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置业(01107)

搜索文档
当代置业(01107)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截至2025年8月31日)
2025-09-02 11:47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107 | 說明 | 當代置業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 | USD | | 0.01 USD | | 8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US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 | USD | | 0.01 USD | | 80,000,000 | ...
SICHUAN EXPRESSWAY(601107):1H25 RESULTS IN LINE; COST REDUCTION AND EXPENSE CONTROL EFFECTIVE
格隆汇· 2025-08-30 11:47
财务表现 - 1H25营收同比下降23.14%至41.26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上升19.93%至8.37亿元人民币 [1] - 2Q25营收同比下降32.17%至22.8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上升24.2%至3.81亿元人民币 [1]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1.0%,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8%,降本增效对利润产生积极贡献 [2] 收费公路业务 - 1H25通行费收入同比下降2.25%至22.7亿元人民币 [1] - 核心路产成乐高速和成渝高速通行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92%和0.52% [1] - 成雅高速通行费收入同比下降2.33%,成仁高速下降7.21%,主要受天府大道仁寿段开通及成宜高铁、成宜高速分流影响 [1] -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西段通行费收入同比下降6.09%,因周边地区货运需求下降 [2] 业务拓展与增长潜力 - 成乐高速扩建工程进入最后阶段,成雅高速已中标扩建项目,预计升级后路段通车时可提高收费费率并延长收费期限 [3] - 收购第二绕城高速西段并签署业绩补偿条款,预计2025年可贡献1.6亿元人民币利润,2023-2024年累计补偿3148万元人民币 [4] 股东回报与估值 - 2023-2025年股东回报计划规定分红比例不低于60%,较过去显著提升 [5] - 2024年股息率达6.4%,处于行业最高水平,预计2025年和2026年股息率分别达7.0%和7.4% [5] - A股交易价对应10.9倍2025年预测市盈率和10.4倍2026年预测市盈率,H股对应8.6倍2025年预测市盈率和8.1倍2026年预测市盈率 [6] - A股目标价6.85元人民币,隐含13.3倍2025年预测市盈率和12.7倍2026年预测市净率,上行空间21.9% [6] - H股目标价5.61港元,隐含10.0倍2025年预测市盈率和9.4倍2026年预测市盈率,上行空间16.4% [6]
当代置业(01107) - 延迟刊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8-29 16:48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佈 之 內 容 概 不 負 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佈全部或 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依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MODERN LAND (CHINA) CO., LIMITED 當 代 置 業( 中 國 )有 限 公 司 本 公 告 乃 由 當 代 置 業( 中 國 )有 限 公 司(「 本 公 司 」)根 據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09條及第13.49 (6)條以及證券及期貨 條 例( 香 港 法 例 第 571 章 )第 XIVA 部 項 下 之 內 幕 消 息 條 文( 定 義 見 上 市 規 則 )而 作 出。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2024年3月15日、2024年3月28日、2024年8月30日及2025年3 月31日之公告(「該等公告」),內容有關延遲刊發(i)本集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 年度之經審核年度業績(「2023年年度業績 ...
当代置业(01107)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截至2025年7月31日)
2025-08-04 10:29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107 | 說明 | 當代置業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 | USD | | 0.01 USD | | 8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US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8,000,000,000 | USD | | 0.01 USD | | 80,000,000 | ...
