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2024 - 中期业绩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4310万港元,较上一期间约4200万港元增加约2.7%[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亏损约800万港元,较上一期间增加约710万港元[14] - 行政开支较先前期约1270万港元增加约3.9%至约1320万港元[41] - 融资成本较先前期约180万港元减少约44.3%至约100万港元[43] - 借款从2023年3月31日约1930万港元减至2023年9月30日约1070万港元[44][45] - 本期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约800万港元及550万港元,先前期分别约710万港元及1180万港元[46]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530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约1600万港元大幅增加[48] - 2023年9月30日流动比率约2.8,高于2023年3月31日约2.5[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未偿还借款约2020万港元,较3月31日的约2620万港元减少约600万港元[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1.6%,低于3月31日的约19.0%[51] - 2023年6个月收入43,08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954千港元[107] - 2023年6个月毛利5,00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605千港元[107] - 2023年6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7,80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63千港元[107] - 2023年6个月期间亏损7,9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50千港元[107]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53港仙,2022年为0.66港仙[10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948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783千港元增长7.99%[10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65738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21489千港元增长36.42%[10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5996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8119千港元增长24.61%[10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10577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73370千港元增长44.17%[10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1526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2153千港元增长40.30%[10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30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296千港元增长61.00%[1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额为10995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78857千港元增长39.44%[110] - 2023年4 - 9月期间亏损821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亏损6737千港元增加21.94%[112] - 2023年4 - 9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575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745千港元增加74.67%[115] - 2023年4 - 9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0238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减少3468千港元[11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75,224千港元,总负债为65,268千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总资产为130,272千港元,总负债为51,415千港元[1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43,08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954千港元;指定非流动资产为9,486千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8,783千港元[136]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为1,39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千港元,其中出售子公司收益为916千港元[14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1,01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25千港元,其中借贷利息为500千港元[14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经扣除雇员福利开支4,429千港元(2022年同期4,504千港元)等项目后达致[14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抵免)分别为45,000港元及150,000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7,000)港元及187,000港元[1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3,704,000港元及8,215,000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204,000港元及6,737,000港元[1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机器及设备91,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76,000港元[15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透过出售子公司出售账面价值约为1,997,000港元的物业、机器及设备,2022年同期无[15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因收购一间子公司而添置使用权资产为2,283,000港元,2022年同期无[15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商誉账面价值为2,939,000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1,408,000港元[1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66444000港元和60821000港元,信贷亏损拨备分别为11894000港元和16781000港元,净额分别为54550000港元和44040000港元[1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分别为3891000港元和3484000港元[1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其他未抵押借贷分别为10673000港元和19336000港元,其中固定利率6%的贷款分别为3869000港元和3836000港元,20%的贷款分别为6644000港元和3177000港元,24%的贷款分别为160000港元和12323000港元[1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付债券及利息一年内到期金额分别为5657000港元和5299000港元[17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广告服务业务收入约3540万港元,较上一期间约4200万港元减少约15.7%[20] - 本期无销售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收入[13] - 新能源电池分部收入约220万港元[27][28] - 新能源非道路汽车销售收入约230万港元[32][33] - 紫星健康收入约320万港元[4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新能源电池、新能源非道路汽车、保健品分部收入分别为35,369千港元、2,205千港元、2,275千港元、3,233千港元,总计43,082千港元[13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各分部业绩分别为589千港元、 - 1,096千港元、 - 428千港元、598千港元,总计 - 337千港元[13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机动车销售分部收入分别为41,954千港元、0千港元,总计41,954千港元[13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各分部业绩分别为4,256千港元、 - 7,617千港元,总计 - 3,361千港元[13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服务收入为35,36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954千港元;销售新能源电池收入为2,205千港元,销售新能源非道路汽车收入为2,275千港元,销售保健品收入为3,233千港元[13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新能源广告分部资产为104,887千港元,新能源电池分部资产为25,382千港元,非道路汽车分部资产为6,110千港元,保健品分部资产为32,312千港元[1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新能源广告分部负债为30,247千港元,新能源电池分部负债为5,699千港元,非道路汽车分部负债为6,535千港元,保健品分部负债为21,433千港元[134] 业务运营与发展 - 集团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服务、销售新能源电池、销售新能源非道路汽车及销售保健品业务[12] - 集团亏损增加主要由于本期毛利率减少以及行政开支增加[14] - 广告服务业务收入减少主要由于本期市场气氛疲弱[21] - 集团全资子公司唯时新能源专注于打造超级快充电池并提供应用解决方案[23] - 集团通过销售及营销团队和内部生产团队提供广告增值服务,维持稳定客户基础和较高客户忠诚度[17] - 集团将密切监察广告业务现有营运,调配资源维持稳定运营以把握下半年商机[22] - 集团预计2023年广告业务前景更明朗,新能源电池业务将把握市场机遇[72] - 中国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一半以上,集团持续大力投资研发新能源电池业务[74]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广告服务、销售新能源电池、新能源非道路汽车及保健品[117] - 2023年有4个可呈报经营分部,2022年为2个[130] 股权交易与收购 - 2023年6月26日收购唯时(深圳)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8月30日收购紫星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9][35] - 2023年6月26日,公司成功收购Jiading Global Limited,代价为1港元,产生商誉为1,115,000港元[156][157] - 2023年8月30日,公司成功收购紫星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代价为5,100,000港元,产生商誉为416,000港元[158] - 公司于2023年7月7日完成出售联营公司Glory Ray Global Limited group,出售代价为3650000港元[16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对深圳星诺云未来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诺投数智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拥有权权益百分比均降至0%,3月31日为40%[160] - 2021年5月20日,公司以约人民币2000元(相当于约3000港元)代价收购星诺云40%股权,6月30日注入资本人民币400000元(相当于约481000港元)[162] 股份相关情况 - 2023年9月11日,公司完成配售305,680,000股,每股净价约0.097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980万港元[5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为7,336,545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1,834,136,305股,每股面值0.004港元[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850万港元已全部使用[5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980万港元,已使用1242.5万港元,剩余1737.5万港元[56] - 2023年8月24日公司订立配售协议,拟配售最多305,691,261股,每股0.10港元[53] - 2023年9月30日,牟忠纬持有公司1.535亿股,持股比例8.36%[78] - 2023年9月30日,李光营持有公司600万股,持股比例0.32%[78] - 2023年9月30日,王栋梅持有公司992.6万股,持股比例0.54%[78] - 2023年9月30日,刘英持有公司1010万股,持股比例0.55%[78] - 2023年9月30日,穆瑞峰持有公司1234万股,持股比例0.67%[78] - 新购股计划自2023年4月6日起生效,有效期10年,授权限额更新至已发行股份的10%[85] - 购股计划授权可供授出及发行的购股期权数目在2023年4月1日为0份,9月30日为152,845,630份[86] - 本期就所有计划授出购股期权可发行股份数除以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约为4.57%[87][8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购股期权变动后总计结余为68,134,239份[90] - 股份于2023年2月16日前的收市价为0.150港元[91] - 购股期权将于2024年2月16日归属承授人[92] - 2022年10月5日,公司完成股份合并,每10股本面值0.0004港元的股份合并为1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