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久日新材(688199) - 2024 Q2 - 季度财报
久日新材久日新材(SH:688199)2024-08-23 19:06

财务表现 - 2024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8,127,606.26元,同比增长36.08%[3] - 2024年1-6月,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81,158.03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99.53万元亏损[3]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68,127,606.26元,同比增长36.08%[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81,158.03元,上年同期为-33,876,455.18元[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440,238.04元,上年同期为-48,495,741.25元[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23,362.16元,同比下降70.97%[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96,558,816.38元,同比下降0.94%[16] - 总资产为4,193,298,919.73元,同比增长5.20%[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上年同期为-0.21元[17]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8元,上年同期为-0.21元[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上年同期为-0.30元[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16%,同比下降0.48个百分点[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08%,主要由于光引发剂销量增长42.14%[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但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主要通过灵活的销售策略和成本费用控制[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0.97%,主要由于去年同期收到留抵退税款1,581.10万元,本年无此事项[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5,559,080.01元,其中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2,504,413.56元和政府补助1,131,463.93元[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8,127,606.26元,同比增长36.08%[63][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81,158.03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99.53万元亏损[63][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8,127,606.26元,同比增长36.08%[8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81,158.03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99.53万元亏损[8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为662,326,474.76元,同比增长28.14%[8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为5,133,804.97元,同比增长103.74%,主要原因是融资规模增加,相应利息支出增加[81][8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23,362.16元,同比下降70.97%,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收到留抵退税款1,581.10万元,本年无此事项[81][8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4,582,545.70元,主要原因是购买与赎回理财产品因时间差异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出较去年同期增加[8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9,643,569.48元,同比增长24.42%[81] 光引发剂销售与市场 - 2024年1-6月,公司光引发剂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2.14%[3] - 公司销售单价处于历史低位,导致销售毛利大幅减少,利润空间持续压缩[3] - 公司继续战略性让利于客户群,销售单价一直徘徊于历史低位[3] - 公司面对行业需求收敛的不利形势,采取了灵活的营销策略[3] - 公司选择了灵活营销策略战术,以巩固光引发剂领域的龙头地位[3] - 光引发剂销量同比增长42.14%[63][66] - 公司光引发剂销量同比增长42.14%,营业收入相应增加[18] 行业与市场前景 - 光固化行业随着UV LED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木器涂装、塑料制品涂装、装饰建材涂装等多个领域[22] - 光固化材料属于新材料,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23] - 光固化技术具有“5E”特点,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业的新技术”,应用领域和范围显著拓展[22] - 光引发剂是光固化材料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性能对固化速度和固化程度起关键性作用[22] - 光固化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和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增强的推动[23] - UV光固化技术在涂料、油墨等行业的应用量不断提高[28] - UV LED技术相比传统汞灯更节能,使用寿命更长,且无需预热[28] - 水性UV固化材料具备低粘度和低VOCs含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全自动化喷涂[28] - 大分子光引发剂由于其低毒性和低迁移性,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应用到包装油墨中[29] - 阳离子光引发剂在3D打印和光固化胶粘剂等领域具备发展前景[29] - 低气味光引发剂产品更受客户欢迎,可以进一步扩展光固化产品的应用领域[29]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CD面板生产基地,主导全球LCD面板供应[30] - 国内OLED显示技术成熟,生产成本降低,产能释放,市场规模持续提升[30] - 2023年国内半导体市场进入产业寒冬,但2024年AI、HPC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带动半导体产业回暖[30] - 光刻胶技术面临提高分辨率、灵敏度和抗蚀性能的挑战,环保型光刻胶技术将得到更多关注[31] 公司战略与竞争力 - 公司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3]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3] - 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光引发剂生产和出口国,具备常规和部分高端光固化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24] - 公司拥有17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8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主持2项、参与7项光引发剂行业标准的编制[26] - 公司已具备184、TPO、1173等十几种光引发剂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线齐全,能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原材料供应[26]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大晶信息的年产600吨微电子光刻胶专用光敏剂项目已于2022年5月31日建成投产[27] - 