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18 - 年度财报

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 201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5%[11][13] - 公司2018年营收约5.302亿港元,较2017年约2.166亿港元增加约1.45倍[70][71] 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预测 - 2019年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12][14] - 2019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预计达5000亿元,增长率高于30%[61][64] 绿色建筑科技园布局 - 绿色建筑科技园已布局全国22省48城[11][13] - 绿色建筑科技园在全国22省48城的直接投资布局基本完成[34][35] 科技园建设与投产情况 - 2018年新开工建设科技园6个,分别位于海口、焦作、胶州、淮安、湘潭及玉溪[11][13] - 2018年近期新投产科技园4个,分别位于合肥、佛山、焦作及湘潭[11][13] - 2018年新开工建设科技园6个,位于海口、焦作等;新投产科技园4个,位于合肥、佛山等[38][39] 公司生产线条数 - 公司现拥有生产线条数达53条[11][13] 公司专利与荣誉情况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数量连续四年稳居全国行业第一[11][13] - 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装配式建筑行业唯一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11][13] - 公司获批多个省级和3个市级科研项目,被授予“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智慧装备公司获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和“湖南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称号,杭州和玉溪的科技园区分别入选示范基地和产业基地[55][56][57] 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 - 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重点、积极、鼓励推进地区分别达20%、15%、10%以上[22][24] - 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产业基地,500个以上示范工程,30个以上科技创新基地[22][24] 各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 - 到2020年湖南全省市州中心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达50%以上[27] - 长沙新供地商品房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原则上不低于50%,三环外2018 - 2020年装配式技术建造面积比例不低于40%,2021 - 2025年不低于60%[27] - 长沙望城等区2018 - 2020年装配式技术建造面积比例不低于30%,2021 - 2025年不低于40%[27] - 到2020年杭州各区域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及以上[28] - 2017年南京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2020年达30%以上[28] - 重庆力争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15%以上,2025年达30%以上[28] - 北京2018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20%以上,2020年将达30%以上[32] - 山东到2020年,济南及青岛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和县分别达25%及15%以上;2025年该比例达40%以上[31] - 湖北武汉2017年底房屋建筑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10%,2018 - 2020年力争逐年递增10%,2020年底力争不低于40%[31] 公司投资与土地情况 - 公司完成8个投资协议签约,涉及天津东丽、江苏无锡等城市;完成8块土地摘牌,包括重庆綦江、江苏淮安等[34][35] 公司项目中标与建设情况 - 公司EMPC产业链体系中标湖南省长沙绿地城际空间站项目,该项目为湖南省首个130米的超高层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48][49] - 长沙马栏山文创产业孵化园项目从进场到精装修交付仅用6个月[48][49] 公司装备研发情况 - 2018年公司完成8套共62台装备的自制总装,7种新品的总装和调试,装备研发周期比同行缩短50%[52][53] 集团预制组件销售情况 - 2019年2月28日,集团预制组件第三方销售达18.081亿元,其中5.641亿元已确认为收入,12.44亿元未达收入确认条件[60][64] 公司各项收入情况 - 2018年预制组件销售收入约4.236亿港元(2017年约1.736亿港元),授予专利技术使用权收入约8490万港元(2017年约3270万港元)[70][71] - 2018年其他收入约350万港元,较2017年约700万港元减少约350万港元[78] 公司销售成本情况 - 2018年销售成本约3.721亿港元(2017年约2.076亿港元),增长因预制组件销量增加[73][75] 公司毛利情况 - 2018年毛利约1.581亿港元,较2017年约900万港元增加约1.491亿港元,毛利率从2017年的4.1%增至29.8%[74][76]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情况 - 2018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470万港元(2017年约1740万港元),增幅与销售收入增长一致[80][83] 公司行政开支情况 - 2018年行政开支约1.097亿港元,较2017年约1.591亿港元减少31.0%,员工成本减少60%至约3340万港元[81][84] 公司融资成本情况 - 2018年融资成本约920万港元,包括银行借款利息开支约1370万港元和在建厂房资本化利息450万港元[82][85]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与流动比率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08亿港元(2017年约5.825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1(2017年为3.3)[87] 公司借贷与资产负债比率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借贷约4.966亿港元(2017年约1.196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4.8%(2017年为4.2%)[87] 公司雇员人数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784人,较2017年的1013人减少[99] - 