当代置业(0110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2-07 20:01
公司整体出售附属公司财务亏损情况 - 2022年公司出售附属公司亏损净额约9.292亿元人民币,因出售11间附属公司所致,其中5间构成须予公布交易[3] 湖南远景能动出售事项 - 2022年1月25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当代置业(湖南)出售湖南远景能动全部股权,代价为1500万元人民币[5] - 当代置业(湖南)将湖南远景能动结欠的约2.12076亿元人民币股东贷款转换为资本储备,以弥补长沙项目或然亏损[4] - 湖南远景能动截至2020年和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净额分别为1274万元和2733万元人民币,除税后亏损净额分别为1274万元和2108万元人民币[16] - 2022年1月25日,湖南远景能动为集团带来未经审核资产净值约2.4404亿元人民币,主要为股东贷款金额[16] - 公司出售湖南远景能动确认经审核会计亏损约2.2904亿元人民币[19] - 出售湖南远景能动所得款项净额1500万元人民币已用于偿还集团现有债务及作为营运资金[20] - 湖南远景能动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等业务[15] - 湖南远景能动出售事项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未超25%,构成须予披露交易[21] 公司各主体业务范围 - 湖南正恺幸福主要从事新材料技术推广等服务及房地产发展管理,由陆恺拥有[13][14] - 当代置业(湖南)主要从事房地产发展,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发展等业务[12] 青岛当代湛蓝出售事项 - 2022年4月公司全面退出青岛项目,出售青岛当代湛蓝全部股权,代价为1元[22][24] - 青岛当代瑞祥由青岛当代通和及青岛动车小镇瑞祥分别持有67%及33%权益,青岛当代通和由青岛当代湛蓝及北京瞪羚通汇分别持有51%及49%权益[23] - 公司在青岛当代湛蓝的资本投资约2842万元未收回[28] - 完成后青岛当代瑞祥将200个停车位转让给青岛利泓,价值1000万元[28] - 若青岛当代瑞祥损失超8316万元,投资金额归零,青岛利泓退还停车位或1000万元现金[28] - 若青岛当代瑞祥损失少于8316万元,青岛利泓按损失金额34.17%比率赔偿[29] - 若青岛当代瑞祥赚取溢利,按溢利金额34.17%比率向青岛利泓偿还投资金额,最多2842万元[29] - 青岛当代集团2020年除税前亏损净额1705万元、除税后亏损净额1383万元,2021年除税前亏损净额2754万元、除税后亏损净额2273万元[38] - 2022年4月1日,青岛当代集团为公司带来未经审核资产净值约3017万元[38] - 青岛当代湛蓝出售事项后公司确认经审核会计亏损约7200万元人民币,来自青岛当代集团的应收款项减值约4183万元人民币[41] - 青岛当代湛蓝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1元人民币用作集团营运资金[42] - 青岛当代湛蓝出售事项一项或多项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未超25%,构成公司须予披露交易,获豁免遵守股东批准规定[43]
当代置业(0110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11-07 16:40
公司概况 - 公司2000年于北京设立,2013年7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连续七年荣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28] 产品与技术 - MOMA产品全年维持室内温度约20℃ - 26℃,湿度约30% - 70%,能耗仅为普通住宅三分之一[30] - 公司形成四条标准化产品线和三类标准化产品线,成功开发百余个绿色科技优质产品[31] - 公司装配“恐龙3号”,获国际主动房联盟授予的ACTIVE HOUSE科技创新奖[32] 市场布局 - 国内重点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等五大城市群,国外聚焦北美区域[31] 荣誉奖项 - 当代西山上品湾MOMA等多个项目获不同建筑标准认证及荣誉[32] - 公司荣膺“中国绿色地产运行典范第2名”[32] - 公司获“2021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百强”等多项行业排名荣誉[33] - 企业获“中国诚信建设AAA共建单位”[34] - 2019年,抚州当代城MOMΛ等8个项目荣获「绿色住区」认证,公司逾20年精于绿色科技地产[35] - 当代MOMΛ项目获美国绿色协会颁发的LEED - ND认证,公司多次获绿色建筑三星运营标识[36] 行业环境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达300次以上,除一二线城市外,三线及以下城市房地产限制性政策基本解除[44] 2023年上半年公司运营成果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动项目层面债务与债权人达成和解,确保债务余额持续降低,优质资产处置取得较大进展[4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完成保交付目标[4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发展新增长曲线,实现新业态度新模式落地[49] 2023年下半年展望 - 2023下半年预计市场将出现重大政策利好,如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等[50] - 2023下半年公司将坚持坚守绿色、坚持风控、坚定创新三大策略[51] - 2023年下半年,公司预计市场有重大政策利好,将坚持坚守绿色、坚持风控、坚定创新三大策略[98] 公司收益构成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物业销售、物业投资、酒店经营、房地产代理服务及其他服务[62] 财务数据(2023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约32.83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1.3%,因交付建筑面积增加[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物业投资收益约2070万元,同比增加15.0%;酒店收益约2480万元,同比增加30.5%;房地产代理服务收益约270万元,同比下跌89.8%;其他服务收益约240万元,同比减少92.0%[65][66][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达约33.253亿元,同比增加14.4%;销售总建筑面积297,769平方米及604个车位,同比分别减少16.1%及78.6%[6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合计11,482,128平方米[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33.343亿元,同比增加37.9%,主要因交付面积增加,物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约9.601亿元[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成本约31.471亿元,同比增加36.2%[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约1.871亿元,毛利率为5.6%,同比增加约1.2个百分点[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录得净亏损约6.294亿元,2022年同期为净亏损约8.762亿元,主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造成损失[