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8月21日
智通财经· 2025-08-21 16:45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8月21日收盘,共有86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天时资源(08028)、大禹金融股权(02930)、恒富控股(00643)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76.34%、62.86%、32.88% [1] - 创高率超过10%的股票包括亦辰集团(08365)14.42%、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14.13%、金邦达宝嘉(03315)12.80%、万裕科技(00894)12.31%、晶苑国际(02232)11.77% [2] - 多家知名企业上榜新高名单,包括JS环球生活(01691)7.66%、玖龙纸业(02689)5.73%、思摩尔国际(06969)4.42%、泡泡玛特(09992)1.63%等 [2] 52周新低股票情况 - 中国通商集团(01719)创低率-12.50%表现最差,收盘价0.395港元,最低价0.350港元 [2] - 环球友饮智能(08496)创低率-8.93%位列第二,收盘价0.120港元,最低价0.102港元 [2] - 国鸿氢能(09663)创低率-7.17%排名第三,收盘价7.600港元,最低价7.120港元 [2] 股价波动幅度分析 - 创新高股票中天时资源(08028)波动幅度最大,从收盘价0.320港元至最高价0.395港元 [2] - 大禹金融股权(02930)股价从0.044港元升至0.057港元,显示小盘股波动性较大 [2] - 创新低股票普遍跌幅较小,除前三名外其余股票创低率均高于-7% [2]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1 16:4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hina Infrastructure & Logistics Group Ltd. 1719 董事會會議召開日期 中國通商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本公司將於二 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四)舉行董事會會議,以(其中包括)考慮及批准本公司及其 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及其發佈;考慮建議 派付中期股息(如有);以及處理任何其他事項。 承董事會命 中國通商集團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兼主席 費本君先生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一日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會包括執行董事費本君先生及喬雲先生;非執行董事李偉先生及 喻玲女士;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鄒國強先生、付新平先生及毛振華博士。 ...
中国通商集团(01719.HK)6月26日收盘上涨22.58%,成交17.37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26 16:33
市场表现 - 6月26日港股收盘,中国通商集团股价上涨22.58%至0.76港元/股,成交量24.8万股,成交额17.37万港元,振幅32.26%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8.82%,今年以来累计跌幅17.33%,跑输恒生指数22.01%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营业总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9.75% [1] - 归母净利润1175.52万元,同比减少17.36% [1] - 毛利率15.54%,资产负债率37.72% [1] 行业估值 - 工用运输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9.47倍,中值7.28倍 [1] - 公司市盈率84.26倍,行业排名第51位 [1]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中国资源交通0.15倍、远航港口3.56倍、中远海控3.57倍、洲际船务4.01倍、东方海外国际4.4倍 [1] 公司背景 - 注册于开曼群岛,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中环 [2] - 2005年9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2018年1月29日转主板 [2] - 直接控股公司为中国通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控股公司为卓尔控股有限公司 [2] 股权结构 - 湖北港口国际有限公司2022年1月收购后持股74.81%,3月25日后增至87.66% [3] - 湖北港口由湖北省港口集团100%控股,最终控制方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资委 [3] 主营业务 - 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从事集装箱及港口投资、发展、运营和管理 [3] - 业务范围包括综合物流、港口及仓库租赁、供应链管理及贸易服务 [3] - 业务区域覆盖香港和中国内地 [3]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收入增加约9.8%至3.96529亿港元,2023年为3.61301亿港元[10] - 公司2024年毛利减少20.7%至6161.3万港元,2023年为7765.3万港元,毛利率为15.5%,2023年为21.5%[10] - 公司2024年溢利减少约6.5%至1289.5万港元,2023年为1378.8万港元[10] - 公司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17.4%至1269.4万港元,2023年为1536万港元[1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74港仙,2023年为0.89港仙[1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97亿港元,较上年增幅9.8%;利润总额1289.5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0.03万标箱,较上年同期增长200标箱;年末净资产总额为8.14亿港元,资产负债率37.7%,平均每股收益0.74港元[20] - 2024年码头及相关业务收入减少1.5%至1.49708亿港元,2023年为1.52042亿港元[33]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收入增加30.8%至4999万港元,2023年为3823万港元[33]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16.8%至1.84797亿港元,2023年为1.58281亿港元[33]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约12.6%,2023年为10.6%[37] - 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16.8%至1.84797亿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46.6%[40] - 物业业务港口及仓库租赁收入减少5.6%至1203.4万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3.0%[42] - 2024年毛利减少20.7%至6161.3万港元,毛利率为15.5%[44] - 2024年其他收入增加约71.5%至3793.4万港元[45]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73.4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74.1万港元[46]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266.6万港元或约17.4%至1269.4万港元,每股盈利减少16.9%至0.74港仙[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2024年新开通「印尼 — 武汉」国际件杂货班轮航线[16] - 公司2024年新开辟「如皋港 — 阳逻港」等集装箱直达航线[16] - 公司2024年完成汽车装箱1367标箱、锂电池出口箱量1600标箱,分别同比增长3.2%和7%[16] - 武汉大通投入4条船舶至“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达航线,形成每周2 - 3班固定出口班期[22][23] - 2023年新开通“武汉 — 黄冈”等多条区域、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及江海直达航线,“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航航线投入2条新船运营,形成每周2班固定出口班期[25] - 闸口设立验箱服务点,减少场内空箱翻箱作业,降低操作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27] - 新签署3家箱管客户,预计每月带来新增箱量340 - 600标箱[27] - 签署法国达飞轮船区域箱管协定,港口箱管服务延伸到宜昌、黄石、江西[27] - 阳逻港CFS与中港物流就装拆箱业务展开分工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27] - 2024年公司完成整车装箱1869台,共计1367标箱[22]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武汉阳逻港营商环境综合评分位列全国内河港口第3位,较2023年上升2位[20] - 2024年武汉阳逻港总吞吐量增加约0.1%至900342标箱,2023年为900142标箱[34] - 2024年本地货物吞吐量增加约14.2%至366412标箱,2023年为320905标箱[34] - 2024年转运货物吞吐量减少约7.8%至533930标箱,2023年为579237标箱[34] - 2024年公司在武汉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市场占有率约为25.7%,2023年为32%[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做好“五篇文章”,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17] - 集团预期主要收入来自武汉阳逻港相关费率及投资物业租金收入[63] - 集团已开始汉南港二期前期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到产生收入耗时超一年[67] - 