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与自营业务 - 公司已在天猫平台承接管理或开设超过100家品牌旗舰店[5] - 公司通过全渠道推进医药自营业务、天猫医药平台业务及新零售业务[5] - 阿里健康自营业务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6,500万,较半年前增长1,700万[7] - 阿里健康自营业务与阿斯利康合作,首推抗癌原研药产品[7] - 天貓醫藥平台商品交易總額(GMV)超過人民幣554億元,同比增長49.7%[8] - 天貓醫藥平台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2.5億,較半年前增長超過6,000萬[8] - 天貓醫藥平台已服務於超1.8萬個商家,較半年前增加近4,000家[8] - 阿里健康新零售模式覆盖24个城市,提供30分钟送达、7*24小时送药服务[9] - 天猫医药平台业务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公司将持续深耕和扩展新品类,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11]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74.0%,达到71.62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和医药自营业务的快速增长[28][29]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达到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4%[30]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6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7%,其中线上零售自营OTC收入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的61.7%[31] - 公司2020年中期收入为7,162,03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95] - 公司2020年中期毛利为1,860,31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95] - 公司2020年中期净利润为278,554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7,629千元人民币[95] - 公司2020年中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267,62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97] - 公司2020年中期运营开支为1,629,2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95] - 公司2020年中期产品开发开支为229,44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95] - 公司2020年中期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829,63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7] - 公司2020年中期流动负债总值为2,679,7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7] - 公司2020年中期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人民币2.17分,去年同期为亏损0.01分[95] - 公司净资产从2020年3月31日的5,202,515千元增长至2020年9月30日的14,437,640千元,增长幅度显著[9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5,269,145千元增至14,467,672千元,增长显著[98] - 公司发行新股获得资金8,918,584千元,主要用于资本运作[100] - 递延税项负债从19,829千元增至37,325千元,增长88.2%[98] - 租赁负债从37,725千元减少至21,436千元,减少43.2%[98] - 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费用支出147,156千元[99] - 公司购回股份支出12,256千元[99] - 公司行使认股权获得资金59,978千元[100] - 公司已归属之奖励股份转让予雇员支出75,459千元[100]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566,400千元,同比增长19.1%[101]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24,441千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5,628千元大幅增长[101]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396,292千元,主要由于原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增加[102]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8,957,393千元,主要由于发行新股所得款项[102]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513,277千元,同比增长207%[102]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951,558千元,同比增长396%[103] - 公司于获取时原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非抵押定期存款为4,754,351千元,同比增长2146%[103]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及追溯及数字医疗业务[104]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告按照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并与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一并阅读[105] - 公司通过信托购买、管理及持有股份奖励计划项下的股份,信托的资产及负债计入中期简明综合财务状况表[105] - 公司通过合约协议控制若干实体,这些实体被视为公司的附属公司,其财务报表已由公司合并计算[106] - 公司首次采纳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第9号、第16号等,但这些修订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108][109][110] - 公司因新冠疫情获得租金减免人民币187,000元,已通过终止确认部分租赁负债作为可变租赁付款入账[111] - 公司主要经营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及追溯及数字医疗业务,未呈列分部资料[11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總收入為7,162,031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0%[113][116] - 醫藥自營業務收入為6,036,024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7%[116] - 醫藥電商平台業務收入為925,383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4%[116] - 醫療健康服務業務收入為175,929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4%[116] - 追溯及數字醫療業務收入為24,695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3%[116] - 銷售產品收入為5,709,524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5%[119] - 提供服務收入為1,452,507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9%[119] - 銀行利息收入為62,068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2.3%[120] - 政府補助金收入為14,570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7.7%[120] - 銷售商品成本為4,516,205千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6%[125] - 公司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费用总额为人民币45,887,000元,较2019年同期的13,257,000元大幅增加[126] - 公司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217元,较2019年同期的每股亏损人民币0.0001元显著改善[129]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应收账款为人民币356,399,000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319,278,000元有所增加[130]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应付账款为人民币1,351,018,000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973,060,000元大幅增加[134]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已发行普通股为13,452,625,292股,较2020年3月31日的12,074,135,224股有所增加[136]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行使认股权数目为12,062,750份,较2019年同期的3,592,250份显著增加[137] - 公司于2020年4月9日向Ali JK发行860,874,200股股份,认购价为每股9.38港元,总现金代价为8,075,000,000港元(约人民币7,280,678,000元)[137] - 2020年8月5日,公司通过配售协议成功配售498,753,118股新股份,配售价为每股20.05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10,000,000,000港元,净额为9,964,200,000港元(约人民币8,917,172,000元)[13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认股权为23,008,000份,加权平均剩余合约期限为7.45年[142] - 