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54,25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534,953千元人民币[2][4]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所得溢利为122,20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23,147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2023年上半年为41,06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52,632千元人民币[2][4]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0.04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0.05元人民币[2][4]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率为22.0%,2022年同期为23.0%;净利率2023年上半年为6.9%,2022年同期为8.9%[2]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为489694千元,2022年为476710千元[12]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其他来源的收益(投资物业租金总额)为64557千元,2022年为58243千元[12]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554251千元,2022年为534953千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报告分部收益为5.88304亿元,2022年同期为5.45239亿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调整EBITDA为2.61444亿元,2022年同期为2.44928亿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公司呈报收益为11.15089亿元,2022年同期为10.29678亿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为1.0764亿元,2022年同期为1.0411亿元[16] - 回顾期内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5543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1930万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4110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人民币1150万元[38] - 回顾期间,集团收益约为人民币554.3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6%[52] - 来自租赁及设施使用服务的收益由约人民币203.8百万元增加约人民币15.0百万元或7.4%至约人民币218.8百万元[54] - 废水处理费由约人民币105.8百万元增加约人民币3.8百万元或3.6%至约人民币109.6百万元[56] - 蒸汽费由约人民币60.2百万元减少约人民币2.3百万元或3.8%至约人民币57.9百万元[57] - 公用事业系统维修费从2022年上半年约3610万元增至回顾期约3940万元,增幅8.9%[58] - 销售货品及配套业务中原材料及货品销售从2022年上半年约1.15亿元减至回顾期约1.137亿元,降幅1.0%[59] - 营运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约4.228亿元增至回顾期约4.418亿元,增幅4.5%[60] - 折旧及摊销从2022年上半年约1.066亿元增至回顾期约1.274亿元,增幅19.5%[61] - 存货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约1.769亿元减至回顾期约1.68亿元,降幅5.0%[62] - 员工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约6110万元增至回顾期约6760万元,增幅10.8%[63] - 公用事业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约1520万元增至回顾期约1730万元,增幅13.8%[64] - 其他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6320万元减至回顾期约6150万元,降幅2.7%[66] - 融资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约4940万元增至回顾期约6560万元,增幅32.8%[68]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从2022年上半年约5260万元减至回顾期约4110万元[70]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4,725,085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4,372,118千元人民币[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额为1,185,318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365,453千元人民币[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85167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50702千元[7]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11853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5453千元[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022525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854989000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302,63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2,353千元增长24.9%[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794,44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38,557千元增长24.4%[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总计2,595,961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33,241千元增长16.2%[32]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人民币2,005,409,000元为浮动利率贷款,利率介于3.10%至7.26%;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人民币590,552,000元为固定利率借款,利率介于3.65%至8.67%[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人民币2,591,308,000元由公司若干人士作担保,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27,428,000元增长16.3%[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人民币2,595,668,000元须履行借款安排中的契诺,与2022年12月31日的2,233,241,000元相比增长16.2%[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总额约为人民币25.9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332亿元有所增加,其中98.3%以人民币计价[7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集团净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人民币10.225亿元和8.55亿元,董事认为集团有充足资源应付资金需求[73]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集团经调整净负债股本比率分别为1.89和1.46[7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约但尚未支付的总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2.75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9亿元有所减少[7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人民币6.6557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00974亿元有所增加[7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6.8809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55963亿元有所增加[73] 成本费用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为127,362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06,550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67,63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1,051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65,59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9,381千元人民币[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为127,362千元,存货成本为168,042千元,处置物业等净损失806千元,公用事业成本17,275千元,研发费用6,134千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税项为19,958千元,递延税项产生及拨回为 - 1,785千元,所得税总计18,173千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6559万元,2022年同期为4938.1万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款成本按5.46%至6.25%的年利率进行资本化,2022年同期为6.05%至6.55%[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员工成本为6763.4万元,2022年同期为6105.1万元[18] 税务情况 - 惠州金茂源、天津滨海、荆州金源分别于2021 - 2023年、2022 - 2024年、2022 - 2024年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惠州金茂源从事环保和节能节水业务运营,相关应纳税所得额符合所得税减免条件[22] - 非中国企业居民从中国企业应收股息和利息按10%税率缴纳预扣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税率适用集团[22] 园区运营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广东惠州、天津滨海、荆州、青神四个园区总可出租面积分别为约501000平方米、329000平方米、143000平方米及105000平方米,出租率分别为94.2%、88.5%、37.1%及22.9%[41][42] - 2023年广东惠州、天津滨海、荆州三个园区已用淡水分别为1222000吨、359000吨、28000吨,每日废水处理能力分别为10000吨、6000吨、2500吨,年平均每日废水处理量分别为6791吨、1992吨、156吨,处理能力利用率分别为67.9%、33.2%、6.2%[43] - 青神园区于2023年5月18日正式运营,每日废水处理能力为5000吨,回顾期内使用淡水量很少[44] - 集团华东园区一期工程预计2023年三季度完工,将增加可出租面积和提高电镀废水处理能力,规划最大废水处理量为每天5500吨[48][49] - 集团已申请将广东惠州园区最大废水处理量由每天10000吨提高至15000吨,当地政府部门仍在审议[49] - 华东园区一期厂房预计2023年四季度投入运营,将增加可出租面积121000平方米;天津滨海园区9栋厂房预计2023年12月完工,完工后将增加可出租面积[50] 业务发展规划 - 中国环保政策日趋严厉,地方政府推动电镀行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47] - 公司将坚守以废水处理为核心,择地建园增加厂房租赁面积[47] - 公司将继续专注环保相关业务,积极探索危险固体废弃物业务、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业务[47] 股息分配情况 - 报告期结束后,未向公司权益股东建议应归属本中期的中期股息[36] - 2023年批准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普通股每股0.05港元,共计49,289千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已支付人民币10,564,000元,剩余人民币38,725,000元确认为“应付股息”[37]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99] 公司运营活动 - 回顾期内,公司参加了七次展会及八次研讨会[46] 公司股权交易 - 2023年2月20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惠州金茂以约1.936亿元收购天津万和顺所持天津滨海38.72%股权,完成后惠州金茂及天津万和顺分别持有89.72%及10.28%权益[85] - 2023年,公司于港交所回购196万股普通股,总代价约200万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70万元)[87] - 2023年5月9日,公司注销已回购的383.8万股股份[88]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867名全职雇员,2022年6月30日为833名[90] - 回顾期内,雇员成本约676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6110万元增加约10.8%[90] - 公司为新雇员安排入职培训计划,定期为雇员提供在职培训[91] - 2023年3月1日,刘达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审核委员会主席[92]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0] 公司风险情况 - 集团外币风险有限,但港元兑人民币的升贬值会影响财务状况,回顾期内未使用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81] - 集团利率风险主要来自浮动利率银行贷款,管理层密切监察贷款组合管理风险[82] - 集团信用风险主要归因于贸易应收账款,现金及受限银行存款信贷风险有限[83] - 集团个别营运实体负责自身现金管理,政策为定期监察流动资金需求及借款契约遵守情况[84] - 2021年,原告因商标侵权起诉集团附属公司,要求获得人民币1000万元损害赔偿金,截至2023年6月30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尚未对上诉作出裁决[79] - 董事认为很可能向被告赔偿金额不超过人民币85万元,集团已确认85万元诉讼赔偿拨备[80]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已采纳及执行企业管治守则,回顾期间除短暂未符合部分上市规则外,已遵守适用守则条文[94] - 2022年12月22日李引泉先生辞任,公司短暂未符合部分上市规则要求,2023年3月1日
南海控股(00680)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