公司计划将汉南港打造成华中最大多功能港口及武汉西南部物流枢纽[2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10] - 公司汉南港2024年获批国家一类口岸[16]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866.2万港元,未偿还计息借款总额为2.51614亿港元,资产净值为8.14289亿港元,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3倍[5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净额为1.31644亿港元,流动资产为1.6177亿港元,流动负债为2.9341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0.6倍[50] - 2024年末已订约但未拨备之资本承担为4064万港元[52] - 2024年末集团共有328名全职员工[58] - 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主席兼执行董事周薇37岁,2023年6月起任董事会主席[74] - 执行董事乔云54岁,2022年5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75] - 喻玲女士39岁,2025年1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有超16年财务管理等经验[76] - 李伟先生52岁,2023年6月2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现任职湖北港口集团生产业务部部长[77] - 邹国强先生48岁,2022年5月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1月起任来凯医药首席财务官[78] - 邹先生2002年6月起为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会员等多个专业协会会员[79] - 付新平先生62岁,2022年5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80] - 毛振华博士61岁,自2016年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在多家公司任职[81] - 乔云先生54岁,2022年5月任公司总经理[83] - 郭文川先生49岁,2022年7月任公司副总经理,有超22年内河集装箱码头管理经验[83][84] - 雷珍45岁,2023年3月起任公司财务总监,有24年财务审计工作经验[84] - 刘勍48岁,2024年2月任公司副总经理[84] - 姚俊荣先生2025年1月加入集团,任公司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85] - 港口营运可能受机器故障、劳资纠纷等不利因素影响[61] - 行业有周期性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问题,且较为分散[64] - 集团业务所在地人才竞争致其吸引和挽留关键员工困难[65] - 供应链管理产业竞争激烈且分散,影响集团吸引和留住客户能力[70] - 集团供应链业务存在信贷、存货和营运资金风险[71][72][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8] - 2024年周薇女士担任董事会主席,乔云先生担任总经理[100] - 公司已安排保险保障董事及高级职员潜在责任[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检讨公司薪酬政策[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议中期及全年业绩等事宜[10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4] - 2024年薪酬1港元至100万港元的高层管理人员有2人[103] - 喻玲女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可膺选连任非执行董事[96] - 付新平先生及毛振华博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可膺选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了2次会议,决议推荐委任╱调任董事及全体退任董事于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东大会召开2次,董事会会议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次[110] - 周薇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6/7次;乔云出席股东大会2/2次、董事会会议7/7次;徐傲凌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7/7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李伟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6/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邹国强、付新平、毛振华出席股东大会2/2次、董事会会议7/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1次[110] - 公司已采纳一套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遵守该守则及标准守则,公司未获悉违规事故[112] - 各董事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C.1.4条及董事培训报告,2024年全体董事通过阅读资料╱参加培训课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13][114] - 董事承认负责编制集团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遵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115] - 2024年度,公司就核数师提供的核数及非核数服务支付酬金分别为128万港元及17.5万港元[116] - 公司秘书姚俊荣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已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公司将按要求使其每个财政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17] - 公司无内部审核部门,2024年委聘独立专业顾问提供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评估服务[119] - 外聘核数师在财务报表审核时,会测试与集团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若干监控的营运有效性,并向审核委员会汇报内部监控重大不足之处[120] - 董事会认为集团有足够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能解决重大财务、营运、合规及资讯科技控制风险[120] - 集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内有关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的相关守则条文[120] - 集团建立有效风险管治及管理架构,董事会直接参与制定集团风险偏好[121] - 管理层每年最少开会一次,以审阅集团营运及讨论识别到的问题[121]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一次是否需要增设内部审核功能[121] - 公司设有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程序及内部监控[122] - 自2024年12月31日起,公司采纳以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的新安排[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组织章程文件无变动[133] - 公司7位董事中的2位、5位高级管理人员中的2位以及21.5%的员工为女性[125] - 股东请求召开股东大会需持有公司至少十分之一的股本[131] - 董事会若未在递呈要求当日起21日内正式召开大会,需在额外21日内举行大会[131] - 若董事会未履行召开大会职责,递呈要求人士可在三个月内召开大会[131] - 公司制定股息政策,派付股息需考虑财务业绩、现金流量状况等因素[126][128] - 公司制定股东沟通政策,通过多种渠道与股东交流[134][136] - 公司将持续完善ESG表现的资料收集及汇报系统[137] - 股东可通过公司秘书向董事会作出查询或表达意见[132] - 公司第二份经修订和重述的公司章程大纲细则登载于联交所指定网站及公司网站[133] - 报告汇报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38] - 报告依据联交所证券主板上市规则附录C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公司实际情况编制[139] - 报告采用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汇报原则[140] - 公司目标是为社会持份者创造长期价值,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143] - 董事会负责评估、识别和管理可持续发展风险,发掘潜在机遇[145] - ESG工作小组由不同部门核心成员组成,负责收集分析资料、监督评估表现等[146]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主要持份者交流,改善可持续发展策略[147] - 报告涵盖7间对公司有主要利润贡献的附属公司[138] - 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涵盖公司主要经营活动,社会关键绩效指标涵盖整体业务范围[138] - 董事会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142] - 公司确认上一年度ESG报告中的重要性矩阵图结果适用于2024年[153] - 公司重要ESG议题包括服务质量、供应商筛选及评估等16项[154]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反环保法规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155] - 公司制定并落实多项内部政策管理污染物排放[156] - 公司空气污染物主要源于车辆、机械、食堂及空调设备[157] - 报告期内公司氮氧化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99.15%[157] - 报告期内公司硫氧化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5.73%[157] - 