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格科技(688450) - 2024 Q2 - 季度财报
光格科技光格科技(SH:688450)2024-08-28 18: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9] - 公司股东包括苏州方广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基石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苏州工业园区领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9]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9] -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2011年10月11日由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1355号变更为星湖街328号,2014年4月17日再次变更为东平街270号澳洋顺昌大厦3C,3D[17]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姜明武[17] - 公司外文名称为Suzhou Agioe Technologies Co., Ltd.[17] - 公司外文名称缩写为AGIOE[17] - 公司网址为http://www.agioe.com[17] - 公司电子信箱为investor@agioe.com[17] - 公司办公地址为苏州工业园区东平街270号澳洋顺昌大厦3C,3D[17] - 公司办公地址邮政编码为215123[17] - 公司中文名称为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 - 公司中文简称为光格科技[1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096.91万元,同比下降60.32%[2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6.57万元,同比下降201.55%[22][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14.29万元,同比下降221.55%[22][25] - 公司总资产为12.58亿元,同比下降4.00%[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00%,同比增加41.62个百分点[23][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1元/股,同比下降176.39%[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6%,同比减少9.19个百分点[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89.29万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197.72万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143.30万元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0.33万元[26][27] - 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0.32%,主要由于上半年完成验收项目减少[82]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8.07%,主要系营业收入下降导致[8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45%,主要由于销售人员数量增加导致薪酬增长[83]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5.88%,主要由于工资薪金和中介服务费增加[8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4.68%,主要由于研发人员增加导致薪酬增长[84]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34.03%,主要由于在建工程支出和经营支出增加[85]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8.76%,主要由于客户票据结算款增加[85]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82.92%,主要由于研发生产基地陆续投入建设[86]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51.93%,主要由于预收客户款项增加[86] - 新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累计实际投入金额为108,054,372.24元,资金来源为募投资金和自筹资金[88] 技术与研发 - 公司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DTS)等[11] - 公司自主研发的受激拉曼散射抑制及远程泵浦光投送技术,将DTS的监测距离延长到30km以上[41] - 长距离高空间分辨率光纤传感高速数据采集技术,将系统采样率提升1倍,实现2GHz的采样率,并在5km监测距离内实现0.5m的高空间分辨率[41] - 公司采用嵌入式系统优化技术,基于PowerPC架构嵌入式CPU和FPGA,实现高集成度的DTS,避免了工控机和商用Windows平台的功能冗余和不稳定性[41] - 微弱信号光探测及去噪技术,采用低温抑制高灵敏度APD探测器噪声,配合优化的非局部平均和小波变换算法滤波降噪算法,大幅减小了测温时间[42] - 双端测量技术突破了DTSS性能指标的矛盾,实现100km以上(环路200km以上),空间分辨率5m,温度精度±1℃,应变精度±20με的性能指标[42] -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系统及非本地效应抑制技术,采用电光调制链路生成双频脉冲光及探测连续光信号,降低了非本地效应,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42] - 布里渊增益谱拟合技术,通过平滑去噪和LM算法拟合,求解布里渊增益谱峰值对应的中心频率,进一步提高测试精度[42] - 光学中继放大及光信号中光谱整型技术,采用多个光纤耦合器和环形器等无源器件,设计适用于DTSS产品的光中继放大方案,保证传感信号的光谱质量一致性[42] - 公司实现了75公里以上的单通道振动监测,提升了监测长度[43] - 基于EtherCAT的高集成高可靠ACU实现技术,支持AI、AO、DI、DO、RS485等接口,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70℃,EMC电磁兼容工业4级,IP68防护等级[43] - 超低功耗网关通讯技术支持微能量取能,支持边缘计算和多种行业通讯协议如Modbus、MQTT、IEC104[43] - 局放光纤同步网络对时双端定位技术授时精度达到纳秒级,定位精度达到±3米,最多可支持64台装置级联,最远可实现对长达30公里高压电缆回路进行同步测量[43] - 局部放电信号采集及滤波技术实现皮库(pC)级局部放电信号实时、精确、连续的获取,相位精度优于0.5度[43] - 巡检机器人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保证机器人位置重复定位精度达到±10mm[45] - 巡检机器人调度与控制技术采用基于ROS系统的调度与控制架构,支持多机器人多任务调度算法和机器人电量动态评估算法[45] -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系统微应用群技术采用Spring Cloud/Spring Boot微服务技术框架,支持跨地域、跨组织、跨专业的协同研究与应用业务场景构建[45] - 云边协同设计技术支持多区域、多数据中心资源统一管控的云管理平台,具备绿色、稳定、可靠等特点[45] - 基于对抗神经网络GAN的视频差异化检测算法实现了通道巡检视频数据的智能处理[45]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30,071,820.43元,同比增长34.68%[5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00%,较上年增加41.62个百分点[50]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0个,累计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48个[48] - 公司新增实用新型专利4个,累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达到81个[48] - 