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投融资(01226) - 2024 - 年度财报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2024年净亏损约3780万港元,较2023年约4120万港元有所减少[14][17][19][20] - 2024年利息收入约510万港元,较2023年约350万港元增加[14][20] - 2024年上市投资净亏损约3220万港元,2023年约3070万港元[14][20] - 2024年预期信贷减值亏损约270万港元,2023年约120万港元[14][20] - 2024年行政开支约710万港元,较2023年约990万港元减少[14][20] - 2024年非上市投资未变现亏损约30万港元,较2023年约240万港元减少[14][20] - 2024年出售证券所得款项总额约2980万港元,较2023年约1.777亿港元减少约83.2%[17][19] - 2024年公司收益约530万港元,较2023年约360万港元增加约48.1%[17][1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净值约1.589亿港元,2023年约1.966亿港元[17][1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每股资产净值约0.39港元,2023年约0.48港元[17][19]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年度,滙隆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1.124亿港元[33][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嬴集团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1.041亿港元[44][46] - 2023年恒生指数下跌13.8%,嬴集团因香港股市上市股本投资表现不佳录得净亏损[4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162][16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留聘11名雇员,与2023年持平;总员工成本约70万港元,2023年约420万港元[163][16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抵押上市证券约910万港元,2023年约1820万港元;应付保证金约530万港元,2023年约500万港元[164][167] - 2024年以公平值计入损益账之非流动股本投资为627.6万港元,2023年为661.1万港元[105] - 2024年按摊余成本计量之非流动债务投资为3284.5万港元,2023年为1722.3万港元[105] - 2024年以公平值计入损益账之流动股本投资为1.04196亿港元,2023年为1.32546亿港元[105] - 2024年按摊余成本计量之流动债务投资为1197.2万港元,2023年为1072.4万港元[105]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为588.6万港元,2023年为980.6万港元[10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1.2万港元,2023年为2758.5万港元[10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942.5万港元,2023年为786.4万港元[105]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58862亿港元,2023年为1.96631亿港元[105] - 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累计亏损从8.89318亿港元增至9.27087亿港元,总额从1.96631亿港元降至1.58862亿港元[107] - 已变现亏损约5140万港元,未变现亏损约4390万港元,非上市证券未变现亏损约30万港元[109][110]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应付经纪款项约620万港元,2023年约500万港元[114][118] - 2024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手头现金约710万港元,2023年约2760万港元[114][118]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持有上市证券约1.042亿港元,为应付经纪款项的约16.8倍,2023年约1.325亿港元,约26.5倍[114][118]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3.9%,2023年为2.6%,董事会认为杠杆水平很低[115] - 2024年资产负债比率为3.9%,2023年为2.6%,处于极低杠杆水平[119] - 2024年股本为413千港元,储备为158,449千港元,权益总额为158,862千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0.39港元;2023年股本为413千港元,储备为196,218千港元,权益总额为196,631千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0.48港元[12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每股综合资产净值为0.39港元,2023年为0.48港元;集团资产净值约1.589亿港元,2023年约1.966亿港元[141][165] 公司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对滙隆控股有限公司股本投资公平值为1320万港元,占总资产7.8% [3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对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本投资公平值为1560万港元,占总资产9.3% [3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对皓文控股有限公司债券投资公平值为1720万港元,占总资产10.2%,年度收取债券票息110万港元[3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对中国三三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债券投资公平值为1190万港元,占总资产7.1% [3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对金徽香港有限公司债券投资公平值为1570万港元,占总资产9.3% [3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投资组合价值约为1.553亿港元[7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投资总毛额约为5446.8万港元,累计减值准备约为965.1万港元[90] - 本年度上市投资亏损约3220万港元,包括未变现收益净额约1320万港元、已收股息约30万港元,扣除出售上市证券已变现亏损净额约4570万港元[69][72] - 出售上市证券已变现亏损净额约4570万港元,指已变现收益约570万港元扣除已变现亏损约5140万港元[71][72] - 本年度国茂控股(股份代号8428)和中国新消费集团(股份代号8275)为公司带来已变现收益各260万港元,无其他股票带来超100万港元已变现收益[73][74] - 本年度集团认购本金为1800万港元的金徽债券,到期日为2025年7月9日,票息率为8.0%[110] 公司业务策略 - 滙隆将检讨资产结构和业务策略,调整棚架搭建业务策略,探索投资机会[40][41][49] - 公司管理层认为滙隆业务符合香港政府发展规划,将关注其表现并调整投资策略[42] - 公司管理层认为嬴集团能刺激收入增长创造价值,会持续关注并必要时调整投资策略[55][61] - 公司会考虑投资非上市证券、上市证券及固定收益产品以分散市场风险[112][117] 市场环境与经济预测 - 香港政府将经济增长预测从4% - 5%下调至3.2%[51][53] - 2023年恒生指数下跌13.8%,公司上市股权投资亏损,但放债及金融服务业务稳定增长[53] - 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美联储可能维持稳定或降息[52][54] - 公司预计全球市场将继续面临挑战和不确定性,危机与机遇并存[111][116] 被投资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皓文经审核净资产约为人民币2.927亿元,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2.116亿元,负债总额约为人民币8590万元[56][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三三净资产约为人民币3440万元,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2.632亿元,负债总额约为人民币2.39亿元[62][65] -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滙隆净资产约为3.839亿港元,流动资产约为5.656亿港元,负债总额约为1.94亿港元[68][71]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113][118]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共有17名员工,总雇员流失比率为0%[132] - 按性别划分,男性员工11名,女性员工6名;按雇佣类型划分,全职员工17名,兼职员工0名;按年龄组别划分,30岁或以下0名,31 - 40岁6名,41 - 50岁4名,51 - 60岁3名,60岁以上4名;按雇员类别划分,董事6名,雇员11名;按职能划分,执行人员16名,行政人员1名;按地区划分,香港员工9名,中国员工8名[133] - 2023/24年31 - 40岁员工流失率为33.33%,51 - 60岁员工流失率为33.33%,其他类别员工流失率均为0%[134] - 集团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针对性培训[192][193] 公司合规与管治 - 公司在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但与守则条文C.2.1有偏差[170] - 公司在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但偏离第C.2.1条[195] - 集团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5][19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业绩[196] 公司其他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及年报获批日,公司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具体计划[168][171] -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来自对中国内地公司投资,本年度未订立外币对冲合约,截至2024年3月31日无未完成外币对冲合约[169][17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行为[170][172] - 董事会正尽快物色人士填补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空缺[173] - 陈先生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董事,NIFL于2022年9月20日取消上市[176]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从事证券买卖及投资控股[189]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营业额及业绩主要来自投资控股的利息和股息收入[189] - 公司无有关主要客户及供应商的资料[190] - 陈昌义为执行董事[198] 气候变化风险应对 - 集团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战略,制定恶劣天气工作安排指南应对实体风险,警惕过渡风险带来的合规成本增加等问题[157] - 未来政策收紧和新兴技术或使集团办公室转型至低碳运营,升级办公设备可能产生额外运营成本[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