报告期内公司颗粒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99.27%[157]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包括直接、能源间接和其他间接排放[158] - 公司通过更新改造设备和减少食堂用气减少污染物排放[157] - 报告期内,集团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5.51%,其中范围1排放减少约15.93%,范围2排放增加约58.93%,范围3增加约41.24%,计划2027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较本年度下降不少于5%[160] - 报告期内,集团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约183.82%,计划2027年实现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较本年度下降不少于5%[163] - 报告期内,集团能源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9:1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增加约9.8%,从2023年的3.61301亿港元增至2024年的3.96529亿港元[2] - 毛利减少20.7%,从2023年的7765.3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6161.3万港元,毛利率从21.5%降至15.5%[2] - 本年度溢利减少约6.5%,从2023年的1378.8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1289.5万港元[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17.4%,从2023年的1536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1269.4万港元[2]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793.4万港元,2023年为2211.7万港元[4]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净额为 - 173.4万港元,2023年为 - 99.3万港元[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135.7万港元,2023年为1589.8万港元[4] - 2024年资产净值为8.14289亿港元,2023年为8.64757亿港元[7] - 2024年可呈報分部收入396,529千港元,2023年為361,301千港元,同比增長9.75%[29][30] - 2024年可呈報分部業績23,113千港元,2023年為41,031千港元,同比下降43.67%[29][30] - 2024年除稅前溢利27,618千港元,2023年為22,991千港元,同比增長20.12%[29][30] - 2024年內溢利12,895千港元,2023年為13,788千港元,同比下降6.46%[29][30] - 2024年中國企業所得稅12,768千港元,2023年為4,719千港元,同比增長170.57%[31]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對應盈利12,694千港元,2023年為15,360千港元,同比下降17.36%[33] - 2024年投資物業總值798,251千港元,2023年為824,480千港元,同比下降3.18%[36] - 2024年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項80,095千港元,2023年為84,070千港元,同比下降4.73%[37]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1175万港元,2023年为11021万港元[4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96529亿港元,较上年增幅9.8%;利润总额1289.5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45] - 2024年末公司净资产总额为8.14289亿港元,资产负债率37.7%,平均每股收益0.74港元[4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96529亿港元,较2023年的3.61301亿港元增加约9.8%[56][57] - 2024年毛利减少20.7%至6161.3万港元,毛利率为15.5%[66] - 2024年其他收入增加约71.5%至3793.4万港元[67]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73.4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6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266.6万港元或约17.4%至1269.4万港元[69]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866.2万港元,未偿还计息借款总额为2.51614亿港元[7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净额为1.3164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0.6倍[7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码头服务收入110,647千港元,2023年为111,183千港元[23] - 2024年集装箱处理、储存及其他服务收入37,135千港元,2023年为37,161千港元[23] - 2024年散杂货处理服务收入1,926千港元,2023年为3,698千港元[23]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收入49,990千港元,2023年为38,230千港元[23]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184,797千港元,2023年为158,281千港元[23] - 2024年物业业务投资物业租金总额12,034千港元,2023年为12,748千港元[23] - 2024年码头服务收入1.49708亿港元,较2023年的1.52042亿港元减少1.5%[56][58]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收入4999万港元,较2023年的3823万港元增加30.8%[56][58]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1.84797亿港元,较2023年的1.58281亿港元增加16.8%[56][58] - 2024年物业业务收入1203.4万港元,较2023年的1274.8万港元减少5.6%[56] - 2024年武汉阳逻港总吞吐量增加约0.1%至90.0342万标箱,本地货物吞吐量增加约14.2%至36.6412万标箱,转运货物吞吐量减少约7.8%至53.393万标箱[57] - 按2024年武汉港口总处理量350万标箱计,公司在武汉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市场占有率约为25.7%,2023年为32%[60] - 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增加30.8%至4999万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12.6%[61] - 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16.8%至1.84797亿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46.6%[63] - 物业业务港口及仓库租赁收入减少5.6%至1203.4万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3.0%[64]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2] - 2024年董事不建議派付股息,2023年也無派付[35] - 公司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81] 现金流及财务支持情况 - 公司预期自报告期末起未来十二个月产生足够现金流,且获湖北港口集团确认未来十二个月继续获财务支持[15]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的修订本,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8][20][21] 客户及市场区域情况 - 2024年和2023年全部收入源自中国外部客户,报告日期公司非流动资产超99%位于中国[26] - 2024年客户D交易额82,252千港元,2023年客户A、B、C交易额分别为48,125千港元、38,564千港元、36,167千港元[26] 股权出售情况 - 2024年6月18日完成出售鐘祥市中基港口公司全部60%股權,現金代價為人民幣69,576,900元[39] - 2024年6月18日出售事项中,已出售资产净值12038.1万港元,出售收益490.1万港元[41] 股本情况 - 2024年法定股本中每股面值0.1港元的普通股股份数目为20亿股,金额为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7.25066689亿股,金额为17250.7万港元[44] 业务运营数据 - 2024年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0.0342万标箱,较上年同期增长200标箱[45] - 2024年公司完成整车装箱1869台,共计1367标箱[46] - 2023年新开通“武汉 — 黄冈”等多条航线,“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航航线投入2条新船加入运营,形成每周2班的固定出口班期[48] - 新签署3家箱管客户,预计每月带来新增箱量340 - 600标箱[49] - 签署法国达飞轮船区域箱管协定,港口箱管服务延伸到宜昌、黄石、江西[49] 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发展代理及综合物流服务拓宽收入来源,包括武汉阳逻港保税仓库等服务[50] - 公司持有沙洋港毗邻的汉江物流中心,计划作投资物业产生租金收入[53] - 公司通商供应链依托港口资源,打造以阳逻港为核心的大宗粮食商品交易中心[54][55] - 2025年通商集团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79] 员工情况 - 2024年末集团共有328名全职员工[78] 重大事项情况 - 报告期末后无重大事项发生[82] 公众持股量情况 - 公司在2024年全年维持香港联交所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83] 证券交易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年末未持有库存股份[84] 