公司已具备重氮萘醌类光敏剂及其电子级原材料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等10余种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27] - 公司已形成半导体光刻胶、显示面板光刻胶、光刻胶相关原材料及配套试剂三大系列产品的发展方向[27] - 公司启动了在控股孙公司大晶新材的年产4,500吨光刻胶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12月投入使用[27] - 公司已完成10余款半导体g-线、i-线光刻胶产品和多款常规面板光刻胶产品的研发,并持续在下游客户进行测试验证[27] - 公司已有4款半导体光刻胶产品实现稳定销售,成功导入市场客户端[27] - 公司多款半导体化学材料如光敏剂、电子级没食子酸等产品已形成百公斤级的销售[27] - 公司主要从事光引发剂、单体等光固化材料,光刻胶、光敏剂等半导体化学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2] - 公司是全国产量最大的光引发剂生产供应商,在光固化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32] - 光固化材料广泛应用于木器涂装、塑料制品涂装、装饰建材涂装、纸张印刷、包装印刷、汽车部件、电器/电子涂装、印刷线路板制造、光纤制造、3D打印、电子胶等多种行业[32]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引发剂184、TPO/TPO-L、1173、907、DETX、ITX、369/379、OMBB等,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32] - 公司产品i-线光刻胶JPI-1310分辨率可达0.35μm,JPI-2212兼顾低曝光能量和高分辨率[33] - g-线光刻胶JPI-3228具有良好的耐湿法腐蚀性和优异的线性范围,适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的制造[33] - Broadband光刻胶JPD-500性能媲美国外同类产品,用于替代3款面板光刻胶[33] -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于光敏剂/光引发剂、光刻胶及其核心原材料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34] - 公司原材料采购工作由公司集中实施管理,定期根据订单情况、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进行物料采购[35]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市场趋势及库存情况确定生产计划[38][39] - 公司已构建多个设计合理的生产基地,并对基地产品及产能进行重组优化[38] - 公司半导体化学材料事业部采用ISO质量体系,制定多项采购和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标准化和规范化[37][39] - 公司核心技术主要用于光引发剂、光敏剂、光刻胶及核心原材料的制造,技术来源为自主研发[42] - 公司开发了TPO一锅法合成工艺,工序简单,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危险性低,易于规模化生产[43] - 公司自主设计了碱解工艺生产线,取消有机溶剂使用,提高反应转化率和收率[43] - 公司采用酸-酸一步连续法合成1173、184酮,减少原材料消耗及副产品产生,实现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43] - 公司研发出低氯等光引发剂控制技术,通过特殊规格产品的分析方法指导工艺控制和流程改善[43] - 公司开发了低色度产品生产技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解决变色问题,免除蒸馏工序,提高收率[43] - 公司研发了多步合成连续化技术,成本低、环境友好,可工业化大规模制备和生产[43] - 公司新获得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46]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39,643,569.48元,同比增长24.42%[4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6%,较上年减少0.48个百分点[49] - 高性能单体582项目研发累计投入6,606,723.49元,进展良好[51] - TPO新合成技术开发累计投入4,372,198.14元,进入设备设计和项目安装阶段[51] - 阳离子光引发剂单体树脂开发累计投入2,943,727.39元,推进中试验证工作[51] - 光引发剂BDK新工艺开发与改进累计投入2,100,498.18元,持续优化完善中[51] - 光刻胶配方技术研发累计投入20,797,371.30元,完成4款半导体i-线光刻胶配方并形成小批量销售[51] - 公司获得发明专利17项,累计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18项[48] - 公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累计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达到59项[48] -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21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6.21%[5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564.16万元,平均薪酬为7.34万元[54] - 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213名,占公司总人数的16.21%[55] - 公司完成小试工艺开发,并实现公斤级放大,研发投入为100万元[52] - 公司完成3种丙烯酸酯类单体工艺优化,研发投入为300万元[52] - 公司完成两种光敏剂多酚原料的小试合成工艺路线优化,研发投入为150万元[52] - 公司完成氨基酮类大分子2115的产品定型和工艺开发,研发投入为450万元[52] - 公司完成117-4和117-5的工艺优化,研发投入为500万元[52] - 公司完成碱解工艺及成品精馏工艺优化,研发投入为400万元[52] - 公司完成H4酮工艺升级,研发投入为600万元[5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专利1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56] - 公司主持2项、参与7项光引发剂行业标准的编制,参与1项光刻胶行业标准的编制[56] - 公司具备规模化生产十几种光引发剂的能力,产品线涵盖主流品种及专用领域[57] - 公司在光固化材料生产基地方面,通过收购弘润化工和怀化泰通,优化了生产计划与效率,提高了供货能力[58] - 公司光刻胶研发团队由韩国籍专家吴世泰博士及南开大学教授领衔,多名成员拥有留学背景和化学或材料专业博士学位[56] - 公司光敏剂PAC的生产从基础原料开始,生产成本比现有国外企业更具优势,同时确保品质和供应链的稳定[56] - 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具备有机化学、合成工艺、新材料应用、自动化控制、环境工程等复合知识背景[62] - 公司销售人员熟悉行业发展状况,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62] - 公司通过多领域研发创新,形成了为客户提供综合性技术支持与服务的能力[61] - 公司核心管理与技术团队拥有多年化学、材料方向的研发、销售和管理经验[62] 风险与挑战 - 外部环境逐步复苏,但完全恢复还需一定过程,未来可能出现业绩下滑及继续亏损的风险[3] - 公司毛利率存在下滑风险,主要受下游市场需求、市场供应情况、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竞争对手价格策略等因素影响[80] - 公司销售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主要受全球市场需求未完全恢复影响[80] - 公司出口业务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若政策变化将影响出口业务业绩[71] - 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影响汇兑损益[70] - 公司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可能导致利润下降[69] - 公司面临研发结果不及预期或研发投入超支的风险[67] - 公司面临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复杂化带来的挑战[68] 投资与资产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593,137,960.60元,占总资产的14.14%,较上年期末增长8.66%[8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471,685,109.60元,占总资产的11.25%,较上年期末增长11.89%[84]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276,028,228.01元,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