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凯控股(01166) - 2023 - 年度财报
星凯控股星凯控股(HK:01166)2023-10-26 16:27

员工流失率情况 - 2023年按性别划分的员工流失率:男性、女性及整体有不同比例,按职能划分的员工流失率:一般员工、营运人员、管理人员有不同比例,按年龄划分的员工流失率: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比例[9][10] 物业、厂房及设备与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及减值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于减值评估前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7,709,000港元及8,414,000港元[35] - 本年度,集团在对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进行减值评估前,录得亏损176,759,000港元[35] - 公司认为无需就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作出减值亏损[40] 合规情况 - 2023年报告期集团无违反相关雇佣法律法规事件及劳资纠纷[11] - 过去三年(含2023年报告期)集团业务运营中无因工死亡个案,2023年报告期无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雇员补偿索偿纠纷及政府机构调查[13] - 2023年报告期集团无接获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报告或案件[25] - 自开始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来及2023年报告期,无针对集团或其员工的贪污投诉及诉讼案件[27] 人力资源政策与培训 - 集团奉行以员工为本的雇佣政策,地区人力资源经理向地区总经理汇报并执行人力资源策略及政策[3] - 集团持续定期提供两类培训,外部特定技能及知识培训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14] 供应及采购管理 - 集团实行供应及采购管理细则,采购经不同级别内部监督审查及外部独立审计稽查整体审查,资本支出采购须获香港总部授权及批核[18]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入总额为 - 200,138千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为 - 387千港元,总计 - 200,525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 - 110,921千港元、1,051千港元、 - 109,870千港元[56]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 - 0.074港元,2022年为 - 0.043港元[56] - 2022年年内溢利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使累计亏损增加102,218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增加1,025千港元[59] - 2022年分占联营公司其他全面收入使外汇储备减少8,568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增加26千港元[59] - 2022年分占合营企业其他全面收入使外汇储备减少22千港元[59] - 2022年年内全面收入总额使外汇储备减少8,703千港元,累计亏损增加102,218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增加1,051千港元[59] - 2022年购股权失效使购股权储备减少1,518千港元,累计亏损减少1,518千港元[59] - 2022年7月1日总权益为10.8868亿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降至8.88155亿千港元[61] - 年内亏损1.76759亿千港元,全面收入总额亏损2.00525亿千港元[61] - 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亏损1772.6万千港元,出售海外业务汇兑差额调整亏损576.6万千港元[61] - 分占联营公司其他全面收入亏损27.7万千港元,分占合营企业其他全面收入3万千港元[61] - 出售附属公司物业重估储备减少217.2万千港元,出售投资物业后转出物业重估储备减少618万千港元[61] - 外汇储备从2022年7月1日的90万千港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 - 2299.2万千港元[61] - 物业重估储备从2022年7月1日的1.08253亿千港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9990.1万千港元[61] - 累计亏损从2022年7月1日的14.89226亿千港元增至2023年6月30日的16.5712亿千港元[61] - 2023年可申报分类(亏损)/溢利为 - 40187千港元,2022年为13245千港元[147] - 2023年出售使用权资产之收益为1809千港元,2022年为0[147] - 2023年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平值变动为 - 164千港元,2022年为 - 513千港元[147] - 2023年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 - 92044千港元,2022年为 - 70769千港元[147] - 2023年税前综合亏损为 - 164198千港元,2022年为 - 112639千港元[147] - 2023年综合资产总值为1446860千港元,2022年为1692464千港元[147] - 2023年综合负债总额为558705千港元,2022年为603784千港元[147] - 2023年美元资产为16,064千港元,2022年为26,479千港元;2023年美元负债为7,759千港元,2022年为13,381千港元[161] - 2023年美元年内亏损减少415千港元,2022年为655千港元[164] - 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第一阶段从19千港元变为52千港元;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未发生信贷减值)第二阶段无变化;全期预期信贷亏损(发生信贷减值)第三阶段从26,442千港元变为15,318千港元;总计从26,461千港元变为15,370千港元[176] - 2023年6月30日,假设所有其他可变因素不变,整体利率上升/下降100个基点,公司年内亏损和累计亏损将增加/减少约2,473,000港元,2022年为2,870,000港元[178] - 