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6个,累计软件著作权申请数达到175个[49] - 公司参与编制行业标准《海上风电场工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在线监测系统设计规范》(NB/T 11299-2023),该标准于2024年起实施[48] - 公司研发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项目已结题,总投资规模为575万元,累计投入664.50万元[52] - 公司基于有限元的逆向迭代计算算法,提升电缆载流量计算准确度,实现不同厂家和敷设环境下参数的自动校正[46] - 公司融合BIM/GIS/H5/360全景技术,实现资产的数据可视化管理,提升资产监控运维效率[46]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4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9.77%,其中博士9人,硕士68人,本科59人,大专4人[56] -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609.13万元,平均薪酬为18.64万元[56]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1,120.50万元,其中已完成研发投入3,007.18万元,剩余研发投入7,918.59万元[55] - 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大、定位精度高、无监测盲区等优势,满足电缆等长距离线性资产及特殊环境下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的需求[58] -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底层硬件及嵌入式软件设计能力的厂商,可自主研发基于多种原理的各类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58] - 公司创始人姜明武为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具备网络通信行业逾30年研发工作经验[5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具备多年光学、精密仪器行业丰富的研发经验,研发团队中博士研究生学历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8人[59] - 公司资产数字化监控运维应用软件平台处于系统测试阶段,投入1,500万元,已完成420.05万元,剩余1,375.94万元[53] - 公司基于深度学习的通用目标识别平台投入735万元,已完成138.57万元,剩余551.62万元,处于系统测试阶段[55] - 公司资产数字化监控运维中台软件投入1,725万元,已完成493.14万元,剩余1,649.29万元,处于系统测试阶段[55]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3007.1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9.00%,同比增长34.68%[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25项,有效软件著作权170项[60] - 公司研发人员共140人,占比39.77%,其中博士研究生9位,硕士研究生68位[68] - 公司参与编制的行业标准《海上风电场工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在线监测系统设计规范》于2024年起实施[68] 行业与市场 - 国家电网2024年全年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000亿元,比去年新增711亿元,主要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领域[29] - 截至2023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729万千瓦,预计2030年开发规模约9000万千瓦[30] - 2023年全球风电市场新增海上风电装机10.8吉瓦,中国以6.3吉瓦增速领跑全球[30] - 2024年全年计划改造10万公里地下管网,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31] - 公司是综合管廊领域领先的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供应商之一,参与了多个国内第一批、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示范项目[32] - 202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4.45万亿元,公司推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管线泄漏监测等领域的解决方案[32] - 2011-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由420亿元增长至1658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32] - 公司以光纤传感器为核心的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可应用于智慧交通行业,包括路面、边坡、桥梁、隧道的结构健康监测、火灾监测、隧道温度监测、护栏监测等场景[33] - 公司推出的港口码头设备设施智能听诊系统及相关产品,涵盖了港口安全生产、能源管理优化、港机结构监测、无人巡检等多个方面的需求[34] - 公司是国内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与资产数字化监控运维管理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网、海上风电、综合管廊、石油石化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34] - 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力设施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海缆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综合管廊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34] - 电力设施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等核心设备,通过对高压电缆的温度、局部放电、护套环流、故障行波、载流量及运行环境参数、变压器绕组温度、开关柜触头温度等进行实时采集监测[35] - 海缆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等核心设备,利用海底光电复合缆的内置光纤作为传感和通信介质,实时监测和采集海缆的温度、应变、扰动、行波等数据[36] - 综合管廊资产监控运维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维护和资产管理而开发的系统解决方案[38]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基于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瑞利散射效应的光纤传感技术的企业,并推出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传感器、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等系列产品[39] - 公司根据 EAM+PHM 理论框架,研发了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软件平台,将传统解决方案分离的资产管理、监控、运维三者有机融合,打通数据孤岛[39] - 公司客户包括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62] - 公司承接了多个重点项目,如西安东北郊330kV架空线路落地迁改工程火灾探测项目等[62] - 公司采用动态库存管理模式,具备ISO9001、ISO14001、ISO45001等多项认证[64] - 公司产品具备中台化、模块化设计方案,适用于电力设施、海底电缆、综合管廊等领域[60] - 公司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提升海缆和交通港口行业的运行维护效率和质量[63] - 