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迈信林(688685) - 2024 Q2 - 季度财报
迈信林迈信林(SH:688685)2024-08-28 18:3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友志,注册地址为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街道溪虹路1009号[17] - 公司控股子公司有苏州瑞盈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飞航防务装备有限公司、郑州郑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13]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为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13]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5] 报告审计与声明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利润分配与公积金转增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6] - 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115] 重要事项说明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6]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财务数据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20元/股,上年同期0.12元/股,同比增加66.67%[22]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86,002,112.93元,上年同期146,838,998.86元,同比增加26.67%[22]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75,905.97元,上年同期17,757,490.18元,同比增加62.05%[22]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39%,上年同期为9.82%,减少3.43个百分点[22] - 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红股3股,合计派送红股33,560,000.00股[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86,002,112.93元,同比增加26.6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775,905.97元,同比增加62.05%;扣非净利润25,127,603.03元,同比增加63.42%[83] - 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186,002,112.93元,上年同期146,838,998.86元,同比增加26.67%[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75,905.97元,上年同期17,757,490.18元,同比增加62.05%[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127,603.03元,上年同期15,375,887.08元,同比增加63.42%[95] - 营业收入为186,002,112.9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7%,主要因工艺技术与设备升级及开展算力服务器租赁销售业务[98] - 营业成本为112,289,575.1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1%,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所致[98][99] - 算力服务器租赁及销售业务毛利额为14,904,170.71元,占本期总毛利额比例为20.22%[99]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58,369,572.62元,较上年期末减少38.21%,主要因基建投入及分红[102] - 应收账款期末数为233,529,038.60元,较上年期末增长32.88%,因营业收入增长,未结算应收账款增加[102] - 固定资产期末数为371,387,935.55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1.25%,部分加工设备及算力服务器完成验收[102] - 在建工程期末数为692,505,338.21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865.82%,因航空产业园建设及算力服务中心购置[102] - 短期借款期末数为605,808,489.45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951.78%,融资用于算力服务中心[102] - 报告期投资额为10,962,560.0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13%,设立瑞盈智算并收购郑飞机械股权[105] - 合同负债期末数为2,812,171.86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0,054.84%,主要是预收客户货款[102] - 私募资金期初数800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2,241.01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94,467.36元,期末数7,905,532.64元;其他资产期初数200万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200万元,期末数为0;合计期初数1000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2,241.01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2,094,467.36元,期末数7,905,532.64元[107] - 苏州东吴科创投资合伙企业拟投资总额2000万元,已投资800万元,投资比例40%,报告期利润影响 -72,241.01元,累计利润影响 -94,467.36元[108]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7.52%,系调整研发战略,减少半导体相关设备及工艺研发投入[23] - 公司研发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与吸收创新相结合,包括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4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12项核心技术,11项自主研发,1项引进吸收[47] - 报告期内拟定7项新研发项目,如燃气轮机喷嘴、大型飞机结构件等[48] - 大型飞机机身结构件加工工艺研发可使产品良率在原水平基础上提升10%以上,已小批量试制[48] - 飞机回转体类产品复合加工工艺研究采用车铣复合工艺,发挥关键设备优势[48] - 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如弱刚性薄壁金属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等,部分已批量应用[49] - 本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截至报告期末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43项[51]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1,890,089.92元,上年同期为14,416,558.43元,变化幅度为-17.52%[54] - 研发投入合计11,890,089.92元,上年同期为14,416,558.43元,变化幅度为-17.52%[5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本期为6.39%,上年同期为9.82%,减少3.43个百分点[54] - 公司在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为飞机精密复杂结构件[50] - 