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昌集团国际(01421) - 2024 - 年度业绩

财务收益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年,公司收益为160,732千港元,较2023年的81,518千港元增长约97.2%[1] - 2024财年公司毛利为5,943千港元,2023年为5,443千港元[1] - 2024财年公司年度亏损为44,057千港元,较2023年的53,110千港元有所收窄[1] - 2024财年公司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53.0港仙,2023年为87.5港仙[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业务总计收益为1.60732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4255.2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业务总计收益为8151.8万港元,除税前亏损为5127.9万港元[12] - 2024年客户合约收益中,供应太阳能光伏部件及设备为6186.6万港元,提供配电网系统为9886.6万港元[15] - 2023年客户合约收益中,供应太阳能光伏部件及设备为3544.1万港元,提供配电网系统为4304.1万港元,安装太阳能光伏部件及设备为303.6万港元[15]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45.9万港元,2023年为91.9万港元[16] - 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2024年中国地区为1.60732亿港元,2023年为8151.8万港元[12]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54,789千港元,2023年为76,075千港元[19] - 2024年雇员福利为17,899千港元,2023年为17,095千港元[19]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净值为28千港元,2023年为1,854千港元[19] - 2024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为1,505千港元,2023年为1,831千港元[19] - 2024年母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47,260千港元,2023年为61,622千港元[22] - 2024年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9,167千股,2023年为70,412千股[22]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53.0港仙,2023年为87.5港仙[22] - 2024年太阳能电业务收益约6190万港元,高于2023年的约3850万港元[35] - 2024年配电网系统业务收益约9890万港元,高于2023年的约4300万港元[36]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约8150万港元增加97.2%至2024年约1.607亿港元[3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730万港元,每股亏损53.0港仙;2023年分别为约6160万港元及87.5港仙[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政年度,太阳能电业务收益约6190万港元,同比增加60.8%;配电系统收益约9890万港元,同比增加129.7%[39] - 公司毛利率由2023财年的6.7%收窄44.6%至2024财年的3.7%;经营业绩亏损由约6160万港元减至约4730万港元[40]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由2023财年约90万港元减至2024财年约50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约50万港元[4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减少98.5%至2024财年约3万港元[42] - 2024财年行政开支减少2.1%至约2670万港元;其他经营开支增至约140万港元[43][44] - 所得税开支由2023财年约180万港元减少17.8%至2024财年约150万港元[45] - 2024年集团毛利率3.7%、净利率0.27%、资产回报3.0%、资本负债率275.1%、流动比率11.5[6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775千港元,2023年为3,360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219,500千港元,2023年为247,290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74,076千港元,2023年为67,524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51,744千港元,2023年为181,015千港元[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35,553千港元,2023年为108,780千港元[25] - 截至业绩公告日期,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结余中,其后已收应收贸易账款款项为约32,487,000港元[26] - 2024年合约资产7080千港元,较2023年的5789千港元有所增加;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347千港元,较2023年的1542千港元增加[27] - 2024年预付款项23238千港元,较2023年的119017千港元大幅减少,期末已全部动用[29]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41039千港元,较2023年的36686千港元有所增加[31] - 2024年银行借贷3762千港元,较2023年的10815千港元减少,按1年期中国贷款最优惠利率每年0.75%计息[3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约2.273亿港元,同比减少9.3%;负债总额约7550万港元,同比增加8.5%[47][4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流动资产净值约1.454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430万港元,其中29.33%以港元计值[4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2023年:无)[5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若干上市证券作为金融资产,年内无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59] 业务情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于中国供应太阳能光伏部件和设备及配电系统业务[5] - 公司有太阳能电业务和配电网系统业务两个可呈报经营分部[10] - 2024年和2023年两个财政年度概无分部间销售[11] - 公司已采纳保修责任相当于提供配电网系统及太阳能电业务所得收益2.5%作估计[32] - 公司对中国业务复苏有信心,将维持主营业务并寻求商机[37] 财务报表编制与准则 - 综合财务报表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根据历史成本法编制[6] - 2024年应用新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和表现无重大影响[7]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预计在可预见未来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9] 股份发行与资金运用 - 2023年6月12日完成配售事项,配发及发行1390.28万股总面值为278.056万港元的新股份[51] - 2023年配售事项配售价0.22港元,较5月24日收市价折让约1.35%,所得款项净额约290万港元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财政年度已动用配售所得款项净额0.9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全部动用2.9百万港元[52][53] - 2024年供股发行4170.84万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600万港元,更改款项用途将750万港元重新分配至化妆品销售业务[54][55]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政年度,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20万港元(2023年:3910万港元)[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政年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350万港元(2023年:110万港元)[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政年度,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1590万港元(2023年:1570万港元)[61] 财政年度相关指标变化原因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毛利率因配电系统业务毛利率收窄而轻微减少[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平均应收款账期减少409日,因年内收益增加及上一年度客户还款综合影响所致[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还款期轻微减少,因平均购买量减少所致[63]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应用及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部分方面有所偏离[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主席负责董事会一般运作及集团整体策略,董事会将考虑遵守企管守则相关规定可行性[65] - 公司目前未针对董事法律诉讼投保,认为现有风险管理等系统下董事涉诉风险低,投保利益可能不超成本[66] - 陈仰德先生获委任后,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增至3人,重新符合上市规则第3.10(1)条;有1名具专业会计资格等专长的独立董事,重新符合第3.10(2)条;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重新符合第3.21条;薪酬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重新遵守第3.25条[67] - 公司及附属公司年内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8] - 公司全体董事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全面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审核委员会由4名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集团末期业绩及公告经审核委员会审阅同意后交董事会批准[70] 业绩审核与公告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财政年度业绩初步公告所载数字获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7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派发末期股息[72] - 初步末期业绩公告将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登[7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的年度报告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刊载[73] 资本开支与承担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6,657,000港元,2023年为250,000港元[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政年度,集团资本开支约670万港元(2023年:180万港元),资本承担约40万港元(2023年:110万港元)[56] 雇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35名,雇员成本约1790万港元[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