企业管治情况 - 2024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85] - 2024年度董事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操守守则[86]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4年度全年业绩,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7] 业绩数字审核情况 - 本业绩公告所载2024年度集团业绩数字经国富浩华同意,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88] 业绩公告及报告刊登情况 - 2024年度全年业绩公告及年度报告将适时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89]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6:3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收入约1.57177亿港元,较上期减少约15.9%,上期约1.86813亿港元[6] - 本期毛利约3742万港元,较上期减少约14.4%,上期约4371.8万港元,毛利率提升至23.8%,上期为23.4%[6] - 期内溢利约339.3万港元,较上期增加约129.3%,上期约148万港元[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46.8万港元,较上期增加约196.7%,上期约116.9万港元[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约0.2港仙,上期约0.07港仙[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1.57亿港元,较上期减少约2963.6万港元或15.9%[21][2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加约229.9万港元或196.7%至约346.8万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5.717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8.6813亿港元;毛利为3.74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3718亿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188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0.9095亿港元;期内溢利为0.339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0.148亿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2港仙,2023年同期为0.07港仙[3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1.6888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08189亿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0.3678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0.08167亿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4287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4421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 - 1.3710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1.01393亿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8.148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64757亿港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06.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051.4万港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产生现金净额为7466.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 506.9万港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509.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22.1万港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75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170.5万港元[39]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从86475.7万港元变为81488万港元[40]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非控制性权益从9788.1万港元变为5589.5万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5.717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8.6813亿港元[50][54] - 2024年上半年可呈报分部业绩为1.545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848亿港元[50][5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548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60万港元[50][54] - 2024年上半年年内溢利为339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480万港元[50][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总计130.1625亿港元[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负债总计13.7302亿港元[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81.488亿港元[5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81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56千港元[58]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639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204千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78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106千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为304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52千港元;递延税项为20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220千港元[6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4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69千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725066689股[65]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期末账面净值为8068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24480千港元[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为332,507千港元,年末账面净值为354,135千港元[71]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36,78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167千港元有所增加[7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票据扣除亏损拨备后为62,27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2,986千港元有所减少[73]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后为20,86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084千港元有所增加[73]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20,10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415千港元有所增加[76]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为93,91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7,795千港元有所减少[76]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无抵押为123,521千港元,有抵押为155,254千港元,一年后到期列为非流动负债之款额为98,366千港元[78]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74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454千港元[8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144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66千港元[96]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约为11528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558000港元[9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计