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UTURE BRIGHT(00703) - 2018 - 年度财报
FUTURE BRIGHTFUTURE BRIGHT(HK:00703)2019-04-04 17:3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营业额为1133308千港元,较2017年的957054千港元增长18.4%[6] - 2018年毛利为793172千港元,较2017年的674513千港元增长17.6%[6] - 2018年经营毛利为146818千港元,较2017年的136756千港元增长7.3%[6] - 2018年EBITDA为17861千港元,较2017年的83429千港元下降78.6%[6]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0125千港元,2017年为溢利11015千港元[6] - 2018年普通经营亏损净额为55144千港元,较2017年的16176千港元增长240.9%[6] - 2018年每股基本亏损为8.66港仙,2017年为每股盈利1.59港仙[6] - 2018年资产总额为1800387千港元,较2017年的1838812千港元下降2.1%[6] - 2018年资产净额为981501千港元,较2017年的1071124千港元下降8.4%[6] - 2018年资产负债比率为74.8%,较2017年的55.2%增长19.6%[6]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010万港元[20][22] - 2018年公司上半年其他全面亏损约530万港元,下半年约1490万港元,全年约2020万港元[24][28] - 2018年公司主要投资物业无公允价值收益,2017年公允价值亏损净额700万港元[25][28] - 2018年公司横琴土地上半年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1260万港元,下半年亏损净额约1760万港元,整体亏损净额500万港元,2017年公允价值收益净额3420万港元[25][28]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包括“普通经营亏损净额”为5510万港元,2017年约为1620万港元[26][29] - 集团2018年度营业额约为11.333亿港元,较2017年的9.571亿港元稳健增加约18.4%[170][171][179] - 2018年公司总营业额为11.333亿港元,较2017年的9.571亿港元增长18.4%[185] - 2018年第一、二、三、四季度营业额分别为2.836亿、2.56亿、2.946亿、2.991亿港元,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26.4%、22.4%、17.7%、9.4%[185] - 2018年同店全年总营业额为9.525亿港元,较2017年的8.189亿港元增长16.3%[196] - 2018年第一、二、三季度同店营业额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11.5%、9.5%、3.2%,第四季度下降1.5%[196]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香港餐厅及美食广场柜位业务总营业额达约2.125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约79.5%[19][21] - 2018年公司食品手信业务亏损1870万港元[20][22] - 2018年公司横琴岛持作出售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净额5000万港元[20][22] - 2018年上半年连锁食肆业务除非控股权益前亏损1910万港元,下半年溢利430万港元[31] - 2018年香港食物及餐饮业务总营业额2.125亿港元,较2017年提高79.5%[31] - 2018年工业餐饮业务总营业额4870万港元,较2017年提高13.0%[33] - 2018年日本食物及食材批发业务营业额4200万港元,较2017年增长34.2%[33] - 2018年食品纪念品业务总营业额784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870万港元[35] - 2018年食品纪念品业务销售额较2017年提高25.4%[35] - 2018年食品纪念品店同店业绩增长20.4%[35] - 2018年食品手信业务总营业额约784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870万港元,2017年营业额约625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100万港元[39] - 2018年通过不同销售平台提高销售额约25.4%,食品手信店同店表现获20.4%的增长[39] - 2018年日式餐厅营业额3.173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8.2%[173][176] - 2018年中式餐厅营业额1.827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2.3%[173][176] - 2018年西式及其他餐厅营业额1.234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24.5%[173][176] - 2018年美食广场柜位营业额0.978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48.4%[173][176] - 公司食物及餐饮业务营业额增加,香港餐厅及美食广场柜台营业额增加78.1%,内地餐厅营业额增加30.9%[181][182] - 公司食品手信业务营业额增加,英记饼家店铺/销售亭同店表现增加约20.4%[181][182] - 2018年公司物业投资业务无营业额,因2018年澳门主要投资物业缺乏租客无租金收入[181][182] - 2018年第一季度日式餐厅同店营业额7890万港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0.1%[197] - 2018年第一季度西式餐厅及其他餐厅、美食广场柜台、特许经营餐厅同店营业额分别为2210万、1740万、3410万港元,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33.9%、下降1.6%、增长5.5%[197] - 2018年第一季度中式餐厅同店营业额4730万港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2.0%[197] - 2018年第二季度日式餐厅同店营业额7130万港元,较2017年增长6.4%(2017年为6700万港元)[200] - 2018年第二季度中式餐厅同店营业额3930万港元,较2017年增长5.9%(2017年为3710万港元)[200] - 2018年第二季度西式及其他餐厅同店营业额2120万港元,较2017年增长30.0%(2017年为1630万港元)[200] - 2018年第二季度美食广场柜位同店营业额1540万港元,较2017年增长9.2%(2017年为1410万港元)[200] - 2018年第二季度特许经营餐厅同店营业额3670万港元,较2017年增长4.2%(2017年为3520万港元)[200] - 2018年第二季度工业餐饮同店营业额1.839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8.3%(2017年为1.697亿港元)[200] - 2018年第二季度食品手信业务同店营业额1.944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9.1%(2017年为1.781亿港元)[200] - 