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9,482千港元,2019年为亏损125,762千港元[11] - 2020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198千港元,2019年为亏损104,331千港元[12] - 2020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64,680千港元,2019年为亏损21,431千港元[12] - 2020年非流动资产为805,870千港元,2019年为840,035千港元[14] - 2020年流动资产为2,187,925千港元,2019年为2,335,477千港元[14] - 2020年流动负债为1,656,639千港元,2019年为1,865,829千港元[14] - 2020年非流动负债为96,766千港元,2019年为204,407千港元[14] - 2020年资产净值为1,240,390千港元,2019年为1,105,276千港元[15] - 2020年行政开支减至约1.6293亿港元,2019年为1.7447亿港元[52][54] - 2020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约1530.9万港元,2019年约1442万港元[56][61] - 2020年其他收入减至约533.1万港元,2019年为1234.3万港元[57][62] - 2020年融资成本减至约1295.1万港元,2019年为1703.6万港元[58][63] - 2020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2.11港仙,2019年为8.77港仙[59][64] - 2020年末流动资产净值约5.31286亿港元,2019年末为4.69648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20.24%,2019年末为23.87%[60][65] - 2020年末公司约有504名员工,2019年为493名,员工总成本约6819.1万港元,2019年为7638.5万港元[69]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504名雇员,2019年为493名;年内总雇员成本约6819.1万港元,2019年为7638.5万港元[72]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19年也无[75][7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9][80]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19,648,57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每股面值0.10港元之1,196,485,700股[116] - 公司于2020年无可供分派储备[118][12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电池产品销售收入较2019年增加约95,733,000港元[20] - 公司位于江西南昌容州港九城二期物业单位交付是2020年主要收入来源,南宁项目剩余物业单位预计2021 - 2022年交付[21] -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均下降37%,年末生产和销售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加7.5%及10.9%[34][36] - 公司已移交更多江西南昌容州港九城物业单位,贡献大部分收益[39][43] - 南宁凤翔台 - 容州文化中心2019年下旬预售,至2020年末大部分住宅单位已被认购,预计最快2020年末至2021年初可开始部分单位交楼程序[39][43] - 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收益增至约1.49171亿港元,2019年为5343.8万港元[48][49] - 2020年容州港九城部分二期物业交付面积66,640平方米,2019年为123,646平方米,带来收益约6.03833亿港元,2019年为8.39225亿港元[50][53] - 2020年文化业务收益约988.7万港元,2019年为1968.3万港元[51][53]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20%[35][37] - 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与2020年相比下降20%[35][37] - 公司将继续开发汽车电池产品,扩大电动摩托车市场份额,预计销售收益增长[35][37] - 公司实施多项政策有效减少生产及行政成本[34][36] - 公司将投入资源改善新能源汽车电池质量,组建国际研发团队开发家电电池产品[41] - 公司将聚焦陕西渭南三期生产基地及江苏南京电池组装厂建设[41] - 公司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及中国物业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将发展现有项目并开拓新领域[42] 公司人员及股权结构 - 田钢先生自2015年8月27日起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2019年8月1日任行政总裁[85][89] - 郑红梅女士于2014年6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6][90] - 陈德坤先生于2015年6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8年任锂电池业务总经理[87][91] - 盛司光先生于2016年3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8年2月8日至2019年8月1日任行政总裁[88][92] - 王金林先生于2015年3月24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4] - 王金林56岁,2015年3月24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吴家荣64岁,2016年3月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7] - 施德华57岁,2017年1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4年财务及综合管理经验[100][102] - 钟东风52岁,2018年5月受聘为集团副总裁,有逾29年省开发和运营管理经验[105] - 陈淮42岁,2016年3月7日起为公司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有逾18年审核、会计及财务顾问经验[105] - 杨朝辉47岁,2019年8月受聘为集团旗下附属公司财务总监,有逾24年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05] - 陈桂林64岁,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担任集团旗下附属公司生产总经理,有逾40年相关工作经验[105] - 施德华于2004 - 2016年担任紫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00][102] - 施德华于2010年1月 - 2019年9月担任珠江石油天然气钢管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100][102] - 陈淮于2018年4月17日辞任高雅光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05] - 盛司光先生配偶王进女士为公司13994253股股份的实益拥有人[88][9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郑红梅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775,894,53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64.85%[131][14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倍建国际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775,894,53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64.85%[13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盛司光因配偶权益持有13,994,25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1.17%[14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田钢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000,000股相关股份,占公司现有全部已发行股本0.17%[15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陈德坤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000,000股相关股份,占公司现有全部已发行股本0.08%[158]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陈淮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000,000股相关股份,占公司现有全部已发行股本0.17%[15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郑红梅在倍建国际有限公司拥有法团权益,持有100股,占相联法团权益100%[165] 公司董事相关情况 - 执行董事郑红梅女士、陈德坤先生及田钢先生分别自2014年6月27日、2015年6月25日及2015年8月27日起与公司订立为期两年的服务协议[121][125]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金林先生自2015年3月24日起与公司订立为期两年的服务协议[121][125] - 执行董事盛司光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家荣博士及施德华先生分别于2016年3月8日、2016年3月8日及2017年1月27日获委任,无服务协议和指定任期[122][125] - 根据公司细则第87条,盛司光先生、陈德坤先生及吴家荣博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告退并愿膺选连任[119][124] - 拟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膺选连任的董事无不可在一年内无需支付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由公司终止的服务合约[120][124] 公司购股期权计划 - 公司购股期权计划于2012年6月13日采纳,2022年6月12日到期[170][174] - 每次授出购股期权时,行使价不得低于三者最高值,承授人接纳邀约须支付1.0港元代价[171][174] - 年报日期,计划下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03,631,57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8.7%[172][174] - 授予个人购股期权可认购股份数不得超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1%[172][174] - 自计划采纳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授出24,300,000份购股期权可认购24,300,000股股份[173][17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9,800,000份购股期权已失效[173][17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14,500,000份未行使购股期权可认购14,500,000股股份[173][175] 公司其他信息 - 2017年2月28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3亿港元可换股债券,票面利率3%,无所得款项;2018年4月16日,2.4亿港元可换股债券转换为1.5亿股普通股;2020年8月26日,赎回6000万港元未偿还可换股债券[71] - 公司为在百慕达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九龙尖沙咀么地道68号帝国中心401A室[116] - 集团年内主要业务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及物业及文化业务[116] - 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年内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账目附注16[116]
天臣控股(01201) - 2020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