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代置业(01107) - 2023 - 中期财报
当代置业当代置业(HK:01107)2023-11-07 16:40

公司概况 - 公司2000年于北京设立,2013年7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连续七年荣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28] 产品与技术 - MOMA产品全年维持室内温度约20℃ - 26℃,湿度约30% - 70%,能耗仅为普通住宅三分之一[30] - 公司形成四条标准化产品线和三类标准化产品线,成功开发百余个绿色科技优质产品[31] - 公司装配“恐龙3号”,获国际主动房联盟授予的ACTIVE HOUSE科技创新奖[32] 市场布局 - 国内重点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等五大城市群,国外聚焦北美区域[31] 荣誉奖项 - 当代西山上品湾MOMA等多个项目获不同建筑标准认证及荣誉[32] - 公司荣膺“中国绿色地产运行典范第2名”[32] - 公司获“2021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百强”等多项行业排名荣誉[33] - 企业获“中国诚信建设AAA共建单位”[34] - 2019年,抚州当代城MOMΛ等8个项目荣获「绿色住区」认证,公司逾20年精于绿色科技地产[35] - 当代MOMΛ项目获美国绿色协会颁发的LEED - ND认证,公司多次获绿色建筑三星运营标识[36] 行业环境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达300次以上,除一二线城市外,三线及以下城市房地产限制性政策基本解除[44] 2023年上半年公司运营成果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动项目层面债务与债权人达成和解,确保债务余额持续降低,优质资产处置取得较大进展[4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完成保交付目标[4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发展新增长曲线,实现新业态度新模式落地[49] 2023年下半年展望 - 2023下半年预计市场将出现重大政策利好,如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等[50] - 2023下半年公司将坚持坚守绿色、坚持风控、坚定创新三大策略[51] - 2023年下半年,公司预计市场有重大政策利好,将坚持坚守绿色、坚持风控、坚定创新三大策略[98] 公司收益构成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物业销售、物业投资、酒店经营、房地产代理服务及其他服务[62] 财务数据(2023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约32.83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1.3%,因交付建筑面积增加[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物业投资收益约2070万元,同比增加15.0%;酒店收益约2480万元,同比增加30.5%;房地产代理服务收益约270万元,同比下跌89.8%;其他服务收益约240万元,同比减少92.0%[65][66][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达约33.253亿元,同比增加14.4%;销售总建筑面积297,769平方米及604个车位,同比分别减少16.1%及78.6%[6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合计11,482,128平方米[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33.343亿元,同比增加37.9%,主要因交付面积增加,物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约9.601亿元[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成本约31.471亿元,同比增加36.2%[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约1.871亿元,毛利率为5.6%,同比增加约1.2个百分点[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录得净亏损约6.294亿元,2022年同期为净亏损约8.762亿元,主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造成损失[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404亿元,同比减少28.2%;行政开支约8980万元,同比减少60.8%[85][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融资成本约2.377亿元,同比增加24.2%[8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受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21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28.6%;总借款账面余额约233.32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5.3%[89][9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违反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契约,涉及金额1.1425亿元,须按要求偿还[9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总计233.32915亿元,净负债222.11714亿元,权益总额8.71703亿元[9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以美元及港元计值的货币资产分别约770万元及350万元,以美元计值的负债约112.716亿元[9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银行按揭融资提供担保约156.9859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6.88867亿元有所减少[9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为合营企业银行融资担保的最大负价金额为11.25亿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为诉讼及仲裁案件计提拨备6.1971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7108亿元[9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1652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1450名[9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3334253千元,2022年同期为2417356千元;期内亏损为1128008千元,2022年同期为1483939千元[13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331520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30026千元[142][14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300472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070428千元[144][14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364837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432224千元[14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35.9分,2022年同期为44.3分[14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1643645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为1361796千元[147] - 2023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1671556千元,2022年为12068230千元[14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亏损1002465千元,2022年同期亏损1238576千元[152][15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35494千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023006千元[16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1651千元,2022年同期为126533千元[16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1246千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1815513千元[16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一年后到期金额为1068433千元,2022年为1040272千元[149] - 2023年6月30日优先票据一年后到期金额为10494259千元,2022年为9676871千元[14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亏损1166417千元,2022年为152914千元[149]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亏损253175千元,2022年为871703千元[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67,715千元,2022年同期为854,158千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11.28亿元,同日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6.44亿元[174]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张雷先生通过信托及实益拥有等方式持有公司65.96%股份[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张鹏先生、陈音先生、许俊浩先生分别持有公司0.68%、0.25%、0.03%股份[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极地控股等公司及于金梅女士分别持有1,827,293,270股、1,843,521,160股,占比65.38%、65.96%;中国信达相关公司持有267,877,500股,占比9.58%;中国长城相关公司持有190,159,200股,占比6.80%[108] 购股计划 - 公司可根据购股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予最多250,354,200股股份的购股权[113]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第四批期权期初38,375,000股,减少5,300,000股,期末33,075,000股[115] - 2023年6月30日,可供认购33,075,000股股份的购股权尚未行使[118] - 2023年1月1日及6月30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的购股数均为211,979,200股[119] 公司运营合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等事项[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有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122] 股息与股东大会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123] - 公司将举行股东大会,届时董事将退任并愿重选连任[126] - 即将于2023年11月29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决议案,考虑、确认及追认无法举行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及不合规情况,并落实相关事项[129] 债务违约与重组 - 2021年10月25日集团违约,未偿还本金约2.5亿美元(约15.93亿元),触发其他优先票据交叉违约[175] - 2022年12月30日,集团将违约未付优先票据重组为2023 - 2027年到期的五系列票据,涉及本金连累计利息约13.78亿美元(约95.97亿元)[17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违反与银行及其他借款有关契诺,金额1.14亿元须按要求偿还,另有5.09亿元已违约[177]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7.80亿元的公司债券已到期,后延期至2023年10月31日,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178] 应对措施 - 管理层预期优先票据首两年以实物支付利息,并争取持有人同意延长到期日[184] - 公司债券到期日已延至2023年10月31日,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管理层将每三月争取持有人批准延期[185] - 公司积极与现有贷款人商讨借款续期或延缓偿还,直至物业项目完工产生充足现金流[186] - 公司将加快开发中及竣工物业的预售和销售,加快收回未收款项[187] - 公司寻求从现有股东和潜在股权投资伙伴获得新融资,或出售项目开发公司股权[189] - 公司控制行政成本,避免不必要资本开支,评估额外减支措施[190] - 公司积极解决未决诉讼,就诉讼及索偿作出相关储备[191] - 公司与主要承建商及供应商保持沟通,协定付款安排并按计划完成施工进度[186] 持续经营评估 - 公司持续经营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偿还优先票据、延长公司债券到期日等[191] - 若所有计划及措施成功实施,公司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至少18个月内到期责任[198] - 若未能按时完成一项或多项计划及措施,公司可能无法持续经营并需进行调整[199] 其他事项 - 2019年7月30日本集团按本金额98.7%发行总面值8.8亿元公司债券,年利率7.8%,2023年7月与持有人达成协议,到期日延至2023年10月31日,每三月获批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131] - 2022年11月17日公司与关联方订立多项经重续协议,同意在2025年12月31日前继续进行持续关连交易[132] - 2023年10月19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目标公司20%股权,代价为零,豁免目标公司股东贷款2380万元,目标公司偿还余额580万元[134] - 2023年9月13日公司达成联交所复牌指引,股份于当日上午九时起恢复买卖[136] - 公司需在2024年7月30日前偿还7.79808亿元公司债券[193] - 2023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普遍减少,集团合约销售大幅下降[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