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452.138亿港元,2022年为311.386亿港元[9]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20.267亿港元,2022年为15.868亿港元[9] - 2023年公司应占经营溢利40.972亿港元,2022年为43.709亿港元,同比下降6% [9][20] - 2023年经调整EBITDA为65.659亿港元,2022年为67.925亿港元[9] - 2023年每股股息(中期及末期)为0.61港元,与2022年持平;派息率为118%,2022年为150% [9] - 2023年总资产1619.743亿港元,2022年为1487.708亿港元[10] - 2023年净资产501.411亿港元,2022年为538.871亿港元[10] - 2023年每股净资产12.82港元,2022年为13.78港元[10] - 2023年现金及银行结存192.559亿港元,2022年为134.526亿港元[10] - 2023年债务净额45.41亿港元,2022年为101.383亿港元;净负债比率为9%,2022年为19% [10] - 2023财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按年增长28%至20.267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55港元,按年增长36%[22] - 2023财年经调整EBITDA按年下降3%至65.659亿港元[23] - 2023年6月30日,债务净额降至约4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57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10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降至9%(2022年12月31日:11%;2022年6月30日:19%)[23] - 2023财年赎回2029年到期的6.5亿美元4.25%优先票据本金总额9230万美元,尚余2.436亿美元;赎回13亿美元5.75%优先永续资本证券本金总额2.809亿美元,尚余10.191亿美元[24] - 2023年5月首次发行熊猫债券,注册发行本金总额不超人民币50亿元,第一期发行本金为人民币15亿元,年利率为3.9%,年期为3年[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信贷为约62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45亿港元)[24]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应占经营溢利40.972亿港元,2022年为43.709亿港元,变动百分比为-6%[2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结构为债务32%及权益68%,2022年6月30日为债务30%及权益70%[53] - 2023财年公司以低于面值13.5%的价格赎回及注销本金总额9230万美元优先票据,赎回后尚余2.436亿美元;以低于面值4.5%的价格赎回及注销2.809亿美元2019永续资本证券,赎回后尚余10.191亿美元;发行2.682亿美元优先永续资本证券;发行年利率3.9%的15亿元人民币熊猫债券;回购710,000股股份[5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总额为192.559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34.526亿港元;其中61%以港元计值、20%以美元计值及19%以人民币计值;债务净额为45.4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01.383亿港元;净负债比率由2022年6月30日的19%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9%;备用已承诺银行信贷额约114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债务总额由2022年6月30日的235.909亿港元增至237.969亿港元;债务总额中7%将在未来12个月到期,45%将在第二年到期,30%将在第三至第五年到期,18%将在第五年后到期[5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以人民币、港元及美元计值的债务分别占债务总额43%、53%及4%(2022年6月30日:14%、65%及21%);以浮动利率计息的债务占债务总额63%(2022年6月30日:77%);2023财年债务组合平均借贷成本年利率约为4.1%(2022财年:2.9%)[5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开支承担总额为31.56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47.865亿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财务担保为21.40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34.704亿港元[59] - 2023财年集团法定审核工作核数师总酬金为3480万港元,2022年为2240万港元[148] - 2023财年支付/应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法定审核费用3260万港元,2022年为2120万港元[148] - 2023财年支付/应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非审核服务费用910万港元,2022年为1310万港元[148] 各地区业务应占经营溢利贡献变化 - 2023财年香港业务贡献应占经营溢利为59%(2022财年:42%),来自中国内地的应占经营溢利为41%(2022财年:41%)[23] 道路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道路业务应占经营溢利15.328亿港元,同比下降10%[26] - 2023财年下半年道路业务整体可比交通流量和路费收入分别按年增长19%和17%,全年分别按年增长3%和4%[27] - 2023财年道路业务全年应占经营溢利跌幅收窄至10%,为15.328亿港元,撇除人民币贬值影响基本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4%,再撇除财政奖励应占经营溢利下降2%[27] - 2023财年集团以19.024亿元人民币收购贵梧高速公路40%权益,以5.231亿元人民币收购随岳高速公路剩余60%权益[28] - 2023年9月公司增持深圳惠州高速公路(惠州段)权益约5.2%至38.5%[45] 建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建筑业务应占经营溢利7.455亿港元,同比下降18%[26] - 2023财年建筑业务整体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18%至7.455亿港元,协兴集团应占经营溢利按年下降7%至7.764亿港元[29] - 2023财年协兴集团获授新合约总值按年下降78%至52亿港元,手头合约总值按年下降9%至约565亿港元,剩余待完成工程总值按年下降32%至约254亿港元[29] - 香港政府推出输入多达12,000名工人的计划以缓解建筑行业人手短缺问题[46] 保险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保险业务应占经营溢利12.04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6] - 2023财年保险业务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12%至12.045亿港元,下半年按年增长14%,上半年按年增长10%[31] - 