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友智造科技(00726)

搜索文档
筑友智造科技(00726.HK)委任何远卿及胡利平为执行董事
格隆汇· 2025-09-03 20:12
管理层变动 - 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郭卫强因投入更多时间发展个人事业辞任所有职务 自2025年9月3日起生效[1] - 公司执行董事王玉平因投入更多时间发展个人事业辞任执行董事职务 自2025年9月3日起生效[1] - 何远卿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自2025年9月3日起生效[1] - 胡利平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 自2025年9月3日起生效[1]
筑友智造科技:何远卿、胡利平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 2025-09-03 20:09
管理层变动 - 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郭卫强辞任所有职务 自2025年9月3日起生效 辞任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发展个人事业 [1] - 执行董事王玉平辞任职务 辞任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发展个人事业 [1] - 何远卿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1] - 胡利平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何远卿、胡利平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20:06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郭卫强辞任所有职务 自2025年9月3日起生效 辞任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发展个人事业 [1] - 执行董事王玉平辞任董事职务 辞任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发展个人事业 [1] 新任管理层任命 - 何远卿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1] - 胡利平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董事名单及其角色及职能
2025-09-03 19:59
公司信息 - 筑友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百慕达注册成立,股份代号为726[1] 董事会成员 - 执行董事为何远卿、胡利平,非执行董事为王俊、郭建锋,独董为姜洪庆、李志明、马立山[2] 委员会设置 - 董事会下设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2] 人员任职 - 姜洪庆、李志明、马立山任审核委员会成员,李志明为主席[2] - 姜洪庆为主席,何远卿、李志明为薪酬委员会成员[2] - 胡利平为主席,姜洪庆、李志明为提名委员会成员[2]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更换董事
2025-09-03 19:58
香 港 交易 及 結 算 所 有限 公 司 及 香港 聯 合 交 易 所有 限 公 司 對 本公 告 的 內 容概 不 負 責, 對 其 準 確 性或 完 整 性 亦不 發 表 任 何 聲明 , 並 明 確 表示 概 不 對 因本 公 告 全部 或 任 何 部 分內 容 而 產 生或 因 倚 賴 該 等內 容 而 引 致 的任 何 損 失 承擔 任何責任。 DIT GROUP LIMITED 築 友 智 造 科 技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726) 更換董事 本公告 由築友智 造科技集團 有限公司(「本公司」,連 同其附屬 公司統稱「本 集 團 」)董 事(「 董 事 」)會(「 董 事 會 」)根 據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聯 交 所」)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作出。 董事辭任 本公司 宣佈,本 公司主席、 行政總裁 兼執行董 事郭衛強先 生(「郭 先生」)為 投 入 更多 時 間 發 展 其個 人 事 業 ,已 提 交 辭 呈 辭任 本 公 司 主 席、 行 政 總 裁兼 執行董事職務,自二零二五年九月三日起生效。 郭 先 生已 ...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7:53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25亿港元,股份62.5亿股,面值0.4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行股份31.0109573亿股,库存股份0[2] 股份期权 - 截至2025年8月底,股份期权结存1.02906668亿股,本月发行和转让数为0[3] - 截至2025年8月底,可行使期权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2.80240073亿股[3] - 2025年8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股份增减 - 2025年8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5]
筑友智造科技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71亿港元,同比增加58.87%
智通财经· 2025-08-27 22:23
财务表现 - 收入5017万港元 同比减少78.6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71亿港元 同比增加58.87% [1] - 每股基本亏损8.73港仙 [1] 收入下降原因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及咨询服务收入减少 因客户数目减少 [1] - 智慧园林业务收入下降 因客户数量减少 [1] - 智慧装饰业务收入下降 因客户数量减少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71亿港元,同比增加58.87%
智通财经· 2025-08-27 22:22
财务表现 - 收入5017万港元 同比大幅减少78.6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71亿港元 同比扩大58.87% [1] - 每股基本亏损8.73港仙 [1] 收入下降原因 - 客户数量减少导致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下降 [1] - 客户数量减少导致咨询服务收入下降 [1] - 智慧园林业务收入因客户数量下降而减少 [1] - 智慧装饰业务收入因客户数量下降而减少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HK):中期股东应占亏损为2.71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27 22:1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5017万港元 同比大幅减少78.7% [1] - 毛损为2992.3万港元 上年同期为毛利303.8万港元 盈利能力显著恶化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71亿港元 较上年同期1.70亿港元亏损扩大59.4% [1] - 基本每股亏损8.73港仙 反映每股盈利水平下降 [1]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2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间收入大幅下降至5017万港元,同比下降78.7%[3] - 公司收入大幅下降至5017万港元,同比下降78.7%[17]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5020万港元,同比减少78.7%[33] - 公司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35.3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0.2百万港元,降幅达78.7%[62] - 公司上半年亏损286.524百万港元[8] - 期间亏损扩大至2.87亿港元,同比增加54.8%[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录得亏损286.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5.1百万港元亏损扩大54.8%[70] - 归属母公司净亏损2.708亿港元,同比增加58.9%[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扩大至2.71亿港元,同比增长58.9%[23] - 经营亏损扩大至2.47亿港元,同比增加74.5%[3] - 毛损达2992.