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0 - 年度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0年收入为443,550千港元,同比增长26%(2019年:352,021千港元)[12] - 2020年毛利为90,428千港元,同比下降13.5%(2019年:104,564千港元)[12] - 2020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5,860千港元,同比下降25.1%(2019年:34,530千港元)[1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867万港元,同比下降25.1%至2586万港元(2019年:3453万港元)[70] - 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1.50港仙,同比下降25.0%(2019年:2.00港仙)[70] -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之盈利减少1396万港元[70] - 投资物业之公平值变动增加1301万港元[7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融资成本净额35,039千港元,同比增长79.2%(2019年:19,554千港元)[12] - 2020年所得税开支14,390千港元,同比下降19.6%(2019年:17,900千港元)[12] - 银行及其他借款之融资成本增加1549万港元[70] 业务线表现 - 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大幅增加229,550,000港元,主要由於2020年下半年開展水泥及有色金屬貿易業務[49] - 建設服務收入大幅減少100,780,000港元,主要由於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響工程進度[49] - 綜合物流服務收入減少28,090,000港元,因服務範圍縮減[49] - 碼頭服務業務收入減少19,980,000港元[49] - 散雜貨處理服務收入增加6,280,000港元,因與武漢經開港口公司合作[49] - 物業業務收入增加4,840,000港元,主要來自堆場及倉庫租賃[49] - 综合物流服务收入下降至3,458万港元(2019年:6,267万港元),占总收入7.8%(2019年:17.8%)[58] - 物业业务收入增至1,346万港元(2019年:862万港元),占总收入3.0%(2019年:2.4%)[61] - 建设业务收入下降至2,569万港元(2019年:12,647万港元),占总收入5.8%(2019年:35.9%)[63] 地区表现 - 武汉阳逻港2020年总吞吐量为642,131标箱,同比增长4.9%(2019年:612,028标箱)[51] - 本地货物吞吐量下降9.3%至316,915标箱(2019年:349,231标箱),占比降至49.4%(2019年:57.1%)[51] - 转运货物吞吐量增长23.8%至325,216标箱(2019年:262,797标箱),占比升至50.6%(2019年:42.9%)[51] - 2020年第一季度处理集装箱72,334标箱,同比下降48.0%(2019年同期:139,219标箱)[55] - 武汉阳逻港2020年市场占有率上升至43.6%(2019年:38.0%),武汉总处理能力为1,472,794标箱(2019年:1,612,687标箱)[56] - 本地货物平均费率为每标箱191元人民币(约214港元),同比下降11.6%(2019年:216元人民币/238港元)[57] - 转运货物平均费率为每标箱18元人民币(约20港元),同比下降55.0%(2019年:40元人民币/44港元)[5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拓展与港口业务相关的大宗商品交易供应链,并在长江流域整合无害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再生业务[25] - 公司预期来自相邻港口的竞争将持续,并将采用与相邻港口一致的费率策略,同时提升服务质素[25] - 公司将继续提供集港口服务、多式联运物流配送、临港加工贸易等为一体的临港综合服务和物流解决方案[25] - 公司承诺在股东价值及投资回报方面保持长远稳定及增长[173] - 公司通过中期报告、年报及股东周年大会与股东维持良好沟通[175] - 公司提供高透明度和实时资料以保障股东利益[176] 港口运营和发展 - 武汉阳逻港作为防疫保供物资指定作业港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运作[22] - 公司与武汉经开港口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武汉阳逻港一期托管武汉经开港,并于2020年4月22日首开长江中上游首条“水上穿巴”天天班[23] - 武汉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于2019年11月28日试运行,2020年5月9日正式开航,为长江中上游首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3] - 武汉—淮安—徐州集装箱班轮航线于2020年11月26日正式开行,为国内第一条长江中上游与京杭大运河之间的全集装箱班轮航线[24] - 阳逻港一期码头通过拆除内贸区栅栏,实现内外贸集装箱及货物一体化运营,港口作业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32] - 公司决定将武汉阳逻港内堆场及仓库部分出租给独立第三方,以开发租赁收入,相关资产自2019年下半年转为投资物业[32] - 通用港口与武汉阳逻港联合运营,集装箱处理量高于阳逻港,并与武汉经开港口公司合作托管经开港,优化港口物流资源[30] - 武汉阳逻港提供转运服务,为长江上游地区提供更具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利用大型船只运载集装箱货物[29] - 