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本医护(02293) - 2021 - 年度财报
百本医护百本医护(HK:02293)2021-10-22 17:28

财务业绩 - 2021年公司收益为1.097亿港元,较2020年的7230万港元增加约51.7%[7] - 2021年公司溢利约为610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3070万港元增加约98.7%[7] - 本年度收益约1.097亿港元,较2020年的约7230万港元增加约51.7%[16][23]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约610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3070万港元增加约98.7%[16] - 年内提供医护人手解决方案服务所得收益约921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6690万港元增加约2520万港元[16][23] - 年内来自提供外展个案评估相关服务的收益增长约242.9%至约1680万港元[16] - 其他收入由2020年的约520万港元减至本年度的约420万港元,减少约19.2%[25] - 本年度所得税开支约125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550万港元增加约127.1%[29] - 年内溢利约6100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3070万港元增加约98.7%,纯利润率由约42.4%增至约55.6%[30] 股息政策与分配 - 董事会将在2021年9月30日会议考虑建议宣派及派付特别股息[9] - 2018年12月31日,董事会采纳新的公司股息政策,无保证在任何期间支付特定金额股息或必定支付股息[104] 业务扩张 - 公司将地域扩张列为优先任务,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扩展业务[11] - 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逾8600万,对优质医疗及保健服务需求持续增加[11] - 公司认为当下是利用香港医疗经验在大湾区整合医疗及保健服务的好时机[11] - 公司计划在大湾区开展针对长者的护理服务[11] - 公司通过在香港购买物业,为大湾区业务扩展奠定基础[11] - 2021年9月,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以1.75亿港元购买物业用于业务运营[52] 人员与业务资源 - 本年度已向集团登记的医护人员数目维持于约22000名的水平[17] - 2021年6月30日,公司聘用72名雇员(2020年:75名),员工成本总额约2410万港元(2020年:2410万港元)[49] - 公司旗下登记超20000名合资格医疗保健人员[142] - 公司向香港个人及机构客户提供医护人手解决方案服务[142] 资本管理与财务状况 - 本年度收购了金额约达7300万港元的非实物黄金、债券及证券[17] - 集团预期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充满挑战,将采取审慎的资本管理及流动资金风险管理政策[19]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0年6月30日约2420万港元增加约4130万港元至2021年6月30日约6550万港元[33]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0年6月30日约1280万港元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约2270万港元[34] - 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670万港元(2020年:1.016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从2020年6月30日约1.055亿港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约1.272亿港元[36] - 2021年6月30日,公司获授约1.502亿港元银行融资(2020年:1.502亿港元),款项尚未动用[36] - 2021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零(2020年:零)[41]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2020年:300万港元)[42]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资产抵押(2020年:无)[43] - 2020年9 - 11月,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购入22430金衡钱非实物黄金,总代价约3840万港元[51] 企业管治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标准企业管治,其企业管治常规以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的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54] - 本年度及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期间有人员变动[58] - 百本集团和百本人才培训学院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由奚晓珠小姐直接拥有100% [59] - 全体董事须根据公司章程细则轮值退任及符合资格重选,每届股东大会至少三分之一董事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6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已确认独立性,董事会信纳其自委任起至年报日期均为独立人士[64] - 董事会应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主席应至少每年与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会议[65]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了四次会议,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有相应出席记录[67] - 举行定期董事会会议须发出至少十四日事先通告,其他会议一般须发出合理通知[68] - 董事会获传达会议记录,文件及资料会事先送交董事,管理层为董事会提供足够资料[69] - 审核委员会于2014年6月24日成立,2021年6月30日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72][73][74] - 薪酬委员会于2014年6月24日成立,2021年6月30日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本年度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76][78][79] - 提名委员会于2014年6月24日成立,2021年6月30日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董事,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82][84] - 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本年度提名委员会认为该政策获妥当执行及有效[86][88] - 公司在提名委员会建议下,采纳甄选、委任及重新委任董事的正式程序[89] - 提名委员会采用多种方法确定董事候选人,所有候选人按董事资格评估[9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合规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8月17日起停止运作[97][99] - 