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93亿元,同比增长37.61%[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287,889,786.31元,同比增长17.68%[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93,022,424.32元,同比增长37.6%[119] - 营业总成本为363,915,249.46元,同比增长13.3%[119] - 净利润为45,005,544.03元,同比增长1,272.5%[12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286,636.95元,同比增长1,246.2%[1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39元,同比增长1,246.4%[120] - 母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2,447,431.21元,同比增长14.6%[122] - 母公司净利润为43,934,333.84元,同比增长1,380.5%[122]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53.65万元,同比下降99.12%[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536,458.16元,同比下降99.12%[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0,281,511.68元,同比下降4,515.27%[42] - 2024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536,458.16元,较2023年同期的-20,859,495.66元有所下降[124] - 2024年半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0,281,511.68元,较2023年同期的-4,339,544.02元大幅下降[125] - 2024年半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70,519.10元,较2023年同期的-3,666,069.00元有所下降[125] - 2024年半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46,488,488.94元,较2023年同期的-28,865,108.68元大幅下降[125]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960,697.57元,较2023年同期的-34,162,738.01元有所下降[126]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0,232,424.68元,较2023年同期的-6,252,047.23元大幅下降[127]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42,125.01元,较2023年同期的-7,114,881.84元有所改善[127] - 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42,035,247.26元,较2023年同期的-47,529,667.08元大幅下降[127] 资产与负债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8.12亿元,同比下降1.57%[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86亿元,同比增长5.39%[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为22,759,381.93元,占利润总额的43.75%[4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货币资金为235,094,501.72元,占总资产的12.97%,同比下降12.73%[45] - 应收账款减少至25,997,616.47元,同比下降0.22%,主要因收款导致余额减少[46] - 合同资产增加至952,115,993.93元,同比增长4.47%,主要因收入确认对应余额增加及减值准备转回[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至170,802,520.55元,主要因本期购入的银行结构性存款[46] - 应付账款减少至519,171,250.08元,同比下降1.24%,主要因支付供应商合同款导致余额减少[46]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至48,823,227.24元,同比下降1.78%,主要因支付年终奖金和企业年金导致余额减少[47] - 报告期投资额大幅增加至301,663,984.74元,同比增长5,422.82%[51]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041,917.81元,期末金额为170,802,520.55元[52] - 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12.68亿元,较期初增长0.6%[116] - 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为4.04亿元,较期初下降2.3%[116] - 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7.72亿元,较期初下降5%[117] - 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为344.56万元,较期初下降59.1%[117]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8.96亿元,较期初增长5.2%[117]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92亿元,较期初下降55%[115] -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597.15万元,与期初基本持平[116] - 公司合同资产期末余额为8.22亿元,较期初增长8.7%[116] - 公司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3.95亿元,较期初下降3.1%[117]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务建设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提供勘测设计、规划咨询、项目运管等专业技术服务[16] - 公司勘测设计业务涵盖水利行业和市政给排水专业领域,包括勘测业务和设计业务[18] - 公司规划咨询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涉水专业规划和技术咨询,支持管理和工程项目决策[20] - 项目运管业务包括水环境治理设计运营一体化业务、项目管理类业务、河道管养类业务和监测类业务[21] - 公司其他业务包括硬件设备供货业务、软件开发和网络系统维护等信息化业务[22] - 公司销售模式主要分为招投标模式和委托模式[23] - 公司采购模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等方式[23] - 2023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4]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90亿元,同比增长9.9%[24] - 广东省"十四五"水利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规模8,201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规模4,050亿元[24] - 2023年广东省完成水利投资1,006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24] - 深圳市"十四五"期间水务计划完成投资规模1,570.4亿元,相较于"十三五"期间上升49.73%[25] - 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水利勘测设计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持有多项甲级资质证书[26] - 公司是广东省内仅有的4家水利行业甲级设计单位之一,深圳市仅有的2家拥有水利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的企业之一[26] - 公司是国内较早试点全过程咨询的设计企业,具备承担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服务能力[28] - 公司参与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并创新性地提出城市储备应急水源策略[30] - 公司在深圳后海、前海及大空港新城开发中创新提出并践行"水系先导下的多规合一"、"离岛式填海"等规划概念,构建了"分区设防、雨洪分治、立体排水、智慧管控"的规划体系[31] - 公司设计的相关防洪排涝项目获得了深圳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工程二等奖等多个奖项[31] - 公司完成了深圳市五大干流及大部分支流的治理,创造了深圳水库排洪河、福田河等精品项目[31] - 公司中标了数千万元的业务合同,并作为联合体牵头人中标江西省吉泰盆地灌区工程勘察设计项目[32] - 公司完成混合所有制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包括深高速、水务集团和铁汉生态,并引入员工持股[33]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水务科技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35] - 公司在BIM技术的实力处于行业前列,已购置BIM软件和硬件平台,并结合业务开发了多项具有知识产权的插件[35] - 公司2008年成立信息技术部,在智慧水务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涵盖了遥感测绘、GIS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35] - 公司拥有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甲级、市政行业(给水排水)专业甲级、风景园林专项甲级等多项甲级资质[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勘测设计业务营业收入为195,306,854.24元,同比增长37.35%[4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规划咨询业务营业收入为67,573,552.50元,同比增长30.13%[4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项目运管业务营业收入为86,863,629.13元,同比增长9.46%[43] - 公司业务市场主要集中于广东、深圳,若该区域固定投资规模、方式发生变化,将影响业务拓展效果、经营业绩[66] - 公司将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营主战场持续深耕发力,确保在湾区保持较好的竞争力,同时继续积极开拓内地市场[67] - 公司正在拓展EPC总包业务,可能存在开展业务的资源和经验不足风险[67] - 公司目前设计运营的水环境治理项目较多,若区域水环境治理需求发生变化,将影响该板块业务的持续性[67] - 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及回款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67] - 公司工程咨询业务具有年初招标、年末验收付款的特点,业绩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波动[67] - 公司总部大楼的验收转固,相关资产折旧大幅增加,可能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摊薄的负面影响[67] 