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星集团控股(00055) - 2024 - 中期业绩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99,197千港元,同比增长7.6%[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3,46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497千港元大幅增长569.2%[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39,53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8,893千港元亏损收窄42.6%[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15.8港仙,较去年同期的22.6港仙有所改善[3] - 公司本期亏损为40,05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57,287千港元有所改善[6] - 公司本期全面开支总额为48,43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73,322千港元减少34%[6] - 公司本期汇兑差额为8,38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6,035千港元减少47.7%[6] - 公司本期保留溢利(累计亏损)为32,49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89,528千港元减少63.7%[6] - 公司总收益从2023年的185,114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199,197千港元,同比增长7.6%[14] - 公司本期亏损从2023年的68,893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39,534千港元,亏损收窄42.6%[14]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从2023年的57,287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40,056千港元,亏损收窄30.1%[25] - 公司本期收益为199,200,000港元,同比增长7.6%[40] - 本期毛利为43,500,000港元,毛利率增加18.3个百分点至21.8%[40] - 本期亏损为40,100,000港元,主要由于制造及销售业务、物业发展业务和物业投资业务的分类亏损[40]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26,150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377,731千港元下降13.6%[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资产总额为800,936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690,423千港元增长16.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67,768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266,696千港元增长37.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674,313千港元,较2023年底的722,802千港元下降6.7%[5] - 公司总资产从2023年的1,068,154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1,127,086千港元,同比增长5.5%[16] - 物业投资业务资产从2023年的280,054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364,111千港元,同比增长30.0%[16] - 公司总负债从2023年的345,352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452,773千港元,同比增长31.1%[16] - 物业发展业务负债从2023年的108,142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208,017千港元,同比增长92.4%[1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金额为54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300,000港元减少58%[26] - 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2,68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7,000港元,主要由于市场租金交易量减少[27] - 投资物业账面总值为76,300,000港元,较去年89,200,000港元减少14.5%[27] - 待售发展中物业及待售物业总值为333,346千港元,较去年258,459千港元增加29%[28] - 待售发展中物业账面值为36,251,000港元,较去年37,123,000港元减少2.3%[28] - 待售发展中物业/待售物业质押给中国银行的账面总值为82,121,000港元,较去年221,336,000港元减少62.9%[30] - 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为22,119千港元,较去年22,193千港元减少0.3%[31] - 香港上市股本投资为12,088千港元,较去年15,771千港元减少23.3%[31] - 制造及销售业务以及贸易业务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08,583千港元,较去年87,359千港元增加24.3%[33] - 物业发展业务的合约负债为74,15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9,424,000港元大幅增加[36] - 公司向银行支付的已质押银行存款金额为14,761,000港元,用于担保物业买方的按揭贷款[38]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08,62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5,626,000港元有所增加[34] - 待售发展中物业的应计建筑成本为78,59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4,463,000港元大幅增加[3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至约215,800,000港元,流动比率降至2.2倍,速动比率降至1.2倍[59] - 公司借贷总额增加至约184,400,000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上升至27.4%,主要由于银行借贷增加[60] - 公司资本开支增加至约82,200,000港元,主要用于购置机器和建筑工程项目[63] - 公司资本承担减少至约122,100,000港元,计划通过内部资源和外部银行借贷提供资金[64] - 公司或然负债减少至约130,700,000港元,与中星工业园的建筑贷款担保有关[65] - 公司资产质押减少至约233,200,000港元,主要用于建筑贷款和按揭贷款担保[66] 业务表现 - 制造及销售业务收入为177,671千港元,同比增长7.3%[10] - 音乐及娱乐业务收入为1,814千港元,同比增长28.8%[10] - 香港地区收益为70,384千港元,同比增长2.1%[11] - 中国大陆地区收益为88,989千港元,同比增长0.6%[11] - 欧洲和美国地区收益为20,108千港元,同比增长23.9%[11] - 物业投资业务收益从2023年的1,090千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3,827千港元,同比增长251.1%[14] - 制造及销售业务亏损从2023年的50,246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8,617千港元,亏损收窄82.8%[14] - 物业投资业务亏损从2023年的2,641千港元扩大至2024年的12,193千港元,亏损增加361.6%[14]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收益增加7.3%至177,700,000港元,毛利率增加19.8%至17.9%[44]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亏损率从30.4%降至4.9%,主要由于成本节省计划及材料消耗率下降[44] - 音乐及娱乐业务分类收益增加28.8%至1,800,000港元,但亏损仍为1,400,000港元[46] - 贸易业务收益减少至约13,500,000港元,分类亏损增加至约410,000港元,主要由于香港客户收益减少[58] 业务计划与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加强采购能力及精简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45] - 公司将继续扩大音乐作品特许业务,并在海外及中国大湾区举办音乐演出[46] - 公司将继续投入资源推动中星工业园的销售及市场推广活动,并引进更多零售商铺[53] - 公司将持续监控香港及中国的市场状况,并在必要时调整策略[55] 物业发展 - 公司拥有两个物业发展项目,分别由中清和中大清远执行[47] - 中清因股东贷款问题被冻结两幅商业地块,涉及金额23,479,330元人民币[48] - 中星工业园总建筑面积为166,000平方米,其中61%的建筑工程已完成,预计2024年将完成额外16%的建筑工程[51] - 中大清远已交付约55%的工业大厦,2023年确认收益约1.6亿港元,2024年预计交付28,000平方米的工业大厦及宿舍[52] - 中大清远与多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提供阶段性担保,2024年预计部分房产证将发出并完成按揭登记[52]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将完成部分房产证的发放及按揭登记[52] 投资与证券 - 证券买卖及股本投资业务中,公司持有约3,420万港元的股本工具及金融资产,2024年录得公平值亏损约370万港元[56] - 公司最大的投资为离岸投资基金Zhong Wei Capital L.P.,占其总股本的1.33%,2024年公平值约1,750万港元[56] 公司治理 - 董事会审核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会计政策、内部监控、风险管理和财务申报事宜[71]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本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2]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本期内遵守了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分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全部条文[74] - 本期中期业绩未经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及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审阅[75] - 详细中期报告将于2024年9月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登载[75]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薛嘉麟(主席)及薛济匡(行政总裁),非执行董事吴惠群、陈烱材及黄新发,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国云、朱瑾沛及冼翠碧[76] 其他 - 公司本期不派发中期股息[39] - 公司已对31,700,000港元的应收贷款采取法律行动,并已计提减值亏损26,800,000港元[42] - 放贷业务本期新贷款总额为700,000港元,贷款组合平均利率为15%,贷款利息收入减少20.0%至2,400,000港元[42] - 公司员工总数增加至约1,070名,员工成本总额减少至约74,900,000港元[68] - 公司提供一笔3,800,000港元的有抵押及担保贷款,期限为12个月,年利率为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