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公司拥有多家子公司,包括铂力特(江苏)、铂力特(香港)、铂力特(渭南)等[10] - 公司是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原材料、装备、定制化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30] - 公司自主研制开发了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激光立体成形、电弧增材制造等系列金属3D打印设备[31][32][33] - 公司通过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了结构轻量化、复杂内腔结构成形、零件整体化功能集成等优势[33] - 公司利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实现复杂零件一体化制造,减少零件数量、降低装配风险、实现减重和增加可靠性[34] - 公司通过激光立体成形设备对昂贵零件进行修复与再制造,恢复产品性能,形成批量化修复服务[34] - 公司采用大尺寸电弧增材制造装备实现铝合金、不锈钢等超大尺寸构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34] - 公司自主研发20余种金属3D打印专用粉末材料,解决传统材料在3D打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5] - 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属3D打印技术服务,包括工艺咨询、设计优化、逆向工程等[36] - 公司与德国EOS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升本地化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37] - 公司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属增材制造产业生态,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38] - 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与主要客户形成紧密合作关系[39] -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和自主创新能力,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取得大量成果[40] - 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了20余个型号的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1] - 已完成 10 条增材制造专用高品质金属粉末生产线建设,生产粉末制备工艺成熟稳定[42] - 推出了适用于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工艺的 BLT-MIM Ti 粉末和适用于定向能量沉积(DED)工艺的 BLT-Ti65和 BLT-Ti64 ELI 粉末[42] - 推出全新绿激光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 SLM 设备打印铜及铜合金致密度不高、打印效率较低的问题[43] - 发布了经过工程化应用验证的超多激光、超大幅面设备,大尺寸增材制造设备的平台化方案以及自动化粉末循环系统[43] - 完成多个重点型号升级,设备占地进一步缩小,打印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坪效更高[45] - 优化耗粉、耗气等日常消耗,设备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45] - 针对设备大批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更完善,设备运行稳定性、一致性进一步提升[45] - 实现设备电源及运动控制单元的国产化替代,自研上位机控制软件,实现整机系统的打印状态及参数控制,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47] - 通过工艺优化及设备结构优化、参数优化,实现了铝合金大角度 45 度成形及异形薄壁结构的成形[47] - 实现不锈钢零件的规模化生产,设备产能扩充 6 倍[47] - 开发了超高效率钛合金沉积工艺参数,沉积效率≥4kg/h,后续将进一步相关性能验证,运用到产品制造过程中,能极大降低制造成本[1] - 建立了大尺寸复杂主承力结构增材制造研制能力,从工艺成形、机加工、增材连接、工装设计、检验检测等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1] - TC4 ELI粉末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证[1] - 开发了DED专用的TC4、TA15、TC11钛合金粉末[1] - 开发高强β系钛合金粉末TB8和TB17[1] 研发创新 - 公司专注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究,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承担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76][77] - 公司不断创新,在粉末材料、装备、产品、软件、结构优化等方面保持行业领先水平[76][77] - 公司承担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76] - 通过优化切片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进一步提升大模型的剖分效率和成形质量[2] - 针对多光设备,通过算法优化,提升多光设备的打印效率[2] - 通过算法优化,支持更多模型的剖分,优化了特定行业的模型处理流程[2]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10,792.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60%[5] - 针对铂力特 SLM 设备,进行定制化的算法开发,提升设备打印效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提升打印质量,支持和兼容更多的 CAD 模型格式导入[59] - 针对耐高温零部件钛合金增材制造需求,通过原材料成分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协同热处理工艺参数调控组织性能,克服材料应力大易宏观开裂的缺点,实现快速成形,性能匹配锻件指标,零部件批量生产交付[61] - 基于金属增材 SLM 技术,为实现设备连续生产,突破过滤器寿命提升难题,实现过滤器自主研发及应用推广,安全性、便捷性进一步提升,耗材成本下降[61] - 针对航空航天产品复杂度高、一体化程度高的特点,开展新材料、新结构的工艺研制试验,最终保证新产
铂力特(688333) - 202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