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地股份(01676) - 2024 - 年度财报
高地股份高地股份(HK:01676)2024-10-25 22:26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14] - 董事会成员包括4位执行董事和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8] - 公司愿景是成为卓越的绿色食品领导品牌,使命是传承传统工艺,传送绿色健康[5] - 公司目前提供超200种产品,包括超100种干海产品、60种海鲜零食产品和30种藻类及菌类产品[4] - 报告集中于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核心业务,包括厦门沃丰食品有限公司及泉州君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11] ESG管理架构与策略 - 公司委派不同部门员工组成ESG工作小组,负责搜集ESG相关资料并向董事会汇报[9] - 公司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自上而下采取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尊重人权及社会文化等策略[3] - 公司通过审查同业报告、与持份者讨论、内部管理讨论等步骤评估ESG方面的重大性及重要性[19][20][21] - 公司确定的重大ESG事宜包括对中国业务、市场、环境社会、财务运营及持份者决策行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19] - 公司在ESG报告中采用重要性原则,按相关指引汇报关键ESG事宜及指标[19] - 董事会在督导公司可持续发展事宜管理方面充当主要角色,年内花费大量时间评估ESG相关风险对运营的影响并制定政策[24][25] - 各附属公司设立ESG工作小组,负责检讨及监督公司的ESG流程和风险管理,小组会议每年举行一次[26][27][29] - 公司每年进行重要性评估,通过多种平台和渠道与主要持份者沟通,以了解其期望和关注[28][29] ESG报告编制依据 - 报告依照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13] 利益相关者沟通 - 公司与香港联交所、政府、供应商等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多种渠道紧密沟通[16] - 公司与香港联交所沟通的潜在相关事宜包括遵守上市规则、及时准确发布公告等,沟通渠道有会议、培训、路演等[17] - 公司主要持份者包括政府、供应商、股东或投资者、媒体及公众、客户、雇员、社区等[18][19] - 公司致力于与持份者合作改善ESG表现,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19] ESG重要范畴及指标 - 公司环境方面的重要ESG范畴包括排放物、资源使用、环境及自然资源、气候变化等[22] - 排放物范畴涵盖废气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污水排放、废弃物管理[22] - 资源使用范畴包括能源管理、用水管理、包装材料使用[22] - 环境及自然资源范畴涉及室内空气质量管理[22] - 气候变化范畴包括治理、策略、风险管理、重大气候相关事宜、指标及目标[22] 环境合规与减排措施 - 公司严格遵守中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保责任制度并采取环保措施[33][35]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环境法律法规违规事件[34][35] - 公司业务运营主要废气来自产品运输车辆,采取充分利用车辆空间、优化运输路线、定期检修车辆等减排措施[36][38] - 公司办公室用电是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之一,采取使用节能电器、升级硬件等节能措施[56] - 公司落实能源使用效益计划,采取使用节能电器、升级硬件等措施减少碳和能源足迹[59] - 公司采取使用节水器具、及时关闭水龙头等措施提升用水效益,加强节水宣传并建立管理制度[61][63][62] - 公司通过用大纸盒包装更多产品避免过度包装,但因产品随销量增加,报告期总包装材料较2023年增加[65][66] - 公司严格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禁止办公室吸烟,将生产区设为禁烟区,安装空气清新机等装置[68][69] 环境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废气排放总量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十八个月期间的约3,585公斤下降约32.1%至报告期的约2,434公斤[37][38] - 2024年废气排放中,硫氧化物排放2.01公斤,2023年为2.97公斤;氮氧化物排放2320.70公斤,2023年为3417.89公斤;颗粒物排放111.29公斤,2023年为164.35公斤[39]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从2023年约634.90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约33.1%至报告期约431.09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范围一从509.66吨降至346.05吨,范围二从111.14吨降至75.46吨,范围三从14.10吨降至9.58吨[41][42] - 