息借款总额约3.1660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75434亿港元[11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675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5664.8万港元;综合资产净值约8.148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8.64757亿港元[11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3倍,2023年12月31日为0.4倍;流动比率为0.6倍,2023年12月31日为0.7倍[11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兴建港口设施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443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4560.3万港元[11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为8.148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8.64757亿港元[12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327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有357名全职员工[12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大幅减少约3293.7万港元,综合物流服务增加约3004万港元[22] - 码头及相关服务收入减少约657万港元,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增加约954万港元[22] - 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44.58万标箱,较上期减少3.75万标箱或7.8%[23] - 本地货物集装箱18.63万标箱,占比41.8%,较上期增加3.06万标箱或19.7%[23] - 转运集装箱25.95万标箱,占比58.2%,较上期减少6.81万标箱或20.8%[23] - 阳逻港区市场占有率约47.9%,较上期约31.6%有所增加[24] - 综合物流服务收入增至约2814.1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7.9%[25] - 物业业务收入增至约626.2万港元,占总收入约4.0%[26] - 2024年上半年来自码头及相关服务收入为1373千港元,2023年为2002千港元;来自综合物流服务收入为438千港元,2023年为137千港元[95] 港口行业及公司业务运营数据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完成港口货物输送量85.6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内河30.0亿吨、增长4.9%,沿海55.6亿吨、增长4.4%,外贸26.9亿吨、增长8.8%,内贸58.7亿吨、增长2.7%,完成集装箱输送量1.62亿标准箱、增长8.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整车装箱1468台,共计1072标准箱[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散货船作业62个航次,货物装卸量10.13万吨[8] - 2024年上半年“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达航线完成集装箱输送量1.6万标准箱,完成航次64艘次[9] - 2023年武汉阳逻港集装箱输送量完成900,142标箱,较上期增长12.3%[11] - 2023年武汉阳逻港CFS拆装箱业务完成18,661标箱,较上期增长10%[11] - 2023年武汉阳逻港完成散货船作业190个航次,货物装卸量25.2万吨[11] - 武汉阳逻港引入鹅卵石散改集新业务,每年可增加收入近50万元[11] - 武汉阳逻港新签署3家箱管客户,预计每月新增箱量340 - 600标箱[12]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期中期股息,上期为零[6]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67]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上个期间亦无[123] 公司发展战略与举措 - 公司将以“内驱增长”“智慧改革”“开拓创新”驱动,打造港口综合体体系,构建临港物流生态圈[30] - 公司在运营管理、智慧改造、开拓创新、资本运作、供应链贸易业务等方面有相应发展举措[31] 公司业务背景与财务编制说明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发展、营运及管理集装箱及其他港口等业务,业务位于香港及中国内地[42] - 中期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已经由审核委员会审阅[42] - 中期财务资料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44]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部收入源自位于中国的外部客户[49] - 于报告日期,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全部、2023年超99%实质位于中国[49] - 公司已呈列四项可呈报分部,会计政策与2023年年报一致[49] - 集团中国附属公司按25%标准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部分附属公司享5%税率[64]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业绩未经审核且未由外聘核数师审阅,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29] 公司股权与购股计划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湖北港口(香港)国际有限公司持股1,293,429,911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74.98%;王凯崴先生持股99,140,600股,占比5.75%;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持股86,428,000股,占比5.01%[101] - 购股计划可发行最高股份数目为172,506,668股,相当于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99%[106] - 任何12个月期间内,各参与者获行使购股权后所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1%[107] - 购股计划自2018年5月25日起10年内有效,报告日期剩余有效期约3年零9个月[110] - 截至报告日期,购股计划无购股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2024年1月1日及6月30日可授出购股总数均为172,506,668份[1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无董事获授予购股以认购股份[112] 公司重大交易与担保情况 - 2023年11月24日公司签订协议出售钟祥市中基港口公司60%股权,2024年6月18日完成交割,出售收益为4,901千港元[84][85] - 出售事项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74,721千港元[85]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9:3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收入约1.57亿港元,较上期减少约15.9%(上期约1.87亿港元)[2] - 本期毛利约3742万港元,较上期减少约14.4%(上期约4372万港元),毛利率升至23.8%(上期23.4%)[2] - 期内溢利约339.3万港元,较上期增加约129.3%(上期约148万港元)[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46.8万港元,较上期增加约196.7%(上期约116.9万港元)[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约0.2港仙(上期约0.07港仙)[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期中期股息(上期为零)[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5489千港元,期内溢利为3393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60千港元,期内溢利为1480千港元[15][1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入为157177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86813千港元[16][18] - 2024年上半年可呈報分部業績为15452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8480千港元[16][1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8128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956千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6393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8204千港元[20] - 2024年上半年应收经营租赁租金(不包括投资物业租金)为22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548千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资助为134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983千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之收益为4901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项收益[19] - 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为1602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95千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薪金及津贴、退休金供款)为27889千港元,2023年为23106千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468千港元,2023年为1169千港元[25]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27] - 