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溢利为24,237千港元,较2017年的47,295千港元有所下降[7] - 2018年资产净值为1,224,405千港元,较2017年的1,383,813千港元有所下降[7] - 2018年行政开支从2017年的7964.6万港元增至约2.48675亿港元[34] - 2018年其他收入约为2872.2万港元,较2017年的1213.6万港元增加[36] - 2018年融资成本减至约1328.1万港元,2017年为2262.3万港元[37] - 2018年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15.93港仙和15.89港仙,已终止经营业绩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21.11港仙和21.05港仙[38]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6.84138亿港元,2017年为12.64838亿港元[41]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5.58%,2017年为10.2%[41]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约612名,2017年为639名[42] - 2018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62,208千港元,2017年为390,762千港元;2018年毛利为26,067千港元,2017年为95,920千港元[191] - 2018年经营亏损203,971千港元,2017年经营溢利18,348千港元;2018年除税前亏损217,252千港元,2017年为4,275千港元[191] - 2018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217,081千港元,2017年为4,275千港元;2018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溢利241,318千港元,2017年为51,570千港元[191] - 2018年本年度溢利24,237千港元,2017年为47,295千港元;2018年全面开支总额145,281千港元,2017年全面收益总额141,884千港元[191] - 2018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59,163千港元,2017年为19,096千港元;2018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34,926千港元,2017年应占溢利28,199千港元[191][193] - 2018年持续经营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基本每股盈利为5.18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5.16港仙;2017年均为1.84港仙[193] - 2018年持续经营业务基本每股亏损为15.93港仙,摊薄每股亏损为15.89港仙;2017年均为0.72港仙[193] - 2018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基本每股盈利为21.11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21.05港仙;2017年均为2.56港仙[193] - 2018年非流动资产为779,896千港元,2017年为551,561千港元;2018年流动资产为3,203,089千港元,2017年为741,684千港元[195] - 2018年流动负债为2,518,951千港元,2017年为420,518千港元[195] - 2018年直接与持作出售之资产相关之负债为0千港元,2017年为392,415千港元(经重列)[197] - 2018年流动资产净值为684,138千港元,2017年为1,264,838千港元[197] - 2018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464,034千港元,2017年为1,816,399千港元[197] - 2018年应付一间关连公司账款为0千港元,2017年为17,702千港元[197] - 2018年应付控股股东账款为44,657千港元,2017年为74,456千港元[197] - 2018年可换股债券为43,308千港元,2017年为216,506千港元[197] - 2018年借贷为0千港元,2017年为120,124千港元[197] - 2018年递延税项负债为151,664千港元,2017年为3,798千港元[197] - 2018年资产净值为1,224,405千港元,2017年为1,383,813千港元[197] - 2018年股本为118,632千港元,2017年为103,632千港元[197] 业务线调整 - 2018年1月2日公司完成出售印刷及生产包装产品业务,转型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为核心业务[10] - 2018年公司开始从事文化产业相关业务及物业发展业务[11] - 公司于2018年开始从事物业发展业务以及文化产业相关业务,于2018年1月2日剥离包装印刷业务[71] - 2018年公司与苏州紫荆、K2(美国)等合作,拓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 - 2018年公司投得商住用地,收购物业开发公司多数股权,拓展至房地产领域[22] - 2018年公司收购南宁文化集团多数股权,拓展至文化产业[22] 业务经营情况 - 2018年全球经济、市场气氛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及中国政府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致公司销售大幅下跌[11] - 公司继续投入资源到生产基地、购买新设备、扩大产能及提升生产质量[11] - 公司开始拓展与电动汽车制造商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合作安排,开发车辆动力系统,开拓海外市场收益来源[11] - 未来公司将继续发展现有业务,关注市场变动,进行战略调整[12] - 政府补助金额较2017年减少,影响电动汽车制造商采购量[24] - 公司强化信贷政策,对销售额及售价有冲击[24] - 一名主要中国电池生产商2018年违约,导致市场库存过剩[24] - 销售价格下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致毛利率下降[24] - 公司对低电容量废旧电池产品大量核销[24] - 公司参与六个总值约1900万元的文化项目,将于2019年进行[27] - 公司将完成陕西渭南三期生产基地及江苏南京电池组厂建设[28] - 2018年公司1月2日完成出售包装印刷业务,产生收益2.41318亿港元[30] - 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收益从2017年的3.90762亿港元降至2018年约8351.6万港元[31] - 物业业务贡献收益2.75001亿港元,文化业务贡献收益约369.1万港元,2017年均无相关收益[32] 人员相关 - 盛司光于2016年3月8日及2018年2月8日分别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负责集团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52] - 王金林于2015年3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是审核、薪酬、提名及内部监控委员会成员[54] - 吴家荣于2016年3月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是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其他多委员会成员[55] - 施德华于2017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是审核委员会主席及多委员会成员,累积逾33年财务及综合管理经验[56] - 钟东风于2018年5月受聘为集团副总裁,负责物业及文化业务营运,有逾27年省开发和运营管理经验[58] - 陈淮自2016年3月7日起为公司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有逾16年审核、会计及财务顾问经验[59] - 