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404亿元,同比减少28.2%;行政开支约8980万元,同比减少60.8%[85][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融资成本约2.377亿元,同比增加24.2%[8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受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21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28.6%;总借款账面余额约233.32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5.3%[89][9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违反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契约,涉及金额1.1425亿元,须按要求偿还[9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总计233.32915亿元,净负债222.11714亿元,权益总额8.71703亿元[9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以美元及港元计值的货币资产分别约770万元及350万元,以美元计值的负债约112.716亿元[9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银行按揭融资提供担保约156.9859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6.88867亿元有所减少[9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为合营企业银行融资担保的最大负价金额为11.25亿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为诉讼及仲裁案件计提拨备6.1971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7108亿元[9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1652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1450名[9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3334253千元,2022年同期为2417356千元;期内亏损为1128008千元,2022年同期为1483939千元[13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331520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30026千元[142][14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300472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070428千元[144][14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364837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432224千元[14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35.9分,2022年同期为44.3分[14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1643645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为1361796千元[147] - 2023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1671556千元,2022年为12068230千元[14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亏损1002465千元,2022年同期亏损1238576千元[152][15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35494千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023006千元[16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1651千元,2022年同期为126533千元[16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1246千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1815513千元[16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一年后到期金额为1068433千元,2022年为1040272千元[149] - 2023年6月30日优先票据一年后到期金额为10494259千元,2022年为9676871千元[14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亏损1166417千元,2022年为152914千元[149]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亏损253175千元,2022年为871703千元[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67,715千元,2022年同期为854,158千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11.28亿元,同日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6.44亿元[174]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张雷先生通过信托及实益拥有等方式持有公司65.96%股份[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张鹏先生、陈音先生、许俊浩先生分别持有公司0.68%、0.25%、0.03%股份[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极地控股等公司及于金梅女士分别持有1,827,293,270股、1,843,521,160股,占比65.38%、65.96%;中国信达相关公司持有267,877,500股,占比9.58%;中国长城相关公司持有190,159,200股,占比6.80%[108] 购股计划 - 公司可根据购股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予最多250,354,200股股份的购股权[113]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第四批期权期初38,375,000股,减少5,300,000股,期末33,075,000股[115] - 2023年6月30日,可供认购33,075,000股股份的购股权尚未行使[118] - 2023年1月1日及6月30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的购股数均为211,979,200股[119] 公司运营合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等事项[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有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122] 股息与股东大会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123] - 公司将举行股东大会,届时董事将退任并愿重选连任[126] - 