公司在电力电网、海上风电、综合管廊等行业加强开拓,并探索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石化、交通、新能源等新行业的应用,形成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并有订单持续产生[69] 风险与挑战 - 公司未进行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4] - 公司未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5] - 公司未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5] - 公司未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5] - 公司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报告涉及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4]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31,471.22万元,较报告期初减少3,020.74万元,但整体回款结算周期依然较长[76] - 公司主要客户为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电网公司对电力行业的投资政策和投资力度将影响公司营业收入[73] - 公司第四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客户采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74] - 公司享受的所得税和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若政策调整或公司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将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77] -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为新兴技术,市场规模相对偏小,若公司不能继续保持技术优势,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77] -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电网公司、中国中铁、中天科技等单位,资信能力较好,但应收账款持续上升可能带来运营资金压力[76] - 公司产品应用于电力电网、海上风电、综合管廊、石油石化等行业,若宏观经济波动较大,将影响公司盈利水平[79] - 公司面临技术创新与研发风险,若不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力降低[69] - 公司所处行业对技术研发人才需求旺盛,若招聘、培养或激励机制不力,将存在人才流失风险[71]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38] - 报告期内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37]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规担保情况[137]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关联交易[138]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139] 股东与股权承诺 - 公司实际控制人姜明武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01] - 公司实际控制人姜明武承诺若公司股票在上市后6个月内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02] - 公司实际控制人姜明武承诺在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其持有股份总数的25%[102] -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光格源、光格汇承诺自上市之日起4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99] - 持股5%以上的股东叶玄羲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99] - 持股5%以上的股东、公司董事郑树生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8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99] - 公司股东、副总经理魏德刚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8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00] - 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张树龙、陈科新承诺自上市之日起4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00] - 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长期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01] - 公司实际控制人姜明武及其一致行动人光格源、光格汇承诺长期解决关联交易问题[10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承诺每年减持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总数的25%[103] -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03] - 持股5%以上的股东叶玄羲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05] - 公司董事郑树生承诺在担任董事期间每年转让股份数不超过其持有总数的25%[106] - 若公司股票在上市后6个月内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04]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03] - 持股5%以上的股东叶玄羲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其初始入股价格[105] - 公司董事郑树生承诺在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06] -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104]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承诺减持股份时将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相关法律法规[103] - 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尹瑞城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07] - 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方广二期承诺,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公司股票时,减持价格不低于公司上市前上一年度经审计每股净资产的价格[110] - 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基石创投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10] - 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尹瑞城承诺,若违反减持承诺,将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公开说明原因并向公司股东和社会公众投资者道歉[107] - 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方广二期承诺,若违反减持承诺,将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公开说明原因并向公司股东和社会公众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