自2021年8月17日起,审核委员会承担合规委员会角色及职责[10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高级管理层薪酬在零至100万港元的有2人[101][102] - 自2018年8月18日起,奚晓珠兼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其能带领有效决策及业务发展[110] - 本年度全体董事参与相关法律及监管规定下董事职责及责任的持续专业发展和上市规则及企业管治守则最新修订培训[112] - 本年度公司组织章程细则无变动,最新版本可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查阅[113] - 董事会考虑提名委员会建议指定董事候选人供股东选举或委任填补空缺,董事委任需以委任函及/或服务合约确认[94][95] - 公司考虑董事候选人资格、技能、经验及性别多样性等,标准包括道德诚信、业务判断能力等[96] - 本年度董事会审查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惯例,公司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6][107] - 本年度法定核数服务已付/应付薪酬为800千港元[116] - 公司秘书陈縕凌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27]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10%的特定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28] - 股东提呈建议的通知期为14至21个足日,视情况不少于10或20个完整营业日[129] 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 - 公司建立由内部监控顾问设立、推荐及/或审阅的内部监控系统,人员向审核委员会报告[121] - 公司采用风险管理系统,包含识别、评估、管理阶段[118] - 公司采纳内幕消息/价格敏感消息披露政策[123] - 董事会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回顾,未发现重大监控缺陷[124] 投资者关系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与股东沟通,网站定期更新“投资者关系”栏[131] - 公司将确保股东大会议题有单独决议案,维持公开有效的投资者沟通政策[132] 报告相关 - 报告期为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137] - 报告依照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编制,已遵守“不遵守就解释”条文[136] - 报告由董事会于2021年9月27日批准[139] 持份者沟通 - 公司识别了政府、股东及投资者等关键持份者,并建立沟通渠道[146] - 公司通过与持份者沟通了解期望和关注,以作更明智决策[148]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采纳重要性原则[148] - 公司通过参考行业基准识别环境、社会及管治范畴[149] - 公司与主要持份者讨论已识别的关键环境、社会及管治范畴[150] - 2021年空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5千克,2020年为1.56千克;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2千克,2020年为0.03千克;悬浮粒子或颗粒排放量为0.09千克,2020年为0.12千克[164] - 2021年温室气体范围1排放量为4.2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为5.24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2排放量为18.8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为27.7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3排放量为0.12公吨二氧化碳当量,与2020年持平;排放总量为23.2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为33.14公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0.0003公吨二氧化碳当量/千港元收益,2020年为0.0004公吨二氧化碳当量/千港元收益[166] - 公司制定“环境政策”管理排放和维持绿色运营,不知悉有关排放及废弃物的重大具体法律法规[160] - 公司业务主要来自办公室,无固定燃烧源排放,空气污染物主要源自公司车辆,2021年排放量减少因疫情在家工作安排[161]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及燃料消耗,2021年范围1和范围2排放量减少因疫情在家工作安排,范围3排放量维持稳定因致力节水[165] - 公司无有害废物产生,无害废物源自办公室运营且对业务无足轻重,但仍努力减少废物数量和增强员工环保意识[168] - 董事会监督公司可持续发展事宜,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风险并制定政策[155]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由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项目经理组成,负责审阅和监督相关程序及风险管理[155] - 公司每年进行重大性评估,通过三步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重大性及重要性[156] - 公司为未来三至五年订立策略性目标,按绝对基准订立指标[159] - 2021年产生无害废物0.069吨,较2020年的0.081吨减少,已回收无害废物0.069吨,与产生量相同[171] - 2021年外购电力51.02兆瓦时,汽油13.78兆瓦时,能源消耗总量64.80兆瓦时,较2020年的72.76兆瓦时减少[176] - 2021年能源消耗密度为0.0009兆瓦时/千港元收益,较2020年的0.0010兆瓦时/千港元收益降低[176] - 2021年耗水总量191.44立方米,较2020年的194.95立方米略有减少,耗水密度为0.0026立方米/千港元收益,与2020年持平[178] - 公司将在2025年前减少5%外购电力[186] - 公司实施减少纸张消耗措施,将打印纸张厚度从80gsm减至70gsm[170] - 公司在办公室实施照明区域控制并采用节能灯,张贴节能通告,将室温保持在25°C[173] - 公司通过发送邮件及张贴标志提醒雇员节约用水[177]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负责批准运营排放目标,制定基准并进行差距分析[181] - 公司基于IEA发布的情景及其他情景设定了2025年多种未来场景[182] - 公司确定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借助评估测试发现需实施新策略的领域[187] - 公司采用基于风险的标准方法进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分四步进行[189] - 公司加强气候变化意识,监控碳及能源足迹,但理解气候风险及机遇对运营、资产和溢利的影响仍有不足[190] - 长时间酷热或使能源消耗增加,导致电力供应短缺和运营成本增加,公司实施照明区域控制、使用节能灯泡和张贴节能告示[193] - 极端天气或影响木材供应,进而影响纸张供应,公司将室温维持在25°C[194] - 极端天气可能破坏办公室基础设施和设备等,公司在发布台风警报时采取措施存放文件并备份[195] - 政府限制伐木或影响纸张及天然资源供应[198] - 合规成本和保险费增加使运营成本上升,公司监察环境法律及协议更新情况[199] - 公司可能面临诉讼风险,需适应更严格法律法规[199] - 更严格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要求可能使公司花费大量时间达致报告准则[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