即将于2023年11月29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决议案,考虑、确认及追认无法举行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及不合规情况,并落实相关事项[129] 债务违约与重组 - 2021年10月25日集团违约,未偿还本金约2.5亿美元(约15.93亿元),触发其他优先票据交叉违约[175] - 2022年12月30日,集团将违约未付优先票据重组为2023 - 2027年到期的五系列票据,涉及本金连累计利息约13.78亿美元(约95.97亿元)[17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违反与银行及其他借款有关契诺,金额1.14亿元须按要求偿还,另有5.09亿元已违约[177]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7.80亿元的公司债券已到期,后延期至2023年10月31日,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178] 应对措施 - 管理层预期优先票据首两年以实物支付利息,并争取持有人同意延长到期日[184] - 公司债券到期日已延至2023年10月31日,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管理层将每三月争取持有人批准延期[185] - 公司积极与现有贷款人商讨借款续期或延缓偿还,直至物业项目完工产生充足现金流[186] - 公司将加快开发中及竣工物业的预售和销售,加快收回未收款项[187] - 公司寻求从现有股东和潜在股权投资伙伴获得新融资,或出售项目开发公司股权[189] - 公司控制行政成本,避免不必要资本开支,评估额外减支措施[190] - 公司积极解决未决诉讼,就诉讼及索偿作出相关储备[191] - 公司与主要承建商及供应商保持沟通,协定付款安排并按计划完成施工进度[186] 持续经营评估 - 公司持续经营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偿还优先票据、延长公司债券到期日等[191] - 若所有计划及措施成功实施,公司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至少18个月内到期责任[198] - 若未能按时完成一项或多项计划及措施,公司可能无法持续经营并需进行调整[199] 其他事项 - 2019年7月30日本集团按本金额98.7%发行总面值8.8亿元公司债券,年利率7.8%,2023年7月与持有人达成协议,到期日延至2023年10月31日,每三月获批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131] - 2022年11月17日公司与关联方订立多项经重续协议,同意在2025年12月31日前继续进行持续关连交易[132] - 2023年10月19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目标公司20%股权,代价为零,豁免目标公司股东贷款2380万元,目标公司偿还余额580万元[134] - 2023年9月13日公司达成联交所复牌指引,股份于当日上午九时起恢复买卖[136] - 公司需在2024年7月30日前偿还7.79808亿元公司债券[193] - 2023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普遍减少,集团合约销售大幅下降[180]
当代置业(0110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11-07 16:39
绿色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建築 · 綠色家園 · 城市向美」的開發理念,堅持「自然樸素、和諧健康:簡單專注、生生不息」的發展哲學[26] - 公司專設研發設計院,自主研發多項綠色科技技術,如地源熱泵、天棚輻射製冷製熱等,使MOM∧產品具有極佳的能源效率[27,28] - 公司綠色科技產品技術不斷升級,多個項目獲得國際主動房屋聯盟、WELL建築標準等認證[30] - 公司開發的項目均達到國內綠色建築標準,並多次獲得國內外綠色建築獎項[34] - 公司堅持「科技建築 - 綠色家園 · 城市向美」的原則,致力於實現零排放、零碳、零污染[35] - 公司將繼續堅持綠色戰略,加大碳中和產業體系的佈局,提升在綠色地產領域的競爭地位[49] 公司榮譽與競爭力 - 公司榮膺「中國綠色地產運行典範第2名」,北京當代MOMA項目獲得「50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50棟高層建築」殊榮[30] - 公司榮獲「2021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百強」、「2021 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創新能力5強」等多項榮譽[31] - 公司獲得「中國誠信建設AAA共建單位」稱號,並致力於推動綠色住區建設[32] - 公司在綠色科技地產領域擁有20多年的經驗,建立了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33] 公司發展策略 - 公司建立健全標準化產品線開發模式,形成四條標準化產品線,滿足不同客群需求[29] - 公司積極探索業務升級進化方向,找到第二、第三條發展曲線,為未來可持續發展賦能[44] - 公司將堅持紓困與發展相協同的方針,集中力量化解流動性風險,謀求發展新動能[46][47] - 2023年公司將堅持紧急化解流动性风险、提升市场占位和创新发展的三大策略[59]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物業銷售收入約54.42億元,同比下降50.4%,主要由於毛利減少及在建和待售物業減少[61][62] - 2022年公司合約銷售額約49.39億元,同比下降86.3%,銷售面積和車位分別減少83.1%和43.4%[68] - 2022年公司毛損約11.15億元,毛損率約19.9%[83] - 2022年公司其他開支大幅增加,主要由於匯兌損失和出售附屬公司損失[84] - 集團虧損由2021年的約人民幣2,329.8百萬元增加約人民幣2,575.2百萬元至2022年的約人民幣4,905.0百萬元[90]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度虧損由2021年的約人民幣2,054.6百萬元增加約人民幣2,399.1百萬元至2022年的約人民幣4,453.7百萬元[91] - 集團的現金、受限制現金及銀行結餘由2021年的約人民幣4,012.0百萬元下降約60.9%至2022年的約人民幣1,570.2百萬元[92] - 集團的總借款賬面餘額由2021年的約人民幣24,546.4百萬元減少約9.7%至2022年的約人民幣22,162.9百萬元[93] - 集團的淨負債率由2021年的約301.4%上升至2022年的約2,362.3%[99] 公司治理 - 本公司董事會由8名成員組成,包括3名執行董事、2名非執行董事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128] - 公司已委任三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其中一位具有相應的會計及財務管理的專業資格[134] - 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中,有兩名已為本公司服務超過9年[135] - 董事會成員各自並無財務·業務·家屬或其他重大/相關關係,確保董事會中存在堅固的獨立性[140] - 董事會負責領導及控制本集團,並負責實現本集團最佳財務表現及作出符合本集團及股東最佳利益的決定[142] - 董事會定期及於必要的其他時間舉行會議,以檢討本集團的財務、內部及合規監控、風險管理、公司策略及經營業務[144]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具備足夠的會計及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經驗[180,181] - 公司已成立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負責審視相關戰略、目標及管理架構[191-194] 未来展望 - 公司在2022年實現了境內債務規模的重大縮減,保障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關係[43] - 預計2023年房地產市場將呈現"分層恢復"的整體特點,一二線城市優於三四線城市,二手房市場優於新房,改善性需求優於剛需[58] - 公司正处于解决流动性风险的攻坚阶段,需要更加谨慎细致的态度、更加敬业操心的意识和更加创新有为的方法[53] - 公司流动性危机的化解过程中,各方的支持和相助十分重要,对董事会、管理团队和职员的勤勉工作表示感谢[54]