2018年第二季度餐厅及工业餐饮业务同店营业额2.067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9.5%(2017年为1.887亿港元)[200] 业务运营变动 - 2018年公司关闭6家中国大陆表现不佳餐厅,将澳门2家餐厅改建为美食广场柜位,产生物业、厂房及设备撇销/减值亏损3620万港元[19][20][21][22] - 2018年关闭澳门6间餐厅、3间咖啡店,香港1间餐厅,中国大陆6间餐厅[31] - 2018年开设2间英记饼家店铺,关闭1间[35] - 2018年开设2间英记饼家店铺,关闭1间英记饼家店铺,所有店铺皆位于澳门[39] - 2018年以1110万港元收购英记饼家多个海外商标[35] - 2018年公司以1110万港元从拥有70%权益的附属公司佳英食品有限公司的非控股股东关连方收购英记饼家海外商标[39] - 2018年集团主要投资物业空置,正与物业代理紧密合作寻求租客[37][41] - 集团横琴土地发展项目受不可控重大延误影响,正考虑出售该项目控制权或所有权益[38][41][45][47]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现有四名执行董事(其中一人为主席)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2] - 公司目前无首席执行官,其职责由董事总经理陈泽武先生履行,主席与董事总经理职责分离[5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一,均与公司无业务或其他关系,任期一年[5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的三分之一[59]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按服务合约委聘,任期一年,期满可再续任一年[59] - 股东挽留任职九年或以上的独立非执行董事,须在股东大会上提呈独立普通决议案[59] 公司治理合规与培训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51][54] - 公司于2018年为董事提供培训阅读材料及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信息,董事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A.6.5条[62][64]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制定不比标准守则规定标准宽松的操守守则,董事2018年遵守相关标准[66][72] - 公司2018年为可能掌握未公布股价敏感信息的人员制定书面指引,未发现违规事件[67][70] 董事会运作 - 2018年董事会举行11次会议,替任董事未出席任何会议[76][80] - 陈泽武出席9/11次董事会会议,陈思杰、梁衍茵、张汉杰出席10/11次,黎经洪、余锦远、陈百祥出席11/11次[78]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例会,提前14日通知董事,议程及文件提前3日寄交[75][80] - 2018年董事长与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CG Code A.2.7举行一次会议[76][78][80] - 2018年提名委员会因无新董事建议或委任未举行会议[79] - 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因无新董事提名或委任,提名委员会未开会[74] - 管理层每月和每季度向董事提供管理报告和业务更新公告[82][86] - 董事会与管理层职责明确划分,有助于加强公司治理[83][85][86] - 2018年董事会审查公司治理政策、培训及合规情况[84][86] 各委员会职责与运作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建议及推荐委任董事,选举标准基于候选人专业资格及经验[69][71] - 新任董事须在获委任后首届股东大会上退任及重选连任[69][71] - 各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数)须轮值退任,退任董事可重选[69][71] - 薪酬委员会为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提供建议,2018年举行一次会议[88][89][90][91][93] - 应付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详情在年报第156至158页财务报表附注12及13[90][92] - 2018年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陈百祥、张汉杰、余锦远出席率均为100%(2/2)[99,101] - 2018年风险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陈百祥、余锦远、陈思杰出席率均为100%(1/1)[113,114]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审核财务报表草稿、会计准则变动及外聘核数师聘任建议等[105,107] - 风险委员会职责是就风险管理框架和内控政策向董事会提建议,审议和监控公司风险[110,112] - 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含董事袍金)需经薪酬委员会建议,股东在周年大会批准[97,103] - 审核委员会自2012年3月起制定举报政策和制度[106,107] 审计与费用 - 公司审计师BDO Limited 2018年年审费用为165万港元,中期审阅非审计费用为45万港元,其他非审计服务费用为6.2万港元[117] - 公司向BDO Tax Limited支付税务服务费用14.4万港元[117] - 公司向BDO Financial Services Limited支付非审计费用约30.3万港元,用于2017年ESG报告合规审查及集团非财务运营的其他非审计任务[117] - 2018年公司年度审计费用为165万港元,中期审计非审计费用为45万港元,其他非审计服务费用为6.2万港元,税务服务费用为14.4万港元,审阅报告等非审计费用约为30.3万港元[120]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董事会负责维护集团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和风险委员会协助履行职责[119] - 董事会负责评估和确定集团面临风险的性质和程度,至少每年检讨及监控集团解决风险的方法[124][129] - 公司每年重新评估风险,持续评估更新实体层面风险因素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125][128] - 公司通过限定雇员获取权限、提醒雇员保密、签订保密协议、指定人员沟通等方式控制内部资料处置和传播[126][127][130][131][132] - 2018年专业事务所根据公司先前风险评估结果和三年内部审核计划进行内部审核,包括确定审核范畴、审阅监控结构设计、检测主要监控、报告设计弱点并提建议[133][136] - 管理层确认公司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维持有效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134][137] 股东权益与沟通 - 公司不时在官网和联交所网站刊登更新后的公司细则,集团通过官网与股东沟通[135][138][139] - 持有公司实缴资本不少于十分一且有表决权的股东可书面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案股东大会需提前21个完整日和20个完整营业日通知,其他股东大会需提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