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是定制电线互连方案供应商,行业经验超20年[5],[8] - 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在中国上海、苏州及惠州有生产设施[5],[8] - 公司制造及供应铜缆和光缆电线组件及网络电线产品[5],[8] - 产品应用于电讯、数据中心等市场领域,受中国及国际客户采用[5],[8] - 公司按CMS基准供应电线产品,产品按客户订单生产[6],[8] - 公司愿景是成为电缆互连产品领先供应商[7],[9] - 公司策略是成为5G等领域电缆和高性能互连产品一级供应商[8],[9] - 公司行政总裁是柯天然先生,主席是罗仲炜先生[11] - 公司核数师是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11] - 公司股份代号为1729[1],[11]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电线组件及网络电线产品,年内主要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动[103] 财务数据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30.08亿港元,较2020年的27.802亿港元增长8.2%[12] - 该年度毛利为5.802亿港元,较2020年的4.996亿港元增长16.1%[12] - 年内溢利总额经调整后为2.308亿港元,较2020年的1.736亿港元增长32.9%;未经调整为2.266亿港元,较2020年的1.545亿港元增长46.7%[12] - 每股基本盈利经调整后为12.5港仙,较2020年的9.4港仙增长33.0%;未经调整为12.3港仙,较2020年的8.4港仙增长46.4%[12] - 经营产生的现金为1.898亿港元,较2020年的6.019亿港元下降68.5%[12]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566亿港元,较2020年的3.669亿港元下降57.3%[12] - 股东资金为8.525亿港元,较2020年的11.58亿港元下降26.4%[12] - 资本开支为4680万港元,较2020年的5030万港元下降7.0%[12] - 2021财年公司收益为3008.0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227.8百万港元或8.2%[15] - 2021财年公司毛利为580.2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16.1%,毛利率从约18.0%增至约19.3%[15] - 2021财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20.6百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42.4百万港元或15.2%,经营利润率改善0.7%至10.7%[15] - 2021财年公司收益为30.08亿港元,较2020财年的27.802亿港元(经重列)增加2.278亿港元或8.2%[30][31][33][34] - 2021财年经营溢利为3.20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的2.782亿港元(经重列)增加4240万港元或15.2%,经营利润率改善0.7%至10.7%[30][31] - 2021财年净利润为2.26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的1.545亿港元(经重列)增加7210万港元或46.7%,净利润率由5.6%(经重列)改善1.9%至7.5%[30][31] - 对比2020年年报披露的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1.281亿港元,2021财年净利润大幅增加9850万港元或76.9%[30][31] - 2021财年数据中心、医疗设备及工业设备分部销售大幅增加推动收益增长[33][34] - 2021财年数据中心收益8.116亿港元,占比27.0%;电讯收益5.681亿港元,占比18.9%;医疗设备收益1.817亿港元,占比6.0%;工业设备收益9410万港元,占比3.1%[34] - 2021财年网络电线中,Cat 5/5e电线收益2.263亿港元,占比7.5%;Cat 6/6A电线收益10.012亿港元,占比33.3%;Cat 7/7A电线收益4470万港元,占比1.5%;其他收益8030万港元,占比2.7%[34] - 经营溢利增加主要归因于电讯分部新5G产品利润率改善及数据中心、医疗设备和工业设备分部收益增加[30][31] - 数据中心分部2021财年收益较上一财年增加1.128亿港元或16.1%,达8.116亿港元[36] - 电讯分部2021财年收益较上一财年增加230万港元或0.4%,达5.681亿港元[36] - 医疗设备分部2021财年收益较上一财年增加5540万港元或43.9%,达1.817亿港元[36] - 工业设备分部2021财年收益较上一财年增加4630万港元或96.9%,达9410万港元[36] - 网络电线分部2021财年收益较上一财年增加1100万港元或0.8%,达13.525亿港元[36] - 2021财年毛利为5.802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8060万港元或16.1%,毛利率从18.0%增至19.3%[37] - 2021财年经营溢利为3.20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4240万港元或15.2%,经营利润率从10.0%增至10.7%[37] - 2021财年其他收入为140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7.3%,主要因政府补贴和银行利息收入各减少50万港元[37] - 2021财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录得亏损1100万港元,上一财年为收益570万港元,主要因人民币升值产生920万港元汇兑亏损[37] - 2021财年经营开支总额为2.62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2040万港元或8.4%,占收益百分比维持8.7%[37] - 2021财年研发开支为884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2000万港元或29.2%,占收益百分比从2.5%增至2.9%[38][43]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完成收购网络电线业务,最终代价7.81亿港元,2021财年相关开支约420万港元[39][44] - 2021财年融资成本为4250万港元,上一财年为7020万港元[40][45] - 2021财年集团总利润为2.26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7210万港元或46.7%,剔除极端交易开支后净利润率从6.2%增至7.7%[41] - 2021财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2.3港仙,上一财年为8.4港仙[42] - 2021财年公司年内溢利总额为2.26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7210万港元或46.7% [46] - 扣除极端交易开支后,2021财年溢利总额为2.308亿港元,净利润率为7.7%,上一财年为6.2% [46] - 2021财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2.3港仙,上一财年为8.4港仙 [46] - 2021年3月31日股东资金约为8.525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1.58亿港元(经重列)减少3.055亿港元或26.4%[60] - 