当代置业(0110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22 20:33
公司业绩 - 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和年报发布[1] 董事会声明 - 董事会根据上市规则提供有关不发表意见声明的进一步信息[2] - 董事会认为公司有足够的经营资金和计划来持续经营[4]
当代置业(0110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9-13 17:02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3.34亿元,2022年同期为24.17亿元[8]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87亿元,2022年同期为1.06亿元[8] - 2023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9.86亿元,2022年同期为13.40亿元[10]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1.28亿元,2022年同期为14.84亿元[10]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为 -11.40亿元,2022年同期为 -14.88亿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33.15亿元,2022年末为134.30亿元[18][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30.05亿元,2022年末为450.70亿元[20][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46.48亿元,2022年末为464.32亿元[23][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 -16.44亿元,2022年末为 -13.62亿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 -2.53亿元,2022年末为8.72亿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333425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41735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3%[68][69] - 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为328373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32362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32%[6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62940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 - 876219千元人民币,亏损有所收窄[72][7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 - 23768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 - 191419千元人民币,亏损增加[75][76]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 - 14159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 - 143629千元人民币,亏损略有减少[7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00246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238576千元人民币,亏损有所收窄[8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2023年上半年为 - 0.36元人民币(1002465÷2794994),2022年同期为 - 0.44元人民币(1238576÷2794994)[86][88][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于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为2023809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408034千元人民币[94] - 2023年上半年分占收购后收益及其他全面收入为42094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682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18%[9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向合营企业作出贷款为711001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108367千元略有增加[9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扣除拨备)为34005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6931千元有所增加[9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非控股权益之款项为284554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35863千元有所减少[98]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扣除拨备)为2988312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78712千元有所增加[98] - 2023年6月30日客户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按金为33782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5110千元有所减少[9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付款为183029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55824千元有所减少[109] - 2023年6月30日应计建设支出为3611548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68932千元有所增加[109] - 