2023年6月30日,铜期货合约价格整体上升/下跌10%,集团年内亏损及全年未平仓工具累计亏损将减少/增加约80万港元,2022年为48万港元[190] 财务报告准则影响 - 多项新订或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将分别于2023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董事预期应用这些修订不会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产生影响[68][71][74]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从事电缆电线制造买卖等业务,联营公司从事家居装饰照明等业务,合营企业从事持有采矿许可证业务[64] - 公司有三个可申报分类,分别为电缆及电线制造及买卖、铜杆买卖、投资物业[132] - 自收购蒙古国采矿业务以来无业务活动,2022年及2023年6月30日及截至该等日期止年度,采矿业务不构成业务分类[132] 会计处理方法 - 收购附属公司或业务采用收购法入账,收购成本按所转让资产等在收购当日公平值总额计量[90] - 若集团于附属公司权益变动未导致丧失控制权,有关变动入账列为股本交易[91] - 联营公司采用权益法入账,初步按成本确认,后续账面价值因应集团所占收购后联营公司净资产变动调整[9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成本减折旧及累计减值亏损入账,成本包括购买价及直接应占成本[99] - 楼宇按租期或五十年两者较短期以直线法折旧[100] - 设备、家具及固定装置折旧年率为20% - 30%[102] - 厂房及机器折旧年率为20%[102] - 汽车折旧年率为20% - 30%[102] - 投资物业初步按成本计量,后续按公平值计量,并在损益账确认公平值变动[102] - 在建投资物业建设成本资本化计入其账面价值[102] - 个别购入的无形资产初步按成本计量,业务合并中所收购的无形资产成本为收购日期的公平值[104] - 可收回金额为公平值减出售成本与使用价值之较高者[10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电缆及电线、铜杆、投资物业外部客户收益分别为205,120千港元、157,084千港元、12,112千港元,总计374,316千港元;可申报分类(亏损)╱溢利分别为(38,687)千港元、(10,157)千港元、8,657千港元,总计(40,187)千港元[1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电缆及电线、铜杆、投资物业外部客户收益分别为300,238千港元、157,847千港元、13,436千港元,总计471,521千港元;可申报分类(亏损)╱溢利分别为(10,338)千港元、3,944千港元、19,639千港元,总计13,245千港元[113] - 2023年6月30日,电缆及电线、铜杆、投资物业可申报分类资产分别为295,305千港元、54,753千港元、672,949千港元,总计1,023,007千港元;可申报分类负债分别为208,768千港元、29,364千港元、233,135千港元,总计471,267千港元[116][118] - 2022年6月30日,电缆及电线、铜杆、投资物业可申报分类资产分别为285,306千港元、69,996千港元、796,189千港元,总计1,151,491千港元;可申报分类负债分别为238,479千港元、4,145千港元、267,299千港元,总计509,923千港元[119][121] - 2023年添置非流动资产业务中,电缆及电线无添置,铜杆为1,480千港元,投资物业为38,156千港元,总计39,636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5,160千港元、无添置、129,542千港元,总计134,702千港元[117][120] - 2023年客户合约收益(销售货品)为362,204千港元,其他来源收益(租金收入)为12,112千港元,总计374,316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458,085千港元、13,436千港元,总计471,521千港元[131] 金融工具情况 - 2023年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中,资产(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第一级为5,930千港元,总计5,930千港元;负债(铜期货合约)第一级为177千港元,总计177千港元;2022年资产第一级为6,798千港元,总计6,798千港元;负债第一级为580千港元,总计580千港元[128] 贸易应收账项情况 - 贸易应收账项中,尚未逾期预期损失率0.81%,账面总额36,495千港元,亏损准备294千港元,净额36,201千港元;逾期1至30日预期损失率0.96%,账面总额13,368千港元,亏损准备128千港元,净额13,240千港元;逾期31至90日预期损失率2.51%,账面总额7,842千港元,亏损准备197千港元,净额7,645千港元;逾期90日以上预期损失率54.35%,账面总额1,218千港元,亏损准备662千港元,净额556千港元;总计账面总额58,923千港元,亏损准备1,281千港元,净额57,642千港元[167] 其他应收贷款及应收款项及按金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贷款及应收款项及按金为1,180千港元[174] 风险管理政策 - 公司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管理层密切监察外汇风险,必要时考虑对冲重大外币风险[160] - 公司以等于全期预期信贷亏损的金额计量贸易应收账项的亏损准备,按逾期天数分组用准备矩阵计算[166]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一般方法计量其他应收贷款及应收款项及按金的亏损准备,按“三个阶段”模型计提减值拨备[169] - 公司无信贷显著集中情况,风险分散于多个交易方及客户[164] - 集团各经营实体负责自身现金管理,借贷高于预定授权水平需董事会批准[179] - 集团利率风险主要与浮息借贷有关[184] - 管理层估计截至下一年结日利率合理变动幅度为100个基点[185] - 集团定期监察流动资金需求及遵守借贷契诺情况[186] 金融资产及负债公平值确定 - 附带标准条款且于活跃市场流通的金融资产及负债公平值参考市场报价厘定[193] 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 集团实施质量保证政策,确保产品安全无害,符合相关标准[199] - 集团取得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2015)认证[199] - 集团投资厂房设备,采用高端生产技术提升质量与安全[199] 公司业务地域范围 - 公司业务遍及香港、中国、美洲、欧洲、蒙古及其他国家[150] 上市投资情况 - 集团上市投资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买卖交易证券根据证券表现、行业指标及流动资金需要决定[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