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相关 - 2022年12月7日公司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格6元/股,共发行172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1.035亿元,发行后股本为8359.7126万股[6]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报送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材料,11月16日收到注册批复,批复有效期12个月[5] - 公司证券简称辰光医疗,代码430300,成立于2004年8月3日,于2022年12月7日在北交所上市[26][29] - 公司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取得募集资金[119] - 2022年11月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拟发行及实际发行数量均为15,000,000股,发行价格6元,募集金额90,000,000元[170] 公司专利与软件著作权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有效专利76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50项、外观专利9项、美国专利1项、欧盟专利1项,已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在申请审核中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2项和PCT专利1项[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76项国内外专利和5项软件著作权[55] 会计师事务所聘任情况 - 2022年3月28日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聘任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年度审计机构,4月28日继续聘任其为2022年年度审计机构,5月18日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5] - 公司聘请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12月7日 - 2025年12月31日[32] - 公司董事会认可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性[109] 公司业务合作情况 - 2022年8月子公司上海辰昊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与隆基电磁签订大孔径热处理超导磁体合作协议[7] - 2022年12月公司再度与复旦大学合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7.0T超高场强小动物磁共振平台[8] 公司面临的风险 - 超导磁共振系统核心零部件及技术被国际厂商垄断,公司攻克MRI系统三大核心硬件,储备多种产品体系,存在产品技术创新不能产业化应用风险[15] - MRI人才培养周期长、要求高,公司后续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核心研发团队人才流失[15] -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化发展,公司不能跟进技术创新式发展存在技术升级迭代风险[16] - 中国MRI市场将进入整合时代,公司若产品研发不满足下游需求,可能错过产业整合窗口[16] - 公司外销业务使用美元定价、结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和经营业绩[17] - 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比例由34.06%稀释至27.95%(不考虑行使超额配售权),可能影响决策效率和公司经营[17] - 公司为MRI产业链核心硬件企业,存在研发投入资本化会计处理,若情况不利或影响业绩[17] - 公司多项3.0T和7.0T相关储备技术产品未规模化销售,对应无形资产有减值风险[17] - 公司募投项目若条件变化或遇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预期效果甚至失败,不利未来经营[17] - 报告期内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增加募投项目实施风险相关分析[18] - 我国对境外医疗电子产品进口备案管理严格,影响公司海外维保业务及深耕境外市场能力[17] - 公司员工工作环境复杂,虽无安全生产事故,但仍有安全风险[17]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1] - 公司普通股总股本83,597,126股,优先股总股本0股,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王杰[3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187,808,941.18元,较2021年的196,154,151.59元减少4.25%[36] - 2022年毛利率为40.74%,2021年为39.81%[36]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82,349.31元,较2021年的24,243,680.47元减少3.14%[36]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8,679,672.98元,较2021年的20,652,957.37元减少9.55%[36] - 2022年依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计算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78%,2021年为12.90%[36] - 2022年依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计算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58%,2021年为10.99%[36]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较2021年的0.35元减少2.86%[36] - 2022年末资产总计441,329,792.83元,较2021年末增长22.50%;负债总计149,269,302.09元,较2021年末减少8.72%[37]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6,129,605.92元,较2021年末增长48.05%;每股净资产3.54元,较2021年末增长21.23%[3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2,209,781.36元,较2021年减少151.39%[39] - 2022年总资产增长率为22.50%,营业收入增长率为 -4.25%,净利润增长率为 -3.14%[40] - 2022年度营业收入与业绩快报相差 -64,833.31元,差异变动 -0.