2020年9月30日,公司每份认股权和每个受限制股份单位的平均公允价值分别为人民币4.28元和人民币9.23元[141] - 公司股份于2020年9月30日的公允价值范围为9.34港元至11.13港元,预期波幅为65%,无风险利率为0.5%[143]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授出的认股权公允价值按二项式模式估计,行使价范围为18.66港元至19.94港元[143] - 公司于2020年9月30日尚未行使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数目为83,439,000个[141] - 公司于2020年9月30日已授出认股权及受限制股份单位的余下归属期介乎3个月至48个月不等[142] - 公司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成本为6,077千元,同比增长20.3%[146]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68,092千元,同比增长28.2%[146] - 产品开发支出为62,786千元,同比增长53.3%[146] - 公司向Ali JK Nutritional Products Holding Limited发行860,874,200股股份,支付8,075.0百万港元代价[148] - Ali JK ZNS集团在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为公司贡献收入87,193千元,利润52,316千元[148] - 公司收购杭州易心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现金代价为15,785千元[149] - 杭州易心堂在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为公司贡献收入2,609千元,亏损1,446千元[153] - 公司收购七间药房,购买代价约为14,000千元[154] - 七间药房在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为公司贡献收入2,282千元,亏损185千元[154] - 来自阿里巴巴集团相关实体的互联网信息及其他相关服务收入为144,311千元,同比增长56.9%[156] - 来自阿里巴巴集团的共享服务收入为120,280千元,同比增长153.5%[156] - 来自阿里巴巴集团的营销服务收入为135,405千元,同比增长75.2%[156] - 来自阿里巴巴控股一附属公司的物流及仓库服务收入为102,439千元,同比增长126.3%[156] - 来自支付宝的支付服务收入为30,992千元,同比增长77.5%[156] - 就医疗器械、健康产品、成人产品以及医药及健康服务来自天猫主体的技术服务收入为372,571千元,同比增长62.5%[156] - 向淘宝集团提供的外包及增值服务收入为47,070千元,同比增长5.9%[159] - 与Ali JK/Antfin的认购协议金额为7,280,678千元,同比增长264.5%[159] - 公司与阿里巴巴控股续签2021年共享服务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62] - 公司与阿里巴巴控股续签2021年广告服务框架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62] - 公司与阿里妈妈、优酷续签2021年代理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62] - 公司与杭州菜鸟续签2021年物流服务框架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62] - 公司与支付宝续签2021年支付服务框架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62] - 公司与天猫主体续签2021年至2023年框架技术服务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止为期三年[163] - 公司与淘宝控股续签2021年委托服务框架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期间向淘宝集团收取服务收入人民币50,744,000元[166] - 公司与淘宝中国续签2021年溯源服务框架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67] - 阿里健康中国与淘宝中国软件签订租赁协议,月租约为人民币776,000元,租期自2019年4月15日至2021年3月31日[168] - 公司与淘宝控股签订软件服务框架协议,服务费自2020年5月5日至2021年3月31日[168] - 公司附属公司弘云久康转让嘉美在线45%股权,总现金代价约为人民币53,042,000元[16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71,359千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32,215千元有所下降[170]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3,553千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2,462千元有所增加[170]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人民币29,917千元,较2019年同期的31,185千元有所下降[171] - 公司金融资产账面值为人民币675,293千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675,293千元[173] - 公司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权益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48,682千元[176]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08,698千元[176] - 公司以现金向來未來注资人民币216,000,000元,并通过转让熙牛医疗80%股权作出实物出资人民币28,800,000元[180] - 公司持有來未來30%股权,增资后來未來的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19,569,471元[180] - 公司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070,890千元,其中应收票据为人民币32,171千元[179]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865,263千元[179]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投资为人民币173,456千元[179] - 公司无任何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179] - 公司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无转移,亦无自第三级转入或转出[179] 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 公司通过“慢病福利计划”、医师药师咨询服务、“中国家庭安全用药计划”等提供全面的在线健康管理服务解决方案[5] - 公司致力于建立可信赖的普惠医疗服务体系,以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为手段[5] - 公司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打造全链路和全渠道的健康产品供应和新零售体系[5] - 公司通过与上游优质品牌商和大型经销商的合作,提升供应链效率[5] - 公司愿景是为10亿人提供公平、普惠、可触及的医药健康服务[5] - 公司继续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品销售业务,推动本地医疗信息化进程的改革升级[5] - 公司通过聚合优质供给,为有健康需求的用户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健康管理平台[5] - 公司积极打造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5] - 阿里健康在廣州市實現線上醫保購買部分藥物的試點[10] - 阿里健康與超過4萬家O2O聯盟商家、27個上游品牌方深化合作[10] - 公司推出“安全 AI 用药系统”和“家庭云药箱”,通过全链路供给体系和专业质控体系提升客户服务体验[11] - 公司与阿里生态伙伴紧密联动,引入新流量和渠道,构建用药本地服务网络,推进城市医保项目落地[12] - 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医生超过39,000人,较半年前增加近10,000人[13] - 公司推出独立医疗健康服务APP“医鹿”,提供一站式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包括问诊咨询、挂号、疫苗预约等[13] - 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签约医疗机构超过35,000家,其中二、三级医院超过4,000家,覆盖27个省700家三甲医院医保支付[15] - 2020年4-9月期间,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累计净活跃用户数超过3.3亿[15] - 公司与超过2,700家公立和民营体检机构合作,提供多元化检测方式,覆盖100多个城市的核酸检测服务[15] - 公司发布“疫苗服务平台2.0”,提供全品类疫苗的登记、预约、智能规划等服务,提升疫苗管理和内容宣教能力[15] - 阿里健康已发起组织18场国际学术网络研讨会,促进中外医学专家学术交流[16] - 阿里健康通过数字化能力帮助13家医院、450多名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16] - 阿里健康在疫苗在线预约平台领域探索,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疫苗在线预约平台[18] - 阿里健康与熙牛医疗合作,为浙大一院打造全国首个基于云架构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20] - 阿里健康在浙江省天台县上线智慧云医共体,推动县域医疗数字化[20] - 阿里健康“码上放心”追溯平台在疫苗生产企业的覆盖率达到100%[24] - 阿里健康将继续助力政府和行业合作伙伴在医疗服务侧的数字化升级[22] - 阿里健康通过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健康新基建,推进分级诊疗落地及县域医共体建设[23]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32] - 追溯及数字医疗业务收入达到2469.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3%[33] - 公司在疫苗生产企业的
阿里健康(00241) - 2021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