2023财年富通保险年化保费总额下半年按年激增162%至18.41亿港元,全年按年增长47%至25.679亿港元[32] - 2023财年富通保险毛保费收入按年增长65%至219.924亿港元,新业务价值按年激增71%至8.995亿港元[32] - 2023财年富通保险投资组合整体投资收入为3.8%,2022财年为3.6%[32] - 2023财年富通保险新业务价值利润率提高至35%,2022财年为30%[32] - 富通保险2023年6月30日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25%,远高于150%的行业监管最低要求,内含价值按年增长9%至193亿港元[35] - 2023年8月富通保险推出「匠心 • 传承」储蓄寿险计划[47] - 2023年7月富通保险推出全新宣传活动[48] - 公司将在2024财政年度把会计准则由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更换为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48] - 根据2022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财务状况,公司估计保险业务总权益将随过渡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而增加[4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实施后,剔除投资部份将减少保险业务收入[4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实施后,保险业务2023财政年度应占经营溢利与现行准则相比将下降[49] 物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物流业务应占经营溢利7.52亿港元,同比增长27%[26] - 物流业务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27%至7.52亿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亚洲货柜物流中心可出租总面积约为590万平方尺,租用率维持在99.8%,平均租金增长2%;内地物流物业可出租总面积约为650万平方尺,租用率为90.1%[37] - 中铁联集吞吐量按年增长17%至554.1万个标准箱,应占经营溢利按年增长28%[38] - 2023年6月,公司以人民币1.25亿元收购江苏佳利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12%的权益,以人民币4440万元收购浙江汤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10%的权益[38] 设施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设施管理业务应占经营溢利 - 6190万港元,同比增长85%[26] - 设施管理业务应占经营亏损按年大幅收窄85%至6190万港元[39] - 2023财政年度下半年,会展中心举行的活动数量按年增加319%至356场,到访人次按年激增410%至约200万人次;全年活动数量增加82%至765场,到访人次增长74%至约530万人次[39] - 2023年7月会展中心在61个无障碍洗手间安装人工智能生命感应警报系统[51] 港怡医院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港怡医院住院病人数量、门诊病人数量和日间手术数量按年分别增长19%、7%和3%,EBITDA全年按年大幅增长759%[42] - 2023年第四季将由Parkway Medical开设位于黄竹坑的首间港怡医疗诊所[51] 策略性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策略性投资业务应占经营溢利 - 7570万港元,同比增长47%[26] - 策略性投资业务2023财政年度录得应占经营亏损757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的1.417亿港元有所减少[43] 公司飞机租赁业务出售情况 - 2022年12月,Goshawk出售商务飞机租赁业务(与俄罗斯承租人有关的六架飞机除外),总代价约16亿美元,公司分占约8亿美元[44] 公司人员信息 - 鄭家純博士76歲,2000年3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01年3月起出任主席[61] - 馬紹祥先生60歲,2018年7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2019年1月起出任行政總裁[62] - 何智恒先生47歲,2018年7月起擔任執行董事,2022年2月起獲委任為首席營運總監[63] - 鄭志剛博士43歲,2019年10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64] - 鄭家純博士於2001年及2017年分別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及大紫荊勳章[61] - 馬紹祥先生於2014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2017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62] - 鄭志剛博士自2016年起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2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65] - 鄭志剛博士於2017年獲法國政府文化部頒授法國藝術與文學軍官勳章,2022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國家功績榮譽勳章[65] - 鄭志剛博士於2014年獲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頒授人文學科榮譽博士學位,2014年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2022年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2023年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銜[65] - 何智恒先生曾於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委員會委員,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間出任保險業監管局業界諮詢委員會成員[63] - 郑志明先生40岁,2009年7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08年1月加盟公司,负责监督基建业务及合并和收购事务[66] - 郑志亮先生34岁,2020年12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9年1月加盟公司,负责监督业务发展及策略性投资[67] - 杜显俊先生74岁,1998年5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02年8月改为出任非执行董事[68] - 黎庆超先生76岁,2002年8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04年9月改为出任非执行董事[69] - 杜家驹先生49岁,2005年12月获委任为董事,2014年7月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70] - 林炜瀚先生61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