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18年营业额为7,500,000,000港元,较2017年的10,300,000,000港元下降[10] - 公司2018年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24,900,000港元,较2017年的512,100,000港元下降[10] - 公司2018年每股溢利为0.135港元,较2017年的0.306港元下降[10] - 公司建议派付2018年末期股息82,200,000港元,每股0.05港元[11] - 公司2018年全年派发股息为每股0.11港元,较2017年的0.16港元下降[11] - 公司总收益为75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7.2%,主要由于新加坡物业出售减少[39] - 新加坡及东南亚项目产生的收益为64亿港元,香港及澳门项目产生的收益为11亿港元[39] - 新加坡物业合约销售金额为3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43%[40] - 公司毛利率为12%,较去年略微下降0.6个百分点[4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9390万港元,占总收益的1.3%,较去年下降[42] - 公司纯利为3.052亿港元,较去年减少55%[45] - 公司计息银行借贷总额由50亿港元减少至41亿港元[5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17年的32亿港元减少至2018年的15亿港元,降幅达53.1%[53]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17年的31.3%上升至2018年的41.9%[53]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17年的1990万港元减少至2018年的750万港元,降幅达62.3%[58] - 公司总薪酬成本从2017年的6.993亿港元减少至2018年的5.955亿港元,降幅达14.8%[62] - 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有1,846名全职雇员,较2017年的1,921名减少3.9%[62] - 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有187,836,224股可换股优先股未转让给经选定参与者[67] - 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有66,020,250股购股权可发行,占已发行股本的4.53%[65] - 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有478,300,000港元用于投资长城—青建基金[58] - 公司建议派发每股普通股及每股可换股优先股的末期股息0.05港元,预计将于2019年6月21日派发[7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3,113,400,000港元,较2017年的3,238,100,000港元有所下降[83] - 公司慈善捐款为88,000港元,较2017年的384,600港元大幅减少[133] 业务发展 - 公司业务覆盖一带一路地区,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长将超过6%[12] - 公司2018年成功收购香港油塘海傍地段地块,并通过合资公司参与香港深水埗旧楼收购[14] - 公司在新加坡及印尼雅加达通过合资公司运营物业发展项目,并评估区内其他项目的投资或合作机会[14] - 公司2018年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等地成功投到不少新的建筑项目[15] - 公司计划继续深入开拓东南亚国家,并择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包括斯里兰卡、柬埔寨等[15] - 香港政府计划通过一系列短、中及长期措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预计将为建筑及地产业带来新机遇[14] - 公司在新加坡及东南亚国家建筑合约收益为25.604亿港元,同比增长29.8%[37] - 香港及澳门分部建筑合约收益为11.039亿港元,同比下降32.0%[37] - 公司土地储备新增新加坡Goodluck Garden项目,总代价为6.1亿新加坡元(约36.4亿港元)[33] - 公司收购香港油塘海傍地段,总代价为5.3亿港元[34] - 公司通过合资收购香港深水埗两幢住宅旧楼超过80%所有权,拟作住宅重建项目[35] - 公司在新加坡拥有3个开发中物业项目,总可销售面积超过194,000平方米,未出售面积超过100,000平方米[28] - 新加坡建筑总需求预计在270亿至320亿新加坡元之间,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分别占60%和40%[48] - 香港政府预计未来数年整体建造业每年的工程量增至超过3000亿港元[51] - 公司于2019年2月增购悦心雅轩项目5%股权,持股比例从46%增加至51%[60] - 公司于2018年通过联交所回购29,880,000股股份,总代价为5700万港元[70]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新加坡的物业开发及建筑业务,受项目延迟、政府政策变动、利率等因素影响[142] - 公司物业开发业务为资本密集型,依赖销售款项、银行借贷及内部资金,融资能力对运营至关重要[143] - 公司在新加坡的建筑业务受建设局监管,建筑特许权将于2020年7月到期,不重续将影响项目机会[143] - 公司与分包商及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质量及道德标准,但存在潜在风险[145] - 公司通过hi-Life手机应用程式与客户互动,提供多元化、优质的公寓及建筑服务[148] 房地产市场 - 香港私人住宅价格2018年同比上升约13%,但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下降超过6%[21] - 2018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3%,私宅价格指数全年增长7.9%,但第四季度较第三季度下調0.1%[19] - 2018年新加坡建筑市场总体萎缩3.4%,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建筑需求分别为184亿新加坡元和121亿新加坡元[20] - 香港主要承建商2018年第三季完成的建造工程名义总值为603亿港元,同比下跌4.5%,公营地盘项目同比跌幅达22%[23] - 2018年底香港认可金融机构的客户港元存款总额超过6.7万亿港元,比5年前增长超过50%[21] - 品尚居项目销售收益为30.3亿港元,平均售价为50,418港元/平方米[27] - 心乐轩项目销售收益为7.64亿港元,平均售价为83,865港元/平方米[27] - 顺福轩一期推出480间单位,开盘当周销售300间,截至2018年底已售出363间,销售率达75.6%[2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郑永安先生持有3,0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0.206%[89] - 公司董事王从远先生持有2,1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0.144%[89] - 公司董事张玉强先生持有2,4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0.165%[89] - 公司董事何智凌先生持有2,4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0.165%[89] - 公司董事王林宣先生持有2,1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0.144%[89] - 公司董事孙辉业博士持有900,000股,占公司股份的0.062%[89] - 公司董事王贤茂先生持有2,284,495股,占公司股份的0.157%[89] - 杜波博士持有公司股份988,181,503股,占公司总股权的67.87%[96] - 国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756,421,520股,占公司总股权的51.95%[96] - 青建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4,145,000股,占公司总股权的15.40%[96] - 长城环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42,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权的9.75%[96] - Sino Concord Ventures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100,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权的6.87%[96] - 公司总发行股本至少25%由公众持有[108] - 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的最高证券数目为66,020,250股股份,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的4.53%[112] - 