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成立 - 公司于2022年1月13日在中国成立,前身为2010年7月8日成立的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6] - 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分为内资股和H股,H股以港元认购及买卖[7] - 公司采用2024年H股购股权计划,授权董事会或其委员会管理[5] - 公司在中国设有员工激励平台,包括南京才智二号企业管理合夥企业和南京汇友聚才企业管理合夥企业[5][7] - 公司核心产品符合上市规则第18A章的界定[6] - 公司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用新药(IND)申请[7] - 公司计划在联交所主板上市H股[7] - 公司董事会设有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5][7]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其他收入为4,786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6,919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研发开支为70,290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71,598千元人民币略有减少[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行政开支为13,064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8,306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财务成本为2,029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1,435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除税前亏损为78,396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86,568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期內亏损为78,396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86,568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为49,018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51,523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为210,939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250,101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为40,275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150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49,589千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127,654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2] - 公司其他收入由同期的人民币6.9百万元降低至报告期的人民币4.8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减少[26] - 公司报告期内其他收益为人民币2.2百万元,较同期增加人民币0.8百万元,主要由于外匯收益增加[29] - 公司研发开支报告期内为人民币70.3百万元,与同期的人民币71.6百万元相比保持相对稳定[3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3.1百万元,同比增长4.8百万元,主要由于专业中介费增加3.3百万元及其他开支增加0.6百万元[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为人民币4.563百万元,占行政开支的34.9%,去年同期为3.533百万元,占比42.5%[3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人民币2.0百万元,同比增长0.6百万元,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增加导致的利息支出增加[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亏损及综合开支总额为人民币78.4百万元,同比减少8.2百万元[3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61.9百万元,较2023年底减少34.8百万元,主要用于候选药物的持续研发[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8.2百万元,同比减少14.1百万元,主要由于除税前亏损78.4百万元及非现金及非经营项目调整[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5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所得现金净额44.2百万元[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7.8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49.0百万元,主要由于新增银行借款80.0百万元及偿还银行借款50.0百万元[3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借款为人民币119.5百万元,较2023年底增加30.0百万元,主要由于获得额外贷款作为营运资金[4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杠杆比率为161.6%,较2023年底的70.6%大幅增加,主要由于权益因2024年上半年录得亏损及综合开支总额而有所减少[4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借款担保资产账面值分别为:物业及设备5.5百万元,使用权资产8.0百万元,投资物业0.5百万元[4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82,380,386股非上市股份及111,468,814股H股[5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93,849,200股,包括82,380,386股非上市股份和111,468,814股H股[6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人民币78,396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86,568千元[8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40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0.48元[8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开支为人民币70,290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71,598千元[8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3,064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8,306千元[8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61,851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96,684千元[8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89,864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27,804千元[8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人民币49,589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27,654千元[8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8,173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72,318千元[9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34,833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77,075千元[9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股本为人民币193,849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93,849千元[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未產生任何收入[98] - 政府補助收入為人民幣2,825千元,銀行利息收入為人民幣1,950千元[99] - 外匯收益為人民幣2,194千元,終止租賃協議所得收益為人民幣7千元[100] - 銀行及其他借款的利息開支為人民幣2,026千元,租賃負債利息開支為人民幣3千元[101] - 員工成本總額為人民幣16,703千元,折舊總額為人民幣3,563千元[102] - 公司未確認的稅項虧損約為人民幣1,016,744,000元[103] - 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40元[104] - 公司未支付、宣派或建議分派股息[106] - 公司購置傢俱及裝置產生的開支為人民幣826,000元[107] - 公司終止確認使用權資產約人民幣576,000元及租賃負債約人民幣583,000元,錄得終止收益約人民幣7,000元[107]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研发项目所用材料存货为人民币5,38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770千元减少6.8%[108]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研发服务预付款项为人民币35,46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743千元增加15.4%[10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应计研发开支为人民币38,19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559千元增加29.2%[1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借款新增人民币80,000,000元,用于资助研发活动,贷款利率为每年3.4%至3.5%[114]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转讓協議首付款为人民币39,49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0,843千元减少3.3%[116]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50,25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373千元增加18.6%[1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0至30天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2,11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15千元增加49.2%[112]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31至90天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43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14千元减少52.6%[112]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91至180天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56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1千元增加454.5%[112]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与研发活动相关的递延收入为人民币49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40千元减少23.4%[115] - 公司于2024年2月以每股人民币6.36元的价格向部分员工授出275,000份受限制股份,分四年归属,每年归属25%[121] - 公司于2024年2月以每股人民币6.36元的价格向部分员工授出575,000份受限制股份,分四年归属,每年归属25%[1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才智一號RS計劃股份支付开支人民币108,000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才智二號RS計劃股份支付开支人民币223,000元[1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董事及主要管理层的薪酬总额为人民币3,789,000元,其中薪金及其他福利为3,094,000元,酌情花红为338,000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163,000元,股份支付为194,000元[1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为人民币279,000元,主要为物業及設備[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向石藥集團中奇製藥技術(石家莊)有限公司购买研发服务金额为人民币41,000元[1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账面值与公平值相若[1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无未偿还余额[1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因员工终止雇佣关系,将550,000股普通股按原授予价格转让给普通合伙人Zhou Pengfei博士[121]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合同开发及生产组织(CDMO)和合同生产组织(CMO)业务,为其他制药公司提供药物开发及生产服务[5] - 公司核心产品M701是一款靶向EpCAM和CD3的重組BsAb,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腹水(MA)和恶性胸水(MPE)[18] - M701治疗MA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3月首位患者成功给药,II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显示良好的初步疗效信号和安全性[18] - M701治疗MPE的Ib/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Ib期部分,共招募24名患者,初步数据显示在NSCLC患者中控制MPE的疗效[18] - 公司核心产品Y101D是一款重组抗PD-L1和抗TGF-β人源化BsAb,已完成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19] - Y101D联合疗法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Ib/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并计划于2028年下半年推进商业化[19] - Y332是一款重组抗VEGF及抗TGF-β BsAb,于2023年10月开始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目前处于剂量递增阶段[20] - Y400是一款重组抗VEGF和抗ANG2 BsAb,已转让给深圳康哲维盛及CMS R&D,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良好的安全性[21] - 公司计划于2024年3月开始M701治疗MA的关键临床/III期试验,并预计于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BLA[14] - Y101D治疗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3月开始,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提交IND申请[14] - Y400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I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12月开始[14] - 公司维持约1,4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规模为500升,单个反应器最大年产量为20-24批次[23] - 公司计划与一家规模为300人的合同销售组织(CSO)合作,并在M
友芝友生物-B(02496) - 2024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