漢南港一期已完工,二期計劃發展為通用港口,現處於前期建設工程施工階段[34] - 沙洋港已於2018年開始商業營運,2020年12月31日已取得4個泊位的港口經營許可證[37] - 石牌港港區佔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設有4個1,000噸級別泊位[39] 财务风险与资金状况 - 经营业务所产生现金流入净额为864万港元(2019年:4987万港元)[80] - 未偿还计息借贷总额为4.5649亿港元(2019年:4.9347亿港元)[8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3818万港元(2019年:9333万港元)[80] - 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5倍(2019年:0.6倍)[80]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从2019年的249,090,000港元增至2020年的384,150,000港元,流动比率从0.6倍降至0.4倍[81] - 2020年公司已签约但未拨备的港口设施建设资本承担为154,680,000港元,较2019年的114,230,000港元增加[85] - 公司2020年抵押资产包括账面价值约352,140,000港元的附属公司股本权益和507,850,000港元的港口设施及设备[87] - 公司财务风险增加,主要由于码头基建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且计息借款增加[103] - 需持续维持充足营运资金以支持向供应商采购商品的业务模式[112] 员工与薪酬 - 2020年公司全职员工数量从2019年的483名减少至476名,薪酬总额从61,960,000港元降至58,770,000港元[90] - 2020年董事酬金为5,030,000港元,较2019年的4,190,000港元有所增加[90] - 湖北省员工总数从2019年的481人减少至2020年的474人,同比下降1.5%[114] - 香港员工人数保持稳定,2020年和2019年均为2人[114] - 财务部门员工从42人减少至38人,降幅9.5%[114] - 工程部门员工从57人减少至55人,降幅3.5%[114] - 企业及业务发展部门员工从35人增加至39人,增幅11.4%[114] - 高管薪酬在0港元至1,000,000港元区间有6人,1,000,001港元至2,000,000港元区间有1人[141]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非执行董事(占25%)、3名执行董事(占37.5%)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37.5%)[133]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制定薪酬政策和审查高管薪酬[138] - 公司已完全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的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13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镜波已在董事会任职超过9年,其连任将提交股东周年大会单独决议[137] - 公司实行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分离,由2名联席主席分别负责战略发展和运营管理[136] - 三名董事(阎志、毛振华、黄炜强)将按章程规定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并寻求连任[137] - 高管团队拥有丰富行业经验,包括20年港口商务经验的李杰和30年港口运营管理经验的钟刚[128][129] - 审核委员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独立核数师关系和审阅集团半年度及年度业绩[142] - 提名委员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负责评估董事候选人并确保董事会多元化[143] - 董事候选人需满足诚信、成就、经验、法律合规等标准,并考虑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多元化因素[145] - 董事会拥有最终决定权推荐股东大会议选举的董事候选人[148] ESG与环境管理 - 公司2020年ESG报告涵盖12间主要附属公司的环境关键绩效指标[183] - ESG报告涵盖中国华中区湖北省长江流域周边地区的港口运营[183] - 公司ESG报告遵循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要求[184] - 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涵盖的12间附属公司包括武汉阳逻港物流有限公司等[185] - 公司使用量化方式披露关键绩效指标,并汇报排放量和能源耗用的标准、方法、假设或计算工具的数据[186] - 公司建立了由上而下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架构,董事会负责制定ESG策略并评估ESG风险[190] - 董事会定期评估、识别及管理可持续发展风险,并定期检讨各项ESG目标的执行情况[191] - 公司关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议题,包括排放物、资源使用、环境及天然资源管理以及气候变化[199] - 公司在排放物层面重点关注废气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和废弃物排放[199] - 公司在资源使用层面监测能源消耗、耗水和纸张消耗[199] - 公司管理环境及天然资源风险[199] - 公司将气候变化作为独立的环境层面议题进行管理[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