2021年每股股东资金由0.63港元(经重列)减少27.0%至0.46港元[60] - 2021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566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3.669亿港元(经重列)减少57.3%[60] - 2021年3月31日银行贷款为10.122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1.793亿港元(经重列)减少1.671亿港元或14.2%[60] - 2021财年公司经营产生的现金为1.898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的6.019亿港元减少68.5%[61][6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存货为4.749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4.012亿港元增加,周转天数为66日,与上一财年持平[63][64][6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应收账项为7.526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5.114亿港元增加,主要因2021财年最后一个季度收益增加,应收款周转天数维持77日[66][68][69]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逾期超90日的逾期结余占应收账项总额的0.05%[67][68]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为5610万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6510万港元减少,主要因其他应收款项减少[69][7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应付账项为5.074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4.945亿港元,应付款周转天数由78日减至75日[70][71] - 2021年经营溢利为3.206亿港元,2020年为2.782亿港元[61] - 2021年EBITDA为3.825亿港元,2020年为3.248亿港元[61] - 2021年折旧及摊销为7190万港元,2020年为6570万港元[61] - 2021年3月31日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增至6450万港元,较2020年的5910万港元(经重列)增加,主因国内销售增值税应付款增加[72] - 2021财年公司投资4680万港元购置有形资产,资金来自内部资源和上市所得款项[72] - 2021年及2020年3月3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分别为710万港元及1350万港元(经重列)[72] - 2021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比率为117.1%,上一财年为101.1%(经重列)[72] - 2021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84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18.40432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72] - 2021年3月31日有关收购已订约但未在财报作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为360万港元,2020年为290万港元(经重列)[75] - 2021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909亿港元[114] - 2021财年集团慈善捐款为86,600港元,2020年为1,200港元[114] - 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应占总营业额约为80710万港元(26.8%),五大客户总计应占总营业额约为221410万港元(73.6%)[122] - 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期内直接总成本约39900万港元(16.4%),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金额合共占直接总成本约90510万港元(37.3%)[122] 业务发展 - 公司成立「策略业务开拓专案组」,制定长远业务策略、加速开拓新市场及战略客户[14] - 2020年6月30日完成收购华迅电缆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扩大收入基础以把握5G技术发展机遇[14] - 未来几年5G装置及设备将大规模更换,有望推动公司电讯分部增长[15] - 数据中心分部额外关税问题解决,出货量恢复正常,云技术有望推动其发展[15] - 医疗电缆需求将持续,公司将扩大医疗设备客户群并加强研发能力[16][18] - 公司收购工业用地提升产能,以把握5G网络带来的市场机遇[17][19] - 2020年9月1日成立特别工作组,负责制定公司长期业务战略等[22] - 公司聘请博士顾问提升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巩固客户基础并提升竞争力[22] - 2020年6月30日完成对目标集团的收购,目标集团业务运营超27年,拥有三幢位于中国上海及江苏省昆山市的大型工业综合大楼,获认证为中国网络电线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4][27] - 收购目标集团后公司收益基础大幅扩大,客户集中风险因与目标集团多元化客户群融合而减低,业务规模扩大提供更广阔及多元化收益流并增强溢利来源[24][27] - 目标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华迅工业(苏州)于2020年7月取得ISO14064环境监控认证,成为亚洲第一家获UL温室气体认证的电线电缆公司[25][27] - 目标集团扎根电缆行业多年,是亚洲最大规模生产并出口数字通讯电缆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之一,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中国5G + 智慧城市建设作贡献[26][28] - 在花桥经济发展促进局协助下,目标集团致力于5G + 智慧工厂建设,力争成为全区“制造业绿色集约”、数字赋能的发展标杆[26][28] - 收购目标集团后,公司扩大电线组件产品组合,加快高速电线及混合电线等新产品开发[36] - 预计未来数年5G装置及设备更换将推动电线组件产品需求,客户A销售订单将持续增加 [50][51] - 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企业云技术使用率将达85%,公司对数据中心业务增长乐观 [52][53] - 公司预计医疗电缆需求将持续一段时间,将继续加强医疗设备客户群和研发能力 [54] - 公司预计工业设备部门销售订单需求明年将逐渐增加 [55] - 公司设立机器人业务单元,成立上海全资子公司发展该业务 [56] - 医疗设备分部预计医疗电缆需求将持续,该分部将保持动态增长速度,公司将扩大客户群并加强研发能力[57] - 工业设备分部近月订单增加,预计未来数年销售订单需求将逐步增加[5
汇聚科技(01729)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