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情况 - 本年度医护人手解决方案服务收益约1.03亿港元,较2022年约1.069亿港元减少约390万港元或3.7%,主要因关闭新冠检测机构所致[3][31] - 机构人手解决方案服务收益约6850万港元,较2022年的7520万港元减少约8.9%;私家看护人手配置服务收益约3450万港元,较2022年的3170万港元维持相对稳定[3] - 本年度其他收益约1130万港元[3] - 本年度其他收入约900万港元,较2022年的410万港元大幅增加,主要因举办“LOUD ON AIR”演唱会活动收入所致[18] - 公司营业额由2022年的1.403亿港元减少至本年度的1.266亿港元[24] - 提供医护人手解决方案服务所得收益占总费用百分比从2022年的约26.6%增至2023年的约27.2%[35] - 2023年来自提供外展个案评估相关服务及疫苗接种服务的收益减少约56.5%至约1230万港元[40] - 2023年公司收益约为1.266亿港元,较2022年的1.403亿港元减少约9.8%[39]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之收益为126,558千港元,2022年为140,295千港元[104] 亏损与溢利情况 - 本年度其他亏损净额约100万港元,较2022年的250万港元减少,主要指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净额约10万港元及汇兑亏损净额约90万港元[18]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4690万港元,较2022年的5860万港元减少约20.0%[39] - 2023年经营溢利为59,845千港元,2022年为73,159千港元[104] - 2023年年内溢利为46,919千港元,2022年为58,620千港元[104][105]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1.73港仙,2022年为14.66港仙[104] - 2023年年内全面收入总额扣除税项为46,699千港元,2022年为55,070千港元[105]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建议于2023年12月13日派付末期股息1500万港元[26] - 2023年已付股息为35,000千港元,较2022年的40,000千港元有所减少[82] 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将推行聘用更多有经验专业医护人员等措施,为客户及香港社区提供更优服务[25] - 公司将继续发展及加强现有核心业务,使业务更多元并扩张覆盖地区[26] - 公司将签订非约束谅解备忘录,在大湾区发展核心业务[26]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登记医护人员约27,000名[32] 开支情况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约为3870万港元,较2022年的4130万港元有所减少[36] - 2023年其他经营开支约为1450万港元,较2022年的1110万港元增加[37] - 2023年经营租赁租金、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及使用权资产折旧约为100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770万港元增加[45] - 2023年已付所得税为18,897千港元,2022年为4,046千港元[82] - 2023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261千港元,2022年为15,742千港元[82] - 2023年收购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付款为920千港元,2022年无此项支出[82]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权益总额为222,320千港元,较2022年的210,603千港元有所增长[79] - 2023年总负债为124,508千港元,较2022年的140,746千港元有所下降[79]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1,936千港元,较2022年的116,111千港元有所减少[82] - 2023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917千港元,而2022年为所用现金净额111,630千港元[82]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1,797千港元,2022年为所得现金净额25,150千港元[82]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3,269千港元,较年初的86,268千港元有所增加[82]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4,400千港元,2022年为15,458千港元[106] - 2023年使用权资产为162,497千港元,2022年为167,042千港元[106] - 2023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为7,668千港元,2022年为13,396千港元[106] - 2023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为8,403千港元,2022年为8,506千港元[106] - 2023年权益总计为222,320千港元,2022年为210,603千港元[109] 会计政策 - 集团对附属公司有控制权时全面综合入账,控制权终止时停止综合入账[119] - 业务合并按会计收购法入账,收购资产和负债初步按收购日公平值计量[141][14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历史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列账,折旧用直线法计算[132][133] - 金融资产分类取决于业务模式及合约现金流条款[135] - 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和诠释预计对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140] - 于附属公司的投资按成本减减值入账,业绩按已收及应收股息基准入账[146] - 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外币换算按交易当日汇率兑换为功能货币[147][148] - 海外业务业绩和财务状况按平均汇率或交易日期汇率换算为呈列货币[150] - 出售海外业务时,累计货币换算差额重新分类至损益[130] - 后续成本仅在满足条件时计入资产账面价值,其他维修保养从损益扣除[153] - 资产剩余价值及可使用年期在各报告期末检讨并适时调整,若账面价值大于估计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即时撇减至可收回金额[154] - 集团将金融资产按按摊销成本计量等类别分组,仅在管理资产的业务模式变动时重新分组债务投资[156][157] - 初始确认时,集团按公平值计量金融资产,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交易成本于损益支销[159] - 债务工具后续计量取决于管理资产及现金流量特征的业务模式,分为按摊销成本计量、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计量等类别[160] - 不符合按摊销成本入账或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计量的资产,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161] - 集团部分股本投资按公平值计量,确立收取付款权利时,股息在损益确认为其他收入[162] - 贸易应收款项应用简化方法,初始确认时确认预期全期亏损[163]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较低者入账,成本按加权平均成本基准计算[16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初始按可无条件获得的代价金额确认,含重大融资成分时按公平值确认,后续以实际利率法按摊销成本计量[166] - 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手头现金、活期存款等短期高流通性投资[167] 气候与环保策略 - 公司将气候变化行动纳入业务策略、管治及管理流程[193] - 公司定期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190] - 公司制订减少耗能及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以达致净零排放[192] - 超强台风可能破坏办公室基础设施、设备等,发布台风警报时办公室会采取存放文件、保存电子备份等措施[195] - 长时间酷热天气可能使能源消耗增加,公司实施照明区域控制、使用省电胆、张贴节能告示、维持室温25度等措施[195] - 政府出于环保目的限制伐木会影响木材及纸张供应,公司会监察环境法律及协议更新情况[198] - 公司若未遵守政府颁布的更严格法律法规将面临诉讼风险[199] - 更多客户考虑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或使服务需求变化,公司营运时收紧环境污染控制并学习应用可回收物料及低排放能源[200] - 公司了解气候风险以及转型至低碳经济的风险及机遇[189] - 公司为转型至低碳经济做好准备[191] 其他财务数据 - 2023年财务收入约为8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5万港元增加[47] - 2023年有176,000份购股权已归属[48]
百本医护(02293)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