2023年6月30日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为149540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58203千元有所减少[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销售收益约32.837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1.3%[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投资收益约207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5.0%[1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房地产代理服务收益约270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跌约89.8%[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酒店收益约248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0.5%[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服务收益约240万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92.0%[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约33.25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4.4%[140] - 同期,销售总建筑面积297,769平方米及604个车位,较2022年同期分别减少约16.1%及78.6%[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33.34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7.9%[151] - 同期,集团销售成本约31.471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约36.2%[1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约1.871亿元,毛利率为5.6%,比2022年同期增加约1.2个百分点[1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录得净亏损约6.294亿元[1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40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8.2%[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行政开支约0.898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60.8%[1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受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21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28.6%[15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借款账面余额约233.3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5.3%[16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美元及港元货币资产分别约770万元及350万元,美元负债约112.72亿元[17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按揭融资提供担保约156.9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17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合营企业融资担保下最大负债金额为11.25亿元[173] - 净负债从2022年12月31日的205.93亿元增至2023年6月30日的222.12亿元[168] 债务违约与处理 - 2021年10月25日,集团未能如期支付约2.5亿美元(约15.93亿元)未偿还本金,触发其他优先票据交叉违约[40] - 2022年12月30日,集团将违约未付优先票据重组为2023 - 2027年到期的五个系列票据,涉及本金连累计利息共13.78亿美元(约95.97亿元)[4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违反若干一年后到期、金额为11.42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契约,该等借款须按要求偿还[42] - 2023年6月30日,50.87亿元银行及其他借款已违约,若贷款人要求立即偿还,集团无法满足则贷款人有权接管担保资产[42] - 2023年7月30日到期的7.80亿元公司债券,到期日延长至2023年10月31日,在满足条件下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4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索偿及诉讼计提拨备6.20亿元,并记录于流动负债内[44] - 优先票据管理层预期前两年实物付息并争取延长到期日[49] - 账面价值7.53111亿元的公司债券到期日已延至2023年10月31日,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就账面价值为人民币7.79808亿元的公司债券与持有人达成协议,还款日期延长至2023年10月31日,在每三个月取得持有人批准前提下,到期日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17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违反若干借款契约,金额为11.42亿元,须按需偿还[1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为诉讼及仲裁计提拨备6.20亿元[174] 行业与市场情况 - 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波动,集团合约销售大幅下降[45]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达300次以上,涉及公积金、购房补贴等多方面[118] - 2023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触底,二季度整体趋势逐步转向乐观,土地市场供需双方积极性提高[119] - 2023年下半年预计市场将出现重大政策利好,公司将坚持三大策略达成战略经营目标[124] - 2023下半年预计市场将有重大政策利好,公司将坚持坚守绿色、坚持风控、坚定创新三大策略达成战略经营目标[178] 公司经营策略 - 集团积极与现有贷款人商讨借款续期,维持与融资提供者关系[51][60] - 集团将与承建商及供应商维持业务关系,协定付款安排[52][61] - 集团将加快物业预售及销售,收回未收款项[53][62] - 集团将寻求新融资来源,或出售项目开发公司股权[54][62] - 集团将控制行政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55] - 集团积极解决未决诉讼,寻求友好解决方案[56][63] - 假设计划及措施成功实施,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至少18个月到期责任[6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动项目层面债务和解,确保债务余额持续降低,优质资产处置取得较大进展[12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完成保交付相关目标[1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发展新增长曲线,实现新业态新模式落地[123] - 未来公司将坚持控风险前提下的强创新探索,坚持守绿色前提下的多场景实践[132] 股息与证券交易 - 中期期间公司概无向权益股东宣派及派付中期股息[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7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无)[179]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集团中期业绩[180] - 