公司本期收入约1.57亿港元,较上期减少约2963.6万港元或15.9%,主要因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大减3293.7万港元等因素[48] - 本期毛利约3742万港元,较上期减少约629.8万港元,毛利率增至23.8%,毛利减少因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大减[54] - 本期其他收入增加约175.0%至约812.8万港元,上期约295.6万港元,增加因出售附属公司股权收益约490.1万港元[55] - 本期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129.8万港元,上期约689.3万港元,亏损减少因沙洋港毗邻物流中心仓库物业市场租金水平下降有所舒缓[5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加约229.9万港元,增幅约196.7%,至约346.8万港元(上期约116.9万港元)[57]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约0.2港仙(上期约0.07港仙)[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计息借款总额约3.1660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75434亿港元)[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675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5664.8万港元)[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8.148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8.64757亿港元)[6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3倍(2023年12月31日为0.4倍)[6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0.6倍(2023年12月31日为0.7倍)[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兴建港口设施已订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约443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4560.3万港元)[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会未授权任何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添置[70]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上期:无)[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月30日公司无库存股份[72] 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约11.6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2.08亿港元有所减少[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约2.0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83亿港元有所减少[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约3.4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3.84亿港元有所减少[8]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约8.1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8.65亿港元有所减少[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37亿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期末账面净值为8068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24480千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为332507千港元,2023年末为354135千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票据(扣除亏损拨备)为6227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986千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3678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67千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2010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415千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为9391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7795千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无抵押为123,521千港元,有抵押为155,254千港元,总计278,77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无抵押为114,161千港元,有抵押为148,021千港元,总计262,182千港元[33] - 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列为流动负债之款额为180,409千港元,一年后到期列为此非流动负债之款额为98,36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43,200千港元和118,982千港元[33] - 2024年6月30日来自直接及最终控股公司的贷款无抵押,按年利率3.59%计息,2023年12月31日为3.7% [38] 业务运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完成港口货物输送量85.6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内河30.0亿吨、增长4.9%,沿海55.6亿吨、增长4.4%;外贸26.9亿吨、增长8.8%,内贸58.7亿吨、增长2.7%;完成集装箱输送量1.62亿标准箱、增长8.5% [4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整车装箱1,468台,共计1,072标准箱[4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散货船作业62个航次,货物装卸量10.13万吨[41] - 2024年上半年“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达航线完成集装箱输送量1.6万标准箱,完成航次64艘次[41] - 2023年武汉阳逻港集装箱输送量完成900,142标箱,较上期增长12.3%[42] - 2023年武汉阳逻港CFS拆装箱业务完成装拆箱量18,661标箱,较上期增长10%[42] - 2023年武汉阳逻港完成散货船作业190个航次,货物装卸量25.2万吨[42] - 武汉阳逻港引入鹅卵石散改集新业务,每年可增加收入近50万元[42] - 武汉阳逻港新签署3家箱管客户,预计每月新增箱量340 - 600标箱[43] - 武汉阳逻港在“武汉—日韩俄”国际直航航线投入2条新船,形成每周2班固定出口班期[42] - 2023年武汉阳逻港新开通“武汉—黄冈”等多条区域、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及江海直达航线[42] - 本期武汉阳逻港吞吐量44.58万标箱,较上期减少3.75万标箱或7.8%,其中本地货物集装箱18.63万标箱占41.8%,转运集装箱25.95万标箱占58.2%[49] - 公司在阳逻港区市场占有率本期约47.9%,上期约31.6%,增加因处理本地集装箱量增加[51]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码头服务收入5636.1万港元,占比35.9%,较上期增加196.5万港元或3.6%;集装箱处理等服务收入1638万港元,占比10.4%,较上期减少267.5万港元或14.0%[48] - 综合物流服务收入增至约2814.1万港元,占本期总收入约17.9%,上期约2513.7万港元占13.5%,增加因汉南港业务量增加[52] - 物业业务收入增至约626.2万港元,占本期总收入约4.0%,上期约530.8万港元占2.8%,增加因汉南港仓库租赁收入增加[53] - 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4850.5万港元,占比30.8%,较上期减少3293.7万港元或40.4%[48] 公司架构及管理相关 - 集团在中国的附属公司按25%标准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部分附属公司可享5%税率[24] - 汉南港距京广及京九铁路仅80公里[44] - 湖北港口于2022年1月成为公司直接控股公司[45] - 汉江物流中心由7幢仓库及一座附属写字楼组成,计划持作投资物业产生租金收入[46] - 公司将钟祥市中基港口公司60%股权出售,现金代价为人民币69,576,900元,于2024年6月18日完成交割[36] - 出售一间附属公司收益为4,901千港元,已收代价74,733千港元,已出售资产净值120,381千港元[35] - 2024年6月18日出售事项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74,721千港元[37] - 2024年1月1日及6月30日,购股权计划下可授出购股总数均为172,506,668份[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327名员工(2023年12月31日357名全职员工)[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守则条文[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进行公司证券交易时遵守标准守则所载必守标准[74] - 集团报告期后至公告日期无其他重大事件[75]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业绩未经审核和外聘核数师审阅,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76] - 审核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徐傲凌先生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邹国强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77]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周薇女士及乔云先生;非执行董事徐傲凌先生及李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邹国强先生、付新平先生及毛振华博士[77]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45
