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整体情况 - 2018年营业额41.271亿港元,较2017年的52.11亿港元下降20.8%[9] - 2018年毛利20.61亿港元,较2017年的27.53亿港元下降25.1%[9] - 2018年经营亏损7.866亿港元,较2017年的6.888亿港元增加14.2%[9] - 2018年股东应占亏损9.944亿港元,较2017年的7.342亿港元增加35.4%[9] - 2018年毛利率49.9%,较2017年的52.8%下降2.9个百分点[9] - 2018年公司营业额为4127087千港元,较2017年的5210995千港元有所下降[16] - 2018年公司毛利为2061029千港元,较2017年的2753036千港元减少[16] - 2018年公司经营亏损786577千港元,股东应占亏损994397千港元[16] - 2018年每股基本亏损60.3港仙,无每股股息[1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969370千港元,总负债1057914千港元,总权益1911456千港元[17] - 2018年公司营业额下跌20.8%至41.271亿港元,毛利减少至20.61亿港元,毛利率下降至49.9%[32] - 2018年公司经营费用减省17.1%,经营亏损为7.866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为9.944亿港元[32] - 2018年每股基本亏损为60.3港仙,董事会不建议派末期股息[32] - 2018年底公司净现金状况为1.707亿港元,足以支持缩减后业务[32] - 2018年集团营业额为41.271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0.8%[56] - 其他收入减少60万港元至4260万港元,主要因利息收入下降[61] - 集团经营费用减少59490万港元或17.1%至28.902亿港元[61] - 集团2018年经营亏损7.866亿港元,较去年上升9780万港元或14.2%[61] - 股东应占亏损上升35.4%至9.944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60.3港仙[61] 财务指标情况 - 2018年平均存货周转期198天,与2017年持平[11] - 2018年资本开支1.153亿港元,较2017年的1.236亿港元下降6.7%[11] - 2018年现金及银行结余3.63亿港元,较2017年的4.863亿港元下降25.4%[11] - 2018年银行贷款1.923亿港元,较2017年的1.563亿港元增加23.1%[11] - 2018年股东应占权益17.798亿港元,较2017年的28.749亿港元下降38.1%[11] - 存货减少2.546亿港元至9.923亿港元,平均存货周转期为198日[61] - 贸易应收账款减少2120万港元或11.7%至1.601亿港元,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15日[61] - 贸易应付账款减少5070万港元或8.7%至5.306亿港元,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减少6日至115日[6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63亿港元,净现金为1.707亿港元[62][63][67] - 集团净借贷比率处于净现金状况,流动比率为2.1倍[65] - 2018年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570万港元,去年为600万港元;利息收入为520万港元,2017年为2240万港元[68] - 2018年底已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1.954亿港元,2017年为1.63亿港元;未使用额度为4550万港元,2017年无[68] - 2018年现金及银行结余净减少1.233亿港元,2017年为5.032亿港元[69] - 2018年底抵押银行存款为1.742亿港元,2017年为1.814亿港元;抵押投资物业账面净值为1.213亿港元,2017年无[73] - 2018年资本开支为1.153亿港元,2017年为1.236亿港元,主要用于零售网络扩展及装修[73] - 2018年底员工约8700人,2017年为13000人;员工福利开支为7.523亿港元,2017年为8.332亿港元,减少8090万港元或9.7%[73] 业务结构与销售点情况 - 2018年核心品牌业务占比14%,其他品牌业务占比86%[1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销售点总数为3836个,较2017年减少[14] - 2018年公司净关闭1016个销售点,年底共有2820个销售点[32] - 核心品牌业务销售点数目减少26.2%至2648个,其中直营店减少27.2%,加盟店减少14.7%[34][35][37] - 2018年核心品牌业务同店销售按年跌7.6%,全年营业额下跌19.2%至37.988亿港元[38][39][40] - 2018年核心品牌业务对外客户收益占公司总营业额86%[40] - 2018年核心品牌业务毛利率下降4个百分点至45.2%,平均售价降至155元人民币[43] - 2018年核心品牌业务经营费用同比降15.8%,但经营亏损增加19.5%至7.977亿港元[44] - 核心品牌业务2018年收益总额为37.98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19.2%,经营亏损7.977亿港元[57][58] - 核心品牌业务毛利率由2017年的49.2%降至2018年的45.2%[49][57][58] - 其他品牌业务2018年营业额为5.825亿港元,较2017年下降约20.6%[48][51] - 其他品牌业务毛利率由2017年的58.2%降至2018年的54.4%,经营亏损2670万港元[52][54][57] - 2018年其他品牌业务销售点净减少30.4%,即75个[48][51] - 电商业务持续增加对集团营业额的贡献并维持盈利,经营盈利率有所改善[53][54] - 其他品牌业务分部收益总额减少20.6%至58250万港元,经营亏损2670万港元[61] 业务转型与发展策略 - 2018年中国零售销售额增速从2017年的10.2%降至9.0%,影响公司业务转型[21][22] - 2017和2018年业务转型修复措施为公司有机发展奠定基础[23] - 公司通过关闭低效店铺整合零售网络,优化销售渠道组合,降低经营成本[23] - 公司严格管理库存,以大幅折扣清理过季存货,使库存恢复健康水平[23] - 收窄零售网络和折扣对公司营业额及毛利造成下行压力[23] - 公司追求产品升级、品牌革新和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以适应消费变化[23] - 公司将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加强产品开发、提速供应链等[23] - 公司将加强产品研发,重点是时尚舒适的运动休闲鞋并扩大产品范围[23] - 公司将继续改革并加速供应链,降低库存积压风险[24][29] - 公司将通过整合销售点网络等提高销售渠道效率[25][29] - 公司将精简组织结构和内部流程,严格控制成本并引入激励考核计划[26][29] - 集团在2017 - 2018年采取补救措施取得进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80]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中国经济放缓阻碍2018年业务转型进展,此前修复措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83] - 