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印馆(08448) - 2022 - 中期财报
环球印馆环球印馆(HK:08448)2021-11-12 22:27

公司收益情况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收益约为5790万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约4790万港元增加约20.9%[8][12][1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7,864,213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47,866,431港元增长约20.9%[6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收益为57,864,213港元,2020年同期为47,866,431港元[85] 公司毛利情况 - 公司毛利由2020年上半年的930万港元增加至2021年上半年的1380万港元[9] - 集团毛利从2020年上半年的930万港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380万港元,毛利率从19.5%增至23.8%[16] - 同期毛利为13,766,339港元,较2020年的9,346,631港元增长约47.3%[68] 公司溢利及亏损情况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6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则录得亏损1万港元[9][12] - 撇除一次性项目影响,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约为17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则为670万港元[9][1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6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亏损1万港元;撇除一次性项目影响,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约17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670万港元[21] - 经营溢利为755,093港元,2020年为889,363港元,同比下降约15.1%[68] - 除税前溢利为352,957港元,2020年为433,682港元,同比下降约18.6%[6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55,854港元,2020年为亏损9,946港元[68] 一次性项目及补贴收入情况 - 2021年上半年撇除零售商舖的租赁修订一次性收益的影响约为23万港元[9][12] - 2020年上半年撇除零售商舖及机器的租赁修订收益的影响约为92万港元[9][12] - 2020年上半年保就业计划项下所收取的补贴收入约为577万港元[9][12]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中废旧物资销售收入约60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30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政府补贴约58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无)[17]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中终止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修订后租赁负债之收益约20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90万港元)[18]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1年上半年的中期股息,2020年上半年也无派息[10]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2020年同期也无股息[93]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为香港客户提供印刷服务,包括柯式印刷、喷墨印刷及原色数码印刷等[12] - 公司正探索横向扩张以及服务多元化的市场机遇,继续实施业务计划以增加市场份额[13] 销售及行政开支情况 - 销售及行政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1560万港元减至2021年上半年的1380万港元,减少170万港元[19] 集团资产负债相关情况 - 集团存货结余从2021年3月31日的270万港元增至9月30日的450万港元[22] - 集团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从2021年3月31日的880万港元增至9月30日的1010万港元,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呆账拨备)从660万港元增至780万港元[23] - 集团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1年3月31日的1490万港元增至9月30日的1890万港元[24] - 集团租赁负债从2021年3月31日的1330万港元减至9月30日的1140万港元[27] - 2021年9月30日及2021年3月31日,集团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250万港元及280万港元[41] - 2021年9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4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7,735,575港元,较3月31日的18,839,968港元下降约5.9%[70] - 流动资产为40,485,285港元,较3月31日的35,800,540港元增长约13.1%[70] - 流动负债为27,781,083港元,较3月31日的24,958,633港元增长约11.3%[7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8,596,194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7,426,297港元有所增加[9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4,583,255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0,110,373港元有所增加[97] 公司上市及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8年3月28日,公司股份于GEM上市,以每股0.23港元发行2.25亿股,所得款项净额为2400万港元[47] - 截至2020年3月22日,购买六色柯式印刷机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070万港元,升级资讯科技系统已动用90万港元,总计已动用1160万港元,未动用1240万港元[4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购买六色柯式印刷机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070万港元,租赁四台数码印刷机已动用150万港元,购买印刷相关机器已动用200万港元,营运资金已动用240万港元,升级资讯科技系统已动用90万港元,总计已动用1750万港元,未动用650万港元[48] - 集团租赁四台数码印刷机总租赁付款为504万港元,其中500万港元由所得款项净额拨资,截至2021年9月30日已支付150万港元[49] - 公司购买约200万港元印刷相关机器于2020年4月及7月完成,预计余下30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于2022年底用于购买印刷相关机器[49] - 报告期后至报告日期,公司购买印刷相关机器120万港元[50] 公司人员情况 - 2021年9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105名(2020年9月30日:125名),员工成本为1420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1410万港元)[29] 公司股份持有情况 - 2021年9月30日,周文强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80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31.16%[55] - 2021年9月30日,许清耐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10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12.28%[55] - 2021年9月30日,梁悦昌先生持有公司股份6646万股,占已发行股本7.38%[55] - 2021年9月30日,黄文轩先生持有公司股份3038万股,占已发行股本3.38%[55] - 2021年9月30日,萧敏音女士持有公司股份2.80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31.16%[58] - 2021年9月30日,吴丽雅女士持有公司股份1.10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12.28%[58] - 2021年9月30日,莫春娥女士持有公司股份6646万股,占已发行股本7.38%[58] 公司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18年2月26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截至报告日期未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任何购股[60]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3] 公司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848,309港元,2020年为5,077,998港元,同比增长约15.2%[7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408,678港元,2020年为减少3,022,759港元[76] 公司所得税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97,103港元,2020年同期为443,628港元[88] - 香港利得税拨备按估计应评税溢利的16.5%计算,2020年相同[89] 公司每股盈利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000062港元,2020年同期每股亏损0.000011港元[90]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收购任何物业、厂房及设备,2020年同期收购金额为3,356,940港元[94] 公司股本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法定股本面值均为0.01港元,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股,金额为20,000,000港元[10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本面值均为0.01港元,股份数目为900,000,000股,金额为9,000,000港元[100] 公司人员薪酬情况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关键管理层人员薪酬为193.8万港元,2020年为187.46万港元[103] - 2021年董事袍金为21.6万港元,2020年为20.88万港元[103] - 2021年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为168.6万港元,2020年为162.98万港元[103] - 2021年退休计划供款为3.6万港元,与2020年相同[103] 公司租金开支情况 - 2021年已付/应付环球印刷有限公司租金开支为135.2276万港元,2020年为154.8万港元[104] - 2021年已付/应付星辉环球有限公司租金开支为22.8万港元,与2020年相同[104] - 2021年9月30日预付环球印刷有限公司租金为121.7048万港元,3月31日为0[105] 公司向关联人士支付款项情况 - 2021年向吴丽雅女士支付薪金及退休计划供款为15万港元,2020年为14.05万港元[104] - 2021年向萧敏音女士支付薪金及退休计划供款为4.8万港元,2020年为4.64万港元[104] 公司业务风险情况 - 集团业务存在原材料采购成本及员工成本波动风险,香港劳工成本近年持续增加[38] - 集团依赖印刷服务分包商,若分包商不符合要求,可能影响业务及声誉,降低利润率[39] - 集团未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合约,可能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影响业务、业绩及声誉[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