2018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雇员为778人,较2017年的1007人减少;中国香港雇员为6人,与2017年持平[99] 公司资产抵押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资产抵押予银行作担保,惟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2所披露者除外[101] 公司诉讼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涉及任何针对本集团的重大诉讼[103] 公司董事委任情况 - 尹军先生48岁,2015年7月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05][107] - 杨宏伟先生53岁,2018年7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06][108] - 彭雄文先生49岁,2018年7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11][112] - 姜洪庆先生52岁,2015年2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4][115] - 李志明先生66岁,2014年12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马立山68岁,2016年6月28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17][119] - 李志明66岁,2014年12月30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等领域有逾25年经验[118] - 俞大有57岁,2016年5月1日任公司首席技术官,有逾28年经验,个人拥有40余项专利,3次获精瑞科学技术奖[124][125] 公司企业管治守则遵守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但存在三处偏离[130] - 守则条文A.2.1规定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应区分,现董事会主席兼任两职[131] - 守则条文A.4.1规定按特定任期委任非执行董事,公司存在偏离[131] - 守则条文A.6.7规定董事应出席公司股东大会,部分董事因业务未能出席2018年相关股东大会[131] 公司董事会人员变动情况 - 尹军2016年10月3日任董事会主席兼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会认为此举可促进业务战略执行和提升运营效率[132] - 誾軍于2015年7月3日获委任,2016年10月3日调任为董事会主席,2018年5月8日卸任行政总裁[144] - 杨宏伟于2018年7月1日获委任为行政总裁[145] - 陈致泽于2014年12月5日获委任,2018年6月30日辞任[144] - 弭洪军于2015年7月3日获委任,2016年10月3日辞任主席,2018年6月30日辞任[144] - 陈东辉、干萍、赵晓东均于2016年6月28日获委任,2018年5月8日辞任[145] - 彭雄文于2018年7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45] - 陈志鸿于2014年12月30日获委任,2018年6月14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5] 公司董事培训情况 - 公司于2018年6月组织内部研讨会,多数董事和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参加,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确认获得足够持续专业发展培训[155] 公司董事会组成情况 - 截至2018年年报日期,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超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42] - 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63][167] 公司董事轮值退任规定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或人数非三的倍数时,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数)须轮值退任,每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66][168]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 - 2014年7月4日,董事会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173][177] - 守则条文第A.5.6条要求提名委员会或董事会制定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披露[172][177] 公司董事任职相关规定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须任职至下届股东大会,届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70][175] 公司董事及行政人员保险情况 - 公司遵照守则条文第A.1.8条,为董事及行政人员购买责任保险[171][176] 审核委员会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共同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实务等事宜[186] - 审核委员会成员姜洪庆出席会议次数为2/3,陈志鸿为1/1,李志明和马立山为3/3[187]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姜洪庆、李志明、马立山组成,符合上市规则第3.21条要求[182][184] - 审核委员会主要协助董事会对集团财务汇报及内部控制系统等进行独立评估[181][183] 提名委员会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审视董事会架构、组成及继任计划等[193] - 提名委员会成员尹军、姜洪庆、李志明出席会议次数均为4/4[194]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尹军及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姜洪庆、李志明组成[191]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定期审阅董事会架构等,向董事会推荐合适董事候选人及继任计划[189][190] 薪酬委员会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审视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综合方案等[199]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姜洪庆、李志明、马立山组成[197] - 姜洪庆出席会议次数为1/1[200] - 李志明出席会议次数为1/1[200] - 弭洪军于2018年6月30日辞任,出席会议次数为1/1[200] - 马立山于2018年7月1日获委任,出席会议次数不适用[200] - 现有薪酬委员会将继续就公司薪酬政策和结构向董事会提出建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