污水排放量从2023年约4360立方米降至报告期约3019立方米[46][50] - 报告期无害废弃物排放中,纸张(含再生纸)0.82吨,一般垃圾15.31吨,总计16.13吨[54] - 报告期公司用电量较2023年减少30.2%,总能耗约119.63兆瓦时,能耗强度从2023年约每百万人民币营收0.34千瓦时增至报告期约0.32千瓦时[58] - 报告期内电力消耗较2023年减少47.81%,2024年为119.63兆瓦时,2023年为171.39兆瓦时[60] - 能源使用密度由2023年每百万人民币收入消耗约0.32千瓦时增加约6.3%至报告期每百万人民币收入消耗约0.34千瓦时[60] - 报告期内水消耗总量约为2912立方米,2023年为4360立方米,每人民币千元收益的水消耗维持稳定[64] - 每人民币百万元收益的包装材料用量减少了约0.3%,2024年包装材料总量为275吨,2023年为413吨[65][66][67] 气候变化应对 - 公司根据业务风险性质处理气候相关风险,董事会定期监督并将其纳入战略,还将提供气候能力培训[70][71][72] - 公司评估气候变化风险,探索与业务伙伴合作,考虑不同气候情景,设定未来情境并考虑其影响[73][74][75][76] - 公司将为董事会提供气候胜任能力培训,必要时寻求外部专家意见[77] - 公司基于IEA发布的情景及其他情景,设定集团将面对的多种未来情境,重点关注2℃情景[78] - 全球加强气候变化应对措施,预计推出及上调碳定价,可能推高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成本[79][85] - 社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不足时,洪水等自然灾害或增加生产停顿和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80][85] - 公司将在日常运营中推广减少不可再生能源使用,推动实质碳减排,实现零碳排放[81][86] - 公司设定未来数年减少外购电力的新目标[82][86] - 公司通过适当资料披露和与投资者等沟通,有望获稳定资金和企业价值可持续增长[83][86] - 公司借助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或测试现有风险管理策略[84][86] - 风险评估通过建立背景、识别现有风险、确定未来风险及机遇、分析及评估风险四个步骤进行[87][91] - 报告期内,气候相关重大实体风险及过渡风险影响公司多方面业务及策略,公司采取措施管理风险[90] - 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收益减少、营运成本增加[96] - 政府推动减排新规将威胁企业财务表现并增加监管风险[97] - 中国政府能源效益规定及碳定价机制使化石能源价格上升[100] - 技术进展滞后可能削弱公司竞争优势,导致资本投资和研发开支增加[104] - 更多客户关注气候风险或改变偏好,导致公司收益减少、营运和生产成本增加[105] - 公司业务领域污名化及负面新闻报道或致收益减少、营运成本增加[107] - 计划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方案[94] - 计划制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能源消耗的行动规划[95] - 计划进行碳足迹调查以制定节能减废优先级[102] - 计划投资节能产品创新并审视应用新技术的可行性及裨益[104] - 公司通过资源效率、能源使用、产品服务和市场拓展等气候相关机遇,可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投资回报和收益、提升市场估值[109] - 公司采用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并设定减排目标[110] - 公司通过与适应力相关的新产品及服务增加收益[111] 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尊重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致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12]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人力资源方面重大违法违规事项[114] - 报告期内公司雇员数量为405名,与2023年期间相若[115] - 公司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完善招聘选拔制度,规范招聘流程和原则[116] - 公司有明确的员工晋升管理依据和程序,规范员工辞职流程[119] - 公司建立公平合理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每年评估员工绩效以确定加薪和晋升[121] - 公司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提供1.5小时午餐休息时间,保障员工工作生活平衡[124] - 公司实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提供半小时午休时间[126] - 公司每年对部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评估,表现优异员工可提加薪及晋升要求[125] - 