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58,350.00元,差异变动0.25%[41]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7,706,002.36元、38,105,692.22元、60,933,545.38元、71,063,701.22元[44]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255,356.71元、 -3,151,061.23元、12,495,892.92元、15,392,874.33元[44]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754,964.58元,所得税影响数805,363.49元,非经常性损益净额4,802,676.33元[47]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为3,759,546.93元[46] - 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35.98%,资产负债率(合并)为33.82%[37] - 上上年期末调整重述后资产总计为303,814,236.72美元,负债合计为130,422,679.13美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73,391,557.59美元[49][50] - 上上年期末调整重述后营业收入为142,464,730.29美元,净利润为4,253,595.28美元[50] - 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441,329,792.83元,较上年末增加22.50%;负债总额149,269,302.09元,较上年末减少8.72%;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6,129,605.92元,较上年末增加48.05%[60]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808,941.1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5%;营业利润20,206,263.7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0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82,349.3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4%[60] - 2022年国内营业收入160,457,804.9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65%;国外营业收入27,351,136.2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06%[61] - 2022年研发投入17,028,951.0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27%,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7%[62] - 2022年末货币资金88,476,796.23元,占总资产20.05%,较上年末增加94.72%;应收账款104,902,192.43元,占总资产23.77%,较上年末增加81.41%[66] - 2022年末存货69,539,290.67元,占总资产15.76%,较上年末增加16.35%;固定资产114,517,566.40元,占总资产25.95%,较上年末减少4.50%[66] - 2022年末无形资产38,830,517.88元,占总资产8.80%,较上年末增加7.19%;短期借款80,642,428.33元,占总资产18.27%,较上年末增加21.65%[66][67] - 2022年末长期借款7,200,000.00元,占总资产1.63%,较上年末增加190.32%[67] - 2022年营业成本111,299,837.94元,占营业收入59.26%,较上年下降5.73%;毛利率40.74%,较上年的39.81%有所提升[69] - 2022年营业利润20,206,263.71元,占营业收入10.76%,较上年同期下降19.03%;净利润22,702,857.95元,占营业收入12.09%,较上年同期下降2.75%[69][71]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87,808,941.18元,同比下降4.25%,国内营收160,457,804.95元,降0.65%,国外营收27,351,136.23元,降21.06%[72][75][79][80] - 营业成本111,299,837.94元,下降5.73%,主要因成本控制[72][75] - 销售费用增加9.06%,因销售人员和人工成本增加[72] - 管理费用增加33.29%,因停工损失和上市费用[72] - 研发费用减少30.57%,受外部影响及项目处于后期[72] - 财务费用减少44.17%,因美元汇率上升和贷款利率下降[72] - 信用减值损失增加725.00%,因应收账款余额增加[72] - 资产减值损失增加644.17%,因计提存货跌价和质保金账龄增加[7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209,781.36元,降151.39%,因销售回款减少和采购支出增加[86][8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6,925,081.19元,增651.69%,因发行股票募资和贷款现金增加[86][87] - 2022年研发支出17028951.03元,占营业收入9.07%,比上年同期减少45.27%,占比同比下降6.79%[98][9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29.05%,同比下降15.02%[100]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8780.89万元,较2021年度下降4.25%[107] - 2022年度公司开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494.72万元,较2021年度下降63.92%[107] 公司主营业务相关 - 公司主营业务是医学影像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及科研领域特种磁体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53] - 公司下属2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各有不同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54] - 公司收入模式以直销为主,部分采用经销模式,报告期内销售模式等未变[55] -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化工原料等,报告期内采购关键资源未变[55]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包括超导磁体及磁体配件收入等,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结构未变[56] - 公司商业模式为自主研发,订单和定制生产,报告期内未变[56] - 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认定[55][57][58] 子公司经营数据 - 上海辰昊超导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营业收入22997756.52元,净利润2480971.18元[90][93] - 上海辰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辰光医疗持股70%,营业收入50245520.59元,净利润 - 2598304.53元[91][94] 公司税收政策 - 公司2020 - 2022年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95] - 2021 - 2022年,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022 - 2024年,超100万元但不超300万元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95] - 子公司上海辰昊、上海辰时、上海辰瞻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96] - 公司享受2022年第二、三季度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97] - 子公司上海辰昊、上海辰瞻2022 - 2024年享受附加税及印花税减免优惠政策[97] 公司研发项目进展 - 32通道臂丛神经线圈处于第一版样机研制测试阶段,目标是结合超柔线圈工艺布局线圈结构,获取高信噪比,满足高端特殊成像需求[104] - 16通道开放式乳腺线圈处于第一版样机设计阶段,要求成像FOV增大,具备穿刺功能,提升乳腺成像及介入穿刺领域市场占有率[104] - 32通道超柔体线圈处于样机生产阶段,顺应多通道、轻便的线圈发展趋势,基于“云线圈”技术开发[105] - 高密度高清晰度48通道颈脑血管一体化线圈处于第一套样机研制阶段,实现颈脑血管一体高分辨率成像[105] - 32通道全景线圈及射频链路处于第一套样机研制阶段,为国产整机厂商磁共振系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105] -
辰光医疗(430300) - 2022 Q4 - 年度财报