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津津燃公用(01265) - 2024 - 中期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8年12月16日成立,注册资本18,393.078万元[18] - 公司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20] - 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20] - 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余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21] 企业合并相关会计政策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3] -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一揽子交易”应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处理[23] - 非“一揽子交易”,在母公司财务报表中,以合并日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3]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付出资产等公允价值之和,差额体现为商誉或计入营业外收入[25] 合并报表相关政策 - 公司将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27] - 子公司与公司会计政策或期间不一致时,按公司政策或期间调整[28] - 合并财务报表已抵销内部交易,少数股东权益和库存股有相应列示[29]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从合并当期期初纳入报表;非同一控制下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29] - 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丧失控制权时,剩余股权重新计量,差额计入投资收益[30] 合营安排会计政策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的为共同经营,通过的通常为合营企业[32] - 公司作为共同经营参与方,按规定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33] - 公司作为合营企业合营方,按相关准则对投资进行会计处理[34] 金融资产与负债相关政策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36,37]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摊余成本计量两类,且不进行重分类[38] - 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不同类别交易费用处理不同[38]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利得或损失在特定情况计入当期损益[3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3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部分计入当期损益,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4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处理分情况[41]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43] - 金融资产满足三个条件之一予以终止确认[45] - 金融资产转移整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将两项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46]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先分摊账面价值,再将两项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46] -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现时义务解除,公司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部分),并将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47] -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多种金融资产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47] - 预期信用损失一般方法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金融工具减值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第一阶段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48] - 预期信用损失简化方法始终按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48] - 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损失准备增减金额计入当期损益[49] - 因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部分金融资产,始终按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49] - 公司将应收票据划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财务公司承兑汇票两个组合,将全部应收账款作为一个组合[49] - 公司将全部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分别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坏账准备[51] - 若有客观证据表明单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信用风险较大,单独计提坏账准备,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51] - 若金融工具违约风险低,借款人短期内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能力强,即便长期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不利变化也未必降低其履约能力,视为具有较低信用风险[51] - 公司通过比较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和初始确认日发生违约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考虑债务人还款情况、信用评级、经营成果及环境变化等信息[52][54] - 若逾期超过180日,公司确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54] 存货相关政策 - 公司存货主要包括燃气表及其他,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确定实际成本[55][56] -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单个存货项目或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6] - 公司存货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57][58] 长期股权投资相关政策 - 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下按购买日合并成本确定初始成本[59] - 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至50%的表决权资本时,对其具有重大影响;虽不足20%但符合特定条件时也具有重大影响[61]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 房屋及建筑物预计使用寿命40年,预计净残值率10%,年折旧率2.25%[64] - 燃气管网预计使用寿命25 - 30年,预计净残值率5 - 10%,年折旧率3.00 - 3.80%[64] - 机器设备预计使用寿命10 - 25年,预计净残值率10%,年折旧率3.60 - 9.00%[64] - 运输设备预计使用寿命5年,预计净残值率10%,年折旧率18.00%[64] - 电子设备、器具及家具预计使用寿命5年,预计净残值率10%,年折旧率18.00%[64] - 矿洞及其附属物预计使用寿命6年,年折旧率16.67%[64] 无形资产摊销政策 - 土地使用权使用寿命40 - 70年,摊销方法为直线法[66] - 软件使用寿命10年,摊销方法为直线法[66] - 采矿权使用寿命6年,摊销方法为直线法[66] 长期资产减值政策 - 公司将无法预见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期限或使用期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确定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年末对其使用寿命进行复核[67] - 长期资产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为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较高者,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后期不予转回[67] - 