已授出而尚未行使的购股权赋予承授人权利认购合共30,000,000股新股份[114] - 购股权计划自2012年9月11日起十年内有效,可提前终止[110] - 购股权计划下授予各参与者的购股权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除非获得股东批准[111] - 2016年4月29日,股东通过决议更新购股权计划授权限额至10%,即66,020,250股股份[111] - 管理层股份计划下,经选定参与者可购买最多304,599,273股新发行的不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115] - 报告期内,无可换股优先股转让给经选定参与者并转换为普通股[116] - 公司于2015年10月15日完成收购旺宝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发行647,273,454股可换股优先股给Guotsing BVI及304,599,273股可换股优先股给信托受托人作为收购代价[118] - 报告期后,共有58,860,925股可换股优先股已转让给经选定参与者并转换为普通股,信托项下仍发行有128,975,299股可换股优先股[118] - 可换股优先股的面值为每股0.01港元,换股比率为1:1,持有人可随时将可换股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119] - 可换股优先股持有人每年按每股2.75港元的0.01%收取优先分派,并在年底前支付[120] - 公司与Qingjian Malaysia签订的分包协议,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的交易金额上限为12百万令吉,2019年为50百万令吉,2020年为68百万令吉,2021年为17百万令吉[12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与Qingjian Malaysia的持续关连交易总额为12,000,000令吉(相当于23,300,000港元)[129] - 公司与Singapore Bai Chuan签订的框架协议,2017年至2019年每年支付金额上限为30,000,000新加坡元[13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与Singapore Bai Chuan的持续关连交易总额为6,900,000新加坡元(相当于39,400,000港元)[131] - 公司已遵守不竞争承诺,确保在受限制地区(香港、澳门、新加坡)不从事物业开发及建筑服务[135][137] - 公司重视员工培训,特别是管理层及核心人员的管理及决策能力提升[144] - 公司严格遵守新加坡及香港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建筑劳工、健康及安全等方面的规定,报告期内无重大违规情况[150]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郑永安拥有超过30年的工程及建筑行业经验,曾担任多家公司的高管职位[152] - 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王从远拥有超过20年的工程及建筑行业经验,曾担任青建集团股份公司的高管职位[153] - 公司执行董事张玉强拥有超过30年的物业建筑行业经验,曾担任青建国际事业部和青建地产部的高管职位[158] - 公司非执行董事陈安华拥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曾在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和中国农业银行担任高管职位[160] - 程國灝先生自2012年9月11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于2019年1月11日获任为薪酬委员会主席[162] - 譚德機先生自2012年9月11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于2019年1月11日获任为薪酬委员会成员[165] - 陳覺忠先生自2016年1月26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于2016年3月22日获任为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战略投资委员会成员[166] - 王林宣先生自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期间担任高技工程私营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拥有超过20年的建筑及房地产开发行业经验[171] - 何智凌先生自1997年7月加入公司,担任新利地基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拥有约30年的工程及建筑行业经验[171] - 李军先生自2014年12月加入公司,担任副总裁,拥有超过20年的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经验[172] - 徐正鹏先生自2008年4月加入公司,担任青建(南洋)控股有限公司的副总裁,拥有超过20年的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经验[172] - 杨振声先生自2012年9月加入公司,担任青建(南洋)控股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总监,拥有超过20年的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经验[173] - 宋尚峰先生拥有19年国际工程管理经验,现任青建(南洋)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175] - 孙湧先生在工程及建筑行业拥有逾25年经验,现任青建(南洋)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175] - 李俊先生在房地产开发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现任青建地产(南洋)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176] - 高士刚先生在工程及建筑行业拥有逾25年经验,现任青建(南洋)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176] - 崔国健先生在工程及建筑行业拥有逾45年经验,现任新利地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177] - 何振全先生在建筑行业拥有逾46年经验,现任实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181] - 陈法彬先生在土木工程及建筑行业拥有逾19年经验,现任高技工程私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182] - 朱文博先生在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方面拥有逾11年经验,现任高技工程私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82] - 陈达鸿先生拥有逾20年财务、审计及会计经验,现任集团首席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183] - 公司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8] - 郑永安先生自2017年8月11日起担任执行董事,任期三年[189] - 王从远先生自2019年1月26日起续任执行董事,任期三年[189] - 张玉强先生自2017年8月11日起担任执行董事,任期三年[189] - 何智凌先生和王林宣先生于2019年1月11日辞任执行董事[196] - 孙辉业博士和王贤茂先生于2019年1月1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97] - 卓育贤先生于2019年1月1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8] - 董事会于报告期内共召开6次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1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确保高度独立性[193] - 郑永安先生、王从远先生和张玉强先生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98]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身份年度确认书[198] 客户与供应商 - 2018年最大客户占公司营业额的11.8%,五大客户占公司营业额的31.2%[106] - 2018年最大供应商占公司建筑材料采购额的2.1%,五大供应商占公司建筑材料采购额的9.1%[106] - 国清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投资、物业开发、建筑服务、物流及贸易等业务,但根据不竞争契诺,不得在香港、新加坡及澳门从事与公司有竞争的业务[107]
青建国际(01240) - 2018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