股东与股权 - 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为122,265,000股,占总股份的71.25%,其中国有法人持股为96,525,000股,占56.25%[101] - 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为49,335,000股,占总股份的28.75%[101]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7.50%,持股数量为64,350,000股[102] - 深圳水规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00%,持股数量为25,740,000股[102] - 深圳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1.25%,持股数量为19,305,000股[104] -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50%,持股数量为12,870,000股[104] - 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75%,持股数量为6,435,000股,其中3,217,500股被质押[104] - 公司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持有6,435,000股人民币普通股,占比最大[105] 财务报告与会计政策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13]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14]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510,779.99元,主要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029,716.88元)和政府补助(407,069.10元)[14]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于2024年8月26日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报出[146]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147]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及2024年1-6月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149]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50]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的营业周期为12个月[151] - 公司及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152] - 重要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或合同资产标准为≥500万元[153] - 重要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标准为≥100万元[153] - 重要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合同负债、其他应付款标准为单笔余额占该项目总额的比重≥5%且金额≥500万元[153] - 重要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标准为单项工程投资预算≥3000万元[153] - 重要子公司标准为单体报表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占合并报表对应项目的比重≥10%且绝对值金额≥500万元[153] - 重要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标准为确认的投资收益占合并报表净利润的比重≥10%且绝对值金额≥200万元[153] - 重要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量标准为投资项目预算≥3000万元[153]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资产和负债按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155]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包含购买日购买方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155] - 公司对合营企业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6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库存现金、可随时支付的存款及三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强投资[162] - 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按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163]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3]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163] - 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163] - 公司对共同经营确认单独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并按份额确认共同持有的资产和负债[161] - 公司向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时,仅确认损益中归属于其他参与方的部分[161] - 公司自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时,按份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61] - 处置部分股权投资导致持有境外经营权益比例降低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164] - 公司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65]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摊销或减值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6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减值损失或利得、汇兑损益和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65]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65]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分别计入当期损益或初始确认金额[16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66]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其账面价值与对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7]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其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7] - 公司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采用活跃市场报价或估值技术,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168] - 公司对金融资产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并计提相应减值准备[169] - 应收票据根据承兑人信用风险划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不计提坏账准备[170] - 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根据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不同组合,按账龄组合计提损失准备[171] - 其他应收款根据信用风险划分为不同组合,保证金、押金、备用金在第一阶段计提比例为15%,第二阶段为50%,第三阶段为100%[172] - 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根据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采用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减值损失[172] - 长期应收款根据是否包含重大融资成分,采用整个存续期或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172] - 应收款项融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到期期限在一年内的列示为应收款项融资[175] - 其他应收款的预期信用损失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详见金融工具附注[176] - 合同资产确认方法为已履行履约义务但客户尚未支付对价的权利,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177] - 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以单项认定计提加组合计提的方法确认,根据业主信用等级、财务状况及项目结算进度等因素判断[178] - 存货分类包括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合同履约成本也列报为存货[179] - 存货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领用和发出时按先进先出法计价[179] - 存货可变现净值为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179] - 持有待售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条件包括在当前状况下即可立即出售、已作出出售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180] -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不再满足划分条件时,按照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账面价值或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181] - 长期股权投资指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183] - 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186] - 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185] - 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187] - 公司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时,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
深水规院(301038) - 202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