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元地信(688509) - 2024 Q2 - 季度财报
正元地信正元地信(SH:688509)2024-08-27 19:2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元地信[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辛永祺[8]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北京市顺义区国门商务区机场东路2号[8] - 公司网址为http://www.geniuses.com.cn/,电子信箱为zyxp@geniuses.com.cn[8] - 董事会秘书为宋彦策,证券事务代表为于江宾[10]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11]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为www.sse.com.cn[11]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证券事务部[11]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正元地信,代码为688509[12]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报告期末为2024年6月30日[6] 审计信息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292,583,561.94元,较上年同期421,438,663.63元下降30.58%[1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658,237.50元,较上年同期-18,249,430.51元下降226.90%[1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3,481,439.98元,较上年同期-20,315,777.90元下降212.47%[13]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6,589,421.74元,较上年同期-132,634,020.67元减少33.14%[13]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18,119,548.43元,较上年度末1,478,485,510.62元下降4.08%[13]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454,726,069.91元,较上年度末3,594,484,258.97元下降3.89%[13]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8元/股,上年同期均为-0.02元/股[14]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6%,较上年同期6.15%增加2.91个百分点[1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823,202.48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613,412.36元[16][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58.36万元,同比下降30.58%[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 5,965.82万元,同比下降 - 226.90%[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6,348.14万元,同比下降 - 212.47%[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 - 0.08元,下降300.00%[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211,591,014.07元,同比下降27.49%[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32,122,279.82元,同比下降2.98%[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65,575,065.29元,同比下降10.31%[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 - 1,336,910.42元,同比下降 - 80.94%[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26,516,962.95元,同比增长2.34%[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76,589,421.74元,同比下降33.14%[49]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245,766,738.25元,占总资产比例7.11%,较上年期末变动-46.59%[50] - 应收款项本期期末数为461,419,159.96元,占总资产比例13.36%,较上年期末变动-10.11%[50]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32,634,416.68元,占总资产比例0.94%,较上年期末变动167.07%[50] - 合同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648,861,186.49元,占总资产比例47.73%,较上年期末变动5.16%[50] - 报告期投资额为510,00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4,000,000元,变动幅度为-87.25%[52] - 2024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245,766,738.25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0,132,524.19元[14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2,254,366.70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23,732.28元[14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461,419,159.96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3,325,569.97元[143]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为23,766,885.40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555,533.83元[143]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32,634,416.68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219,393.15元[143] - 2024年6月30日合同资产为1,648,861,186.49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7,926,891.31元[14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2,629,586,867.44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91,292,239.94元[14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计34.55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94亿美元下降3.9%[144] - 2024年6月30日负债合计19.0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81亿美元下降3.9%[145] - 2024年6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15.52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13亿美元下降3.8%[145] - 母公司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计22.72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41亿美元下降2.9%[147] - 母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11.38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2亿美元下降4.5%[147] - 母公司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9036.84万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740.45万美元增长229.76%[14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长期应收款7661.26万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137.61万美元下降5.85%[14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固定资产1.5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0亿美元增长1.94%[14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1419.31万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7.89万美元增长2863.7%[14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合同负债2419.05万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71.52万美元增长90.25%[144] 公司人员与资质信息 -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2000余人[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3项和软件著作权883项[20] - 公司主持制定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7项、团体标准18项、地方标准11项[20] - 公司目前在编标准13项,其中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6项、地方标准2项[20] - 公司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其中院士工作站1个、工程技术中心3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其他科研平台4个[20] - 公司是国家首批获得甲级测绘资质的大型地理信息企业[20] - 公司是第一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首批战略合作伙伴[20] - 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全国,服务领域覆盖城建、规划等各行业[20] 业务发展与创新 - 上半年公司投资采购航测遥感和地下空间探测领域先进装备,加强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等能力[19] - 公司培育形成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核心业务[22] - 公司在城市生命线安全领域深耕二十余载,2023年其研发技术体系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3] - 公司在安全生产领域针对危化品和矿山安全加大研发投入,相关软件产品已在全国十多个化工园区落地应用[23] - 公司矿山智能化领域部分产品预计今年投入市场[23] - 公司在自然灾害防御领域聚焦城市洪涝和地震灾害,2023年8月后在多地实施城市防汛预警监测平台建设[23] - 公司研发城市防汛内涝预警平台和智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提升防灾减灾能力[23][24] - 公司研发流域防洪预警决策系统,实现实时雨情、水情预报预警及洪涝灾害影响分析[23] - 公司在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方面研发智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底座”[24] - 公司研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系统,为防震减灾相关工作提供依据[24] - 公司研发地震快速评估与应急救援系统,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支撑[24] - 公司研发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系统和地震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提升应急准备能力和提供地震公共服务[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围绕三大主营业务加强产品与技术创新,基于22项核心技术对4项技术进行迭代升级[26] -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初步完成智能解译平台研发[26] - 地下管网板块持续改进城市地下管网和长输管道精查技术,开展燃气泄漏移动式自动检测装备预研工作[26] - 智慧城市板块开展新一代数字中国建设时空底座平台-时空孪生智能平台的研发,在多领域取得初步进展[26] - 数字孪生矿山地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技术研发形成矿山安全智能预测预警技术和矿山井巷工程自动化三维建模技术[26] - 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技术研发形成海量物联网监测数据的入库存储技术,支持cassandra集群,可支撑百万级工业互联网监测数据入库存储和备份[26] - 危化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技术研发升级池火灾模型、蒸汽云爆炸模型,扩展和丰富危化品事故风险模型[26] - 智能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基于语义分割和变化检测技术实现像素级多要素地物提取等任务,提升网络模型性能与解译精度,初步形成自主智能遥感解译产品[27] - 公司研发的城市治理领域核心应用成功应用于衢州、东营、宿州、亳州等地[25] - 公司水环境治理“厂-网-河”一体化治理思路在安徽、重庆、黑龙江、山东等多地落地实践[25] 研发相关信息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申请数49个、获得数46个,累计申请数1010个、获得数986个[28]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26,516,962.95元,上年同期数为25,911,135.51元,变化幅度为2.34%[29]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26,516,962.95元,上年同期数为25,911,135.51元,变化幅度为2.34%[2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9.06%,上年同期为6.15%,增加2.91个百分点[29] - 钢套管与紫外光联合修复工艺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485.48万元,本期投入128.74万元,累计投入227.23万元[31] - 基于AI的影像智能解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科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10.00万元,本期投入282.68万元,累计投入427.96万元[31] -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监测预警预计总投资规模534.00万元,本期投入12.00万元,累计投入53.96万元[31] - 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软件平台升级及防震减灾、洪涝灾害预警软件平台研发预计总投资396.9万元,本期投入135.47万元,累计投入422.52万元,项目已完成验收[32] - 煤化工企业数字化监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研发(一期)预计总投资655.4万元,本期投入141.74万元,累计投入141.74万元[32] - 时空孪生智能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一期)投入568.2万元,处于研发阶段[33] - AI大模型城市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投入1500万元,处于研发阶段[33] - 区域碳资产管理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870万元,处于研发阶段[33] - 管线检测一体化管控平台研究投入600万元,处于研发阶段[33][34] - 公司研发项目合计投入6120.06万元,已投入1176.30万元,累计投入2151.72万元[34]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6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3.10%,上年同期数量为254人,占比为10.56%[3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117.84万元,平均薪酬7.87万元,上年同期薪酬合计2282.38万元,平均薪酬8.99万元[35]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3人,占比1.12%;硕士研究生69人,占比25.65%;本科176人,占比65.43%;专科21人,占比7.80%[35]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