公司准备进入业务转型下一阶段,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消除运营瓶颈[84] -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关注时尚性和舒适性,丰富产品组合,更频繁推出新产品并扩大种类[87][89] - 建立高效供应链体系,寻找新制造商,根据市场反馈确定产量,优化物流配送系统[88][89] - 三管齐下提升销售渠道效率,引入“合伙人制度”,监测店铺表现,电商团队与多部门合作[90][91][92][95] - 继续与大数据公司合作,追踪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94][96] - 与品牌咨询公司合作调整品牌营销策略,注重与年轻消费者共鸣,继续产品植入推广[97][100] - 提升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升级会员活动和权益,提供“新零售”购物体验[97][100] - 精简组织结构,优化内部流程,引入激励和考核机制,控制成本,注重现金流管理[98][101] - 管理层全力执行转型计划,坚信能加强核心优势,恢复增长并实现转亏为盈[99][101] 品牌合作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与美国时尚品牌“Opening Ceremony”、迪士尼和周笔畅开展跨界合作项目[45][49] - 公司与专业大数据公司合作分析客户数据,扩大客户会员基础[46][50] - 公司加速整合线上及线下业务,采用新技术提供“新零售”购物体验[53][54] - 达芙妮连续八年在《2018年中国品牌力指数》女鞋类别中排名第一[75][81] - 达芙妮在《2018年中国顾客推荐度指数》女鞋类别中获第二名[76][81] - 达芙妮在《2018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女鞋类别中维持第三排名[77][81] 公司管理层情况 - 陈怡勋、张智凯、张智乔分别于2011年12月、2004年11月、2009年6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分别负责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策略规划及整体管理、产品研发及设计与市场推广[106][107][108] - 黄顺财、郭荣振自2001年起,李德泰自2011年9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09][110][111][113] - 林哲立2010年1月起出任集团首席财务官,负责整体企业及财务规划[112][114]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应用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原则[118] - 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企业管治守则》条文A.2.1和A.6.7有偏差外,遵守所有适用条文[119] - 董事会将持续加强企业管治常规并适时审查[120] - 公司董事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21] - 公司要求相关高级职员及雇员受《标准守则》规限,年内无违反情况[1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全部适用条文,但偏离第A.2.1条及第A.6.7条规定[122] - 2018年,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且至少一名具备相关专业资格和财务管理专长[130][132] - 执行董事有鞋类分销业务经验,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专业资格和管理知识,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129][132] - 董事会负责公司整体管理和监控,包括政策、战略、预算等重大事宜[135][140] - 董事会向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授权,定期检讨授权职能和责任,重大交易需董事会批准[137][141] - 新董事委任需董事会批准,提名委员会挑选推荐人选,非执行董事任期1 - 3年,董事每三年轮值退任可连选[138][139][142] - 黄顺财和郭荣振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9年,董事会认为其仍保持独立并为公司和股东作贡献[143] - 董事会全年定期开会,制定集团战略、监控财务表现,会议通知提前14天发出,其他会议合理通知[144] - 董事会会议议程随通知发送,文件提前3天发送,主席和高管参会提供建议,会议记录供董事查阅[145][146] - 涉及大股东或董事利益冲突的重大交易由董事会处理,有重大利益的董事回避表决且不计入法定人数[147] - 公司独立董事黄顺财先生及郭荣振先生任职超九年,董事会认为其能维持独立身份并继续为股东做贡献[148] - 董事会年内定期举行会议,定期会议通知提前至少十四日送达董事,会议文件提前至少三日发送[149] - 涉及主要股东或董事利益冲突的重大交易由董事会审议,有重大权益的董事须放弃投票[150] - 董事会主席年内与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在场的会议[153]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保障范围每年检讨[153] - 公司为董事实行培训及发展计划,2018年所有董事参加相关培训[153] - 张智凱先生自2017年5月17日起兼任董事长和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153] - 董事会设立审核、提名和薪酬三个委员会协助监督集团事务[154][158] - 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董事组成,财年召开三次会议[155][156] - 提名委员会自2005年4月成立,现有四位董事[157] - 本财政年内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审议集团财务资料等[159] - 提名委员会于2005年4月成立,本财政年举行一次会议,建议重选退任董事获股东批准[160][165][167]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4月成立,本财政年举行一次会议,审议执行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166][172][173]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董事会制定目标实施并检讨[164][167] - 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175]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能为协助董事会审阅财务资料等,年内举行三次会议[159] - 陈英杰自2018年9月18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75] - 董事会负责公司企业管治职责,包括发展及审阅集团企业管治政策等[177][178] - 薪酬委员会向董事会建议个别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166][168] - 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建议合适人选,审议董事会结构等[16
达芙妮国际(00210) - 2018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