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均已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81] - 除部分披露情况外,公司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82] - 公司自2021年6月18日起未举行股东大会,将举行股东大会让董事退任及重选连任[183] 其他事项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11.28亿元,同日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6.44亿元[39] - 集团面临流动资金压力,持续经营能力存重大不确定因素[46][4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合计11,482,128平方米[14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1652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等事项[176] - 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股份复牌,并将适时提供最新进展消息[186]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登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2023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刊载并寄发予股东[187]
当代置业(0110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13 17: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益为56.03865亿元,2021年为114.49621亿元,同比下降51.05%[6] - 2022年公司年度亏损为49.04969亿元,2021年为23.29756亿元,同比扩大110.53%[8] - 2022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159.4分,2021年为73.5分,同比扩大116.87%[14]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34.30026亿元,2021年为142.63037亿元,同比下降5.84%[17][18] - 2022年流动资产为450.70428亿元,2021年为633.55528亿元,同比下降28.86%[19][20] - 2022年流动负债为464.32224亿元,2021年为682.44349亿元,同比下降31.96%[23][24] - 2022年流动负债净额为13.61796亿元,2021年为48.88821亿元,同比下降72.14%[2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 1.52914亿元,2021年为44.68881亿元,同比下降103.42%[25] - 2022年非流动负债为111.96527亿元,2021年为25.60861亿元,同比增长337.21%[26][27] - 2022年权益总额为8.71703亿元,2021年为68.13355亿元,同比下降87.20%[2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人民币4,904,969,000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人民币1,361,796,000元[40] - 2022年物业合约销售493.87亿人民币,2021年为3605.04亿人民币[174] - 2022年集团收益约56.04亿人民币,较2021年减少约51.1%[179] - 2022年销售成本约67.19亿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约37.8%[180] - 2022年毛损约11.15亿人民币,毛损率约19.9%[181] - 2022年其他开支约26.49亿人民币,较2021年增加约21.54亿人民币[182] - 2022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约2.62亿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约39.8%[183] - 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73亿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约43.9%[184] - 2022年集团亏损约49.05亿人民币,较2021年增加约25.75亿人民币[188] - 2022年底现金、受限制现金及银行结馀约15.70亿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约60.9%[19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款账面余额约人民币22,162.9百万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24,546.4百万元减少约9.7%[19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违反若干借款契约,需按要求偿还的借款金额为人民币1,537,976,000元[193] - 2022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贷款一年内或按要求为人民币10,153,156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13,449,587千元[195] - 2022年12月31日优先票据一年内为人民币539,484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8,478,681千元[19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债券一年内为人民币753,111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710,812千元[197] - 2022年12月31日总借款人民币22,162,894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24,546,407千元[197] - 2022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包括受限制现金)为人民币1,570,229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4,011,969千元[197] - 2022年12月31日净负债为人民币(20,592,665)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20,534,438)千元[197] - 2022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人民币871,703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6,813,355千元[197] - 2022年12月31日以人民币计值借款为人民币11,786,353千元,2021年为人民币15,595,311千元[19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物业销售收益为5441643千元,2021年为10981955千元;2022年房地产代理服务收益为58961千元,2021年为203492千元;2022年酒店经营收益为38434千元,2021年为56023千元;2022年其他收益为24776千元,2021年为144735千元[70] - 