公司研发的高精密T - R单元数控加工技术已批量配套中国电科下属单位[50] - 公司通过研发形成不同材质电阻焊独特工艺技术,能满足高性能卡箍产品制造需求[50] - 公司完成飞机复杂结构件加工的特征识别、智能编程等技术实现,解决小批量大型复杂结构件生产工艺难题[50] - 公司研发多项特殊构造工装,在工装设计方面拥有多项专利[49]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7.52%,因公司调整研发战略,减少半导体相关设备及工艺研发投入[55] - 基于零点定位的柔性夹具的研发及应用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投资规模165万元,本期投入88.53万元,累计投入314.53万元,处于小批量应用阶段[58] - 角度头五轴联动的加工工艺技术研发项目预计投资规模158万元,本期投入56.07万元,累计投入227.07万元,已完成并形成总结[58] - 适用于零点定位的通用转接工装系统的研发项目预计投资规模180万元,本期投入65.48万元,累计投入267.48万元,处于小批量应用阶段[59] - 连接器用母头套管高精密螺纹压铸件项目预计投资规模180万元,本期投入24.32万元,累计投入130.32万元,处于批量生产阶段[59] - 光伏用电源线束的研发项目预计投资规模185万元,本期投入24.12万元,累计投入136.12万元,处于批量生产阶段[59] - 燃气轮机喷嘴机加制造工艺研究项目预计投资规模280万元,本期投入79.25万元,累计投入79.25万元,工艺方案设计完成并完成试验验证[59] - 燃气轮机喷嘴焊接工艺研究预算250.00,已投入77.99[61] - 燃气轮机喷嘴装配工艺研究预算230.00,已投入100.67[61] - 大型飞机机身结构件加工工艺研究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装夹效率提高20%,定位精度±0.005mm,结构件加工过程中平均特征自动识别率≥95%,数控加工变形降低到0.05mm/m,计划申请国家专利2项[61][63] - 飞机回转体类产品复合加工工艺研究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产品外形轮廓度≤0.2mm,圆度≤0.02mm,精孔位置度≤0.1mm,计划申请国家专利2项[63] - 卡筛类产品变形控制方法的研究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应力下降率3.64%,变形率36.8%,计划申请国家专利2项[63] - 大型飞机机身结构件加工工艺研究产品良率在原水平基础上提升10%以上[63] - 卡筛类产品在1100N、1500N、2100N的驱动力作用下,胶管管径的最大变化量分别为1.21、1.68、1.97mm[63] - 条带卡筛焊接工艺成品率达99.99%,设备节拍为20S/pcs,计划申请国家专利2项[65] - 大型薄壁回转体零件高速车铣加工装置研究增加了零件加工稳定性,防止装夹变形[65] - 加工中心装夹机构研究实现大直径圆筒类型零件装夹找正方便准确,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6] - 轴类零件排列装置研究实现轴类零件朝向有序化和两端对齐,便于取出操作[66] - 薄壁零件加工支撑装置研究实现对不同筒径规格薄壁圆筒零件可靠支撑[66] - 条带卡筛焊接工艺研究投入280.00(单位未提及)[65] - 大型薄壁回转体零件高速车铣加工装置设计和研究投入150.00(单位未提及)[65] - 加工中心装夹机构设计和研究投入120.00(单位未提及)[65] - 轴类零件排列装置设计和研究投入90.00(单位未提及)[66] - 薄壁零件加工支撑装置设计和研究投入95.00(单位未提及)[66] - 轴类轴心校直装置研发投入120万元,实现轴心校直操作简单高效,适用不同尺寸轴类[68] - 轴类零件钻孔定位装置研发投入85万元,实现轴类零件端部限位和轴向长度定位精确,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8][70] - 碳纤维显控台研发投入200万元,处小批量生产阶段,比铝合金管显控台整体减重30%-35%,力学性能优[70][71] - 申控模块配试设备研发投入180万元,处小批量生产阶段,数字信号分辨力0.01μΩ,可消除50Hz工频干扰[70] - 可升降调节显控台研发投入185万元,处小批量生产阶段,比铝合金管显控台减重30%-35%,设封闭收纳仓[70][71] - 发动机油源控制柜研发投入200万元,处小批量生产阶段,通讯波特率9600,传输距离无遮挡500M[71] - 各项目研发投入总计4223万元[71] - 公司目前有研发人员10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4.08%,研发人员薪酬合计958.91,平均薪酬8.88 [74] - 公司形成12项核心技术体系,包括面向生产线的智能数控编程与在线检测技术等[76] - 2022年公司“江苏省航空航天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获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77] - 报告期内拟定7项新研发项目,如燃气轮机喷嘴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及部分试验验证[83] - 大型飞机机身结构件加工工艺研究可使产品良率在原水平基础上提升10%以上,已小批量试制[83] 主营业务与行业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集中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收入和利润占比均超30%[28] - 公司所处航空零部件制造业,军用属有限开放行业,民用暂无限制,未来竞争将更充分[30] - 公司是具备机体、发动机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制造商,2019年以来拓展航发和起落架业务[34] - 公司形成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两大业务板块,客户覆盖众多军工集团,2023年获多项荣誉[35] - 2015年以来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形成多项核心技术,产品从连接件等为主发展到以整体结构件为主,拓展装配工装业务[39] - 军品定型周期长且无周期性,受下游交付影响行业收入下半年占比高[31] - 军品定制化程度高,供应商与军工客户合作关系稳定[32] - 行业在资质、技术、资金方面壁垒较高[32][33] - 航空先进装备需求驱动零部件高性能制造[36] - 航空零部件产品数字化和制造过程智能化是发展趋势[37] - 航空零部件行业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未来竞争将更充分[38] - 公司形成“军品为主、民品为辅”两翼发展格局,具备机体、发动机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40] - 公司承担多种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是少数具备综合配套能力的民营制造商,产品涉及飞机多部位[78] - 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央企集团,2023年获多项客户荣誉[80] 公司经营模式 - 公司由采购部统一采购物资,执行合格供应商审核制度并建立考核体系[43] - 公司采用订单拉动式生产模式,部分开粗工序委外并建立全流程管控体系[44] - 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等业务以直销为主,贸易业务以经销为主[46] - 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等业务定价参考工艺复杂程度、预估工时等因素协商确定[46] 公司发展动态 - 2024年1月公司收购控股子公司郑飞机械29.995%股权,完善多元化产业布局[84] - 2024年4月公司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算力服务业务,建设高性能算力中心[84] 税收优惠与风险提示 - 公司及子公司飞航防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子公司郑飞机械2024年资格期满[90] - 公司持有金美鑫25%股权按权益法核算,若金美鑫经营不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风险[93] - 子公司瑞盈智算在投资建设及订单导入中,若瑞盈科技无法获贷款和客户,算力租赁业务有流动性风险[93] - 若国家对军工业务向民营资本开放政策变化,公司可能面临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