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嘉利国际(01050) - 2025 - 中期业绩
嘉利国际嘉利国际(HK:01050)2024-11-28 19:00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1,526,653千港元,同比增长6%[3] -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1,779千港元,同比增长39%[3] - 每股基本溢利为5.0港仙,同比增长39%[3] - 每股中期股息为2.5港仙,同比增长67%[3] - 公司本期溢利为101,779千港元,同比增长39%[11] - 公司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109,461千港元,较上期增长782%[1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合并收入为1,534,507千元,其中五金塑胶业务收入为960,352千元,电子专业代工业务收入为574,141千元[21]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合并经营溢利为135,151千元,同比增长31.2%,其中五金塑胶业务经营溢利为129,928千元,电子专业代工业务经营溢利为10,535千元[21][2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溢利为117,139千元,同比增长44.1%,主要得益于经营溢利的增长[2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业额为15.27亿港元,同比增长6%[4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2亿港元,同比增长39%[45] - 五金塑胶业务营业额为9.52亿港元,同比增长14%,其中超过85%收入来自服务器产品[45] - 电子专业代工业务营业额为5.74亿港元,同比下降5%[47] - 公司派发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总额为5053.6万港元[41]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流动资产为1,548,412千港元,较上期增长15%[5] - 公司资产总值为2,620,428千港元,较上期增长9%[5] - 公司负债总值为1,601,064千港元,较上期增长14%[9]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贸易及票据应收款项为646,324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19,157千元增长4.4%[25][2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银行借贷总额为640,545千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29,692千元增长20.9%[32] - 公司净计息借贷从2024年3月31日的383,879,000港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455,746,000港元,净计息借贷比率从39%上升至45%[57] - 公司银行计息借贷为640,545,000港元,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09,177,000港元,未动用融资额为768,446,000港元,足以应对目前及未来的营运及投资资金需求[57] 成本与支出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为2,623千元,同比下降24.1%,主要由于投资物业估值亏损5,400千元[21][3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雇员福利开支为204,358千元,同比增长9.8%[3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成本净额为18,157千元,同比下降9.9%[34] - 公司积极控制利息支出,优化银行贷款组合,降低财务成本[50] 业务发展 - 公司在中国和泰国的生产基地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改良营运效率[48] - 泰国厂房自2023年底投产以来,订单量稳定增长,多家客户已完成认证和工厂审核[48] - 公司预计随着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胀压力减缓及欧美经济体进入减息周期,整体生产和财务成本压力将降低,对下半年服务器业务前景保持乐观[53] - 公司计划加大对泰国生产基地的投资,购置更多生产设备以扩大产能,并积极开拓数据中心等新市场,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53]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管理 - 公司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关怀各持份者利益[50] - 公司于2024年8月向合资格人士颁发奖励股份,旨在认可和奖励他们对集团增长及发展的贡献,并激励未来共同创造佳绩[51] - 公司员工数量从去年同期的约3,300名增加至本期末的约3,600名,招聘未遇到重大困难[61] - 公司设有“合作置业计划”,鼓励和资助重点栽培人才在中国内地安居乐业,以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有效挽留人才[63] - 公司采用表现挂钩的奖金制度,表现卓越的员工将获得比以往更佳的奖金[6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未在期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股份或上市证券[65] - 公司将继续遵循审慎的库务政策,管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维持强劲且稳健的流动资金水平,以把握未来的增长机遇[55] - 公司已采纳严格程序规管董事进行证券交易,所有董事均确认在有关期间内遵守《标准守则》[73] - 公司2024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在联交所网站刊登[74] - 公司执行董事为何焯辉先生、陈名妹小姐、赵凯先生及陈毅文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方海城先生、刘健华博士及林燕胜先生[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