执行,董事会就整体风险管理及多个特定范围提供指引[93]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1] 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酬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酬均为243.6万港元[50] 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总额约为44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18.2万港元[3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44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20万港元[77] 公司每股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149.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00.7万港元[37]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现金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派息[36]
亮晴控股(08603)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