财务表现 - 收入增加約13.1%至361,301,000港元[6] - 毛利減少9.0%至77,653,000港元,毛利率為21.5%[6] - 本年度溢利減少約34.1%至13,788,000港元[6]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減少26.1%至15,360,000港元[6] - 集團碼頭服務業務收入增長15%,主要由於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增加、降價競爭不再存在以及標準費率上調[36] - 集團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大幅增加34.9%,主要由於自2022年9月開展大米及碎米貿易業務[45,46] - 集團綜合物流服務業務收入減少37.4%,主要由於業務優化導致部分低毛利的代理及物流服務業務量下降[43,44] - 物业业务收入增加43.2%至12,748,000港元,占总收入约3.5%[47] - 毛利减少9.0%至77,653,000港元,毛利率下降至21.5%[48] - 其他收入增加约305.0%至22,117,000港元,主要来自政府资助、出售联营公司收益和外汇收益[49] - 投资物业公平值虽然录得993,000港元的虚损,但主要由于武汉仓库物业市场租金增速下降所致[51] - 應佔聯營公司虧損710,000港元,主要來自武漢長盛港通和通商港口(江陵)[52]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減少26.1%至15,360,000港元,主要由於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減少、毛利下降等因素[53][54] 财务状况 - 於2023年12月31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6,648,000港元,資產淨值為864,757,000港元,淨資本負債比率為0.4倍[56][57][58] - 於2023年12月31日,流動負債淨額為101,393,000港元,流動比率為0.7倍,主要由於應付賬款及其他應付款項減少[59] - 於2023年12月31日,資本承諾為45,603,000港元,主要用於沙洋港物流中心工程[61] - 公司未來暫無重大投資或資本資產計劃[65] 业务发展 - 開通武漢至日本、韓國、俄羅斯及東盟集裝箱直達航線[9][10] - 陽邏港推進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設,提高港口作業效率[11] - 集團將繼續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以「內驅增長」、「智慧改革」、「開拓創新」的三位一體化驅動模式[14] - 通過穩核心「港口物流」經營,增智慧港口創新,拓港口物流貿易[15] - 嘗試投入運營遠控龍門吊和IGV無人集卡,組成自動化作業線路形成閉環,建設智慧綠色化港口[15] - 綜合水運與漢歐班列、保稅園區等物流產業融和協同發展,持續開發「港前 - 港中 - 產業基地」的鏈式綜合業務模式[15] - 集裝箱吞吐量完成900,142標箱,較上年同期增長12.3%[24] - CFS拆裝箱業務大幅增長,共完成裝拆箱量18,661標箱,較去年同期增長10%[24] - 件雜貨裝卸量持續攀升,完成散貨船作業190個航次,貨物裝卸量25.2萬噸[24] - 箱管實現陽邏港物流統一管理,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箱管服務延伸至宜昌、黃石、江西等地[24] - 漢南港將創造武漢陽邏港及漢南港的協同效應,增加武漢陽邏港的吞吐量[28] - 集團持有沙洋港毗鄰的漢江物流中心,計劃持作投資物業以產生租金收入[34] - 集團通過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定位於國內及東南亞大宗糧食商品的貿易、物流、倉儲及配送服務,力爭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大宗糧食貿易集散中心[35] - 集團在武漢地區的集裝箱吞吐量市場佔有率約為32%[42] - 武漢陽邏港總吞吐量增加12.3%,主要由於新增航線帶動陸路改水運集裝箱業務[39,40,41] - 集團持有的石牌港已於2018年開始商業營運,是漢江流域的重要綜合性碼頭[33] - 集團持有的漢江物流中心由7幢倉庫及一座附屬寫字樓組成,計劃持作投資物業[34] 风险因素 - 港口營運可能受多項不利因素影響,包括重要機器或設備故障、勞資糾紛、惡劣天氣及自然災害[70] - 本集團之收入流受可能收取之費率金額及武漢陽邏港之吞吐能力限制[71] - 該業務具有週期性,週期性之產能過剩及嚴峻之價格競爭[72] - 本集團無法吸引及挽留具有合適及必需技能、經驗及能力以滿足本集團之業務目標之關鍵員工及人才[74] - 於開始投入經營前及於項目可帶來足以購回其資本投資之回報前,須以巨額資金投入[77] - 本集團持有若干投資物業,其物業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湖北省的經濟表現、物業市況、行業發展趨勢和情況以及政府政策[78] - 供應鏈管理產業競爭激烈且高度分散,可能影響本集團吸引及留住客戶的能力[79] - 本集團必須持續維持充足的營運資金水平,以支持此業務模式[83] 公司治理 - 本公司致力於維持高標準的企業管治,並奉行管理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2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增加约13.1%,从2022年的3.19535亿港元增至2023年的3.61301亿港元[1] - 公司毛利减少9.0%,从2022年的8537.1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7765.3万港元,毛利率从26.7%降至21.5%[1] - 公司本年度溢利减少约34.1%,从2022年的2091.3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1378.8万港元[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26.1%,从2022年的2077.5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1536万港元[1]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派息[1] - 2023年年内溢利13,788千港元,利息开支20,087千港元,所得税开支12,824千港元[48][49]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15,360千港元,2022年为20,775千港元;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725,066,689股[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不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无)[54] - 2023年毛利减少9.0%至7765.3万港元,毛利率为21.5%,2022年分别为8537.1万港元和26.7%[73]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99.3万港元,2022年为收益2578.5万港元[74] - 2023年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1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79.6万港元[75] - 2023年末流动负债净额为1.00526亿港元,流动资产为2.83028亿港元,流动负债为3.8355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0.74倍,2022年分别为2.39082亿港元、2.00515亿港元、4.39597亿港元和0.5倍[77] - 公司预期出售销售股权确认除税前出售收益约581.8474万港元[82] - 2023年末投资物业总计82.448亿港元,2022年末为85.1229亿港元[84] - 2023年应收账款及票据净额为7298.6万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净额为1108.4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6328.2万港元和3671.4万港元[85] - 2023年应付账款账龄0 - 30日为272.9万港元、31 - 60日为289.5万港元、61 - 90日为107.2万港元、90日以上为571.9万港元,总计1241.5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715.2万港元、292万港元、39.1万港元、455.2万港元和1501.5万港元[90] - 2023年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减少37.4%至3823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0.6%(2022年:6106.7万港元,占比19.1%)[100] - 2023年其他收入增加约305.0%至2211.7万港元(2022年:620.1万港元)[10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89港仙,较2022年减少25.8%(2022年:1.20港仙)[10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计息借款总额为3.75434亿港元(2022年:4.27293亿港元),资产净值为8.64757亿港元(2022年:8.81566亿港元)[10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将账面价值分别约为429.7万港元(2022年:442.3万港元)、1641.7万港元(2022年:1749.1万港元)的港口设施、码头设备及土地使用权用作银行借款抵押[10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357名全职员工(2022年:369名)[10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664.8万港元(2022年:约8629.8万港元)[120] - 2023年毛利77,653千港元,2022年为85,371千港元[136] - 