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凯控股(01166) - 2019 - 中期财报
星凯控股星凯控股(HK:01166)2019-03-20 16:17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68,226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200,230千港元[6] - 期内亏损为59,321千港元,2017年同期溢利为3,079千港元[6]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51港仙,2017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0.14港仙、摊薄盈利0.13港仙[8] - 2018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216,764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1,203,593千港元[10] - 2018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400,782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450,494千港元[10] - 2018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17,032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203,814千港元[12] - 2018年12月31日流动净资产为183,750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246,680千港元[12] - 2018年12月31日总资产净值为1,352,126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1,400,028千港元[12] - 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361,386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1,408,706千港元[12] - 2018年12月31日非控股股东权益为 - 9,260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 - 8,678千港元[1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6978千港元,2017年为44722千港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539千港元,2017年所用现金净额为36224千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727千港元,2017年为164128千港元[19] - 2018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净额为24712千港元,2017年增加净额为83182千港元;期初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87065千港元,汇率变动影响为3928千港元,2017年分别为72134千港元和3065千港元;期终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58425千港元,2017年为158381千港元[19] - 2018年7月1日重列累计亏损(未经审核)为1132052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1131502千港元,确认预期信贷亏损为550千港元[24] - 2018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总值为1617546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1654087000港元有所下降[64] - 2018年12月31日综合负债总额为265420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254059000港元有所上升[6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国地区销售额为125491000港元,较2017年的150685000港元下降16.72%[6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7675000港元,较2017年的8484000港元下降9.53%[6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5256000港元,较2017年的3131000港元上升67.87%[7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9507000港元,而2017年为溢利3239000港元[7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2668000港元,较2017年的3543000港元下降24.69%[8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6830000港元,2017年为零[83] - 2018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公平值为306345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303146000港元上升1.06%[8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因投资物业产生的直接经营开支为77000港元,较2017年的99000港元下降22.22%[85] - 2018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账项约为55,072,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55,743,000港元有所减少[92] - 2018年12月31日应收财务机构款项约2,325,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3,010,000港元减少[95] - 2018年12月31日期铜合约衍生金融负债公平值约30,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约67,000港元减少;期内公平值变动亏损约908,000港元[98] - 2018年12月31日持作买卖及于香港上市之股本证券为36,422千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59,522千港元减少;期内公平值变动亏损20,924,000港元,出售事项亏损净额3,725,000港元[99] - 2018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账项为35,251,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34,573,000港元增加[10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筹集新造借贷91,241,000港元,较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25,289,000港元增加;作出还款56,886,000港元,此前六个月为零港元[103] - 2018年12月31日银行借贷平均实际年利率介乎5.44厘至7.83厘,其他贷款平均实际年利率介乎10厘至16.8厘[103] - 2018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23,745千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23,650千港元增加[106] - 2018年12月31日就收购楼宇已订约但未拨备之资本开支为22,774千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450千港元增加[10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950万份购股权获行使,7508万份购股权失效,期末无尚未行使购股权(2018年6月30日:8458万份)[109]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投资物业及银行存款共2.24753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1.80101亿港元)[11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营业额约1.6822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0023亿港元减少16.0% [113] - 回顾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950.7万港元,去年同期应占溢利约为323.9万港元 [113] - 回顾期每股亏损约为2.51港仙(2017/18年中期每股盈利:0.14港仙) [113]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800万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8700万港元减少;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84亿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2.47亿港元减少;资产负债比率为0.12,较2018年6月30日的0.09增加;借贷总额约1.58亿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1.26亿港元增加;股东资金约13.61亿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14.09亿港元减少[130]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质押账面价值合共约2.2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及500万港元的已质押银行存款,较2018年6月30日的1.68亿港元和1200万港元有变化[132]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出约5000万港元的担保,以取得授予附属公司的贷款总款约5000万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1000万港元增加[133] - 回顾期内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亏损净额约为90.8万港元,2017年12月31日中期亏损净额为84.5万港元[135] 金融准则应用相关 - 2018年7月1日,应收账款、其他贷款及应收款项和按金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的原账面价值为229,804千港元,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新账面价值为229,254千港元[33] - 2018年7月1日,应收票据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账面价值均为14,310千港元[33] - 2018年7月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账面价值均为11,851千港元[33] - 2018年7月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账面价值均为92,212千港元[33] - 2018年7月1日,股本投资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账面价值均为59,522千港元[33] - 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公司减值模型由“已产生亏损模型”改为“预期信贷亏损模型”[33] - 亏损拨备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和全期预期信贷亏损其中一项基准计量[34] - 公司选择用简化方式计量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亏损拨备,按全期预期信贷亏损计算预期信贷亏损[36] - 其他债务金融资产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计算预期信贷亏损,信贷风险显著增加时,拨备以全期预期信贷亏损为基准[36] - 金融资产逾期超30天,公司假设其信贷风险显著上升;逾期超90天或借款人不大可能全额履行信贷义务,公司认为其已违约[37] - 2018年6月30日,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应收账项、其他贷款及应收款项期末结余为229,804千港元,累计亏损为1,131,502千港元[40] - 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重新计量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应收账项、其他贷款及应收款项减少550千港元,累计亏损增加550千港元[40] - 2018年7月1日,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应收账项、其他贷款及应收款项期末结余(未经审核)为229,254千港元,累计亏损为1,132,052千港元[40] - 集团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过渡性条文,不重列比较资料,相关差异于2018年7月1日储备确认[42] - 集团采用累计影响法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将累计影响确认为2018年7月1日对保留盈利期初结余的调整,不重新呈列2017年财务资料[44] - 制造及买卖电缆及电线、铜杆、冶金级铝土矿,发票通常在30至60日内应付[47] - 按香港会计准则第18号,符合条件时确认相关合约收入,无法合理估计则递延至退货期失效或可合理估计时[47] - 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退货权产生可变代价,估计并约束至解决不确定因素,确认退款负债及可收回退货资产权[47] - 董事认为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对制造及买卖电缆等合约确认收益的时间及金额无重大影响[49] - 租赁投资物业收入按香港会计准则第17号入账,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对其会计政策无重大影响[4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有四个可申报分类,包括电缆及电线制造及买卖、铜杆制造及买卖、冶金级铝土矿之买卖、投资物业[5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外部客户收益总计168,226千港元,可申报分类收益总计183,044千港元,可申报分类(亏损)/溢利为 - 38,351千港元[54] -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外部客户收益总计200,230千港元,可申报分类收益总计214,601千港元,可申报分类溢利为8,076千港元[57] - 2018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可申报分类资产总计1,017,906千港元,添置非流动资2,668千港元,可申报分类负债总计205,273千港元[61] - 2018年6月30日(经审核),可申报分类资产总计1,046,516千港元,添置非流动资65,884千港元,可申报分类负债总计191,121千港元[62] - 电线及电缆营业额约为9396.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9695万港元减少3.1%,占集团总营业额55.8% [114] - 铜杆业务营业额约为6761.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9178.7万港元减少26.3%,占集团总营业额40.2% [114] - 收租业务营业额约为504.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25.8万港元减少19.4%,占集团总营业额3.0% [114] - 证券业务营业额约为160.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523.5万港元大幅减少约69.4% [123] 公司业务发展相关 - 集团完成收购周氏石材80%股本权益,正筹备廉江土地发展前期工作 [126] - 公司会密切留意中美贸易战发展对业务的影响,并对业务发展作出相应调整[127] 公司人员及股权相关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