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康生物科技集团(00690) - 2023 - 中期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按年大幅增长27.8%至约249.9百万港元,期内溢利按年激增169.2%至约39.4百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销售上市的生物及化学药品收益为249,933千港元,2022年为195,578千港元,变动27.8%[26]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98,854千港元,2022年为144,507千港元,变动37.6%[26]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26,247)千港元,2022年为(84,989)千港元,变动48.5%[26]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11,740)千港元,2022年为(24,316)千港元,变动 -51.7%[26]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427)千港元,2022年为(168)千港元,变动154.2%[26]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3,395千港元,2022年为15,289千港元,变动183.8%[26] - 期内销售成本约为5110万港元,与可比期间相同;毛利约为1.989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37.6%;毛利率按年增加5.7个百分点至79.6%[85]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仅占期内收益的9.4%,去年同期为12.1%;销售及分销开支由去年同期的43.5%增至占收益的50.5%;研发开支按年下降51.7%至约1170万港元[85] - 期内息税摊销前利润为516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760万港元;其他收入按年增加18.8%至约670万港元;溢利约3940万港元,按年剧增169.2%;每股基本盈利约0.62港仙,增长169.6%[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约24.99亿港元的收益,按年大幅增长27.8%[90] - 获专利生物药品期内销售额约1.18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0.6%,占期内销售总额的47.3%[90] - 化学药品分部期内收益约1.3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4%[91] - 期内毛利约1.989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445亿港元增长37.6%,毛利率从73.9%增至79.6%[9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850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1.262亿港元,占收益百分比从43.5%增至50.5%[99]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117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430万港元下跌51.9%[100] - 2023年上半年收益2.49933亿港元,2022年为1.95578亿港元[11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4382.2万港元,2022年为1545.7万港元[119]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4339.5万港元,2022年为1528.9万港元[119] - 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0.62港仙,2022年为0.23港仙[121] - 期内一般及行政开支约为235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370万港元减少0.9%,该开支占收益的9.4%,去年同期占12.1%[123] - 期内其他收益约为6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560万港元增加19.6%,主要由于CMO业务不断增长[124] - 期内溢利由2022年上半年的约1460万港元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约3940万港元,增长169.2%,主要因核心业务规模扩大及上市药品有机增长[12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9533.3万港元[13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约为3.1128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92471亿港元),流动资产约为1.9897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00341亿港元)[13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8041.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9025.5万港元),负债总额与总资产比率为25.8%(2022年12月31日:30.9%)[13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24,75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4,746千港元增长15.41%[1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为30,36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547千港元增长217.9%[1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19,7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137千港元[1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得净现金为643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用净现金为897千港元[1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1,28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513千港元[169] - 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5,83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1,933千港元[1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39,401千港元[16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30,013千港元[1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租赁负债为6,11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470千港元下降18.21%[16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224,75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4,746千港元增长15.41%[167] - 2023年上半年化学药品外部销售131,764千港元,生物药品118,169千港元,综合249,933千港元;分部溢利化学药品30,678千港元,生物药品18,827千港元,在研产品亏损6,570千港元,综合42,935千港元[185] - 2022年上半年化学药品外部销售105,084千港元,生物药品90,494千港元,综合195,578千港元;分部溢利化学药品20,192千港元,生物药品20,307千港元,在研产品亏损24,316千港元,综合16,183千港元[188] - 2023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418千港元,2022年为447千港元;已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2023年为51,079千港元,2022年为51,071千港元[189]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4,925千港元,2022年为9,705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3年为2,399千港元,2022年为2,411千港元[189]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3,025千港元,减去无形资产资本化11,285千港元后为11,740千港元;2022年研发费用24,316千港元[189] - 2023年上半年薪酬、工资及其他福利40,990千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之供款7,396千港元,总计48,386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37,054千港元、6,687千港元,总计43,833千港元[19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3,994千港元,2022年为650千港元,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192] - 2023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364,768千股,2022年为6,396,892千股[197] - 2022年盈利39,401千港元[195] 各条业务线产品进展 - 2023年5月公司先进护肤原材料首款产品纤连蛋白成功上市[15] - 2022年药监局受理博固泰的上市申请,2023年5月下旬提交最后一轮文件,公司正为其下半年推出做准备[30] - 2023年上半年成功完成口服Uni - GLP - 1的配方开发,正准备对巴马猪进行正式动物研究[41] - 公司纤连蛋白产品于2023年5月成功上市[58] - 公司已完成首个用于抗皱的美容肽产品芋螺放的初步开发,并即将开始功能验证[48] - 公司与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的微生态护肤品合作项目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53] - 公司预计博固泰*(第二代Uni - PTH预充注射笔)于2023年获批上市,第三代口服型Uni - PTH研发正收集数据筹备中[63] - 公司GLP - 1产品为世界第一种全生物表达GLP - 1制剂,水针版本可与安全高效注射笔兼容[64] - 公司UB104(表皮生长因子 - 纳米纤维伤口敷料)可广泛应用于伤口愈合,尤其是慢性创面[44] - 公司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第五款上市及自主研发产品博固泰,2023年第四季度举行全国新闻发布会[128][130] 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期 - 全球伤口敷料市场规模预期于2028年前达240.1亿美元,2021 - 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1%[44] - 2014 - 2018年中国医疗敷料市场规模由55.2亿元增至13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3%;2019 - 2023年预计保持11.1%的复合年增长率,2023年将达234.5亿元[44] - 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约165860亿元,预计2023年扩大至17970亿元[55] - 中国美容医疗市场总支出有望超20%,2023年将超2000亿元[55] - 2017年中国湿性黄斑病变患病率为340万例,预计2022年达400万例,2030年达480万例[69] - 中国医疗市场预计2023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8%,2027年将达268亿美元,用户渗透率从2023年的22.3%升至2027年的31.0%,预计新增4.428亿用户[103] 公司业务运营相关 - 旗舰产品金因肽期内产生收益约9590万港元,按年增加31.8%[87] - 金因舒期内收益由约1780万港元增至约2230万港元,增幅为25.7%[87] - 匹纳普期内收益由约9850万港元大幅增加26.6%至约1.247亿港元[87] - 博舒泰期内收益由约650万港元增至约710万港元,增幅为8.6%[88] - 公司成立专门营销部门涵盖所有数字化渠道,以扩大市场范围和提高产品知名度[131] - 新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将实现以工业4.0原则为核心的生产创新[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或有关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1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340名员工,其中研发32名、生产170名、商业办事处78名、香港总部6名[114] 公司业务性质 - 公司主要从事生物科技相关业务,集中于结合去氧核糖核酸及其他科技研究、开发生物药品并商业化[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