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广告服务收入降至58.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9百万港元减少4.4%[10] - 期间营收同比下降4.4%至5820万港元,全部来自广告业务,新能源车业务零收入[42][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收入为58,155千港元,同比下降4.5%[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收入为16,201千港元,同比下降23.9%[147] - 广告服务收入三个月同比下降23.9%至1620.1万港元(2021年:2130万港元)[179] - 广告服务收入九个月同比下降4.5%至5815.5万港元(2021年:6090万港元)[179] - 其他收入三个月同比激增3400%至3.5万港元(2021年:0.1万港元)[182] - 其他收入九个月同比激增216%至7.9万港元(2021年:2.5万港元)[182] - 公司录得亏损约17.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盈利4.6百万港元恶化482.6%[17] - 集团期间亏损17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盈利460万港元恶化482.6%[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7,57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4,628千港元[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7,574千港元[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707千港元[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期间亏损为1,757.4万港元[125][1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2.1港仙[1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约38.6%降至约22.4%[20] - 广告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38.6%大幅下降至22.4%[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毛利润为9,397千港元,同比下降60.0%[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毛利润为1,792千港元,同比下降79.0%[147] - 行政及融资成本显著增加导致亏损扩大[17] - 行政开支同比激增100.9%至2450万港元,主要因收购子公司及员工成本增加[50][5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行政开支为24,504千港元,同比增加101.0%[147] - 融资成本同比上升76.9%至250万港元,借款从1300万港元增至2330万港元[52][53] - 员工薪资支出同比增长13.5%至590万港元[50][51] - 2022年第三季度借款利息支出497千港元,同比增长402%[162] - 2022年前九个月借款利息支出1,785千港元,同比增长708%[162] - 2022年第三季度债券利息支出174千港元,同比下降56%[162] - 2022年前九个月债券利息支出695千港元,同比下降39%[162] - 2022年第三季度员工福利开支1,693千港元,同比下降26%[163] - 2022年前九个月员工福利开支6,225千港元,同比增长14.5%[163] - 2022年第三季度物业及设备折旧720千港元,同比增长429%[163] - 2022年前九个月物业及设备折旧1,984千港元,同比增长507%[16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在本期未产生任何收入[10][22] - 广告业务收入减少因营销活动数量减少及疫情经济影响[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收购北京创意51%股权以扩展广告业务平台[11] - 公司收购海南唯时新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技术业务[24] - 公司提议供股筹资最多约51百万港元,发行509,485,435股供股股份[30] - 供股资金分配:47%(约2300万港元)用于偿还债务,41%(约2000万港元)用于电池技术研发扩张,12%(约550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32][34] - 公司无其他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子公司计划[75] - 终止以人民币1亿元收购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2.005%股权的重大交易[77][102] - 终止以人民币7,075,250元收购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7.0%股权的协议[96][9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派付股息[195] 融资活动 - 公司承担配售成本约1.2百万港元,配售净筹资约26.0百万港元[29]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上限估计约为4850万港元,每股净认购价约0.095港元[32][34] - 完成配售169,828,478股新股(占已发行股本20%),每股配售价0.16港元[54] - 228,458,765股未认购供股股份(占总供股股份44.84%)需进行补偿安排[36] - 公司完成配售169,828,478股新股,每股价格0.16港元,占配售协议日全部已发行股本849,142,392股的20.0%[56] - 供股认购率为55.16%,共计281,026,670股供股股份被认购[60] - 未获认购供股股份占比44.84%,总计228,458,765股[65] - 配售净筹资约26百万港元(26,000千港元),已全部使用完毕[66][64] - 净筹资用途:偿还债务5.8百万港元(5,800千港元),一般营运资金19.8百万港元(19,800千港元),银行存款0.4百万港元(400千港元)[64] - 供股股份认购率为55.16%,共获有效接纳281,026,670股[89] - 2022年10月21日配售169,828,478股股份实际所得净额约为2600万港元[91] - 2023年供股获认购约55.16%,接获281,026,670股有效申请[195] - 公司于2022年10月21日完成配售169,828,478股新股,每股价格0.16港元[153] - 公司于2022年10月21日以每股0.16港元价格发行169,828,478股新股[175] 收购与投资 - 公司收购海南唯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代价为1.6百万港元(1,600,000港元)[74] - 以人民币160万港元收购海南唯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9] - 公司于2022年11月25日以160万港元收购海南唯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9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2022年10月5日生效股份合并,每10股面值0.0004港元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0.004港元股份[76] - 股份合并后交易单位由5,000股现有股份更改为20,000股合并股份[76]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未披露的股份权益及淡仓[85][88] - 董事牟忠纬持股15,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47%[108] - 董事叶文学持股19,05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87%[108] - 董事王栋梅持股2,92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28%[108] - 董事穆瑞峰持股1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98%[108] - 购股权计划项下最多可发行71,414,239股股份,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份约7%[114] - 购股权计划项下最多可发行71,414,239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7%[138] 员工与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约35人,员工总成本约为320万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540万港元)[8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总数约为35名,主要分布在中国及香港[106] - 员工成本总额约为320万港元,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540万港元下降[106] 税务状况 - 公司香港子公司因税务亏损未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16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九个月,中国子公司因税务亏损未计提企业所得税[187] - 香港子公司因产生税项亏损未计提利得税[188] 风险与负债 - 公司未持有任何衍生工具对冲汇率风险[67] - 集团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截至2022年12月31日)[79][103] - 集团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汇率风险对冲(截至2022年12月31日)[92] - 集团大部分交易、资产和负债以人民币及港元计价[92] 其他财务数据 - 期间全面开支总额为2,168.9万港元[127] - 于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7,380.6万港元[127]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2023 Q3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