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67] 长期待摊费用政策 - 公司长期待摊费用指已支出但受益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按费用项目受益期限分期摊销[69] 职工薪酬政策 -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70] - 短期薪酬在职工提供服务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职工福利费按实际发生额或公允价值计量,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按规定计提[71] - 离职后福利根据设定提存计划或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处理,辞退福利在规定两者孰早日确认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71] -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按相关规定处理,否则按设定受益计划规定确认和计量[72] 预计负债政策 - 当与或有事项相关义务满足条件时确认为预计负债,按履行义务所需支出最佳估计数初始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并调整[74] 收入确认政策 - 销售商品合同在管道天然气、燃气器具及其他商品控制权转移至客户时确认收入[76] - 燃气管网接驳合同采用时段法,按累计实际发生成本占预计总成本比例(成本法)确定进度并确认收入[77] - 燃气管道输送合同在客户取得服务时确认收入,作为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按进度确认(进度不能合理确定除外)[79] 合同成本政策 - 合同成本包括取得合同的增量成本和履约成本,满足条件确认为资产[80] - 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履约成本,摊销期限不超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计入“存货”,超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计入“其他非流动资产”[80] - 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取得成本,摊销期限不超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计入“其他流动资产”,超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计入“其他非流动资产”[80] - 与合同成本有关资产账面价值高于特定差额时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因素变化可转回[80] 政府补助政策 - 政府补助分与收益相关和与资产相关,按不同方式处理[82] - 政府补助满足条件且能收到时确认,按应收金额计量的有证据表明符合条件且预计能收到时确认,其他实际收到时确认[83] 递延所得税政策 -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以很可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限,否则减记账面价值[84] - 满足特定条件时,公司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以抵销后净额列示[86] 租赁相关政策 - 公司在合同开始日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包含租赁[87] - 租赁期开始日,除短期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公司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88] - 使用权资产按成本初始计量,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分类计提[88] - 租赁负债按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租赁付款额现值初始计量[89] - 公司将实质转移租赁资产所有权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否则为经营租赁[90] - 经营租赁租金收入在租赁期内按直线法确认,融资租赁确认未实现融资收益[90] 股利政策 - 公司现金股利于股东大会批准后确认为负债[91] 税费政策 - 增值税税率为9%、1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为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96] 资产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19.097945004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8621497387亿元下降12.64%[3][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8.25090215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856166544亿元下降24.00%[3] - 货币资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7.8931514577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3.4706313778亿元,降幅56.03%[3] - 应收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9230018177亿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2.5585854624亿元,增幅33.05%[3] - 预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3.518649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9903.782104万元,增幅7935.96%[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0.847042851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0059831947亿元下降1.44%[3]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存款余额为347,382,949.35元,2023年12月31日为789,472,606.25元[97] - 2024年6月30日其他货币资金余额为134,056.73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3,920.55元[97] - 2024年6月30日货币资金合计余额为347,517,006.08元,2023年12月31日为789,606,526.80元[97] - 2024年6月30日履约保证金余额为134,056.73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3,920.55元[97] - 2024年6月30日0至6个月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54,047,939.87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2,052,454.96元[98] - 2024年6月30日6个月至1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874,333.54元,坏账准备为83,381.38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253,141.58元,坏账准备为12,657.07元[9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合计账面余额为267,686,097.04元,坏账准备为11,827,550.80元;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204,055,520.83元,坏账准备为11,755,339.06元[98] - 应收款项融资中,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余额为13,701,674.80元,应收账款余额为75,762,484.04元,合计89,464,158.84元;2023年12月31日应收票据余额为56,511,058.30元,应收账款余额为37,300,000.00元,合计93,811,058.30元[102] - 预付款项按账龄列示,1年以内(含1年)金额为98,744,858.61元,比例99.70%;1至2年金额为273,384.59元,比例0.28%;2至3年金额为19,628.09元,比例0.02%[103] - 其他应收款2024年6月30日余额为2,080,704.98元,2023年12月31日余额为1,914,926.56元[104] - 其他应收款按账龄披露,2024年6月30日1年以内(含1年)账面余额为1,300,564.79元;1至2年为597,239.16元;2至3年为4,525.00元;3年以上为2,667,317.32元,坏账准备为2,488,941.29元;合计账面余额为4,569,646.27元,坏账准备为2,488,941.29元[105] - 其他应收款按款项性质分类,2024年6月30日员工备用金余额为150,114.34元,往来款余额为3,986,483.64元,押金及其他余额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