2022年租金收入为40051千元,2021年为63416千元[71] - 2022年利息收入为10320千元,2021年为67965千元;2022年政府补助为1131千元,2021年为16884千元;2022年汇兑(亏损)/收益净额为 - 845588千元,2021年为161866千元等[76] - 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为 - 1059577千元,2021年为 - 1338268千元;2022年优先票据及公司债券的利息为 - 1094370千元,2021年为 - 1214285千元[82] - 2022年发展中待售物业的资本化金额为1778254千元,2021年为2148556千元;资本化借贷成本2022年按每年4.4%至15.4%的比率计算,2021年按1.4%至15.0%的比率计算[83] - 2022年中国企业所得税为 - 18568千元,2021年为 - 519004千元;2022年土地增值税为 - 188704千元,2021年为 - 459436千元等[85] - 2022年税前亏损为 - 4666803千元,2021年为 - 1562462千元[90] - 2022年实际税项开支为238,166千元,2021年为767,294千元[92] - 2022年无宣派及支付股息,2021年支付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3.65港仙,金额为85,248千元[93][9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4,453,718千元,2021年为2,054,632千元[96] - 2022年合营企业投资成本为2,408,034千元,2021年为1,877,165千元[100] - 2022年向合营企业作出贷款总额为7,108,367千元,2021年为7,504,546千元[100]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拨备)为336,931千元,2021年为394,214千元[104]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等总计8,160,074千元,2021年为9,909,068千元[106]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呆账拨备年终为60,049千元,2021年为4,041千元[114] - 2022年其他应收款项呆账拨备年终为666,518千元,2021年为321,089千元[115] - 2022年贸易及票据应付款项为1,855,824千元,2021年为3,563,812千元[117] - 按摊销成本计量之金融负债2022年为10,548,110千元,2021年为12,428,061千元[118] - 2022年销售按金为18,512,043千元,2021年为24,928,489千元[124] - 预计一年后确认为收益的销售按金2022年为13,995,700,000元,2021年为15,309,047,000元[128] - 2022年物业销售收益约54.416亿人民币,较2021年减少约50.4%,交付建筑面积为599,104平方米和4,299个车位,平均售价为7,612元/平方米,车位平均售价为88,014元/个[167] - 2022年物业投资收益约401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36.8%[168] - 2022年房地产代理服务收益约590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2.035亿人民币下降约71.0%[169] - 2022年酒店收益约3840万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约5600万人民币下降31.4%[170] - 2022年其他服务收益约2480万人民币,2021年同期收益约1.447亿人民币[171] - 2022年集团、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约49.387亿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86.3%,销售总建筑面积和车位较2021年分别减少约83.1%和43.4%[172] 债务违约与处理情况 - 2021年10月25日,集团未能如期支付2019年美元票据III的未偿还本金约250,002,000美元(约人民币1,592,948,000元),触发其他优先票据交叉违约,账面价值为1,091,500,000美元(约人民币6,885,733,000元)[41] - 2022年12月30日,集团将违约未付的优先票据重组为2023 - 2027年到期的五个系列票据,涉及本金连累计利息共1,377,996,000美元(约人民币9,597,190,000元),首批80,000,000美元新优先票据将于2023年12月30日到期[4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违反与银行及其他借款有关的若干契诺,一年后到期金额为人民币1,537,976,000元的借款须按要求偿还;人民币4,080,315,000元借款已违约;其余即期借款中人民币3,196,903,000元已违约,人民币1,228,896,000元将于2023年12月31日前到期支付[43] - 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人民币753,111,000元的公司债券原于2023年7月30日到期,后延长至2023年10月31日,在每三个月取得持有人批准前提下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4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就索偿及诉讼计提拨备人民币497,108,000元,记录于流动负债内[45] - 2021年10月25日公司未能如期支付2019年美元票据III的未偿还本金约250,002,000美元(约人民币1,592,948,000元),触发其他优先票据交叉违约,账面价值为1,091,500,000美元(约人民币6,885,733,000元)[134] - 2022年12月30日公司将违约未付的优先票据重组为2023 - 2027年到期的系列票据,涉及金额连利息共1,377,996,000美元(约人民币9,597,190,000元),首批80,000,000美元将于2023年12月30日到期[13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违反与银行及其他借款有关的若干契诺,一年后到期金额为1,537,976,000元,须按要求偿还;4,080,315,000元已违约[13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其余即期银行及其他借款4,534,865,000元中,3,196,903,000元已违约,1,228,896,000元将于2023年12月31日前到期支付[1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为7.53111亿元的公司债券于2023年7月30日到期,后延期至2023年10月31日,在满足条件下可延至2024年7月30日[13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就索偿及诉讼计提拨备4.97108亿元并记录于流动负债内[138]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多项新订或修订准则于2023年1月1日生效,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等部分修订准则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生效,集团判定采纳这些准则不太可能对合并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33][34][35][36][37][38][39] -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修订本于本会计期间首次生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