2024年男性员工289人,女性员工116人;2023年男性员工287人,女性员工118人[131] - 2024年30岁或以下员工22人,31 - 40岁员工239人,41 - 50岁员工133人,51岁或以上员工11人;2023年对应分别为32人、251人、118人、4人[131] - 2024年中国地区员工399人,香港地区员工6人;2023年对应分别为398人、7人[131] - 2024年管理层员工21人,普通员工384人;2023年对应分别为22人、383人[131] - 2024年和2023年全职员工均为405人[131] - 报告期内公司未录得导致死亡或严重肢体受伤的意外事件,未支付索偿或补偿,未发现违反雇员健康与安全法规的重大事宜[133][137] - 报告期内公司因工伤未损失工作日,无死亡或永久残疾事件[139] - 公司制定《员工安全手册》,实行分级管理与领导责任制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134][138] - 2024年男性、女性员工接受培训的比例分别为60%、72%,2023年分别为63%、76%[141] - 2024年管理层、普通员工接受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00%、61%,2023年分别为100%、65%[141] - 2024年整体员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为63%,2023年为67%[141] - 2024年男性、女性接受培训的员工数量分别为172人、83人,2023年分别为180人、90人[142] - 2024年管理层、普通员工接受培训的数量分别为21人、234人,2023年分别为22人、248人[142] - 2024年和2023年男性、女性、管理层、普通员工人均完成培训时长均为3小时[143] 供应商与客户管理 - 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内地与约60名供应商合作[150]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违反童工及强制劳工相关法律法规的重大事宜[147][148] - 报告期内公司未出现与产品和服务提供及补救方法相关的健康安全、广告、标签和隐私等方面重大违规情况[157] - 公司通过内部监控控制服务质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156] - 公司设立严格质量控制措施,由质保部和外部服务提供商进行质量测试[158][161] - 公司设立多渠道供客户反馈意见,由销售部处理反馈[159][162]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违反健康安全、广告标签、隐私赔偿等法规事宜[160] - 公司制定保安措施保护数据隐私,要求员工签保密协议[163][165] - 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程序,侵权时咨询律师并诉讼维权[164][166] - 公司仅进行有限宣传活动,无重大广告及标签相关风险[167][168] 反腐与社会责任 - 公司重视反腐工作,对员工进行常规培训并制定政策[170][171] - 报告期内公司及员工无贪污诉讼案件,无重大违法事宜[171][172] - 公司设立内部举报程序,鼓励员工举报违规行为[173][175] -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活动并鼓励员工参与[177] ESG披露要求 - 需披露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排污、废弃物产生等政策及合规资料[178] - 需披露排放物种类及相关排放数据、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及密度等[178] - 需披露有效使用资源(能源、水、原材料)的政策[178] - 需按类型披露直接及/或间接能源总耗量及密度、总耗水量及密度等[178][179] - 需披露减低发行人对环境及天然资源重大影响的政策[179] - 需披露有关薪酬、招聘、工作时数等的政策及合规资料[179] - 需按性别、雇佣类型等划分披露雇员总数及流失比率[179] - 需披露提供安全工作环境及保障雇员的政策及合规资料[180] - 需披露因工作死亡人数及比率、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等[180] - 需披露提升雇员知识技能的政策及培训活动相关内容[181] 关键绩效指标 - 关键绩效指标B5.1涉及按地区划分的供应商数目[182] - 关键绩效指标B5.2关注聘用供应商的惯例、执行惯例的供应商数目及执行监察方法[182] - 关键绩效指标B6.1为已售或已运送产品总数中因安全与健康理由而须回收的百分比,但不适用[182] - 关键绩效指标B6.2是接获关于产品及服务的投诉数目以及应对方法,不适用[182] - 关键绩效指标B6.3描述维护及保护知识产权有关的惯例[182] - 关键绩效指标B6.4描述质量检定过程及产品回收程序[182] - 关键绩效指标B6.5描述消费者资料保障及隐私政策,以及相关执行及监察方法[182] - 关键绩效指标B7.1是报告期内对发行人或其雇员提出并已审结的贪污诉讼案件的数目及诉讼结果,不适用[183] - 关键绩效指标B7.2描述防范措施及举报程序,以及相关执行及监察方法[183] - 关键绩效指标B8.1关注社区投资的专注贡献范畴[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