2023年其他收入22,117千港元,2022年为6,201千港元[136]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净额为 -993千港元,2022年为25,785千港元[136] - 2023年除税前溢利22,991千港元,2022年为33,737千港元;2023年所得税开支9,203千港元,2022年为12,824千港元[148] - 2023年年内溢利13,788千港元,2022年为20,913千港元[148] - 2023年全面收入总额 -13,983千港元,2022年为 -62,685千港元[137] - 2023年非流动资1,208,189千港元,2022年为1,395,489千港元;2023年流动资产283,028千港元,2022年为200,515千港元[151] - 2023年物业业务投资物业租金总额12,748千港元,2022年为8,901千港元[160] - 2023年可呈報分部收入總計361,301千港元,可呈報分部業績總計41,031千港元[164] - 2022年可呈報分部收入總計319,535千港元,可呈報分部業績總計41,202千港元[166] - 2023年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等流動負債總計384,421千港元,非流動負債總計242,039千港元[178] - 2022年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等流動負債總計439,597千港元,非流動負債總計274,841千港元[178] - 2023年資產淨值為864,757千港元,2022年為881,566千港元[178] - 2023年客戶A收入47,798千港元,客戶B收入38,302千港元;2022年客戶C收入71,598千港元[189] - 應佔聯營公司之虧損為796千港元,年內溢利為20,913千港元[19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码头服务收入111,183千港元,2022年为101,697千港元;集装箱处理、储存及其他服务收入37,161千港元,2022年为25,384千港元;散杂货处理服务收入3,698千港元,2022年为5,171千港元[43] - 武汉阳逻港2023年总吞吐量增加约12.3%至900,142标箱,2022年为801,537标箱[69] - 武汉阳逻港2023年本地货物吞吐量下降约4.8%至320,905标箱,2022年为337,042标箱;转运货物吞吐量增加约24.7%至579,237标箱,2022年为464,495标箱[69] - 2023年武汉港口总处理量279万标箱,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市场占有率约32%,2022年分别为270万标箱和29%[70] 其他财务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应收经营租赁租金(不包括投资物业租金)为46.4万港元,2022年为61.6万港元[25] - 2023年杂项收入为266.6万港元,2022年为105.9万港元[25] - 2023年政府资助为842.3万港元,2022年为418.1万港元[25] - 2023年汇兑收益净额为685.1万港元,2022年为19万港元[2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014亿港元[38] - 2023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即期税项4,715千港元,2022年为1,723千港元;递延税项产生及拨回暂时差额4,484千港元,2022年为11,209千港元[51] - 2023年应收账款0 - 30日为20,135千港元,2022年为24,567千港元;31 - 60日为14,297千港元,2022年为11,290千港元;61 - 90日为8,170千港元,2022年为6,231千港元;90日以上为30,384千港元,2022年为21,194千港元[56] 公司股权及业务变动 - 2023年11月,公司将钟祥市中基港口公司全部股权出售给湖北港口汉江,现金代价为人民币69,576,900元[57] - 2022年1月湖北港口成为公司直接控股公司后,阳逻港一、二、三期完成整合[91] - 2023年新开通“武汉-黄冈”等多条航线,“武汉-日韩俄”国际直航航线投入2条新船,形成每周2班固定出口班期[92] - 石牌港拟发展为混合用途港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港区部分占地约2.5平方公里,设四个1000吨级泊位,邻近将建占地约2.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95] - 2023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武汉中基有条件出售钟祥市中基6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6957.69万元[126] 税务相关信息 - 钟祥市中基港口公司2020 - 2022年享受三年税项减半优惠,按12.5%税率缴税,此后按25%税率缴税[52] - 本集團於中國之附屬公司須按25%的標準稅率繳納中國企業所得稅[168] - 陽邏港物流獲認可為小型微利企業,可享受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196] 资产相关信息 - 报告日期集团非流动资中超过99%(2022年:99%)实质位于中国[161] - 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別之資產為127,477千港元,直接相關之負債為12,801千港元[166][173][174] 公司股权结构信息 - 公司直接母公司为湖北港口(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由湖北港口集团100%拥有,最终由武汉市国资委控制[133]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1 16:41
公司业绩 - 公司收入增长约43.8%,达到1.8681亿港元,主要受大米及碎米贸易业务和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6] - 武汉阳邏港整体集装箱吞吐量增加约45.6%,达到48.3268万标箱[7] - 公司毛利减少9.2%,降至43.72万港元,毛利率降至23.4%[9] - 本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86,81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6%[14] - 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幅度达222%,主要受大米及碎米贸易业务和玉米需求旺盛的影响[31]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86,810,000港元,同比增长43.8%[32] - 本地货物集装箱和转运集装箱的吞吐量分别增长3%和81.2%,整体集装箱吞吐量增加45.6%[33] - 本集团在阳邏港区的市场占有率从29.0%增长至31.6%,主要由于转运集装箱量增加[35]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减少至2,820,000港元,降幅为51.5%[39]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减少22,470,000港元或约95.1%至1,170,000港元[4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盈利为0.07港仙[44] 港口业务发展 - 本集团主要业务为投资、发展、运营及管理集装箱及其他港口,主要通过武汉阳邏港等多个港口提供港口相关物流及其他服务[15] - 武汉阳邏港提供转运服务,为长江中游地区客户提供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开通了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提升[18] - 漢南港将为本集团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分多期开发为多元业务平台,提供码头、仓储及物流服务[25] - 漢南港一期已完工,二期计划将发展为多用途港口,目前处于前期建设阶段[26] - 石牌港已于2018年开始商业运营,建成四个千吨级泊位和70余亩的临时后方堆场[28] 财务状况 - 公司中期财务数据未经审计,但已经由审计委员会审阅,以港元列示[59]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受到质疑,流动负债淨额为216,270,000港元[63] - 公司董事认为本集团能够在未来12个月内持续经营,并有充裕财务资源支持业务[64] - 公司首次应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业绩和财务状况没有重大影响[65][66] - 公司预计未来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中期财务数据影响不大[67] - 管理层在编制中期财务数据时需作出重大会计估计和判断,实际结果可能有所不同[68][69] 资产负债 - 公司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1,70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约24.4%[51] - 公司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57,69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4%[52]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中,银行借款为144,80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53] - 公司投资物业的期末账面净值为806,97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3,253千港元[90] - 在建工程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的期末账面淨值为8,99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914千港元[99] 股东情况 - 中国通商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股东情况显示,湖北港口国际有限公司持有74.98%的股份[118] - 湖北港口由湖北港口集团全资拥有,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持有约82.8571%[119] - 中国通商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25日批准并采纳了一项购股权计划[121] - 购股权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为公司利益提高表现效率[122] - 根据购股权计划,最高可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