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毛利303.8万港元[3] - 每股基本亏损8.73港仙,去年同期为5.50港仙[3] - 每股基本亏损增至8.73港仙,去年同期为5.50港仙[2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总开支下降至1.87亿港元,同比下降45.9%[20] - 雇员福利开支下降至4477.7万港元,同比下降29.5%[20] - 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232.3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0.1百万港元,降幅达65.5%[64]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激增至8424.4万港元,同比增加257.8%[3] - 其他亏损净额扩大至1643.3万港元,同比增长39.8%[19]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造成645.5万港元亏损[19] - 当期所得税开支为零,去年同期为36万港元[21] - 政府补贴从2024年上半年的5.47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401百万港元,降幅达92.7%[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收入下降至4248.8万港元,同比下降78.9%[17] - 装饰和园林绿化服务收入下降至206.2万港元,同比下降92.0%[17]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01.1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2.5百万港元,降幅达78.9%[63] - 装饰和园林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5.9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百万港元,降幅达91.9%[63] - 公司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第三方销售收入为4,248.8万港元,同比下降75.5%[56] - 公司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关联方销售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802.1万港元降至零[56] - 公司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总收入为4,24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11亿港元下降78.9%[56] - 公司第三方预制构件销售合同额达人民币1.815亿元,总体积89,809立方米[55] - PC构件销售合同额1.80亿元,同比减少44%[37] - PC构件产量4.12万立方米,同比减少48%[37] - PC构件销量4.30万立方米,同比减少54%[37] - 新签合同总额1.8亿元,其中转型业务订单占比30%[35] - 央国企订单金额1.14亿元,占比63%,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35] - 风电混塔项目目标利润率提升至18%,配合2025年陆上风电装机60GW目标[42] - 工业上楼标准化产品包降低综合成本20%,借鉴长沙项目“3个月交付”经验[43] - 水利工程预制模块降低河道治理成本30%,突破耐水密封技术[43] - 研发新型大跨度预应力迭合楼盖产品及RIFF体系,已获国家专利[46] - 公司构件生产误差率控制在0.5毫米以内[48] - 公司技术营销获取订单占合同额比重目标≥35%[50] - 公司累计专利授权达1,973项[57] - 公司计划采用"技术入股+本地代工"模式降低重资产投入[54] - 公司下半年重点推动美国加州别墅项目及香港简约公屋项目签约[52] - 公司正推进伊朗保障房项目及联合国善后救济署保障房项目[52] - 公司拥有13个已投产厂房,总年产能845千立方米,总土地面积2,022亩,总厂房面积332,855平方米[5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计划出售资产及投资以缓解流动资金压力[13] - 成功将违约贷款人民币237.52百万元(相当于260.453百万港元)延期[13] - 上半年完成经营回款2.77亿元,其中现金回款1.08亿元占比40%[38] - 实现坏账挽损1000万元,完成主诉回款2408万元[38] - 人员优化比例27%,共优化192人,月人工费用降低24%至531万元[38] - 开展10期内部培训课程,累计1779人次参与,共11学时[38] - 全平台合作伙伴大会吸引1.2万人关注,发布客户满意度及供应商信用报告[39] - 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51.3%,装配式建筑政策目标2025年渗透率30%[41]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288.7万港元,较期初下降55.1%[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2.887百万港元[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6.4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2.9百万港元,降幅达54.7%[72] - 总借贷金额达16.98亿港元,其中流动借贷8.81亿港元[5][6] - 流动借贷金额为880.615百万港元[8] - 有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6.984亿港元,年利率介于3.10%至6.95%[73] - 有息借贷较2024年12月31日(约16.797亿港元)增加0.187亿港元[73] - 资产净值下降至17.59亿港元,较期初减少12.9%[6] - 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936.798百万港元[8] - 流动比率为0.6(2024年底:0.7),流动资产1,646.4百万港元,流动负债2,583.2百万港元[71] - 净负债权益比率从2024年底的86.0%上升至2025年中的102.0%[71]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至15.11亿港元,较期初下降12.3%[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账面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22.876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11.446百万港元,减少12.3%[26] - 贸易应收款项(第三方)从2024年12月31日的973.546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52.664百万港元,下降12.4%[26] - 贸易应收款项(关联方)从2024年12月31日的722.479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704.583百万港元,下降2.5%[26]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龄超过两年的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564.923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935.953百万港元,增长65.7%[2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2.166百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60.384百万港元,增长23.4%[2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中人民币计值部分占绝对主导,2025年6月30日占比99.98%(1,511.121百万港元)[28] - 贸易应付款项(第三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83.00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047.032百万港元,下降3.3%[29]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多于一年的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851.800百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990.146百万港元,增长16.2%[29] - 应付利息从2024年12月31日的61.97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94.607百万港元,增长52.6%[2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12.263百万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615.174百万港元,增长0.2%[29] 风险与合规事项 - 未能偿还银行贷款本金人民币245.454百万元(相当于269.153百万港元)及利息人民币86.277百万元(相当于94.607百万港元)[9] - 违约导致人民币393.954百万元(相当于431.99百万港元)贷款需立即偿还[9] - 公司未能偿还银行贷款本金人民币2.454亿元及利息人民币0.86277亿元,构成违约事件[31] - 违约导致人民币3.93954亿元借贷需即时偿还,其中人民币1.89972亿元为一年内到期[31] - 供应商及银行就逾期应付款项及借款人民币636.838百万元(相当于698.326百万港元)提起诉讼[10] - 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持续经营能力[11] - 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3.0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32] - 主席郭卫强先生兼任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75] - 非执行董事王俊先生因公务未能出席2025年5月20日股东周年大会[7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77] - 所有董事确认已全面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8] - 公司及附属公司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80] - 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101,095,730股[74] - 按每股0.066港元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2.047亿港元[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