沈云江于2017年9月受聘为附属公司财务总监,负责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财务管理及会计职能[60] - 陈桂林于2018年3月受聘为附属公司生产总经理,负责陕西渭南生产基地二期生产工作,有逾38年相关工作经验[61] - 马振忠于2015年11月受聘为附属公司销售总经理,负责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陕西渭南整体销售管理,有逾17年相关工作经验[62] - 赵启荣于2017年5月受聘为附属公司常务副院长,负责南京研究院营运工作,有逾16年锂电池设计及生产经验[64] - 执行董事郑红梅女士、陈德坤先生及田鋼先生服务协议分别自2014年6月27日、2015年6月25日及2015年8月27日起为期两年[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金林先生服务协议自2015年3月24日起为期两年[81] - 执行董事盛司光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家荣博士及施德华先生分别于2016年3月8日、2016年3月8日及2017年1月27日获委任,无服务协议及指定任期[81] - 周劲先生和陶飞虎先生于2018年6月11日退任执行董事[79] 股权结构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18,631,57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每股面值0.10港元的1,186,315,700股[75] - 2018年12月31日,郑红梅通过倍建国际有限公司持有823,387,533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9.41%[83] - 2018年12月31日,蓝凯有限公司持有10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8.43%,李玉珺通过蓝凯有限公司拥有相同权益[83] - 2018年12月31日,萌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65,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5.48%,王进、盛司光、武四清通过该公司拥有相同权益[8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郑红梅通过倍建国际有限公司持有785,887,533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6.25%[8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盛司光因配偶权益持有65,000,00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5.48%[8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倍建国际有限公司持有37,500,000股相关股份,或会在可换股债券换股权行使后发行[8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郑红梅持有倍建国际有限公司100%股权,对应股份数为100股[90] 购股计划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2年6月13日采纳,2022年6月12日届满[91] - 截至年报日期,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03,631,570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8.7%[93] - 自购股计划采纳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授出可认购24,300,000股股份的购股期权,其中6,900,000份已失效[9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有附权利可认购17,400,000股股份的17,400,000份购股期权尚未行使[93] - 董事田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可认购股份数为2,000,000股[9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人员总计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可认购股份数为14,400,000股[94]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销售货品或提供服务的收入不足30%归属五大客户[10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购货额约74%来自五大供应商,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总采购额约55%[103]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18年度股息(2017年:无)[117]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2018年6月11日周劲先生及陶飞虎先生退任执行董事,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6] - 2019年4月吴家荣博士获国际美州大学颁授工商管理工业及服务荣誉博士学位,同年获擢升为香港巴士业商联会永远荣誉主席[96] - 年内无董事在公司竞争业务中拥有须披露权益[97] - 年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参与令董事拥有认购证券或获利益安排[9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与控股股东或其附属公司签订重大合约[9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参与董事有重大权益的重大合约[100] - 公司已接获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年度确认书,认为均为独立人士[10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除部分偏离外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规定[121] - 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因事未出席2018年6月11日股东大会[1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准则[123] - 2018年,全体董事均进行阅读材料和参加会议等培训[130] - 田钢先生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2/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2/2次、内部监控委员会会议1/1次、董事会会议8/9次、股东大会1/1次[133] - 盛司光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9/9次、股东大会1/1次[133] - 施德華先生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2/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2/2次、内部监控委员会会议1/1次、董事会会议8/9次、股东大会1/1次[133] - 公司主席为田钢先生,行政总裁为盛司光先生[136] - 董事会下设审核、提名、薪酬及内部监控四个委员会,均有明确书面职权范围[13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施德华先生[142] - 公司年内全面遵守上市规则第3.21及3.10(2)条[141]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审阅综合财务账目及报告等,年内已检讨集团会计准则及
天臣控股(01201) - 2018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